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了药王谷,李风云心中似乎放下了一件心事,轻松了不少。

    苏语侬说得没错,该去做什么,就去做吧,人生百年,何必让其留下遗憾?

    回到开封,时间已经是八月底,八月桂花香,开封城中处处洋溢着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给人一种盛世安宁的虚像。

    但是李风云知道,暗处的波涛汹涌,一场即将让天地失色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当它露出真正的面容之时,会叫天下的黎民百姓骇然失色。

    风云镖局开封城总镖局中的几位主要人物齐集于定国侯府,李风云了解了一下最近晋国与契丹之间发生的事情。

    虽然这段日子,李风云没怎么关注中原的局势,但风云镖局从各处搜集来的情报依然一拨一拨送了过来。

    典奎清了清嗓子,道:“如今晋国与契丹已经彻底绝交了,在边境之上,两军时不时会打上一两场小仗。

    六月时,定州上报朝廷说契丹调遣军队,进逼边境。

    皇帝下诏书,任命天平节度使、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李守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义成节度使皇甫遇任副职,各率本部人马共计两万六千人前往邢州集结。

    彰德节度使张彦泽充马军都指挥使兼都虞候,义武节度使蓟人李殷充任步军都指挥使兼都排阵使各率本部五千人马前往邢州集结;更调派派护圣指挥使王彦超、白延遇率领部兵十营计一万两千人前往邢州。

    据我们探知的情报,李守贞似乎与马军都指挥使、镇安节度使李彦韬关系并不好,李彦韬现在正执掌权柄,李守贞的所作所为,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向李彦韬汇报,所以李守贞表面虽然尊奉他,但心内很嫉恨他。”

    李风云点了点头,暗道,看来他的一些建言朝廷也不是完全没有听进去,对李守贞,石重贵也有了防备之意。显然,李守贞是用来牵制杜重威的,而李彦韬却在暗中牵制李守贞。只是不知这样的牵制是否真的有效。

    “七月时,黄河在杨刘决口,向西流入莘县,大水漫漫有四十里宽,从朝城向北流去。中原百姓死伤无数,只是如今这形势,朝廷哪还有心思赈灾?只是任由黄河泛滥,黎民哀嚎!”典奎又说到一事。

    李风云眼光一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在那些当权人的眼中,只怕只是韭菜,割了一拨,要不了多时,自然会再长出一拨,谁会再意他们的生死?只要他们交税不捣乱,是死是活,与朝廷何干?

    典奎接着介绍道:“八月,李守贞上报:‘与契丹一千多骑兵在长城北面相遇,辗转追杀搏斗了四十里,斩杀了他们的首领解里,把其它敌人赶入水中,淹死了很多。’

    张彦泽也上奏:在定州以北击败契丹,在泰州再次击败它,共斩首二千人。”

    李风云点了点头,看来无论是李守贞,还杜重威,与契丹人之间还没有谈妥,李守贞、杜重威此举,分明是在向契丹人示威。

    忽然想起一事,李风云问道:“如果契丹与中原再次大战,南唐会不会趁此机会夹攻晋国?”

    典奎摇了摇头,道:“近两年内南唐不太可能抽出大量兵马威胁中原。南唐刚刚灭了闽国,收了闽国的土地,但南边那一带并不安定。特别是福州那一带仍然没有平定,从得来的消息来看,李弘义仍然在坚守福州,吴越也在支持李弘义,短时间内,南唐恐怕平定不了南方新纳之地。

    而且,吴越、南楚都对南唐极其忌惮,纷纷布下重兵在边境,形势一触即发,南唐皇帝李璟不是傻子,他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惹中原的。

    倒是西面灵州那一带却出了些问题。”

    “什么问题?”李风云眉头一皱,“难不成朔方军节度使冯晖(注1)反叛了吗?”

