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张绣回城的消息后,城守齐周第一个前来拜见,却没有看到丁靖的影子,顿时一愣,连忙问道:“为何不见主公?”
“主公有要事处理,暂时无法回来,不过你不要担心,依主公能耐,必无危险!”张绣对着齐周说道。
齐周听后心中依旧疑惑不减,不过见张绣不愿意详细说明,他也不好再问,随即将话题一转,言道:“张将军,蓟城阎柔已经同意归附主公,可主公如今不在,我等接下来该如何做?”
“蓟城归附了!”张绣闻言一惊,脸上不禁喜色一片,随即低头思虑了片刻,言道,“齐周,你和阎柔是旧识,如今主公不在,你我肩上的任务则更重了,我有一事欲托付予你,你可愿意去做?”
齐周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言道:“请张将军直接吩咐,我必不敢推辞!”
“那好!”见齐周欣然同意,张绣也不再客气,直接言道,“我从右北平归来,一路所见皆是胡骑纵横,我担心胡骑入侵我涿郡,令我涿郡百姓如渔阳、北平民众一般,惨遭劫掠屠戮,故此我欲领军出城,前往蓟城北面的军都山建立营寨。”
“这军都山临近渔阳、昌平,是蓟涿的北面门户,在此立下营寨,可为屏障,若胡人真要染指蓟涿,我也好将他们挡在军都山北面,不让蓟涿百姓徒遭屠戮。”
听到张绣的话语,齐周一惊,他在涿县的这几日,只见郡内风平浪静,连山贼匪患都没发生,怎么就有胡军南下了呢?
齐周对着张绣惊慌问道:“张将军,胡人真的南下了?”
也难怪齐周如此表现,乌丸人生活在幽燕以北,一路南下必先途径渔阳、北平、上谷,唯有路过这些地方,才能进入涿郡、蓟城境内。
昔日刘虞和公孙瓒没有闹掰之时,幽州军的讯息体系彼此共享,但今日却不同,他们现在可谓是公孙军的敌人,公孙军绝不可能将乌丸人南下的消息送知给他们,也因此身处涿县内的齐周,对于胡人南下的消息是一点也不知道。
听到齐周发问,张绣严肃的点了点头,郑重语气的回道:“此事千真万确,我必不可能诓你,如今乌丸人已经侵入渔阳一带,想必要不了几日就会来到我们蓟涿境内!”
张绣如此肃毅的回答,绝对不是骗人的样子,齐周已经彻底信服,心中亦是着急,他岂能不知乌丸人此时入侵幽州的打算,想必就是趁着幽州内乱疲瘠之际,趁势打劫罢了,以乌丸人积累的怨气与贪婪,齐周相信乌丸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必定要将幽州搜刮犁地数遍才会罢手。
料及乌丸人到来的结果,齐周也不禁心中一凛,神色顿时坚定毅然,看向张绣问道:“张将军有何吩咐,尽管说吧!”
张绣点了点头,言道:“我领军前往军都山防备,这涿县和蓟城的事务,就只能仰仗你和阎柔了。”
“而且我料想渔阳等地的难民,必定会有大量向南而来,或前往我们蓟涿避难,或向更南的冀州渤海避难,我要你做的就是,尽量别让这些难民流向渤海,必须让他们依附在我们自己的地盘!”
听到张绣的话语,齐周眉头一紧,他心中知道,如若真是乌丸人全面南下,则逃难涿郡而来的难民必定不少,少说也有数万,往多了算的话,超过十万难民也不一定。
将近十万的难民量,这个数字差点吓得齐周说不出话来,以蓟涿的仓存,根本负担不了这样多的难民,最多坚持个几天,就要彻底粮绝,到时候非但难民救济不了,恐怕连蓟涿二城自己都要出现危机变故。
看着齐周几乎要皱成一团的脸色,张绣却是毫不后退,依旧严肃的说道:“我知道这个任务很难完成,但是我们必须完成,主公想要彻底统领幽州,除了攻城拔地之外,最重要的抓住幽州百姓的民心!”
听到张绣的话语,齐周神色一愣,心中更是无比疑惑,十分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有了城池土地,还怕民众不来归附么?!”
