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大明星-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宏指着张平叹了口气,“罢了,便依了爱卿,这样,我让蹇硕派一校兵马随行保护。”此时的刘宏哪里还是一个帝王,分明只是一个关心自家孩子的父亲,不然以张平提出的这般无礼要求,作为帝王的刘宏又如何能够答应。

    “臣谢过陛下。不过,为了让安平候尽快恢复,臣安排安平候与弟子们同吃同住,所以这一校兵马”张平有些为难的看着刘宏。

    “哼,”刘宏瞪了张平一眼,“这一校兵马暂时听你指挥但只司护卫之职,你可记下?”

    “臣领旨。”张平赶忙应下。

    刘宏有些气不过的冷哼一声,“哼,若是辩儿有什么闪失,朕定要拿你是问。”

    “还请陛下放心,臣定保安平候无豫。”

    刘宏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将张平赶了出去。

    张平出了宫又朝着大司农周忠府上而去,解决了刘辩的问题,周瑜想来就容易的多了。

    对于张平的到来,周忠有些惊讶,待张平说明来意之后,周忠笑着点了点头,“二弟去颍川访友去了,此时没在府上,不过瑜儿之事,我便代二弟答应下来。瑜儿顽劣,还望国师多多海涵,好生教导于他。”

    张平自是点头应下。此间事了,张平正欲告辞离开,却不想周忠将张平留住,似是有话要说。

    “国师,我与二弟自从看了国师所编之教材,惊为天人,我与二弟多番研究,想要誊写抄录,教授于我周家内部子弟,不知可否?”周忠有些期盼的看着张平。

    张平想了想觉得到无不可,自己不过是借着后世的经验抄袭而来,能够被人肯定认可当然心里高兴,但转念一想,这若是散播开来,其影响必然重大,毕竟这种教授认字的方式可是将现今的授教提前了一千多年,这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不可预料的,当下摇了摇头,“此时干系重大,非是贫道藏私,而是这若要是传播开来,其后果贫道难以预料。”

    周忠有些失望,但又不甘心的劝道:“国师,我也知此事绝非小事,因此我向国师保证,只在我周家子弟中教授,绝不外传。如此瑰宝,若是就此蒙尘,实在是一大损失,不仅是我辈人的损失,更是我大汉的损失。”

    张平却不这么认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连宫中密辛都闹得人尽皆知,更何况别的事。但张平转念又一想,这事是藏不住的,迟早也会被人察觉,与其到时候被人突然发难,不如自己早些将其暴露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

    想通这一切,张平看着周忠说道:“周大人,我意欲开设一家书院,教授我之学问,只是我诸事繁忙,无暇他顾,我观周大人之弟才学出众,想要聘其代我教授三字经、千字文的学问,不知周大人意下如何?”

    周忠本来已经觉得没有希望,却没想到峰回路转,张平居然又答应了下来,不由喜出望外,满口的代周景应下。“不知国师这书院想要建于何处?可还有什么我周家能帮的上忙的?”

    张平也是刚刚突然想到要建书院,哪里有那么多考虑,被周忠这么一问,反而不知如何回答,反问道:“周大人以为建在何处合适?”

    周忠此时正是兴奋,听到张平问话,想了一下便说道:“这书院自当应该选在繁华之处,当今天下书院最有名的便属颍川学宫,不少各地才俊都纷纷前往投之,一来因为其师资不凡,二来也是颍川地处要道,南北通达,交通便利。国师既然要建书院,定当选一处交通四通,才俊辈出之地,忠以为这雒阳就是最符合要求之所在。”

    “雒阳?”张平赶紧摇头,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这雒阳要不了几年便会被董卓一把火烧了,到时候什么也剩不下,若是在这雒阳建了学宫,岂不是到头来白忙活一场?

    周忠见张平摇头,以为其有更好的想法,便问到:“那不知国师属意何处?”

    张平思索一番,蹦出两个字来:“钜鹿。”

    “钜鹿?”周忠听了皱了皱眉,对张平选择钜鹿实在有些难以理解,“国师,这钜鹿不过一小城,且地处翼州之北深处,交通不便,如何能与雒阳相比,一来钜鹿本地才俊不多二来因为北方冬日苦寒,南方俊才怕是多有不愿前往就算国师之学惊为天人,但也架不住无才俊来投,与颍川学宫相比,其吸引力远远不如,国师既想创办书院,想来自是想要建不世之功,又怎能落于颍川学宫之后?”

