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李风云真的是个傻大胆,什么也不怕,做事虽说太嚣张了些。不过倒是个多情之人,朕如果是将一名公主赐婚于他,能不能挽回他的忠心?朕当初夺了他的风云卫,会不会做得太过了一些?”

    “草莽之人,哪晓得国之大义?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也只是想磨一下他的性子,好让他知晓,他现在的一切,其实都是陛下赐予他的,陛下能给他,也能拿走,又有什么过分?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就算是一块绝世璞玉,也需趁手才行啊!”张尽忠谨慎地答道。

    “说得好,好一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正中朕的心思。李风云回开封了吧?大伴啊,你抽个时间,去跟李风云说说这事。把话说透了,就这个意思。

    那李风云若是个知好歹的,朕将风云营还给他也不算是件大事。对朕忠心之人,朕从来都不吝赏赐!对了,石延煦(注1)的婚事准备得怎么样?”

    张尽忠回答道:“一切都准备妥当,赵在礼赵大人奉白银十万两以报效朝廷。”

    石重贵笑道:“这才是懂事的好臣子!如今国库空虚,正可解朕燃眉之急。李风云就不懂这些,私藏五万两黄金,若不是朕的大军将契丹人打得落花流水,契丹人岂会給他那五万两黄金?这小子,器量太小。

    幽州那边的事办得怎样?”

    “据千牛卫回禀,赵延寿对耶律德光颇为不满,颇有归降之意,只是尚在犹豫之间。”

    “好!”石重贵猛地一拍桌案,站了起来,目光烁烁,“带朕夺回燕云十六州之时,看天下谁还能小看于朕!”

    注1:石延煦,镇宁节度使,石敬瑭的孙子,石重贵收为养子。石重贵此处所说的,是石延煦与晋昌节度使兼侍中赵在礼之女的婚事。晋昌节度使兼侍中赵在礼,曾历任十个藩镇的节度使,所到之处贪婪残暴,所积家财在各镇将帅中是最多的。后晋石重贵图他的富有,三月,庚申(二十九日),为皇子镇宁节度使石延煦娶他的女儿。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得失

    怀素轩,一间雅致的阁楼中,烹好的香茗散发着淡淡的茶香。

    茶水虽好,但是案边之人却并没有半点品茗的兴趣。

    “可恶!又让石贼躲过一劫,难道苍天真的不佑我大唐么?”李守贞捏紧拳头狠狠地砸在案头,震得木案上的茶水洒落在木案上,沿着木案缓缓地流下,滴滴答答地滴落在昂贵的波斯地毯上。

    “从中,这么多年来的隐忍,难道还是没有磨平你的性子?”永固宫主取过毛巾,轻轻地将桌案上茶水抹去,又换了一杯茶水,推到了李守贞面前。

    “这两次刺杀虽然都失败了,但细想起来也不是全无用处。”永固宫主轻声道。

    李守贞问道:“有什么用处?”

    永固宫主端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缓缓道:“御猎场刺杀虽然失败了,却让石重贵对李风云失去了信任。原本以为石重贵准许李风云随时带刀觐见是一不妙棋,足以揽住李风云的心,谁知石重贵毕竟心胸太小,辜负了桑维翰一片苦心。

    如今开封传来消息,不知李风云如何又惹恼了石重贵,石重贵居然决定将风云卫撤去,兵卒打乱了编入其他军中。

    从中,你说这算不算一得?”

    李守贞皱眉道:“李风云算什么东西,居然敢将天尧打成那样,我绝不会轻饶了他!”

    永固宫主摇摇头:“切莫这般说,当初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能容忍魏征,你又为何不能容忍李风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成就一代伟业,就该有一代帝王的气魄与心胸,千万不能想石重贵那般,心胸狭窄,无端猜忌。

    说起来,李风云还真是一个将才,日后若有机会将他收入囊中,千万不要错过。也莫要计较那些得失。”

    李守贞对永固宫主长跪拱手道:“是我不是,受教了!”

    永固宫主又道:“本宫看李天尧这孩子,虚有其表,未必是个可以托付大事之人,你又何必对他寄予厚望?”

