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顶层的房间没有订出,唐总住东套还是西套?”宋晓薇问道。
自从远嘉入主怡和之后,考虑到梁远往往不定时来港且日后常住文华东方的因素,祁连山授意宋晓薇暂停了文华东方酒店那两套顶级vip套房的对外营业。
“西套吧。西套的装修风格我挺喜欢的。”唐婉随口答道。
到了顶层套房宋晓薇替唐婉安排好晚饭后下楼继续工作,唐婉洗了个澡站在酒店的观景阳台上眺望维多利亚湾的夜景。
一阵叮咚的音乐声响起,唐婉知道是客厅里的手提电话在响。
回到客厅,唐婉坐在沙上拿起电话,接通后一个浑厚苍老的声音传入唐婉的耳际。
“小婉到香港多久了?”宁建中问道。
“刚刚跟着联航的航班到香港,不过爸爸。您的消息好灵通啊,这里的电话居然都知道。”唐婉笑着说道。
既然套房不对外营业了,考虑到梁远会常常过来暂住的缘故,整个顶楼两间套房的通信系统都被祁连山换了一遍,此时已经彻底独立在酒店的公用通信系统之外。
“号码是伟信那边送过来的,现在整个香港被你家的那个小家伙搞得乱成一团,小家伙的每个据点我们都有电话的。”宁建中大笑着说道。
“爸,您这话可说得不对,前些天香港可没乱成一团,不过纪老二不高兴找你们去告状,让我想办法把香港媒体的注意力从他身上转移开,本来这事儿和我半点不挨边,不过考虑到大家都是同胞,这个忙我还是帮了,现在除了那几家冥顽不化的媒体,剩下的哪里还有心思关心纪书记会不会统治香港。”唐婉笑吟吟的说道。
怡和跑路这颗大炸弹的效果果然非凡,由于远嘉有着德意志银行在前边充当冤大头的缘故,压根就没得到香港媒体的关注,几乎所有香港媒体的目光都被西门?凯撒克言语中的商业天才纪二爷吸引了过去。
一时间关于怡和被红色政权打压、九七共产、跳舞劳改、赌马判刑、党委进社区等乱七八糟的消息满天飞舞,纪二爷除了西门?凯撒克附赠的商业天才的光环之外,还免费获得了香港纪书记等一系列称号。
鱼没吃到,反而被弄了一身腥的纪明杰终于忍无可忍,亲自乘机飞赴京城告状,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胜利者哪里会受到什么谴责。
一番稀泥搅和下来之后,高层决定解铃还须系铃人,仍由唐婉负责想办法安抚打了鸡血一般的香港媒体。
不过高层万万没想到的是,唐婉不仅没有灭火而是反手又打了一针鸡血下去,连续三天时间,《港岛日报》整版整版的爆出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悲惨的现状和惊心动魄当时,一时间不光香港媒体,连欧洲和大洋彼岸都被牵连了进去。
欧洲媒体一边转载《港岛日报》的消息,一边质问当时在台上执政的政治人物为何隐瞒核辐射的现实,然后欧洲多国爆了由反对党主导的大规模游行整个欧洲乱成一团。
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府先是乐呵呵的看热闹以为这事儿和自己无关,哪成想只用了两天时间,美国媒体就翻出了当年的三里岛核事故,短期内风云突变美国政府也被国内的各种环保组织揪住猛揍狼狈不已。
面对由香港诞生突然间风起云涌的国际环保运动,香港人刚刚开始自豪,《港岛日报》又扔出了一个大号炸弹,打着联合光子的名头,精心编撰过的大亚湾核电详细信息被《港岛日报》选择性的展现在香港市民眼前。
用联合光子的社论来形容,如果纪书记统治香港那么不管情况如何艰难,肯定会有一部分民众会活下去,可如果大亚湾建成出现事故……!!!!!!
