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你呢?你的结局怎样,老夫拭目以待。你身为晋臣,阵前投敌不说,更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你以为你能有什么好结果?

    想当初,先帝从罪人之中把你提拔出来(注3),对你容忍有嘉,皇上更是授予你兵权,让你管辖一个大的藩镇,对你无比信任,可是你是如何来报答先帝与圣上的?灭掉大晋,逼皇上退位?你如何还有脸来对老夫说出这等话来?

    哈哈哈哈,老夫死无日矣,可是你张彦泽又能活多久?

    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容忍你这般行径,耶律德光爱惜他的羽毛,不肯亲自来做,才会让你这叛将来做,从今以后,灭晋之罪,都积于你一身。为了安抚民心,只怕要不了多久,耶律德光就会拿你开刀。”

    张彦泽脸色大变,无话可答,只是派兵看守住桑维翰。

    当夜桑维翰投缳自尽,世间传闻,是张彦泽恼怒桑维翰,亲手勒死桑维翰后再挂到粱上,究竟如何,恐怕也只有张彦泽一人知道。只可怜桑维翰一世权臣,竟然也只是落了这样一个下场。

    张彦泽入城以来,放纵士兵大肆抢掠,市井流氓也趁乱也争相杀人掠夺财物,两天后张彦泽才下令停止,这时,整座开封城已经被洗劫一空,因此,开封城的百姓对张彦泽无不恨之入骨。

    张彦泽本是武将,军士抓获罪人押到跟前,他不问所犯何罪,只瞪起眼睛竖起中指,喝令拉出去腰斩。

    与张彦泽有素怨的门使高勋,一日张彦泽乘酒醉来到他家,杀死他的叔父和弟弟,陈尸门前,更让士民见了不寒而栗。

    中书舍人李涛曾经告发过张彦泽,见此情形,于是投上名刺谒见张彦泽,名刺上写着:“上书请杀太尉人李涛,谨来请死。”

    张彦泽哈哈大笑,欣然接见了他,问道:“怎么,你今天也害怕了?”

    李涛答道:“当然害怕,我今天的害怕,就像你当年的害怕一样。如果先帝肯听我李涛谏言,事情何至于如此!”

    张彦泽听了此话,颇为钦佩李涛的胆量,放声大笑,命人拿酒来给李涛喝,李涛斟满杯后一饮而尽,然后旁若无人地挥袖而去。

    十二月十八日,张彦泽把石敬瑭迁往开封府衙,片刻不许停留,宫中哭声震天。

    石重贵和太后、皇后坐着肩舆,宫人、宦官仅十几人步行跟随,路上见到的人都流下眼泪。

    石重贵原本想把内库的金银珠宝都带走,张彦泽派人劝他道:“耶律大汗来时,这些东西无法藏匿,还是会交给契丹人,这般做有是何必?”石重贵见状,只得将这些财宝都放回内库,并送了一部分给张彦泽;张彦泽选取其中的奇珍异宝,其余封存留待耶律德光处置。

    张彦泽派控鹤指挥使李筠率兵看守石重贵,石重贵和外界的联系从此不通。石重贵的姑姑乌氏公主贿赂看门人,进来与出帝诀别后回到家中投缳自尽。

    石重贵和太后给契丹主所上的表章,都须经张彦泽看过,然后才敢发出。

    石重贵生活贫弊,让人取几匹内库的丝帛,管库的人不肯给,道:“这已经不是陛下的东西了。”

    又向李崧要酒,李崧也用其它原因推托不送来。

    他又想见李彦韬,李彦韬也推辞不来。

    见当初的心腹重臣,如今都是这般,石重贵这才知人间冷暖,为此惆怅不已。

    张彦泽入开封时,兵士争先入冯玉家,将其家财抢了个精光。第二天冯玉拜见见张彦泽,犹自谄笑,道:“张将军,下官其实一直是心向耶律大汗的,当初,李风云得到大汗的密诏,欲揭发赵延寿将军,坏了大汗的好事,也是下官受萧翰萧大人的重托,以偷龙转凤之计,遮掩过去。要不然,又哪来将军的大功?”