    典奎呆了呆,道:“冯将军没出问题,是党项人酋长拓跋彦超(注2)作乱。”

    见李风云不明所以,典奎解释道:“党项族据说是鲜卑族的后裔,这些年来中原兵乱不断,对灵武那一带的控制有所放松,党项人趁机逐渐坐大,已经成了灵武那一带最具实力的割据势力。

    现在看来,有冯辉将军在,拓跋彦超还成不了气候,但是我很担忧,长此以往,党项人会成为继契丹以后,对中原非常有威胁的一个心腹之患。”

    李风云心中一紧,典奎这般说,由不得他不重视,急忙道:“灵武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仔细说来我听。”

    注1:冯晖(893…952),魏州人,五代时期朔方军节度使。

    注2: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另一说拓跋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鲜卑后代。本书从后者。

    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西夏,在宋朝那段历史上,西夏占有很重的份量。虽然与本书关系不大,但笔者还是认为该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党项。


………………………………

第四百二十章 拓跋彦超与白承福

    “风云,你大概还不知道冯晖曾在三月时调离过灵武吧?”典奎问道。

    李风云一愣,摇了摇头。

    典奎解释道:“朔方节度使冯晖在灵武颇有威望,深得羌、胡部族的人心,每年马匹交易,可得马五千匹。因此,朝廷对他颇有顾忌,所以调他接替杜重威镇守镇州及陕州,后来又调入朝中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领河阳节度使。

    而朔方之地则由前彰武节度使王令温(注1)代镇。

    冯晖镇守朔方之时,将党项人的酋长拓跋彦超扣压在灵州作为人质,所以党项人不敢为乱。他走之前,不知因何原因,却将拓跋彦超放走了。

    王令温在灵武可没有冯辉那般的威望,拓跋彦超、石存、也厮褒三个部族趁机作乱,联合起来进攻灵州,杀死王令温的弟弟王令周,王令温平息不了乱兵,只得向朝廷奉上表章告急。”

    李风云猛地一拍桌案,喝道:“又是养寇自重!”

    众人无语,事实便是这样,养寇自重已经成了武将自保的一种手段,究竟是谁的错,谁也说不清楚。

    只可惜这样的事情一次一次在华夏历史上上演,几百年后,在辽东,有一名叫李成梁的悍将,也使用这一招,放任一个叫努尔哈赤的女真酋长作乱。在李成梁还活着的时候,他能制得住努尔哈赤,在他死后,努尔哈赤坐大成为中原的心腹之患。

    他的儿子皇太极在一群汉奸的帮助下,趁着中原内乱,元气大伤,席卷天下,让刚刚从蒙古人铁蹄之下恢复才不到三百年的江山再次践踏于胡虏之下,并用种种手段将汉人的气节磨平,更几乎让华夏传承泯灭于倭人之手。

    历史总是这般相似。

    不过此时的李风云并不知道这些,他只是愤恨于帝王与大臣的权谋。

    “后来呢,朝廷是怎么处理的?”李风云问道。

    “朝廷又能如何处理?”典奎苦笑一声,道,“只得再次任命冯晖为朔方节度使,率领关西兵马平乱;任命威州刺史药元福为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

    “这一招还真是有效!”李风云忿忿地道,拳头捏得咯吱咯吱做响,“冯晖究竟有没有平定下来?”

    典奎点了点头,道:“冯晖还是有点本事的,从最新收到的消息,他的确打败了拓跋彦超,虽然胜得险而又险。

    据说冯晖带领兵马越过沙漠,来到辉德时,粮草已尽。而拓跋彦超众数万,扼守要道,据水泉以逸待劳。军中士兵大惧。冯晖于是以贿赂求和于拓跋彦超。

    拓跋彦超居然答应了和谈。于是从早晨到中午,和谈使者往往返了四次,仍未达成和议。

    药元福分析说:‘虏知我军饥渴,不过是在假装许和以骗我们罢了;若等到日暮,兵卒饿得没有气力了,则吾辈成擒矣。现在虏兵虽众,但是精兵不多,只不过是那些依西山而列阵的那些兵罢了。其余步卒,不足为患。

    请让我以精骑先犯西山兵,小胜则举黄旗,大帅再率领大军合势击之,破之必矣。’

    冯晖听从了药元福的建议。

    药元福帅领骑兵出击,拓跋彦超的兵马不敌,纷纷后退,药元福举黄旗,冯晖率领大军全面进攻,大败拓跋彦超。次日,冯晖便率军进入灵州,重新控制了灵武。

    不过,对于拓跋彦超作乱之事,朝廷似乎并无追究之意,王令温的弟弟王令周,还有那些兵卒与百姓,算是白死了!”