联合光子用了一大串血红色的省略号和感叹号来强调这种可能生的可怕未来。
面对核电站距离香港只有3o公里的现实,刚好充满着领导国际环保运动正义感的香港市民们彻底的爆炸了。
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梁远就把过四十万香港民众搞上了大街,转眼间纪书记这个热词就成了昨日黄花,随风消逝。(~^~)
第138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在某人搞出来的这个大新闻里,只有躺枪的苏联塔斯社义正言辞的反驳着《港岛日报》。∮∮,
称联合光子的言论是资本主义精神病人所出的无智力梦呓,是对伟大苏维埃无耻的污蔑与卑鄙的栽赃。
可惜,这个星球上的主要国家都在忙活着处理联合光子丢出的这颗大炸弹的余波,没人在乎苏联人的大声抗议。
“婉丫头,早知道远嘉隐藏在德意志银行的后边出手对付怡和,我就不会支持纪老二半途插手。”宁建中有些感慨的说道。
看看香港媒体的反应,根本没注意过藏于德意志银行身后的远嘉,如果纪二爷没搞出半途插手的节目,此时的香港早已是风平浪静、政通人和,很是符合共和国高层闷声大财的审美。
“过去的事情就暂时就不要提了,精诚团结还是要讲的,现在这个情况小婉打算怎么处理?”宁建中问道。
“爸爸,自己挖的坑当然要自己填,我家做事和别人不同向来有始有终,也不会把责任推给别人。”
唐婉先把纪二爷捞出来做了个简单的对比,然后又颇为骄傲的表示这事儿能解决。
“我们找法国的专业人士做过评估,大亚湾核电站如果营运大约要在五年之后,五年的时间会足够改变许多许多东西,当然这个只是参考。”唐婉停顿了一下,好像在整理思路。
“我知道大亚湾项目是国内高层关注的重点项目,既然事情已经生,短时间内扭转舆情不太现实,不过对于国内来说出了舆论压力大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婉丫头,这不光是舆论问题……。”
“我知道,爸爸。还有钱的问题。”唐婉笑着说道。
“爸爸也知道,特区有两个高层关注的重点项目,一个是大亚湾核电站,另一个是中国实验大学,既然远嘉搞砸了一个项目,那么补偿另一个项目好了。”
唐婉这句话不光把梁远摆在了明面上。还特意在“远嘉”这个词汇上加重了口音。
宁建中这种老革命在共和国高层工作多年,有着无比精准的大局观什么事情没经历过,唐婉这句话说完宁建中略一沉吟就品出了唐婉这句话背后所包含的种种复杂的信息。
许久后,宁建中才慢慢说道:“婉丫头,这算是公私两便?还是一个保证?或是一颗放心丸?”
“爸爸,你也知道宁雷的性子,在家里宁雷经常告诉他们三个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之类的话,不过下一代的想法注定和我们会有不同。”
“我曾经提醒过小远很多次要注意香港的安定团结,不过小远从来都没入耳过。反而时常笑话我眼界不高,如果有一天类似香港这般的城市在国内过三十座,那时的香港绝对不会获得如此特殊的地位。”
“小远还有过打算,想通过怡和易手这件事对香港社会和香港人的心态做详细分析,为将来香港回归后如何治理香港作参考,同时也对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做以观察。”
“有个关于改开的笑话爸爸想不想听听?”唐婉问道。
“好,婉丫头说说看。”
“苏联,美国。我们正驾驶着汽车在同一条大路上行走着,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分叉路口。左转的道路路牌上写着社会主义,右转的道路路牌上写着资本主义,美国总统到了路口之后看了一眼路标毫不犹豫的打开右转向灯右转,过了一会苏联总书记也到了这个路口,在左右之间犹豫了半天,最后打着左转向灯右转……。”
“婉丫头这个笑话很新奇嘛。还以为苏联的那个选择是我们的呢。”宁建中有些好奇的打断了唐婉。
“我们的智慧苏联人当然是比不过的。”唐婉笑着答道。
“又过了一会,中国也行驶到了这个路口,汽车的驾驶者下了车,仔细研究了一会这两块路牌,最后把左右两块路牌对调了一下位置。然后高高兴兴的行驶上了社会主义的阳光大路……。”
“……。”
隔了许久,宁建中的声音才又从电话里传了过来:“婉丫头,这个笑话也是小远想出来的?”
