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只要张辽领军顺着辽水河向南而下,便可直取辽东的襄平城。

    而襄平城也正是张辽的首要进攻对象,因为襄平城作为辽东的第一大城,其对整个辽东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一旦张辽将襄平城突袭夺下,不仅整个辽东必定陷入动荡混乱,而且还能使公孙度的大军,直接陷入后勤补给缺失的困境。

    当即,张辽也不准备探究辽东的军力情况,直接挺兵顺着辽河而下,向着襄平城疾驰袭来。

    因为,张辽内心十分相信,此时辽东的防范军力,一定都被甘宁吸引到南部海岸了,其对北面草原绝对毫无防备,故而张辽才敢如此自信南下。

    而结果也不出张辽对甘宁的信任,随着张辽顺着辽河直冲南下,沿途所经过的玄菟、辽阳等地,皆没有多少像样的防备,让张辽轻而易举地就疾行到了襄平城下。

    甚至,连襄平城也没有多少守军,以至于当张辽兵临城下的时候,整个襄平城可谓是惊骇万分。

    面对来势汹汹的张辽军,襄平城是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为了给自己求得活命之机,公孙度麾下的柳毅、阳仪二人,居然直接开门向张辽军投降。

    (本章完)

24 1:57:37|51079458

第807章 辽东之战3



    就这样,襄平城被张辽兵不血刃的夺了下来,一时间整个辽东之地一片哗然,无数人为此感到惶恐不安,整个辽东的局势也变得动荡混乱了起来。

    而襄平城被袭取的消息传开之后,在南部海岸线应对甘宁的公孙康,也是彻底的惊呆了,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当即,公孙康也没心思和甘宁对峙了,连夜带着军伍向襄平城返回,想要将襄平城重新夺回。

    然而,当公孙康刚刚抵达襄平城外,襄平城的城门确实猛然一开,一支雄壮的骑军倾泻而出,直接向着公孙康冲锋而来。

    原来,张辽占据襄平城之后,就已经预料到公孙康会急着带兵返回。

    因此,张辽早已经派了斥候于南部巡逻,将公孙康的一举一动都洞察在眼底。

    所以,当公孙康抵达襄平城的同一时间,早有准备的张辽军就顺势杀出,以一种以逸待劳的方式,杀了公孙康一个措手不及。

    再加上公孙康麾下的士卒,本来就不是什么精锐正军,瞬间就被张辽的冲锋给击溃,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而公孙康这个领军统帅,更是被张辽直接斩杀于阵中,死得极为不堪。

    随着公孙康的死亡,其所携而来的辽东军,也彻底丧失了军心,纷纷向着张辽跪地乞降。

    张辽对于这些投降的辽东军,也没有选择赶尽杀绝,凡是愿意继续从军的,那么依旧编入军伍之中,若是不愿意再继续从军,那么也都发路费放走。

    面对张辽的宽宏大量,这些辽东军皆是感恩戴德,再不愿意和张辽为敌。

    ……

    随着辽东襄平城的陷落,从辽东送往幽州的诸多补给,也瞬间给断绝了。

    如此情况之下,领着大军征伐幽州的公孙度,也陷入了不妙的局面。

    当即,公孙度也不敢再继续和徐荣军交战了,立即下达了向辽东撤退的命令。

    然而,公孙度想要回辽东救后院之火,可是与之为盟的蹋顿和楼班,却有些不愿意了。

    这次声势浩大的前来进攻幽州,蹋顿和楼班几乎压上了全部的身家,若是就此撤退的话,则二人多年来的准备,都将要全部功亏一篑。

    若是如此的话,则蹋顿、楼班二人,将再没有策马幽州之地的机会了。

    要是不能策马幽州,给丁靖军制造足够的损伤,他楼班、蹋顿又岂对得住父亲丘力居的在天之灵?