    李风云微微松了口气,叹道:“这次胜利,多多少少有些运气的缘故在里面,老这样,迟早有一天会吃大亏。”

    典奎身有同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顾得现在,哪还管得以后?”

    “还有一事,刘知远似乎在试探朝廷。”典奎又道。

    李风云心头一惊,此时若刘知远举旗造反,中原大势去矣,急问道:“究竟是何事?”

    “中原与契丹绝交后,皇上曾屡次召吐谷浑酋长白承福进京入朝,宴会隆重,赏赐丰厚。与契丹在澶州之战中,白承福曾帮助守卫滑州,也算是立下了些功勋。

    前些日子,适值天气酷热,白承福遣送他的部落回到太原,把牲畜放牧在岚、石二州境内。

    部落的人经常犯法,刘知远执法严厉,决不放纵;吐谷浑部落的人知道大晋朝廷衰微,又害怕刘知远,谋划一起跑回原来的地方。

    有个叫白可久的,在部族中的地位仅次于白承福,率领自己的队伍归降了契丹,耶律德光任命他为云州观察使,想要以此来引诱白承福投降。

    刘知远秘密上表:‘吐谷浑反覆难保,请迁于内地。’

    皇上与是遣使,把白承福发其部落一千九百人,分别安置在河阳诸州。

    刘知远派遣郭威将白承福等诱入太原城中,说白承福等五族谋叛,派兵围杀了他们四百多人,籍没其家财。”

    李风云大惊,问道:“白承福是否真有谋反之意?”

    典奎摇了摇头,道:“这个倒是不知,我们风云镖局总共才只有这些人,打探不来太详细的细节。

    不过,白承福非常富有,喂马的马槽都是用银子做的。

    据传言,刘知远曾与郭威商议,认为白承福是心腹之患,不如让他们离开。郭威则建议刘知远干脆诛杀了白承福,没收其财物以养军。

    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李风云面色暗沉,问道:“此事朝廷作何反应?”

    典奎干笑了几声,道:“一个吐谷浑部落的酋长,死了便死了,怎比得上河东节度使刘大帅?朝廷非但没有责罚他们,反而下诏表彰奖赏刘知远。

    显然,朝廷是怕了刘知远。”

    李风云叹息了一声,道:“朝廷该惩罚的不惩罚,拓跋彦超半点事都没有,白承福却无辜受难,难以昭雪,权谋,哈哈哈哈,中原的事都坏在这权谋上面了。这样一来,以后谁还愿意为朝廷效力?”

    想了想,又道:“典大哥,让各地的兄弟都小心一点,别做了下一个白承福。”

    典奎点头道:“已经交代下去了,跟这帮诸侯打交道,要藏一万颗心眼。”

    注1:王令温(895…956),字顺之,瀛州河间人。其父名迪,德州刺史,累赠太子太师。令温少时以武勇著称,开始从军时初隶属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麾下,后来迁直军校。在后唐明宗与契丹的上谷之战中,曾救过明宗李嗣源,到明宗李嗣源即位,历迁神武彰圣都校。

    后晋初年,又从淄州刺史迁至洺州团练使。后来安重荣在镇州造反,晋祖石敬瑭以令温为行营马军都指挥使,与都帅杜重威一起,大败安重荣于宗城,因功授亳州防御使。不久后拜永清军节度使。

    契丹入侵中原时,令温正好奉诏入朝,契丹攻陷了贝州,其家属因此而没于契丹。晋少帝石重贵悯之,授武胜军节度使。没过多久,移镇延州,又迁灵武。

    后汉时,再次被任命为永清军节度使,不久改任安州。

    后周国初,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后周世宗柴荣嗣位,迁镇安军节度使,罢镇归阙。显德三年夏,以疾卒,时年六十有二,诏赠侍中。

    注2:药元福(883年—960年),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人,五代时的名将。一生历唐,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六朝,在其中五朝为官,因其智勇双全,雄才大略,在对契丹,党项及历次战役中累立战功,被誉为“骁将”。深受后晋石重贵和后周柴荣的器重,位居太师,侍中(正一品)高位。建隆元年(960年)亡故,享年七十七岁。