见齐周如此疑问,张绣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言道:“其中缘由我也不是很懂,不过这些话都是主公说过的,说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主公见识非我等能够洞悉,我们要做的只是贯彻主公的理念与命令,而不是质疑和猜测!”
“我明白了!若有难民到来,我必会竭力救济!”思考了片刻后,齐周虽是依旧不理解民心到底有什么用,但是既然这是主公丁靖的立世理念,那么他齐周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
见齐周不再疑惑,张绣也点了点头,随即降下军令交给齐周,却是再次语重心长的言道:“涿郡之事比之军都山防御,尤为重要,一切就劳烦齐城守了。”
“必不负张将军托付!”齐周亦是毅然承诺道。
就在此时,却有士卒进入厅中,跪拜禀报道:“将军,城西三里外,有一支骑军正疾速而来!”
(本章完)
第213章 大军入幽
并州,灵丘。
灵丘城是并州最北面的县城之一,此县的城墙不过半丈,城内居户不过两千,几乎是整个并州最小的县城。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却集结了整个并州二分之一的战兵,物资辎重等更是堆满了整个城池的内外。
小小的灵丘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被打造成了一座辎重要镇。
而灵丘城的军辎统筹者,便是丁靖的副军师荀攸,这一个多月以来,荀攸可谓操碎了心,从军队的集结与安置,到物资的筹集与分配,都是他一人管理,若非并州今年人才涌入不少,光是他一人之力,如何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量。
不过荀攸的付出是值得的,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便将大军与辎重全部收整到灵丘完毕,随时都可以向幽州进发。
而昨日时刻,荀攸也收到了来自幽州的回信,正是丁靖拿下涿县的消息,有了涿县为前沿踏脚点,并州军将可以直接屯军在涿郡,并以此为基点,缓缓吞并整个幽州。
荀攸计算了信件上的时间,知道丁靖应该已经占领涿县至少十天,十天的时间足够丁靖将涿县改造一番,变成一座适合屯军的重镇要塞了。
因此,荀攸立即指挥汇聚在灵丘城的军队,随时做好分批进入幽州的准备,并且叫所有统兵而来的将领,立刻到灵丘府衙议事。
不一会儿,小小的灵丘府衙内,就聚集了并州近半的文武统帅,文有荀攸、辛评、韩浩、王楷等能臣,武有曹性、徐荣、张济、赵云、郝昭等大将,可谓拿出了真正的并州实力。
荀攸作为全军统筹,自然坐在府厅首座,其他人依据官位资历顺次坐在两旁。
“幽州传来消息,涿县已经落入主公手中,我们可以开始正式进兵幽州了!”荀攸也不客气寒噤,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现在我请大家前来,就是要商讨一下,进军幽州的各项事宜!”
“我等皆听从军师安排!”厅中众人立即回道。
一个时辰后,荀攸将自己的进军事项,详细的向在场所有人传达完毕,大家则对其中不周之处进行补充,如此商讨定策之后,终于将进军计划确定了下来。
此次进军幽州,虽然涿县已经被拿下,但是却依旧要以谨慎为重。
因此荀攸并未一股脑的让大军全部一齐进入幽州,而分批次进军,三万大军化作五个批次。
第一批由张济为统领,韩浩为副将,统军五千人先行,其中三千骑兵,两千步卒,还要带上四分之一的辎重一齐上路。
之所以让张济的第一批次军伍带上这么多的辎重,就是为了让张济军行进的同时,用这批辎重在沿途逐次设下中转补给寨,为后续大军提供行军补充,加快后续批次军伍的行进速度。
第二批次则是徐荣统领,为一支人数五千人的步军。
第三批次由曹性统领,亦是一支五千人的步军。
第四批则由赵云统领,为一支人数五千人的并州骑军,亦是并州最精锐的骑军。
第五批则是荀攸亲自统领,兵卒数量一万人,还带有大量物资辎重,肩负着幽州战争最重要的战备储蓄。
……
涿郡,涿县。
此刻,听到士卒禀报,张绣神色一惊,不知西面骑军来由是何,连忙问道:“西面靠近的骑军有多少人,是何方兵马?”