    张平暗暗思索,觉得周忠所说也颇有道理,只是雒阳毕竟是多事之地,如何能够潜心造学,钜鹿的不便和吸引力确实不如,可是胜在安定,有太平道在,日后自是能够有所发展。

    周忠见张平沉吟不语,以为张平是恋旧,便又劝解道:“我知国师顾念家乡旧土,只是钜鹿相比起雒阳来实在不是上上之选,地理、交通、气候、人才无一不落了下成。”

    张平还是摇了摇头,“我知周大人的意思,只是这雒阳乃是多事之地,实非良处啊。”张平心中虽然清楚后来的发展,但现在却不能直接跟周忠说着雒阳城几年后就要被夷为平地了。

    周忠一听,以为知道张平所虑,哈哈一笑,“国师多虑了,这雒阳城乃是天子脚下,又哪敢又宵小随意作乱,如实雒阳都起了乱事,又有何处还能善了?国师若是担心朝堂纷争,以国师今时今日之地位,又有何人敢掳虎须?以国师之能,必能庇佑无事。国师可以将书院选在雒阳郊外,虽处闹市却又不为闹市所饶,岂不美哉。更何况,国师日后定当驻留雒阳,若是建在别处,国师又当如何教导呢?”


第一百三十三章 甄家来人



    张平被周忠这句以国师之能,必能庇佑无事说的一动,不由生出一股豪气,就是我张平也不是好惹的,别说董卓现在还只不过是并州刺史,就算是现在大将军何进,我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我有后世丰富的历史经验,怎么能如此畏首畏尾,被固定住思维,既然我来到这个世上,定然不会教一些惨事再次发生,既然我已经知道前事,我倒要看看这董卓如何能够火烧雒阳。

    当下一派桌子,满是豪气的说道:“好,周大人所言甚是,这学宫就定在雒阳了,前些时日,陛下将西郊的玄妙观赐了给我,这书院便定在这玄妙观好了。”

    周忠闻言大喜,附和的抚掌哈哈大笑起来,“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那便叫雒阳书院?”

    “不,”张平大手一挥,“叫太平学宫。”张平本来想叫书院,但见此时各地都叫什么什么学宫,比如颍川学宫、琅琊学宫等,似乎比书院听起来更有气势,更加高大上,干脆便顺应此时潮流,就叫太平学宫好了。

    “好,好,好。”周忠开心的连声叫好,“如此国师但有吩咐,我周家定当全力支持。”

    张平得了周家相助,字也是乐得开心,当下便与周忠合计起来建立学宫应当准备的一应事物,前期准备包括教材制版刻印,课程安排等等。商议已定,因为后日便要前往荆州,张平便将诸般事物都推给了周忠,让其提前准备,只待张平从荆州回来,便真是开始启动学宫之事。周忠没有半分推辞,倒是乐得将一应事物揽了下来。

    见天色已晚,张平终于松了一口气,施施然的返回府中。

    然而事事难料,就在张平还在酣睡美梦之时,第二天一早,便有一个青衫男子牵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女童站在了国师府的门口,求见张平。

    裴元绍见了来人自是不敢怠慢,赶忙将人迎了进来并报给张平,请张平来见。张平绕着惺忪的睡眼,一脸疑惑不解的看着孙夏,等着裴元绍给他一个解释。

    “天师,你可还记得我们从钜鹿来雒阳路上您许诺之事吗?”裴元绍小心的问道。

    张平挠了挠头,他现在事物繁忙,来雒阳都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一时实在有些想不起来,他满脸疑惑的看着裴元绍。

    裴元绍一拍脑门,赶紧解释道:“我们途经中山时救了一家人,天师可还有印象?”

    张平这才想起当初自己谎称黄平在中山救了甄逸一家,还荒唐的要收人家小女儿为徒,不由的哑然失笑。“可是甄家来人了?”

    裴元绍点点头。

    张平不由眼睛一亮,“来人可是甄逸?”

    裴元绍摇了摇头,“不是,应该是甄逸次子甄俨,还有他的小女儿甄宓。”

    “哦?”张平顿时来了兴趣,“你且先去接待,我马上就来。”说罢赶忙梳洗穿戴。

    “甄”张平一时不知该怎么称呼甄俨,按年纪甄俨比他大,他应该叫声甄兄,可是张平又与甄逸平辈论交,又准备收甄俨的妹妹为徒,这一下此让张平有些尴尬的僵住。

    甄俨一下便看出了张平的尴尬,赶忙上前拱手行礼,“甄俨见过国师,国师唤我子伏便可。”

    张平哈哈一笑,掩饰住自己的尴尬,上前拉住甄俨的手将其引入座中,“子伏今日怎么有暇来我府上?令尊可还好啊?”

