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昔日,汉家朝廷对商业本就采取扼制高压的政策,连汉人自己间的交易都无比受限,更何况与胡人进行贸易往来?
因此,昔日汉胡的交易往来,除了一些特设的互市之外,其余的交易几乎全部都被禁止。
而有了荀攸发布的这条羊马令,汉胡间的交易可谓彻底解除限制,对汉胡双方都是好处连连。
(本章完)
第454章 公孙康
昔日,每到严冬时节,寒冷与饥饿就会遍布草原,而草原上的乌丸部落,也会因此面临着牛羊大量死亡的情况。
如果能在严冬到来之前,将牛羊交易给汉人,继而换取一些可保存过冬的粮食,这对每一个草原人而言,都是一件极为划算的买卖。
一些贫乏的部落,甚至可以借此渡过寒冬,避免因冰雪严寒而亡族的下场。
同时,汉人对草原上的牛羊,也同样眼热无比。
而且就算收购的牛羊数量太多,以至于喂养保存都成问题,那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虽然幽州不像并州有盐池、盐矿,但是幽州却临靠渤海,有着成片的海盐晒田,只要天气不算太恶劣,幽州每年的海盐生产数量,也是极为庞大惊人的。
在充足的盐产供给之下,多余吃不完的牛羊肉,完全可以进行腌制,以方便长期保存,顺便还能运至其他地方交易呢!
自此,有了军铁令和羊马令的双管齐下,幽州的情况瞬间彻底好转。
一时间丁靖和并州军的威望,在幽州简直是如日中天,一些躁动不安的势力,也彻底平静下来。
无论是幽州汉人,还是幽北乌丸人,对于丁靖势力的统治,尽皆表示彻底的心服口服。
而在解决了幽州内部的各种问题之后,荀攸的目光便放到了幽州外部的威胁上。
对于此时的幽州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远遁昌黎柳城的丘力居残党,也就是蹋顿和楼班二人。
他们两个不但都是丘力居的亲生子侄,而且还是乌丸众中最出色的年轻头领,若是放任不管的话,来日必定卷土重来,危患极大。
除了二人自身的本事之外,他二人麾下还有一两万的乌丸残军,尽皆是丘力居的旧部精锐,战斗力同样不可小觑。
因此,荀攸必须想办法将蹋顿和楼班儿子解决才行,否则实在后患无穷,叫人心中难安。
可是辽东实在遥远,且二人暂驻在昌黎柳城,如果荀攸派军前去进攻,可谓是长途跋涉的疲军之战,胜负实在难以预料。
而且柳城乃乌丸人的王庭,如果荀攸派军前去进攻,难保刚刚臣服的乌丸部落,会不会生出其他的心思想法。
若是因此让刚刚臣服的乌丸部落,产生并州军对他们有斩草除根之心的想法话,那将导致各个乌丸部落再次引发暴动反抗,那么之前好不容易维持的稳定局面,将被瞬间打破。
届时,整个幽州地界,将再次陷入战火的涂炭。
就在荀攸对蹋顿、楼班感到难以对付之时,徐荣却是突然前来找到荀攸,问道:“荀军师可是在忧虑辽东的乌丸叛逆?”
“蹋顿、楼班皆是狼心蛇胆之辈,若是不提早铲除,必定后患无穷!”荀攸看着到来的徐荣,点头说道,“可是辽东偏远太甚,大军难以跋涉征讨二人,实在令我心中焦虑!”
听到荀攸果然是为蹋顿、楼班二人而焦虑,徐荣顿时微微一笑,说道:“荀军师,我这儿有一良策,可兵不血刃的就把蹋顿、楼班铲除!”
荀攸顿时一惊,急忙问道:“将军有何良策?!”
“军师可知辽东太守公孙康?”徐荣突然问道。
荀攸却是一愣,微微思索后,应道:“公孙康这人我也听过,不过我也只知道他是辽东太守罢了,将军为何突然提他?”
徐荣连忙解释道:“荀军师,你只是其一、不知其二呀!我与公孙康乃是同乡,自幼便相互熟识,其为人豪迈勇武,又不乏胆略心计,有麒麟之才!”