“至少有三千人!不知是何处兵马!”士兵如实回道。
张绣、齐周二人闻言再次一惊,三千骑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不能强攻城池,但是在旷野作战的话,能够造成的破坏却是不可低估的。
齐周神色有些紧张,双目看向张绣,焦躁的问道:“会不会是乌丸人来了?要不要关闭城门?”
张绣却是摆手制止,神色虽然凝重,却没有一丝慌乱,向着齐周问道:“涿郡西面有乌丸人的部落么?”
齐周摇了摇头,不假思索的言道:“西面都是一片荒山野岭,没有什么大型草场,所以没有什么大型的乌丸部落,不过西北面的上谷郡,有不少大型草场,那里有一支大型乌丸众聚集,名为上谷乌丸众。”
只是言即如此,齐周却是神色一变,言道:“不过上谷乌丸众,刚刚遭遇一场大难,其损失临近灭族,应该凑不出数千骑军。”
“灭族?!”张绣闻言一愣,连忙问道,“上谷乌丸众怎么了?”
齐周如实回道:“昔日,刘州牧与上谷乌丸众关系密切,因此刘州牧死后,上谷乌丸众率先骑兵攻打公孙军,以此为刘州牧复仇,在公孙军攻打蓟城之时,上谷乌丸众以诈降计,将公孙军的大军粮草全部焚尽,可以说公孙军也是因为这一把火,而失去了拿下蓟城的机会,这才退兵回右北平的。”
“不过在返回北平之前,公孙瓒为了报复,却是领军前往上谷郡,将上谷乌丸众最大的部落赶尽杀绝,光死掉的妇孺就有数万人,而那处部落亦是上谷乌丸众的核心部落,是部族的最中心群落,此部落一造屠灭,上谷乌丸众相当于就此分裂,迟早要被其他部族吞并,因此我说他们是临近灭族。”齐周解释道。
听到齐周解释,张绣心中不惊一凛,想不到公孙瓒竟然如此睚眦必报,其杀戮狠戾的态度竟然如此果决,也难怪在公孙军疲弱之时,乌丸军会大量趁势南下,各中原有果然无比繁杂。
张绣没心思感叹太多,他的心中思绪流转,立刻洞悉西面骑军的来处,连忙站起言道:“我想西面的骑军不是敌人,是我们的援军到了!”
齐周闻言一愣,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兴奋言道:“你是说,西面的骑军,是从并州来的援军!”
张绣点了点头,言道:“我想应该是这样,不过还不能下定论,待我领军出城一探便知!”
言罢,张绣留下齐周守在城内,自己则带着三千羌骑整装出城,飞奔向西而去。
向西行不过数里,果然看到不远处有一支浩荡骑军,人数约莫三千人,阵势规整有序,一看便是正规骑军。
(本章完)
第214章 叔侄
“全军战备!”张绣看向远处的不明骑军说道,随即又看向一旁的副将,下令道,“让全军立起我军旗号!”
不一会儿,张绣身后就升起数杆大军旌旗,皆是些黑纹赤底旌旗,旗上还各自分别书写着“丁”、“张”二字。
而在张绣军亮出旌旗,表明自军身份之后,不远处的不明骑军也立即亮出旌旗,竟然和张绣军一样,都是黑纹赤底旌旗,而且旗帜上一样分别绣着“丁”、“张”二字。
“是自己人!”
看着远处军队亮出旗号,张绣顿时放心言道,而且他心中大概猜到,并州的后续大军已经来了,而面前不远处的这支骑军,应该就是后续大军的先锋骑军,而且看这旗号显示,应该是大将张郃统领而来。
不过张绣心中却有个疑惑,张郃作为河北四庭柱之一,是冀州资历、威望最老、最深的大将,正被主公丁靖留在邺城,委以军防重任,怎么会突然调离,来做着入幽大军的先锋呢?
