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如果鄯善国在北境遭受失利,甚至不幸丢失了北境城地给车师国,那么鄯善国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办法将失利的损失,从其他方面来得到弥补!”
“精绝女王,你觉得如果鄯善国丢失了北境,那么他会如何去弥补北境的损失呢?”杨阜又笑着问道。
果然,听着杨阜的这般言语,精绝女王终于变得花容失色了。
以她的聪慧睿智,又岂能想不到最后的结果!
鄯善国虽然是西域大国,但是车师国也同样是西域大国,如果鄯善国丢失了北境之地,那么其肯定会向车师国割地求和的。
而车师国一时之间也灭不了鄯善国,所以对于鄯善国的割地求和,车师国很可能会止戈同意。
如果鄯善国和车师国的战事结束,那鄯善国为了弥补北境丢失的损失,必定会不计一切地进攻西面诸小国,以吞并诸小国来挽回北境丢失的损失。
虽然现在诸小国的联军挡住了鄯善国的西征大军,但是如果鄯善国真的全力来袭的话,那么诸小国仍旧只有灭亡的下场。
突然,精绝女王似乎想到了什么,当即凝神看着杨阜,言道:“汉使阁下,恐怕就算鄯善国没有失去北境,也会对我诸小国行兼并之举吧!”
“无论我诸小国如何选择,也逃不过受制于人的境地,如此又何须遂鄯善国的意愿呢!”精绝女王不服气地言道。
杨阜却是信誓旦旦地言道:“精绝女王,诸位国王,我杨阜既然敢自称是西域的救星,那么就有办法保西域诸小国不被人欺凌!”
“还请汉使阁下指教!”精绝女王犹豫了片刻,还是向着杨阜问道。
杨阜点了点头,说道:“我大汉要再建‘西域长史府’,只要精绝女王和几位国王,愿意再作我大汉朝的臣子,那么我大汉朝自会庇护诸国!”
“什么!”
听到杨阜的话语,殿中许多人皆倒吸了一口凉气,不少人甚至惊诧地叫了出来。
大汉在西域设置的长史府,早已经失去管理数十年了,昔日臣服于大汉的诸国,也早就换了一批掌权者了,如今楼兰城的西域长史府,恐怕也已经人去府空、破败不堪了。
可以说如今的整个西域之地,人们心中除了对大汉怀有尊敬之外,恐怕就再无其他的情感了。
如此情况下,要西域诸国再次臣服大汉朝,恐怕没有哪位国家的统治者,会心甘情愿的。
“汉使阁下,可容我冒昧地问一句话么?”精绝女王看着杨阜问道。
杨阜点了点头,道:“请说!”
精绝女王立即问道:“你刚才欲再建西域长史府的话语,可曾对鄯善国王也申明过?”
杨阜继续回答道:“虽未向鄯善国王明言相告,但是却已经浅浅的表达了此意!”
“鄯善国王是如何反应呢?”精绝女王再问道。
杨阜再次回答道:“精绝女王,本使能站在这里和你对话,你难道看不出鄯善国王的态度么?”
然而,对于杨阜的这个回答,精绝女王并不买账,直接言道:“还请汉使说明白点!”
杨阜摇了摇头,说道:“鄯善国王虽未明言反对长史府的再建,不过本使却已经看出他心中的不愿!”
精绝女王闻言后,也点了点头,她知道杨阜的回答才符合常理。
忽然,精绝女王冷目看着杨阜,问道:“汉使阁下,鄯善国王不愿再臣服于大汉朝,你又怎觉得我诸小国会愿意臣服大汉朝呢?”
杨阜微微一笑,说道:“鄯善国拒绝臣服,所以不久之后,他们鄯善国将难逃灭亡!”