“其辽东太守之位,还是我昔日侍奉董卓之时,为其推举表荐的。”
“而公孙康据领辽东之后,更是北吞玄菟,东打高句丽,西击乌丸,南取乐浪半岛等地。”
“不但开疆扩土、威行海外,而且还广纳贤才、严刑峻法,在辽东的实力极为鼎盛,被胡人和高句丽称作辽东王!”
听完徐荣的一番描述之后,荀攸整个人都有些惊呆了。
他想不到偏远的辽东之地,竟然还藏着公孙康这样强大的势力。
突然,荀攸哑然地看着徐荣,有些诧异地问道:“将军,难道你是想要请公孙康出兵柳城,去对付那楼班和蹋顿二人?”
徐荣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我和公孙康乃是同乡,又对他有举荐之恩,若我修书一封前往辽东,料想他不会拒绝我们的请求!”徐荣自信说道。
“好!若能让公孙康替我们解决遗患,自然是最好不过!”荀攸亦是拍手叫好道。
……
一月之后,徐荣写给公孙康的请求信,终于抵达到了辽东郡襄平城。
当公孙康拿到徐荣的信件之后,他的神色也是无比惊诧,忍不住喜悦地叹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我这同乡徐荣竟然没随董卓殉亡,反而投靠了并州军,并且还写信来向我嘘寒问暖,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突然,公孙康看到信件后半部分的内容后,神色却是慢慢变得冷淡无比,再没有刚刚的欣喜感动。
“来人!传韩忠前来见我!”公孙康突然令道。
这韩忠是公孙康手下第一大将,不但统兵能力不错,而且武艺也是十分过人。
“主公召我何事?”韩忠来见公孙康后,连忙跪拜问道。
公孙康微微摆手,指了指面前桌案上的徐荣书信,言道:“此乃并州军送来的书信!”
韩忠微微一愣,不懂并州军为何会不远万里的送信来此,顿时诧异问道:“主公,并州军在信上写了些什么?”
“如今并州军已经占据幽州右北平以西,并且将反抗的乌丸全部驱赶到了昌黎柳城一代。”公孙康继续说道,“因此,并州军想请我们辽东出兵柳城,将残余的乌丸军全部清理掉!”
“韩忠,你觉得我该不该答应此事?”公孙康继续问道。
韩忠闻言之后,顿时思虑不止,片刻之后,才说道:“主公,虽然我辽东势大强悍,击破柳城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此事对我们辽东而言,有弊而无益!”
“哦,此言何意?”公孙康立即问道。
(本章完)
第455章 震惊的刘晔
韩忠立刻解释道:“主公,如果并州军占据了燕幽的话,那么我们岂知他们并州军会不会得陇望蜀,再来窥觑我们辽东?”
“说句不好听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辽东说不定也会成为并州军侵攻的下一个目标。”
“因此,如果我们听从并州军的请求,帮他们将乌丸残军彻底铲除的话,相当于是自毁了我们辽东和燕幽之间的一道屏障。”
“来日他们并州军,若是真的引兵杀来辽东,那我们就只能与之直接进入正面的硬战之中了。”
“而并州军骁勇善战,更是天下皆知,我辽东军与之搏杀,胜负难料呀!”
“可若是柳城的乌丸残军尚存的话,就算并州军将来杀到我们辽东,也必须击败这帮乌丸残军才行!”
“到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借他们两军交战的时机,加紧召集兵马、构建防御,而且还能坐山观虎斗,从中渔翁得利。”
“要是机会成熟,我们甚至还可以顺势攻入燕幽,纵横河北也不一定!”韩忠有些激动地说道,“所以这柳城的乌丸残军,我们绝不能帮并州军清除了,反而要暗中扶持他们,将他们留在辽西、昌黎,来做我辽东和燕幽的屏障!”