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是张绣却也不会多纠结这种事情,人员调配是主公和军师的责任,他身为部将,做好征讨军务就行,其他的要不到他多管多想。
确认好是友非敌之后,张绣立即让大军放下战备警戒,领着数骑向前而去,去迎接并州大军的到来。
当张绣靠近这支骑军之时,却没想到这支骑军的统领,并不是他心中预料的张郃,而竟然是他的叔父张济。
此时张绣看清了张济的面目,只见张济年过四十,却依旧气势不减,御马之姿一点也不逊色那帮精锐骑将。
“叔父!”看到张济到来,张绣心中顿时一惊,连忙快马驱前,向着张济奔来。
张济看到张绣这个侄儿后,脸上也是又惊又喜,身体亦是忍不住想要驱马向前,但身为大军统帅的他,张济却忍住了身体的动作,依旧沉稳地立在大军最前。
转瞬间,张绣就驱马至到张济面前,本想着下马跪身行礼,心中却突然一惊,连忙停止下马跪拜的想法,挺身就跨着战马对着张济,行了个拱手之礼,口中亲和问好道:“叔父!”
见张绣如此,张济十分欣慰的点了点头,对于张绣巨大的成长转变,亦是统统看在眼里。
他知道张绣刚才的动作,是要给自己下马行礼,可如今他们同为丁靖的部将,官职又无上下统领关系,是为同僚将领,因此如果张绣下马行大礼的话,绝对是一件十分出格的事情,难免让二人在军中受到非议。
昔日的张绣虽然武艺枪法不错,但是却是莽撞之徒,做事呆板,少有深刻思虑,而看到现在张绣的表现之后,张济却是格外满意。
张济见到张绣后,虽然心中也有着千言万语的关切,但是他知道此时并不是扯家常的时候,如今二人正是出征作战之时,一切以战事最大最重。因此张济也不多说,直接向张绣拱手回礼,言道:“佑维,我受荀军师之令,先驱入幽驰援主公,又以策应后续大军,为大军先固前点城寨,请带我去先见主公!”
张绣闻言后,脸上神色俨然,连忙回道:“叔父,此间幽州变故巨大,先随我去涿县整军不迟,我也好将幽州局势和叔父说明一番。”
张济闻言一愣,看张绣脸色似乎有大事发生,并且结果还十分不妙,心中亦是有些紧张,连忙引军跟随张绣带路,前往涿县驻扎。
回到涿县,安排好大军驻扎事宜之后,张绣立刻将张济、齐周请入府衙,为二人彼此互相介绍后,又将幽州此时的事态局势,全部跟张济说明。
张济听完后,果然是目瞪口呆,想不到这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幽州的局势竟然再次突变,从修养之静,到内乱之险,再到胡乱之危,简直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幽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主公打算如何处置?”张济连忙向张绣问道,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又立即问道,“对了,话说怎么不见主公?主公呢?!”
张绣闻言面露苦色,有些无奈的将和丁靖去右北平探测,以及后来的宝山之事,都给张济解释诉说了一遍。
果然,听完张绣的诉说之后,张济脸上的表情更是惊诧,其震惊程度比听到胡人全面南侵更盛。
张济呆愣了足足一刻钟后,才看向张绣,有些吞吐地问道:“佑维,你别诓我!主公真的……真的……失踪了?一点消息也没有?”
“叔父,此事千真万确,绣怎敢胡言!”张绣点了点头,再次如实的回道,随即又言,“不过叔父不要担心,主公武力不下于我,胆识更是堪比子龙将军,这小小的幽州,没有人能威胁到主公的,请叔父放心!”
虽然张绣话虽如此,张济却依旧担心害怕不已,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就算丁靖武力再强,面对刀山剑海,一样也会被砍成肉泥,毕竟丁靖只是一个人,依旧是**凡胎,他不是神仙妖魔,做不到刀枪不入,因此张济怎么会不惊恐担忧?
就在张济依旧担忧不止、张绣选择性的放心之时,忽有一士卒前来禀报,言道:“将军,厅外有主公随骑求见,还带有主公手令!”
厅中三人闻言一惊,连忙言道:“快让那人进来!”
求见张绣之人,正是丁靖身旁幸存的五名羌骑之一,在丁靖到达平谷城之后,丁靖就派他回返涿县报平安,并且还带来了丁靖的手令。
经过传令羌骑的诉说,张绣等人也终于知道了丁靖此刻的情况,顿时心中的紧张彻底放下。
而看过羌骑带来的手令,张绣更是确定了自己接下来的军责任务,不禁言道:“主公在手令里,下令要我庇护涿郡,务必保证涿郡地界内,不能有一人一地遭到乌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