    对于是继续在幽州战斗,还是先撤退回辽东,蹋顿、楼班和公孙度产生的巨大的分歧,二者的联合之势也出现了巨大的裂缝。

    而二者间的分歧裂缝,也被徐荣的密探得知,并将情况全都传告给了徐荣。

    当即,徐荣领军全力进攻蹋顿、楼班二人,对于公孙度军却是不再搭理纠缠。

    面对徐荣军的全力进攻,蹋顿、楼班二人又哪里抵挡得住,立即派人向公孙度请求支援。

    只是,此刻的公孙度根本不想在幽州继续恋战,而徐荣军只攻蹋顿、楼班二人的情况,更是给了公孙度迅速抽身回撤辽东的机会。

    于是,对于蹋顿、楼班二人的请求,公孙度直接将其置之不理,只顾着趁机引军迅速退走。

    没有公孙度的支援,蹋顿、楼班也只有注定失败。

    眼看着失败就在眼前,蹋顿、楼班二人也彻底绝望了,不过二人却并没选择向徐荣投降,而是领着最后的亲军死士,对着徐荣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而这种冲锋的结果是悲壮的,只是一种以卵击石的无奈而已,除了彰显二人的不屈之志,却并无任何的实际意义。

    最后,蹋顿、楼班二人的临死冲锋,并未扭转不利的战局,二人也被乱军围杀而死。

    诛杀了蹋顿、楼班二人之后,徐荣也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直接引大军向辽东挺进。

    ……

    当公孙度引大军抵达辽东之后,却发现襄平城方圆数十里的村镇,皆已经被张辽坚壁清野的搜刮了一遍,而襄平城的城防也已经被张辽巩固了一番,一副想要坚守襄平城的模样。

    见此情形,公孙康忙问众文武,道:“该如何夺回襄平城?”

    部将卑衍出策道:“襄平城并无护城河道,如此可差军士筑起土山,使大军可顺着土山攻入城中!”

    卑衍话音一落,部将杨祚也出言道:“主公,城中敌军必定不多,如此还可竖立云梯而制造虹桥,观摩城中的防御部署,再选择其弱处进攻!”

    听完二将的建议,乐浪太守凉茂却是提出反对,言道:“二位将军的方法,皆需耗费日月才可成功,若是徐荣大军追至辽东,则襄平再不可夺回。”

    “如今我军急回辽东,军中士气尚锐,正该一鼓作气,奋力进攻城池!”凉茂继续言道。

    听完三人的说法,公孙度也有些犹豫,忍不住低头思索了起来。

    良久之后,公孙度才选择了凉茂的策略,准备立即展开攻城之势,不肯再拖延迟缓下去。

    次日五更饭毕,公孙度尽起三军出营,猛烈围攻襄平城池。

    张辽亲自位于城头督战守备,一时间城头箭如雨发、木石齐下,朝着攻城的公孙度军猛烈袭去。

    而公孙度麾下的骁将张敞,更是手持铁盾,亲冒箭矢落石,向着襄平城头奋力攀登而上。

    张辽见张敞如此骁勇,立即让弓弩手向其齐射,张敞用铁盾拨开箭矢,一下子飞跨上城头。

    登上城头之后,张敞立即将铁盾一甩,向着张辽的面门飞投而去。

    张辽也是色厉胆烈,一刀将铁盾拍开,随即向着张敞杀来。

    张敞见状之后,立即拔出背后的短枪,于城头之上迎战张辽。

    二人你来我往,近身搏斗,杀得是难舍难分,瞬间就成了战场上最瞩目的焦点。

    这一刻,战场的所有人,几乎都注意到了二人的搏斗,每一个观战者都紧张无比,皆是为各自的将领捏紧了心神。

    而张敞也不愧是辽东军的第一悍将,其武力也属于当世一流之列,一杆短枪运转得迅捷而有力,几乎将张辽的战刀给彻底压制。

    (本章完)


第808章 辽东之战4



    本来,以张辽的武力水平,也不至于被张敞给压制住。

    只是,因为在远袭长奔的路途中,张辽的副将不幸坠马而亡,以至于张辽现在又要负担指挥大军的任务,又要替代牙将(勇猛的战将,通常选择武力高超的陷阵死士)行攻坚之责。

    所以,当面对公孙度的猛烈攻城之势,张辽为了防止更多的敌人冲上城头,他还必须关注整个城墙上的战势,以便对麾下的士卒做出调度的指挥。

    正是这种一心二用的情况,才让张辽在迎战张敞之时,却并不能集中所有的精神。

    突然,张敞手中短枪向前迅速一刺,张辽的身躯直接愣住不动,似乎已经来不及躲避了。

    只见张敞的短枪,直接刺入张辽的腹部,直入躯体数寸。

    “去死!”