    张彦泽冷笑数声,问道:“如此说来,那本将岂不是还要谢谢冯大人?”

    “不敢,不敢,下官岂敢居功?”冯玉急忙跪倒在地道,“只是不知张将军能否让下官持晋国玉玺献于耶律大汗,若能得允,下官感激不尽!”

    原来,冯玉打算趁此机会接近耶律德光,以此表功,以冀恩奖。

    “不许!”张彦泽冷哼一声,挥袖而去,他虽降了契丹,也为耶律德光做下这种种大逆不道之事,但说到底,他还是武将,对冯玉所作所为颇为不屑,又岂肯帮他做事?

    只是冯玉此人卑鄙,后来仍旧找到机会面见了耶律德光,被耶律德光封为太子太保。如此奸佞,反得此结果,叫人不胜感叹。

    注1: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的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之结“渭水之盟”,许诺了很多好处,突厥兵方才退去。

    注2:指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之事。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并非是韩信,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

    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

    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的妻子)行贿,才得脱险。

    注3:张彦泽曾害死手下掌书记张式,后来张式的父亲张铎上京告状,石敬瑭有心袒护张彦泽,引起了刑部郎中李涛的不满,联合其他一些大臣一起上疏,坚决要求把张彦泽治罪。

    石敬瑭见已引起众怒,不得已才颁下诏书将张彦泽官位降一阶,爵位降一级。为了平息事端,又将张式的父亲和子弟任命为官。

    李涛认为对张彦泽的处罚太轻,又去见石敬瑭,要求把张彦泽交付有关衙门依法治罪。石敬瑭反而怪他不该揪住不放,再也不理李涛。
………………………………

第四百九十五章 整军

    再说藏军谷,李风云聚集众人,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众人虽大多不明白李风云所说的“平等”究竟为何物,但是,李风云在众人心目中的威望何其大,几乎所有的人都赞成李风云,愿意追随他。

    趁着众人都在,李风云又提名二十多人为藏军谷的元老,包括了所有游击营、风云镖局的元宿以及影响力较大的人。李风云的提名,谁人又会有意见,没有任何人反对,这二十多人便被定了下来。

    众人又吵吵嚷嚷,又推举出几人,凑成了三十人,组成了最初始的元老会,李风云被奉为元老会的首领,简称元首。

    元老会的元老为终身担任,如未犯下大错或者自动退出,不会被革除。以后藏军谷、风云镖局的重大事情,必须要经过元老会的元老商量同意后才能执行。

    为了补充不足,李风云又提出建立合议会,以每百人为单位,各自选出一人,共选出三十二名合议员,这三十二人每一年一换,没有决策重大事情的权力,主要负责收集众人的意见,以供元老会讨论。契丹人有八十余人,理所当然夺得了一个合议员的名额,共同推举耶律延德为合议员。

    元老会与合议会成立的第一件事,便是讨论如何对待俘虏的事宜。

    如今藏军谷中,俘虏足有一千六百多人,游击营与谷中的原住民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一千六百人,如何对待俘虏事宜也的确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是李风云提出来的。

    经过数天的讨论,大家终于草拟出一个章程。

    从今以后,但凡俘虏的敌军,都需要劳役三个月,所有对中原百姓犯下罪孽的,必须按照中原律例,接受应有的惩罚。当然,像律例中充军这种藏军谷没法施行的,则改为劳役等惩罚。

    三个月后,无罪者当即释放,有罪者继续赎罪。被释放的俘虏,可自由选择留下为藏军谷效劳还是离开。

    离开藏军谷者,从跨出藏军谷的那一刻起,即表示不再是藏军谷的人,也不受藏军谷的保护。为了保证离开藏军谷的降军不会骚扰百姓,藏军谷会发放少量的银两,作为这三个月劳役的报酬,同时也是他们回家的路费。

    当然,如果银两不足以供他们回家,也可以选择在藏军谷中继续劳作一番,以换取相应的报酬。

    留下的人,如果要参加游击营,还要经过重重选拔考核,并不能因为曾经的经历而受到优待或者歧视等不公的待遇,无论是谁都要从普通的士卒做起,即便他当初是一名威名赫赫的将军也不例外。