“爸爸,这个笑话是谁想出来的其实不重要,道路叫什么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话语权,到底由谁来负责解释哪条道路真正应该叫做什么?”
“小远在商业领域有着惊人的预感,他曾经和我说过,由于计算机的普及,未来社会既是一个信息高流转,高度透明的全新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欺骗最多的时代。”
“别管荒谬不荒谬,眼下的《港岛日报》在某个领域就是香港话语权的主要解释者,在短时间内的限定领域甚至是国际话语权的主要解释者,这种情况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变成常态。”
“在人类社会中,面对类似目前状况的香港人民没有什么制度是靠谱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人民尽量搞得靠谱一些,这就是远嘉决定永远赞助中国实验大学最主要也是最终的目地。”
唐婉这番话中的信息量简直太大了,不光解释了远嘉在香港肆意妄为背后的真实想法,更含而不露的表达了未来远嘉在共和国国内的诉求。
当然,唐婉这番话里有的东西是梁远说的,有的东西是唐婉自己的,也有些东西是唐婉从梁远的行动和远嘉的规划中观察总结得到的。
一个大型财团的诞生已经是板上钉钉,如何同有关机构打交道树立起什么样的第一印象虽然梁远一直没提,但唐婉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恰当的机会表达。
此时的共和国整个国家都在喊着摸石头过河,面对唐婉这种至亲,面对远嘉耀眼的商业业绩,宁建中没办法甚至没什么资格拿出某条大道理来说服唐婉或是推翻唐婉话语中的道理。
电话中只剩下丝丝的电流干扰声,许久许久之后,宁建中的声音才在电话中重新响起
“听起来似乎很叛逆,不过婉丫头说了半天,骨子里还是强调要为人民服务嘛。”
“是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能靠得住的从来都是人民自己。”唐婉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爸爸,这句话是的,可不是我加工的。”
“瞧瞧,我们革命了一辈子,在下一代眼中,到底接收了一个什么样的糟糕世界。”宁建中很是自嘲的说道。
“虽然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这句话是人类社会中最大的谎言,但是用来安慰人效果还是很棒的。”唐婉先是笑着说道。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这句也是的,我还是没做过半点加工。”
“你家的那个小家伙还是很有意思的嘛,如果可能的话,今年过年和嘉嘉她们一起带到京城来吧。”宁建中大笑着说道。
听宁建中如此说,唐婉心中顿时一松,知道自家闺女关于未来的个人选择算是真正的板上钉钉,虽然有些早,但宁建中已经从政治高度接受梁远成为家族中的一员,这也意味着那个圈子在梁远面前再无任何障碍可言。
虽然此时的某人身家亿万,不拿某些规则某些圈子当回事儿也不会影响未来个人的幸福生活,但如果远嘉打算在共和国国内扎根良好的生长壮大,某个圈子或是某些人的真心认可、真心支持则是至关重要。
深入一点说,宁建中在政治高度上认可梁远之后,假如梁远选择了从军这条道路,只要展现出真实的能力,那么未来梁远全面接手宁老爷子留下来的关系网都是正常无比的事情。
在政治世家的运行中和某个成员结婚根本代表不任何问题,能接班、能接手上一代人脉势力的才是政治世家真正的继承人,哪怕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虽然唐婉坚信自家闺女的眼光必定,但梁远提前许多年得到了老爷子的真正认可终究还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唐婉的性子向来不比宁雷,在唐婉眼中自己闺女的幸福是第一重要的,其次才是什么国家民族之类的附属物,在家族层面既然未来大局已定,唐婉考虑了一会,决定把远嘉在海外的真正实力和未来打算向宁老爷子透露一些。
“爸爸,从明年开始,不算基础建设投资,远嘉每年都会通过基金会向中国实验大学注入不少于四亿人民币的资金。”
“每年最少四个亿??”宁建中的声音猛地大了起来。