听完韩忠的分析,公孙康亦是连连点头,在他的想法里,其实也不想这么白白的去帮并州军铲除遗患,哪怕是他的好友徐荣写信来求。
能做到辽东之王的位置,公孙康可谓是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
如今的他,早就不是曾经那个恩怨分明的公孙康了,如果只讲恩义情面,他公孙康也站不到今天这个地位。
于是,公孙康直接采纳了韩忠的建议,派人暗中联系柳城的蹋顿、楼班二人,为二人送来大量粮草支援,帮助二人渡过面前的难关。
得到公孙康的救济之后,蹋顿、楼班二人亦是惊喜感激万分。
而在惊喜之余,聪明的蹋顿、楼班二人,立刻明白了公孙康救济自己的目的。
当即,二人直接遣使前往辽东襄平城,向公孙康纳拜称臣。
见蹋顿、楼班二人如此知趣,公孙康亦是心中喜悦,对二人的资助更加优渥。
不过,公孙康也不想此时就得罪了并州军,毕竟他们辽东明年还要征讨高句丽,实在不该再妄生事端。
因此,在暗中扶持蹋顿、楼班二人之时,公孙康也派出人马到辽西装装样子,假作正在征讨柳城的样子。
同时,公孙康又遣使者前往燕幽蓟城,向荀攸表达他们辽东的态度。
公孙康直接告诉荀攸,言明乌丸也是他们辽东的隐患,对并州军驱逐歼灭乌丸军主力,表示十分的感激和佩服。
并且,公孙康还向荀攸郑重保证,承诺辽东将出兵昌黎,竭力剿灭柳城的乌丸残军。
果然,得到公孙康的答复之后,荀攸对远遁柳城的乌丸残军,也立即放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投身到幽州的治理之中。
如此又过了数月,等到幽州春种时节过后,幽州的事务也进入到了稳定阶段。
于是,荀攸留下徐荣和张济二将,与田豫、公孙越共同掌管幽州事务,他自己则领着其余并州军将士,班师返回太原。
……
此时,丁靖看着荀攸传回太原的信报,顿时对幽州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有徐荣、张济二人留在幽州,丁靖心里也比较放心。
毕竟二人同样是出身西凉边军,对于幽州这等苦寒边疆,也能够快速适应,做起事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而且徐荣本身就是幽州人,再加上其文武双全,让他为首来统辖节度整个燕幽之地,却是完全足够了。
在知道荀攸即将领大军返回之后,丁靖心中更是欣喜无比,连忙传令下去,让贾诩早点做好准备,一定要为荀攸等征战在外的将士们,举行一场隆重的接风洗尘盛会。
就在丁靖为荀攸的返回而欣喜欢呼之时,蔡邕却是突然领着一人前来面见丁靖,此人竟是丁靖在淮南见过的刘晔刘子扬。
见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刘晔,丁靖也是震然一惊,咋舌问道:“子扬,你为何会在太原?”
原来,早在半年之前,也就是史阿、郝昭护送华佗的车队经过阳泉之时,刘晔就悬印于堂,跟随着车队一起来了这并州。
只是当时刘晔声称是来北方游历,因此史阿、郝昭二人也没将此事禀告给丁靖,故而丁靖见到刘晔出现在这里,才会如此哑然错愕。
来到并州之后,刘晔才发现自己此前对并州的印象,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在淮南之时,刘晔一直以为并州作为边塞苦寒之地,一定是人烟稀少、荒芜贫瘠的风光情景。
然而到了并州之后,刘晔才发现并州的情况,根本与想象之中的完全不同。
如今的并州,人口数量早已经翻了数倍,城镇、村庄遍地生根,而且治安和商贸也都极为发达,哪里有一点苦寒边塞的情景。
甚至,刘晔还把并州和淮南进行了一番比较,却发现两地除了风土地貌不同之外,无论是人口还是商贸,简直不相上下。
要知道淮南可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繁荣之地!
甚至并州的贸易繁荣程度,比之淮南还要更胜一筹,一些草市、街市更是不少,简直让刘晔难以想象。
最令刘晔咋舌难料的,当属并州的中心,也就是太原的繁荣程度了。
如今整个太原郡人口过百万,而太原城范围内的人口,就有二三十万。
这般规模的人口数量,已经与昔日汉都洛阳相当了!