    章程虽然简单,但很奇怪,只要李风云不表明态度,争论往往很严重,合议会名义上不参与讨论,只提供建议,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实际上很多时候,争论都发生在合议会上。

    因为有一半合议员都是俘虏,他们当然希望能争取到更好的待遇,而另一半人认为这样对他们是不公的,他们不愿放弃身份地位上的优势。而元老会又是明显偏向后者的。

    若不是在李风云的强压下,数次这两帮人为了各自的意见差点打起来。

    这叫李风云十分头疼,他没想到,原本在他心中简简单单的“平等”两个字,拿到现实中却变得如此复杂。

    李风云突然意识到,要实现他心目中的“平等”,恐怕不是他原先想的那么简单,不只是靠一把刀就能拼杀出来的。也许正如他说的那样,尽其一生,也未必能成功。

    自从《释俘章程》出来以后,与李风云的意料相反,被俘虏的契丹人真正离开的只有二十多人,反而是被抓起来的降军只有两百多人留了下来,其余人都离开了藏军谷。

    李风云十分不解,耶律延德解释道:“其实也不奇怪,在契丹,被敌军俘虏是草原勇士最大的耻辱,所以许多人呢宁可战死,也不愿被俘成为奴隶。

    将军虽然释放了我们,但是,这被俘的耻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身上,即使回部族,也很难被人瞧得起。

    若是去投契丹军,像我们这些被抓过的人,也是很难被信任的,一般都会编到乞活军中,干最重的活,吃最差的东西,打仗要冲在最前面,很快就会战死。

    但若是不去投契丹军,也不回部族,契丹人只会放马牧羊,根本不懂农耕,况且中原百姓对契丹人恨之入骨,落单的契丹人,哪里有什么活路?

    与其这样,倒不如跟着将军拼上一把。若是将军真的成功了,跟随强者,在草原上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他日也能衣锦还乡。

    实不相瞒,回去的那些人,其实是家中有儿女的,他们实在是放心不下,这才离去。像我这般没有什么牵挂的,便宁可留在藏军谷,为将军效力,以博一个出身。”

    李风云明白过来,回想那些被俘的中原俘虏,情况就完全不同,这些俘虏出了藏军谷,凭着自己的本事,也能再投军,即便不投军,如今河北人烟稀少,但是土地肥沃,怎么都比狼山中这贫瘠的土地中刨食要强。即便再不济,占山为王当土匪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天下这么大,只要躲着游击营,不再被游击营抓住就成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风云长叹了一声,这些事情,还真不是他能解决得了的。

    不过也好,至少契丹人留下了六十多人,这六十多人都选择参加游击营,再补充三十多名骑射较好原游击营将士,组成一旅真正的骑兵。游击营的骑兵总算起步了,不像以前,除了区区数十人,其余的都是骑马的步卒。

    这支骑兵,李风云将他交给了王成,归属亲卫团,王成原本骑射就不错,假以时日,游击营的精骑就要从这只被命名为骠骑旅的骑兵旅起步,逐渐壮大起来。

    由于滹沱河大战游击营损失太大,将领损失尤为严重,不得不重新整编队伍,大量的辅兵被编入战兵,依旧维持七团编制。不过每团缩编为两旅,计两百人。

    这七团编制如下:

    亲卫团,由李风云亲率,下辖骠骑旅和骠卫旅,骠骑旅由王成带领,骠卫旅则由丁猴带领,李风云不在之时,由王成代理。

    左卫团,由周纵云率领,下辖左卫甲旅与左卫乙旅。周纵云虽然左臂被斩断,但他终究是一流高手,虽然少了一只手臂,对实力有所影响,但仍旧不是二流高手可以对付得了的,而且,原本天策府的武林高手,大多都编入左卫团。左卫团在七团之中,恐怕要算是实力最强的一团,就连李风云的亲卫团也无法与之相比。