“如果精绝女王和诸位国王,也要步鄯善国的后尘,那本使也不愿多言!”杨阜冷声言道,“毕竟本使也知道,张骞、班超二位平通西域,靠得也不是言辞舌利,而是真正的刀剑兵威。”
“而本使此来西域的目的,也不过是先来探清局势而已,如果诸小国愿意在大军抵达之前主动臣服,那么诸位国王的王座还能保住。”
“可是……如果待大汉强军抵达西域之后,诸位国王才愿臣服的话,那这王座宝位可就难以保证了!”杨阜摇头言道。
(本章完)
1/31 22:57:25|49848909
第765章 西域之局…立足之始
“汉使阁下,你这是在威胁我们么?!”此刻,精绝女王也保持不了淡然了,向着杨阜冷言道,“大汉虽然强大无匹,但也并非天下无敌,而且我早就听闻数十年前,大汉就已经朝堂混乱、内战不断,如今大汉又岂有精神再临西域?”
杨阜也不怯势,直接看着精绝女王的眼睛,言道:“精绝女王,本使并非恐吓或者欺骗你!”
“实不相瞒,我大汉朝的大将军丁靖,对于西域的局势早已经有了分析。”
“大将军知道西域诸国林立,就算以强汉雄军浩浩而来,也并非一朝一夕间就能灭掉西域诸国的!”
杨阜继续言道:“因此,我家大将军便提出了一项策略,那就是在西域施行集权自治之策!”
“根据这集权自治之策的内容,我大汉将在西域设置三个州级官署,三州之下设郡县、郡国。”
“所以,对于臣服我大汉朝的西域各国,可保留其王国统治,改造为郡国而存在。”
“诸郡国的国王如果听命于大汉,那么可代代世袭王位,并得到大汉的庇护,以免被他人夺去王位;但若是不听命于大汉,则该郡国的王族,将被剥夺王权而降为平民,不再世袭为国王!”
听到杨阜的一番述说,殿内上下尽皆震动,连且末国、戎卢国等几位国王,都露出了阴晴不定的神色来。
杨阜刚才所言的‘集权自治之策’,虽然听起来简单直接,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门道,却着实令人惊叹。
如果这套集权自治之策得到施行,那么西域诸国将彻底成为大汉的一部分,其行政统御之稳固程度,将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候。
并且,杨阜的这套集权自治之策,对西域大国而言,虽然让人不情愿,可是对西域诸小国而言,那就真是利大于弊了。
如今,在西域这片土地上,西域诸小国全都是在大国间的夹缝中求存,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大国兼并吞灭。
所以,在王权朝不保夕的境地之下,若能以臣服于大汉的方式,而得到充分的庇护,那么这些诸小国的国王,自然是十分愿意的。
毕竟,相比于王位受大汉朝的各种限制,诸小国的国王更加害怕王位现在就被人夺去。
然而,对于杨阜给诸小国描绘的好处,精绝女王却保持着足够的疑虑。
当即,精绝女王向着杨阜问道:“汉使阁下,如果我诸国成了大汉朝的郡国,虽然国王的位置可得以保住,但我等的王权是否会被剥夺呢?”
“如果只有一个王位,却无该有的王权,那和傀儡有何区别?”精绝女王不甘地言道。
杨阜点了点头,继续言道:“成为郡国的国王后,的确会有权力受限的情况。”
“简单点说,郡国的国王再不是一言独大了!国王对军队的统领权和对官员的任免权,全部都会收归于西域的州府官署。”
“而国王还能保有的权力,也只是一定的行政权和监督权,也就是国王依旧可以管理国民,依旧可以监督该国的官员。”
果然,听到杨阜的详细解释后,殿中的几位国王全部面色大变,他们没想到居然会被剥夺这么多的权力。
尤其是领军权和任免权这两项。
如果没有这两项权力,那国王还能算是一国之王么?
“我知道这样的规定,令几位国王都难以接受,不过在灭亡和生存的选择中,还请诸位国王慎重选择!”