    “家父家父本想亲来,只是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卧床不起,实在不堪舟车劳顿,无法前来亲自面见国师,还请国师恕罪。”

    张平一摆手,面色一紧的问道:“子伏不用客气,怎会如此?我先前给令尊的丹药可有服用?”

    甄俨点了点头,“还得多谢国师赐下灵丹,确又奇效。”

    “那如何会这样?我虽看出令尊身体有恙,但以我丹药可保其三年无豫,怎会现在就卧床不起?”

    “这”甄俨垂下头来,有些哽咽,“去岁年末家祖母病重,家父不忍见祖母离去,便将国师所赐丹药都喂给了家祖母,让家祖母多享了些时日的福,上月家祖母才故去,家父因此伤心欲绝,从此便卧病不起。”

    张平听了摇了摇头感慨道:“甄兄真乃至孝之人啊,其行可嘉,其行可嘉啊。”

    “子伏此来,一是奉了家父之命,应了当初家父诺言,将小妹甄宓送来拜国师为师”甄俨咬了咬牙,又说道:二来二来,子伏向恳求国师,可否再赐些灵丹与家父,子伏愿代我甄家承诺,日后定以国师马首是瞻,为国师效犬马之力。”说罢甄俨便向张平跪了下去。

    张平赶忙上前将甄俨扶起,“子伏这是做甚,甄逸兄至情至孝,让贫道佩服不已,贫道又岂是无情之人,怎么会忍见甄逸兄如此贤才英年早逝。”说罢从袖中掏出一瓶长生丹来递给甄俨,“这瓶丹药你先拿回去给甄逸兄服用,当可保他三年无豫。”

    甄俨接过丹药,又要跪下叩首,却被张平拦住,甄俨感动的热泪在眼眶中打转,声音哽咽的叫了声:“天师,甄家以后但凭天师驱策。”说罢,以袖掩面,摸了摸眼角,向旁边一个小女孩招招手,“宓儿,过来,拜见师尊。”

    小女孩甄宓恭恭敬敬的走上前来,向张平看了一眼,然后便跪拜下去,磕了个头叫道:“师尊。”

    张平看着眼前这个扎着羊角辫,长着一张小巧的瓜子脸,皮肤白皙,眉目清秀,年龄虽但举止得体,落落大方,活脱脱一个美人胚子。听到甄宓叫自己师尊,张平赶忙应了一声,喜笑颜开的起身将其扶了起来。

    “师尊,你会教宓儿如何炼制这种能救父亲性命的丹药吗?”甄宓站起身便用那软糯的童声怯生生的向张平问道。

    “宓儿不可无礼。”甄俨吓了一跳连忙呵斥道。

    张平确实笑着摆了摆手,拉着甄宓坐下,“宓儿真有孝心,放心,只要宓儿认真跟着为师学习,为师定当倾囊相授,绝不藏私。”


第一百三十四章 宏大蓝图



    甄俨在一旁听了很是高兴,看到张平似乎非常疼爱妹妹心中也是暗暗为妹妹欣喜。

    “如今太平醉的生意如何?”甄家自从与张燕达成协议接手了太平醉的销售,张平一直也没有过问过。现在既然甄家纳头来拜,完全倒入太平军的怀抱,张平哪里还会客气。

    “太平醉销量极好,之事产量实在太低,供不应求,现在一瓶太平醉都已经卖到一两黄金一瓶了。天师,不知道这产量是不是能再提升一步?”说道生意,甄俨双眼放光。

    张平摇了摇头,“物以稀为贵,若是多了,太平醉可就卖不这个价了。不过嘛,也总不能就靠着这点太平醉来做生意。目前甄家的生意分布如何?”

    “甄家现在主要以贩卖太平醉、布匹为主,间或卖些粮草。现在在雒阳、颍川、襄阳、会稽四郡设了门市,进行往来交易。”

    “哦?这四处门市可有经营?”