    然而,就在张敞以为自己得手之时,张辽却是猛地一声大喝,直接用手抓住枪杆,使张敞的短枪既不能前刺、也不能后拔。

    而趁着这个机会,张辽的另一只手,也是直接提到横斩,直接将张敞的脑袋削开。

    一瞬间,张敞就毙命在张辽的长刀之下,各种鲜血、脑浆洒满一地,显得极为恐怖。

    “敌将已被我诛杀!众军速速将敌军全部驱赶下城!”

    忽然,张辽也高举长刀,对着四周巨声吼喝道。

    眼见张辽如此骁勇,城头上的张辽军,也是各个士气大涨,一瞬间各个不惧死战,将公孙度的猛攻之势,彻底给压制了回去。

    此时,襄平城外坐镇观战的公孙度,也是满脸的铁青之色,他想不到自己麾下的第一猛将张敞,居然会被敌将给猪杀了。

    要知道,这张敞不仅是他公孙度最得力的猛将,而且还是他公孙度最信任的将领。

    当初他公孙度初到辽东之时,就是有着张敞最卖命的效力支持,才能安稳的在辽东立足的。

    因此,张敞的战死对公孙度而言,不仅是一场军战上的损失,更是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而随着张敞战死之后,公孙度军今日的攻势,也再难以猛烈起来了,继续攻城的话,也只是徒增损伤。

    当即,公孙度也不敢继续攻城,立即传令三军向后退撤,停止今日的攻城战事。

    “将军,敌人停止退撤了!”

    这时候,襄平城头之上的众守军,也纷纷对着张辽欢呼道。

    看着迅速撤退的公孙度军,张辽的眉头却是微微一皱,当即对着众军士传令道:“留下五百人守备城池,其余人全部随我上马出城,追击撤退的公孙度军!”

    然而,张辽话音一落,立即又伯长喊道:“将军,公孙度的大军人多势众,我们城中只有几千军士,如何敢出城追击?”

    “就是啊!而且我军刚刚守城一场,军中上下皆有些疲惫,此时出去追击实属不智!”又有一名校尉劝言道。

    然而,张辽已经主意已定,肃然喝令道:“我意已决!休要多言!”

    众军无奈,只好按照命令,跟随张辽出城追击。

    原来,张辽之所以敢违众军所劝,而领军出城追击公孙度,是因为张辽看到公孙度军撤退之时,却是军伍混乱、前后相撞。

    所以,张辽才敢领军出城,以微军疲兵追击公孙度的大军。

    而公孙度军也没想到张辽会突然出城追击,居然被张辽打了个猝不及防,一时间凌乱的公孙度军,却显得更加的混乱不堪,奔走逃窜、自相践踏者,却是不计其数。

    面对如此混乱的情势局面,张辽立即指挥军伍分做十队,每队骑军两、三百人,向着混乱溃乱的公孙度军各自冲杀。

    在张辽军的连翻冲杀之下,公孙度的大军终于彻底崩溃,无数军伍开始四散奔走,不敢再聚集在一起。

    而张辽军也不依不饶,依旧对着散乱的公孙度军追杀,宛如一群狮子在追赶羊群一般。

    就在此时,张辽忽然看到了公孙度的大旗,便立即领着身旁两百骑军,向着公孙度的大旗处冲杀而来。

    公孙度见状大惊,立即让人竖旗传信,命左右部将前来援救。

    然而,未等部将前来救援,张辽已领军冲杀至眼前。

    此时,公孙度身周虽有五百骑军,但是却被张辽的冲杀吓破了胆,也不敢领军抵抗张辽的冲杀,却是拨马向西南奔逃。

    眼见公孙度逃奔而走,张辽又哪里肯放过,立即领军追击不放。

    奔逃许久之后,公孙度的面前,却是突然出现一条河水挡住前路,这条河流正是滋养辽东大片土地的辽河。

    “主公,前方虽有河水阻路,但却都是浅水,我等在此死战阻敌,主公可先御马趟河而过!”此时,公孙度身旁的亲军将领,也对着公孙度急言道。

    公孙度向前一看,却正如亲军所言,面前的河段属于辽河的浅水区域,河水只有腰部深浅,虽不能驾马疾驰踏过,却也可以驾马缓缓的趟水而行。

    当即,公孙度也不再迟疑犹豫,直接驾马冲入河水之中,在冰凉的河水里缓缓前进。

    而这个时候,张辽也领军追赶至河边,与留下来阻截的公孙度亲军,彼此猛烈的厮杀在了一起。

    “将军,河里有人在渡河!”