………………………………

第四百二十一章 北征

    呆呆地想了一会儿,李风云又道:“皇帝怎么做我们管不着,那些诸侯怎么做我们也管不来。咱们当初血战沙场,可不是为了他们,以后也不会。

    典大哥,列位兄弟,这次我召集大家来,是想从风云镖局中抽调出一批好手,随我北上,随时准备与鞑子血拼。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典奎首先叫道:“当然该出兵,咱们当初组建风云营,可没想过要升官发财,光耀门第,只是为了打鞑子。李兄弟,你既然说了,我没话说,跟着你干。”

    张俊也道:“不错,主公,当初我们设立这个风云镖局,可不是为了发财。这次北上,怎么也算我一个。”

    典奎与张俊在风云镖局中,是除李风云外最有威望的两人。他们两人说了话,众人纷纷响应,一时厅堂内的气氛活跃了许多。

    李风云摆了摆手,道:“我们这次大战,可比不得上两次。上两次,不管怎么说,我们都顶着官军的名头,粮草的事情不需要我们操心。这次不同,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要我们自己操心。

    所以,我估摸这次我们不可能抽调太多的人马,一千多人顶天了,再多,我们负担不起,更会招来朝廷的疑忌。

    另外,此次的战局恐怕比以往要严峻许多。朝廷未必会认可我们这支援兵,但契丹人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一雪前耻的机会。

    不过,不管怎样,我会面见皇上,求一个名义,不要还没跟鞑子干上,先被官军当贼寇给剿了。

    此行我风云镖局可能会蒙受极大的损失,所以,抽调的人自愿参加,优先那些风云营的老兵。但也要注意,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给我风云镖局留下一些种子。”

    众人又商讨了一番,细节之事自然交给典奎、张俊等人去办。

    李风云连夜入宫,拜见石重贵。

    石重贵听李风云说了来意,松了一口气,道:“李爱卿一番忠君爱国之心,实在让朕感动。当初裁剪风云卫,也是因为群臣议论纷纷,朕虽为天子,也难堵悠悠众口。

    既然爱卿有此意,这样吧,朕给你一个名号,曰游击营,以一千两百人为限,设为六团兵马,独立成军,各部将领由你自行指派,拟定名单,朕一率照准。

    作为一支北征的偏师,你可自行决定如何与朝廷的大军相互呼应,一应粮饷,朕会从优供给,另外,朕再抽调出一千两百匹战马,供游击营使用,如何?”

    李风云大喜,连连称谢。

    他没料到石重贵不仅给了他一个名号,而且答应供给粮饷,甚至拨给了他一千两百匹战马,虽然这一千两百匹战马本很可能就是他从契丹人那里敲诈来的那一万匹战马中的一部分。

    石重贵显得十分高兴,一时兴起,大声道:“李爱卿,朕知道,你是忠直的武将,心中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得罪过了很多大臣。

    不过,你放心,你为大晋立下的那些功勋,朕没有忘记;当初的救驾之功,朕没有忘记。这次北征成功之日,恢复九州金瓯之时,朕不但要恢复风云卫,还要重赏于你,封你做上柱国,太子太师,保我大晋江山万万年。

    你我君臣相知,只要你不负朕,朕也绝不会负你!”

    次日圣旨就下来了,拜李风云为冠军大将军,组建游击营,以原风云卫的驻地为营寨,并命令游击营建成之日,急速赶往河东,策应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据探子报回的情报,契丹军似乎有入侵河东的迹象。

    随着这道圣旨,大量的物资被运来,显然,开封府尹桑维翰下了死气力。征召一千人的民夫,和一千匹驮马大车,专门为游击营运送物资。

    李风云接受了那一千匹驮马与大车,却谢绝了那一千人的民夫,在他看来,这未经训练的一千民夫,在未来的战斗中,无异于是一种负担。

    至于粮草的运送和保护,李风云从风云镖局抽调出来的一千名新加入风云镖局的壮汉负责。这些人不算是游击营的战兵,但实际上也在风云镖局训练了至少半年多,实力并不弱,一旦情况紧急,穿上战甲,就是很好的战士。

    李风云也想趁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