从1983年开始执行的《共和国国家高新技术展纲要》中规划:
共和国打算在未来十五年的时间里支出百亿元人民币,对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型材料、海洋技术这八大领域进行有计划的扶植,用来提升新世纪共和国的国际竞争力。
这就是后世共和国民众耳熟能详的863计划。(未完待续。)
第139章 混乱的欧洲航空
在八、九十年代特殊的国情之下,集共和国举国之力所投资的863计划中,如果计算年平均投资额才只有667亿元,现在远嘉一家每年就要向刚成立的实验大学扔进去至少4个亿,还不包括基础建设投资。
一头是共和国上百万科研工作者分吃667亿,一边是一家新大学独吞4个亿,这种数据间最直观的对比,在共和国科技人员眼中会出任何华丽的形容词所带来的震撼效果。
当然,这种震撼效果对于不是科研人员的宁建中来说自然也不例外。
忽然,宁建中有些理解唐婉刚才所说话语中的背后含义,也理解唐婉把这件事通知自己的意思。
这种事情只能通过国家来规划,否则一旦被媒体披露出去,对共和国国内所造成的冲击简直无法预期,这个消息先不说对错,单纯这种数字上的对比就是一颗思想上的巨当量氢弹。
“婉丫头,你打算怎么捐助?”
以宁建中对唐婉性情的了解,自然知道唐婉肯定不会把资金弄到民政部、教育部之类的衙门过一次手、扒一层皮,但是官僚的德性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宁建中也是了解无比。
这块四个亿的肥肉别的部门不说,教育部、民政部、科委这三家说什么也不会放过扒皮的机会,有组织的系统性贪婪到底能爆出多大的力量宁建中自然心中有数,这根本不是权势可以解决的问题。
稍一不慎,这事儿绝对会好事变坏事,甚至牵连着远嘉在国内无法立足都不算危言耸听。
“当初,得知纪四爷进京的消息之后,小远曾在远嘉高层的碰头会上提过一个问题,被狗汪了一下到底该怎么办?”唐婉随口又把伤痕累累的某人重新捞起充当背景道具。
“哪怕不考虑效果,你放下身段去和他一起对着汪还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
“小远总归是年轻气盛,动不动就想拿起棒子自己动手。”唐婉边说边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好了,好了。现在的纪书记名满天下已经很惨了,婉丫头就不要指桑骂槐的落井下石了。”宁建中的语气中也满是无奈。
唐婉也算是宁建中看着长大的,宁建中自然清楚自家小儿媳得理不让人的性子。
唐婉咯咯一笑,终于放过了某个伤痕累累的背景道具。说道:“爸爸,说点难听的什么东西就得什么东西对待,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才是最理想的处理方案。”
“婉丫头,你是指……新成立一个部门?”宁建中有些不理解的问道。
“应该不是新成立的部门,不过这个部门的全新程度也算是国务院里历史最短的。去年过年时宁雷和爸爸聊到级计算机时不是说过嘛,打算推动国家成立全新的大数据部,部级衙门虽然难建,但数据司的成立还是十分顺利的。”
在级计算机研制成功之前,梁远曾给宁雷出过一个馊主意,打着国家安全的名义把共和国未来所有的复杂、大规模计算处理能力、大规模计算处理需求、大规模计算处理资格一举垄断之。
别看数据司这个衙门现在不起眼,未来数字以及大批量数字处理技术在现代政府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是无可替代的,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是现代国家实施行政能力时最为重要的事实参考。
在未来,大数据,将影响一个国家的政策走向。甚至生死存亡。
这个数据处理部门稍微换个皮,就可以担当国家级的预、决算中心,如果将机构下沉,将网络下沉,充当省、市级别的预决算中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而财权在现代社会的地位用不着任何人加以强调。
可以说梁远对这个新成立的部门下了极深极深的心思,有着极大极大的期望。
衙门的最佳对手是什么,当然也是衙门。
“实验性的算马上就在科技园下线了,按远嘉一贯的营销方式,肯定是把产品尽早投入到实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