    忽然,一名将士手指着不远处的河面,对着张辽大声呼喊道。

    张辽看着河中驾马行走的人影,当即大呼道:“此人必定就是公孙度!”

    言罢,张辽策马驱前、杀开面前的阻截,直接冲入河水之中,想要追上去诛杀公孙度。

    只是,当张辽驾马冲入河中之时,却发现这河水的深度足足有一米多,战马根本无法在河中快速奔驰,想要追上已经渡河过半的公孙度,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即,张辽也不再下河追赶,而是将马侧挂着的弓箭取出,对着河中的公孙康张弓瞄准。

    “快阻止他!”

    眼见着张辽要箭射公孙康,岸边的众多阻截之军,也是纷纷向张辽扑杀而来,想要骚扰张辽张弓放箭。

    此刻,若是张辽顾忌身周扑杀而来的敌人,那么他就不可能射中河里的公孙康了。

    (本章完)


第809章 极东归服



    当即,张辽也做好了一命换一命的准备,他丝毫不在乎身周不断扑近的敌人,只是屏气凝神地瞄准着公孙度。

    “保护将军!”

    此时,眼看着张辽有危险,其余的丁靖军也纷纷靠了过去,围在张辽的周围抵抗扑杀而来的敌人。

    在同袍的掩护下,张辽终于松开了手中拉满的弓弦,随后便听得一声嘶鸣的破空声,狠狠的划过所有人的耳际。

    “噗通”

    只见河水中央的公孙度,背部应弦中了一根一箭,随后公孙度整个人也落入河中,被河水直接淹没冲走。

    眼见公孙度被张辽射入河中,一副生死未卜的情况,岸边的公孙度亲军,也是彻底失去理智了,向着张辽等人疯了似的杀来。

    面对公孙度亲军的决死扑杀,张辽等军伍也是毫不怯怕,亦是拨马持刃与之厮杀。

    最后,张辽等军在付出了三分之二的战损之后,还是将公孙度的亲军全部诛杀。

    “全军沿着河流向下,看看公孙康到底是生是死!”

    当即,张辽也顾不得身周同袍们是否已经精疲力竭,只是领着大家顺着河流向下而行,寻找着公孙康的踪迹。

    终于,在夜色即将彻底降临的时候,张辽顺着河流奔行,却发现一个人影趴在河岸边。

    于是,张辽急忙拍马上前查看情况,却见此人背杀插着一根羽箭,还正是他刚才射出的箭矢。

    “是公孙康!”

    张辽激动的大叫了一声,便立即下马确认情况,竟发现公孙康居然还没有死,而是因为严重的失血、失温,整个人陷入了昏迷之中。

    当即,张辽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一刀将公孙康的人头剁下,又将其身上怀有的印信等物搜刮一番,便直接提着人头拨马返回襄平城。

    此一战,张辽以数千破数万,做到了以少胜多,还将公孙度这个“辽东王”给斩杀了。

    当张辽让人将公孙度的人头,悬挂于襄平城门之上时,整个辽东上下皆震撼到了。

    一时间,整个辽东之地,人人皆对张辽感到害怕,连幼童闻听张辽之名后,也会吓得不敢再啼哭。

    而公孙度身死之后,整个辽东军也陷入了崩溃分裂的境地之中,许多人觉得辽东必被丁靖军夺取,当不得再继续抵抗。

    于是,辽东便有许多军伍和城池,纷纷选择了向张辽投降,如公孙度麾下的部将卑衍、伦直二人。

    当然,也有人不甘就此屈服,比如公孙度的第二子公孙恭。

    在公孙度死后的几日里,公孙恭便接替了辽东军的大权,不过公孙恭也知道现在军中胆锐尽损,不宜再和张辽军攻伐。

    因此,公孙恭便舍弃了富庶辽东郡,直接引军向东退至乐浪郡,并且派人前往高句丽,从高句丽大量的征兵征粮,准备再继续和徐荣军抗争。

    ……

    一个多月之后,徐荣的大军也抵达了辽东襄平,成功和张辽军完成会师。

    有了徐荣带来的大量军伍粮秣,张辽的内心也算是放心了,立即将辽东现在的情况,全部告知给了徐荣。

    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当徐荣得知公孙恭这个余孽远遁乐浪之后,便立即决定要继续乐浪、高句丽二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