    右卫团,由元霸率领,下辖右卫甲旅与右卫乙旅。

    前卫团,由赵无忌率领,下辖前卫甲旅与前卫乙旅。

    后卫团,由姚贯率领,下辖后卫甲旅与后卫乙旅。姚贯来自清平镇,在镇州之时便随疯和尚来助李风云,后来投入风云营,作战十分勇猛。那时他还只是三流高手,现在他与元霸、赵无忌一样,已经成为了二流初期的高手。

    这四团兵马都是步卒,负责上阵冲杀。

    接下来两团则为弓箭兵,由游击营弓箭娴熟者组成。

    左翊团,由楚云率领,下辖左翊甲旅与左翊乙旅。楚云原本是聚义堂周纵云的部下,乃是二流中期高手,这次大战,身先士卒,立下不少战功,加之不乏军略,被李风云任命为左翊团的主将。

    右翊团,由孙承芳率领,下辖右翊甲旅与右翊乙旅。孙承芳是狼山宗的弟子,二流中期高手,曾随李风云奇袭藏军谷和狼牙寨,后来又随李风云大战滹沱河,同样也是战功赫赫。右翊团的兵卒以狼山宗的子弟为多。相比起左翊团来,右翊团更要强一些。

    最后一团,是虎豹团,由丁豹率领,下辖虎豹甲旅与虎豹乙旅,负责驻守狼牙寨。

    七团人马总计一千四百余人。

    王大山继续统帅辅军和粮草筹备署,这次辅兵调入正兵,几乎将辅兵的兵力抽干了,必须立刻扩充辅兵,李风云计划从风云镖局再抽调两百人,然后从狼山四周及狼山堡招募数百人,将辅兵的规模维持在一千人。

    选择留下的两百多名中原俘虏中,大概一百多人加入了游击营辅军。

    除此之外,这次李风云又建立了民部,将藏军谷及狼牙山的百姓与游击营分开管理。民部就交给了玉堂春来管理,苏语侬则主管民部下的济世堂,专门负责医治游击营与民部的病人与伤员。

    一番整军,由于滹沱河大战失利,藏军谷原本萎靡的士气被振作起来。藏军谷内外,朝气勃勃,一时人人充满希望。

    就在这时,一个个坏消息传来。

    滹沱河之战,王重胤将军战死,所率两万精兵,战死一万多人,其余溃散。

    滹沱河之战,大将王清战死,皇甫遇、符彦卿逃过滹沱河,六千将士,活着回去的不足数十人。

    杜重威率领三十万大军投降了耶律德光。并劝降了原本还在坚守的镇州、涿州。(前文李风云以为契丹人已经拿下涿州,实际上并没有。)

    皇甫遇将军在耶律德光金帐中,痛斥耶律德光,大骂杜重威、李守贞,挖出双目,气绝身亡。大怒之下,耶律德光将皇甫遇将军的尸体暴尸三日,三日后正要将他的尸体碎尸万段喂狗,却被安审琦将军劝阻,安审琦草草安葬了皇甫遇将军的遗体。

    张彦泽率领两千精骑,星夜急奔,突袭开封,开封被攻破,晋国皇帝石重贵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呈递了降表。

    ……

    一个个坏消息将刚刚振作起来的游击营将士的士气再次打入了谷底。

    国都亡了,他们还在这里征战什么?


………………………………

第四百九十六章 世事唯艰

    一时间,藏军谷中留言四起,李风云感到,他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他却偏偏无能为力。

    征战沙场,李风云敢说不畏惧任何人,但是谈到收拾人心,却并非他所擅长的。为此,李风云愁眉不展。如果典奎在就好了,若在以前,鼓舞士气这种事情都典奎、张俊他们做的。如今典奎已经阵亡,而张俊与佘破财又要掌管风云镖局的事情,脱不开身来,李风云真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主……将军!”正在愁眉之际,李风云听到背后有人叫道,回头望去,原来是王大山。

    “大山,你找我有事么?”李风云问道。

    “没……”王大山吱吱呜呜,欲言又止,“属下只是路过这里,顺便来探望将军。”

    李风云一皱眉,道:“大山,你跟了我这几年,我是什么脾性你应该知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不必吞吞吐吐。”

    王大山见状,急忙抚胸施礼:“将军,属下的确有事来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