    “四处门市只是收交接货,并无其他经营。”

    张平摸了摸下颌,“如此怕是不够,还得多设店铺才行,这样,先将这四处门市扩大,做成酒楼,卖些食物酒水。而且既然甄家还经营布匹,那便再在这四处开设一家布匹成衣店。待日后有余力了要在各州首府都要开设酒楼店铺。将来要将我太平道的酒楼店铺开满大汉天下每州每郡。”张平畅想这自己的酒楼经营霸业,向甄俨画着大饼。

    甄俨听到张平直接将甄家店铺说成太平道的酒楼店铺,非但没有不悦,反而非常高兴,这代表张平接手了甄家,愿意将甄家纳入太平道中来。而且张平还勾勒了一副美好的蓝图,让甄俨也是憧憬不已。

    只是甄俨挠了挠头,有些犯难的说道,“天师,这一下子开这么多店铺,怕是我甄家人手不足,一时无法达到天师的要求啊。”

    张平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谁说要你光凭甄家一己之力了?人手不够,你但去钜鹿城中挑选,现在钜鹿城中有近五十余万人,你尽可从中挑选可用之人。”

    “孙夏。”张平高喊一声,将孙夏叫来。

    “孙夏,你配合甄俨,帮助他挑选可用之人,充入我太平道店铺。”

    甄俨听了大喜,如此一来便解决了他人手不足的大难题。

    “子伏,还望你好生经营,能够实现将我太平道酒楼店铺铺满大汉每一州每一郡每一城的宏伟蓝图。”张平一副我看好你哦的表情,郑重的拍着甄俨的肩膀说道。

    甄俨欣喜的重重点了点头,向张平躬身行礼:“子伏定当效死,不负天师所望。”

    待甄俨和甄宓退下去休息,张平又留下孙夏耳语几句。让他在为甄俨挑选人手的同时,挑选机灵的人员充入其中,组建太平道的情报网络。要知道酒楼客栈人多嘴杂,乃是收集情报最好的地方,孙夏一听便知张平的意思,孙夏毕竟先前跟着马元义时便是做此时,干起来自是得心应手。如此一来,既可以经营为太平道赚取经费,同时还能收集消息,一举两得。

    还没等张平消停一会,便又有人来访,张平看着眼前这个身形健壮,剑眉星目,一缕山羊须,面目坚毅的男子,有些疑惑,因为他发现自己并不认识这个来访的人是谁。

    “议郎孙坚拜见国师,国师唤我文台即可。”这男子不待张平相询,当先自报了家门,将姿态放的很低。

    张平讶然,没想到居然是他,这可是三国中吴国的开国先祖,就是他为后代打下了吴国的基础,乃是吴国的奠基人。难怪张平看他觉得他身形伟岸,气势不凡。

    张平饶有兴趣看着孙坚,“不知文台找贫道何事?”

    “坚此前在太尉麾下效力,随太尉平定西凉,此番还朝,可坚心中实虑西凉之事,因此特来拜见国师。”孙坚倒也是直爽之人,没有多啰嗦,而是开门见山的直接说明了来意。

    张平听了算是明白了孙坚的意思,孙坚这是自报家门表明自己是太尉张温的人。同时张平也深感惊讶,有些疑惑的看着孙坚:“文台忧虑西凉,当去向太尉大人汇报,找我却是为何?贫道又不知军事。”

    孙坚老脸一红,他自然是已经找过张温了的,可是张温却是让他勿要多事,张温岂是也清楚边章、韩遂是什么样的人,复起反叛只是早晚之事,然而他却也没有办法,他没有出兵的理由和借口,总不能无缘无故的屠戮清缴,毕竟现在边章、韩遂可是投降了的。

    孙坚多番向张温请示无果,前些时日见傅變封了凉州刺史,便去找了傅變,向傅變明说了此事。对比起孙坚,傅變更是性命在身,比孙坚对这事看的更是清楚明白,二人倒是一拍即合,都对此事看法一致。孙坚当时便向让傅變去向陛下请命,剿除后患,只是傅變同张温是一样看法,无故屠戮降兵,此计决不可行。傅變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傅變当时提到张平素来足智多谋,也许能有办法,因此才有了孙坚这般冒昧的找门来。

    张平听了不由哭笑不得,这孙坚倒也真是忧国忧民的热心肠,明明事不关己可以置之不理,却还如此四处奔走。

    这件事张平那日与傅變醉酒之时便即说过,当时傅變便问计于张平,张平虽有心相帮,但实在不知如何帮起,只能无奈的陪傅變借酒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