    李守贞摇摇头,道:“说到底是我对不住他娘,天尧只是傲气太重,受不得气罢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怎能一概而就?希望他经过这件事,多学会一些隐忍。”

    永固宫主想了想,叹了一口气道:“没想到他与如月的婚事一拖再拖到现在。难道这两个孩子真没有缘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场婚事作罢吧!”

    李守贞一呆,道:“宫主,你就这般不看好天尧?”

    永固宫主摇头道:“倒也不是因为不看好天尧,只是看着如月郁郁寡欢,本宫心中也难受。原本指望通过她将三家结为一体,谁料到……好事多磨。

    从中,你也知道,本宫没有子嗣,在本宫心中,如月便如本宫的女儿一般,而瞧天尧的情形,以后恐怕对如月不会很好。本宫也不想她一辈子寂寞寡欢。”

    李守贞眼中一黯,李天尧的性子他又怎会不知道,心比天高,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如果说他最初反对婚事,仅仅是因为怨恨李守贞杀了他娘,那到了杜如月逃婚之后,那就纯粹是因为他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后来又传出杜如月与李风云有染的消息,更是深深地刺痛了李天尧那颗骄傲无比的心。以李天尧的性子,的确不太可能对杜如月很好。

    “看看再说吧!”李守贞道,“毕竟是年轻人的心性,来得猛烈,去得或许也很快!要不然,让他们俩先相处一段时间,或许能生出情愫来。”

    永固宫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又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道:“这次投毒,虽然也没有成功,却让石重贵惩处了桑维翰,桑维翰一去,等若是去掉了石重贵的一条臂膀。从中,这难道不算是一得?”

    李守贞想了想,道:“宫主,你看有没有可能将桑维翰拉到我们这边来?这个桑维翰,还是有些本事的。”

    “绝无可能!”永固宫主断然道,“据本宫了解,桑维翰虽然专权、贪财、好色,但仍旧是一个很忠贞自负之人,他可以辅佐石重贵,可以辅助石重睿甚至其他石家的什么人,但觉不会辅佐我大唐的遗族。如果那样做了,等若是承认他以前做的都是错的,这是他不可容忍的。

    这个人,你不要打他的心思。他很可能会表面与你虚与委蛇,背后却狠狠捅你一刀,太危险了!”

    李守贞有些失望。

    风云卫终于落了个分崩离析的下场,自从李风云拒绝了皇帝石重贵下嫁公主的建议,彻底地惹怒了石重贵。

    石重贵当即下旨,解散风云卫,交由各部收编。

    此消息一出,风云卫两三千多老卒溃散,若非刘传勋及时约束住部众,其余五六千人也要逃光。那五六千人很快便被编入到京偹各营军伍之中。风云卫是天下有名的强军,兵员更是经过千挑万选,说是百里挑一有些夸张,但绝对是十里挑一,军中有不少武功不错的好手。几乎是瞬间便被争抢一空。

    风云卫解散后,刘传勋又回到了千牛卫做统领。石重贵对原千牛卫代统领很不满意,认为还是刘传勋用起来更顺手。

    对于这一切,李风云等人早有准备,原本隶属于风云卫的一些营生石重贵是无法夺走的,那溃散的两三千名老卒,换了个名字,编了个籍贯,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开封城中,风云卫在开封城中开有一家风云镖局,正做得风生水起,在各地都有分镖局,正缺大量的人手,正好这两三千名兵卒转职做了镖师。

    别的营的官兵,一般都会黔面,但是风云营从来不兴黔面,李风云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敢与在沙场与契丹鞑子拼命的勇士,不应该受此侮辱。所以风云营除了从别营中转过来的士兵,基本上没有人黔面。

    至于那些脸上有印记的,李风云则打发他们去了各地的分镖局,只要不被人抓住把柄,朝廷明知这些人就是风云卫的逃兵,但也苦于没有证据,拿李风云无法。

    严格算来,这两三千人一直跟李风云一路走到现在,才是风云营真正的根本所在,李风云相信,只要这两三千人在,再拉起一支风云卫大军,不成问题。只是他名义上还是大晋的定国侯,有些事情不能做得那么明显。