除了人口数量之外,太原的商贸更是超乎了刘晔的想象,整个太原城专门修建了两座大型市场。
这两座市场中,除了人口买卖和兵铁买卖被禁止之外,其余一切交易都被允许,并且交易税也只收一种,那就是只收买卖成交额的百分之五。
如此低廉的交易税收,极大的鼓舞了商人来此贸易的兴趣,以至于太原的市场每日都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每一天的交易量,都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除了这些之外,让刘晔对并州的态度,发生最根本、最彻底改变的,竟然是来自一个围院之中。
(本章完)
第456章 震惊的刘晔
这处围院,自然就是丁靖成立的并州学院。
并州学院位于太原城东之外,并且依靠着汾水的支流晋河,环境优美,占地广阔,宛如太原城周的一处世外桃源。
然而这并州学院的周围,却被数百名并州军戒备护住,闲杂人等根本不许靠近。
这让刘晔很是疑惑不解,毕竟这并州学院从外部看去,既不像官府衙门,也不像器械工坊,更不像军营重地,何故会被并州军这般严加防护警戒起来?
难道这围院之中,藏有丁靖的大秘密?刘晔不禁这般想到。
于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下,刘晔打算继续一探究竟,便绕着这并州学院,假装成来此散步的样子。
然而刘晔的心神思绪,却早就飘荡在这围院之中,竭力地猜测着院中,到底藏有什么秘密。
可是,就在刘晔鬼鬼祟祟绕着围院行走之时,看护在学院周围的卫兵,却是早已经盯上了他,并把他当做心怀不轨的可疑人员。
“你是什么人?何故绕着学院行走?莫不是心怀不轨!”
突然,两名卫兵追了上来,将鬼鬼祟祟的刘晔直接拦住。
看着挡在自己面前的卫兵,刘晔心中一慌,他没想到这些并州军卫兵,居然如此警惕果决。
然而,就在刘晔慌神之际,却是听清了卫兵口中的话语。
“什么!你俩刚才说得什么?!”刘晔看着两个卫兵,极为惊诧地问道。
“嘿,我俩问你话呢!你倒反而问起我们来了!莫不是个聋子?”卫兵看着刘晔,继续抬高声音说道,“我刚才问你为何绕着学院行走?”
“你说这围院是一处学院?太原还有这等庞大规模的学院么?!”
刘晔诧然问道,在他的认知记忆里,天下有此等规模的学院,只有颍川和荆州,以及昔日洛阳才有。
“唬你做甚!这里便是我家安北将军设立的并州学院!”卫兵说道。
得到卫兵肯定的回答,刘晔算是彻底弄清了这围院的来历,原来这里既不是衙门,也不是军营,而是一处学院!
刘晔看着面前卫兵,连忙拱手说道:“二位军哥,我乃淮南刘晔,此来并州,正为游学!”
“淮南刘晔?没听说过!”两个卫兵不认识刘晔,便立即打发刘晔,道,“总之你速速离开此地,莫搅乱了学院清净,若是让你打扰了学生读书,安北将军和蔡院长也会怪罪我等!”
“蔡院长?他又是哪位?”刘晔好奇地问道。
“蔡院长你都不知道?亏你还是游学的士子!蔡院长可是当世的大儒,而且曾经还官拜左中郎将呢!”两名卫兵立即说道。
其实他们两个也只是大老粗,对于蔡邕的认识,也不能说出个具体的所以然来,但是在这学院护卫当差久了,也听过了一些关于蔡邕的身份来历。
果然,听到二人话语,刘晔的脑海里顿时涌现一个人来,忍不住大声叫道:“二位军哥说的可是蔡邕蔡中郎!?”
“没错,没错,就是他!”二位卫兵立即拍手说道,“我就说蔡院长大名鼎鼎,前来拜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你这读书人怎么会没听过呢。”
得知蔡邕居然是并州学院的院长,刘晔更是惊诧无比,连忙忍不住想要立即进入院中,对这个传说中的大儒拜访一番。
“那个,二位军哥,我如何才能进入院中拜访蔡中郎?”刘晔看着二位卫兵说道。
“想要见蔡院长也不难,将拜帖交给我们就行,我们自会帮你将拜帖转交给蔡院长。”二位卫兵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蔡院长会不会接见你,那也不是一定的!”
于是,为了拜见大儒蔡邕,刘晔连忙离去书写拜帖,求见蔡邕。
而蔡邕收到刘晔拜帖之后,却是有些意外。
自从他蔡邕来到太原之后,前来拜访他的士子虽然不少,但却都是些并州、冀州一带的北方人。
而刘晔却是千里迢迢从南方来的,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