见几位国王面色不善,杨阜却是从坐垫上站起,对着几位国王直接言道。
这一刻,对于杨阜摆出来的选择,精绝女王也有些两难无措了。
“汉使阁下,还请你先回行邸休息,容我们再商议一番!”当即,几位国王并未立即做出决定,而是先让杨阜返回行邸,给他们点时间考虑考虑
……
待杨阜退去之后,几位国王又将文武官员禀退,只留下几位心腹干臣在殿中。
“诸位,对于汉使的言语,你们都是什么想法?”小宛国的国王西提率先出言道。
“我觉得这汉使说话底气十足,显然是心中早有万分把握,看来大汉朝将再设西域长史府之事,应该不是假的!”且末国王阿卜热也言道。
戎卢国王奎尼跟着言道:“而且,随汉使同行的数百人,虽不是正规军伍的模样打扮,但却各个骨子里都是强军精兵的气质。”
“根据行邸的侍卫来报,汉使的队伍进入行邸后,立即不由自主的在行邸内构建各种守备措施,那副严密谨慎的阵势,非百战精兵不能做到!”
“所以,我相信那汉使确实是来作前探的,也许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大汉的铁骑军伍就会杀来西域呢!”戎卢国王奎尼继续言道。
一时间,除了精绝女王之外,所有人都表示了各自的看法,大家皆觉得杨阜这个汉使,有些不太好应对。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再次看向精绝女王,想让精绝女王来拿个主意。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精绝女王只是沉默不语,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精绝女王才言道:“现在猜疑汉使的来意,已经没什么用处了,无论那汉使所言是否真实,对我们而言都是一样的。”
“如果大汉真的要再临西域,那么我们这样的小国,除了臣服之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如果大汉并不会再临西域,那么我们仍旧面临着鄯善国,或者其他西域大国的兼并威胁。”
“而相比于被其他西域大国灭国,那么选择臣服于大汉而保留有限的王权,倒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所以,我决定遵从汉使的意思,我精绝国从此愿作大汉朝的郡国!”精绝女王古丽娜肃然地决定道。
看着最为要强的精绝女王,居然第一个做出了臣服于大汉的选择,在场的所有人一时都惊呆了。
良久之后,其余三位国王才反应了过来,立即跟着精绝女王做出了选择,言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愿意臣服于大汉朝!”
(本章完)
1 21:19:07|49894689
第766章 抵达巴郡
就在杨阜、庞德等人行游说在西域之时,位于大汉朝的西南土地之上,也发生着一场艰难的长途跋涉。
经过三个多月的山路行走,折损了接近三成的人马,杨任和魏延统领的数千精兵,终于穿过了绵延不绝的大巴山脉,成功抵达了巴郡治所江州城。
在江州修整没几日,悍勇的魏延就忍不住了,立即向着杨任提议道:“杨将军,如果按照张郃将军的安排,益州军的兵马应该大都集结在川北作战,这川东、川南等地应该守备空虚,此刻我们何不直接领兵急袭成都?”
“若刘璋见我军突然兵临城下,必定惶恐不知所措,那时我军再杀他个措手不及,则成都可一举而下!”魏延兴奋地提议道。
听着魏延的提议,杨任也有些意动,不过这急袭成都的方法,虽然听起来是有机可乘的,但却还是太过于冒险了。
毕竟江州城和成都城的距离可不远,沿途更是有诸多城池相隔,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察觉。
那时候,奇袭之事也会被益州军洞察,甚至就此遭到益州军的伏击。
“这个……会不会太过冒险了?毕竟张郃将军让我们先来江州,是为了在巴郡建立阵脚,以便后续大军抵达啊!”杨任看着魏延,有些疑虑地言道。
魏延看着杨任如此瞻前顾后,便言道:“杨将军,如果益州军对巴郡有所图谋,此前早就对空虚的江州城出兵进攻了,何故又要耽搁三个月的时间,而等你我领军来此立足呢?”
果然,听到魏延的话语,杨任也觉得颇有道理。
这巴郡虽然守军不多,但是如果益州军要全力攻取的话,也不会花费太久的时间。
而益州军迟迟不进攻巴郡,想必是对巴郡并无兴趣,或者没有足够的兵力来进攻巴郡。
其实,正如魏延和杨任所料的这般,益州因为人口太过富足、粮产太过丰富,民众百姓皆是家有余粮余田。
以至于太平日子好好过,又何苦去做那危险的兵卒呢?