    当然,这当中免不了一些人舍不得容华富贵,那就由他去吧,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见不被皇帝待见,李风云索性连兵部侍郎的官职也卸了,一心在府中研究蝌蚪文和练习武功。世事纷纷扰扰,却都与李风云没有多大的关系,日子倒也过得悠闲。皇帝石重贵也似乎将这个曾一度叱咤风云的将军忘记了,不闻不问。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这一日,李风云正在府中研究枯竹翁留给他的那手札,忽然有亲卫通禀道:“主公,外面有一位名叫十七的人拜访,见还是不见?”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圈套

    “十七?”李风云不觉一愣。

    十七化名冷雨楼娶了冯媛儿后,便回了镇州,算起来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见他了。前不久,为了削弱杜重威的实力,皇帝石重贵一庇护京师的名义,改任杜重威为天雄军节度使。

    天雄军节度使又称魏博节度使,辖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六州,曾是为河北三镇之一(注1)。不过如今的河北三镇已经不是大唐末年的河北三镇。尤其是卢龙阵,已经落入契丹人之手,不复为中原所有。成德镇与魏博镇,也远不如从前。

    石重贵这么做,也许想测试下杜重威的忠心,为日后削藩做准备,也许是对近在咫尺的郓州李守贞做一定的防范。

    出乎意料,杜重威根本没有丝毫抗旨,接到旨意后已经于一个前移镇魏州。这让石重贵松了一的口气,不觉对杜重威的信任又多了几分。

    但是,此时十七来这里做什么?仅仅是为了拜访一下他?

    不可能,十七从来都不会做多余的事。

    “圈套!”从十七嘴中吐出两个字。

    “圈套?”李风云有些不明白,“什么圈套?”

    “契丹对晋国的圈套!”十七木无表情,“赵延寿投靠晋国。”

    “赵延寿要投靠晋国吗?你是说赵延寿投靠晋国的事情是契丹对晋国的一个圈套?”李风云有些惊奇。

    十七点点头。

    李风云陷入了沉思。

    赵延寿,本来姓刘,父亲刘邟,曾任本蓨县令。后梁时,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注2)攻陷蓨县,赵延寿被刘守文的稗将赵德钧俘获。

    赵德钧见其聪明伶俐,将他收为养子,改姓赵。后来赵德钧投降了后唐,赵延寿便在后唐做官,娶了后唐明宗女兴天公主,官至汴州司马。

    明宗即位后,又授他汝州刺史,先后做了河阳、宋州节度使。之后招入京城拜为上将军,任宣徽使,后来后做了枢密使,同时还兼镇徐州。

    长兴三年(注3),以枢密使加同平章事的身份,出为宣武、忠武两镇节度使。

    后晋天福元年(注4),兵败为契丹所俘获。但耶律德光对他的父亲赵德钧十分瞧不起,但对他十分看重,拜他为为幽州节度使。不久又任命为枢密使,幽州政事令都交到了他一人手中(注5)。可谓是深受耶律德光的信任与器重。

    探子传回的消息,耶律德光南伐中原,其实也是由赵延寿和杨光远大力推动的。当初契丹入侵中原时,他更是率领五万幽州兵马为先锋,一路南下,直打过了黄河,打到了檀州。

    这样一个人,如果说他会背弃耶律德光,李风云难以相信。

    “你有证据证明这是契丹人的圈套吗?”李风云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十七摇摇头:“推测!”

    推测?李风云哑然,推测能说明什么?就算有证据,李风云也没有把握能说服皇帝石重贵相信这是契丹的阴谋,更何况是推测?

    这些日子下来,李风云渐渐看清了石重贵。这一个极端自恋的人,或者说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与他判断不符的事情,他宁可视而不见。

    晋国的安危跟他又有什么关系?李风云心中念头一闪,但随即消逝。的确,晋国的安危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他也不关心谁来做这个皇帝。但是,中原的百姓却与他的关系颇大,这么多将士肯跟着他出生入死,图的不就是认为他能抵御北方铁蹄的践踏,保卫中原么?