所以,益州军的军伍兵卒之数,却始终维持在三四万人的水平,这也是刘璋和张鲁交战这么多年,却始终没能以一州之力打赢张鲁的一郡之地。
其实,从刘焉掌管益州的时候,就一直想办法为益州军扩充兵力。
但是,刘焉毕竟是来益州躲避朝堂之祸的,而且刘焉派人杀朝廷使者的做法,也被益州各势力看在眼底。
所以,刘焉想要扩充军力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视线,只因为刘焉并未得到益州本土世家豪族的彻底认可。
毕竟,如果刘焉麾下的军事实力获得提升,那么受到最大威胁的还是益州本土的世家豪族。
如果刘焉能够像荆州刘表那般,也得到当地世家豪族的大致认可,那么刘焉在益州的统治将稳如泰山,扩军增兵之事也不过是举手之易。
连刘焉都做不到提升益州军的规模,那么他的儿子刘璋就更加做不到了。
故而,因为兵力的匮乏不足,刘璋此刻也只能先顾及一下北川的形式,至于巴郡这一边的情况,刘焉只留了些必要的守军进行防备。
眼见川东的防备如此空虚,魏延、杨任二人又怎能不蠢蠢欲动呢?
当即,杨任同意了魏延的急袭计划,不过为了完全起见,杨任依旧决定两路出兵。
首先,由魏延领陷阵军及精兵三千,前去进攻江州西北方向的德阳城(今遂宁),以吸引川东益州军的注意力。
而杨任则打算自己亲领三千精兵,从江津绕道进入川南地界,由汉安、资中等地杀入成都。
对于杨任的这个安排,魏延却不是很赞同。
首先,奇袭成都之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行动迅速且掩人耳目。
所以,前去急袭的人马不能太多,否则人太多行动就方便,不但耽搁急行军的速度,而且还容易被人发现而暴露行踪。
故而,魏延建议将三千人的急袭人马,降低到一千人的数量。
至于人数减少而导致的战力降低,魏延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一千人的陷阵军,全部调去执行急袭。
除了急袭军伍的改编,魏延还有一个异议,那就是杨任充当为主将,绝不能亲自去执行急袭这等冒险的军令,这急袭的军令必须由他魏延来肩负。
对于魏延提出的两项意见,杨任只同意了前者,至于让魏延去执行急袭,杨任却是给拒绝了。
并非杨任不信任魏延,只是魏延毕竟年轻,从军作战的经验太少。
而这急袭又是最考验军战经验的,所以杨任也不敢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魏延来执行。
最后,杨任还是带着一千陷阵军向西南而去,准备绕道至川南,给成都城来一个突然袭击。
随着杨任领军出发,魏延也领军向西北进发,直接猛攻向德阳城。
这德阳城位于西川平原的边界,是一座人口不足万人的小城,若是平常的时候,这样的小城是不会部署驻军的。
不过,因为德阳城临近巴郡,刘璋在这里依旧驻扎了两千军卒,并派了将领在此坐镇守备。
德阳城的守将名为高沛,是益州军中颇具武勇的名将,被刘璋任命为德阳军督。
当魏延领军突然兵临德阳城下之时,却见德阳城早已经紧闭城门、严阵以待,似乎早就料到会有军伍前来进攻德阳城一般。
见此情形,魏延也是吓了一跳,心中暗忖这城中反应真是迅速,居然能如此快速的完成防备阵势。
当即,魏延也不敢轻易攻城,直接让大军于城外十数里处扎营,待营寨构建稳妥之后,再行攻城之事。
眼见着魏延引军前去扎营,德阳城头的守将高沛,也是一脸恍然,忍不住自叹道:“大都督果然料事如神,这丁靖军居然真的绕道川东来了!”
“不过,有我高沛镇守在此,休想有一个丁靖军士卒穿过这里!”高沛自信言道。
(本章完)
第767章 川东战事
次日,魏延便领军就地取材,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开始对德阳城展开进攻。
不过在正式攻城之前,魏延还是领军驱马至德阳城下,对着城头的高沛大叫道:“城上小儿都给我听着!我乃大将军丁靖麾下骁将魏延,受令前来征讨逆臣刘璋,尔等切莫助纣为虐,否则大军兵锋所至,一个活口也不会不留!”
听着魏延的劝叫之声,城头上的高沛也不甘示弱,立即向着城下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