    这近三年来的经历,已经将李风云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原这片土地之中,他不能坐视不管。

    可是,就算李风云想管,他又能做什么?风云卫已经被解散,他手中只有两三千名老兄弟,这两三千人在庞大的契丹大军前又能算什么?

    李风云想了一会儿,半天方才道:“杜帅那边怎么说?”

    “主上不信!”十七沉默了半晌,方才缓缓答道。

    杜重威不信?李风云差点哑然失笑,杜重威是什么人,如果十七都察觉到其中的不妥,杜重威不可不发现不了其中的猫腻,唯一的解释便是他在等待时机。

    杜重威在等待什么时机?一大片乌云笼罩在李风云的心头,如果……

    李风云心中一阵惊惶,这种如果应该不会存在吧!杜重威真要这么做了,天下又会有几人肯服他?

    赵延寿的父亲赵德钧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杜重威不可能看不见。

    当初赵德钧投靠当时的晋王,后来的后唐庄宗皇帝后,深得李存勖的器重,在灭后粱之战中,赵德钧立下大功,被后唐庄宗皇帝任命为北方重镇幽州和沧州节度使。

    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继位后,因为养子赵延寿娶了兴天公主,赵德钧也成了李嗣源器重的心腹大臣之一。赵德钧驻守在幽州时,也的确将幽州治理得很有生机,有效地防御了契丹的攻击,也因此被加封为北平王。

    李从珂从李从厚手中夺得帝位后,因为削藩,逼得石敬瑭起兵造反。讨伐石敬瑭,围攻太原的大将张敬达(注6)被来援的契丹铁骑所败,被石敬瑭与契丹的联军所围困,张敬达向朝廷频频求援。

    李从珂传旨赵德钧、范延光(注7)和符彦饶(注8)分兵三路火速增援张敬达,并命赵德钧养子赵延寿随后跟进配合。这其中,以赵德钧部队的战力最强,被任命统帅这三路兵马。

    但赵德钧却挟兵自重,要求李从珂任命他的养子赵延寿为镇州节度使,而且要李从珂允许他的兵马和范延光的兵马合兵,打算吃掉范延光的兵马,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意图不诡。

    李从珂也是行伍出身,这种要求他又怎会同意?怎会看不透赵德钧的心思?

    勃然大怒之下,李从珂拒绝了赵德钧的要求,并派人通知范延光小心防备赵德钧,同时还命令赵延寿马上进兵增援前线。

    当时李从珂对大臣们说:“赵德钧父子俩不思报国,在国难当头之际居然强取官职,真是可恨!如果他们真能退敌立功,朕将帝位让给他又何妨?他竟如此目无君王,大胆要挟于朕,到最后只会是犬兔一起完蛋!”

    注1: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是指唐朝末年时位于河北的三个藩镇势力,即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范阳(又称幽州或卢龙,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

    注2:刘守文(?~909年),河北深州人,唐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长子,五代十国初期桀燕国皇帝刘守光的兄长,公元898年,被其父刘仁恭任为义昌节度使,公元909年,被其弟刘守光杀死。

    注3:长兴三年,即公元932年。

    注4:天福元年,即公元936年

    注5:契丹的官制比较复杂,分为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北面官的地位是高于南面官的。

    耶律德光在得到十六州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汉族的官制,仿效唐朝的官制,设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机构,以此来招徕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由于办公的营帐在辽国王大帐的南面,所以称为南面官。

    南面官中也设有枢密院。注意,南面官中的枢密院与北面官中的南枢密院不是一回事。

    南面官主要由汉人来担任,契丹人也有在南面官中任职的,他们被称为汉官,也穿汉服。

    注6:张敬达(?-936年),字志通,小字生铁,代州(今山西省代县)人,后唐的将领。石敬瑭反唐之后,他率军围攻太原,后为来援的契丹军击败,困守晋安寨,拒不降敌,坚守数月,为部下杨光远杀害。

    注7:范延光(?-940年),字子环,相州安阳人,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将领,后被杨光远所杀。

    注8:符彦饶(?……937年)陈州宛丘人(今河南淮阳县),是后唐庄宗朝蕃汉总管存审之第二子,任汴州马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