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商旅,居然也冒充是参加留园经筵的,明明夹带着整车整车的私货前往定州,风云镖局的那些傻货居然也相信了,一样将他们与仕子编在一起,免费护送往定州。

    简直是岂有此理,商人几时能与士绅平起平坐了?留园经筵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怎么能让这些铜臭味的商人参加,简直是有辱斯文。

    于是一路上吵声不断,商人当然吵不过仕子,只会翻着那本小册子,从中找出几句话,翻来覆去地说,听都听烦了。

    最可气的是,那镖师根本不管,只要不打架,就算吵翻天,他们也不理不睬。真要打架,体弱的仕子也未必是那些走南闯北彪悍的商人的对手。

    “耻辱,耻辱!我辈之耻辱,一路走来,居然与这些小人为伍。”一群来到定州的读书人,聚在定州城中新撘起的简陋的茶棚内,大骂风云镖局,“待到留园经筵开始的那一天,且看不才如何大显神威,力驳那些荒谬之论!”

    “刘兄乃魏州三大才子之一,必定旗开得胜,吴某当为刘兄摇旗呐喊!”一名细眼的书生摇头晃脑地赞道。

    “可是,《平等论》中所说的东西,也似乎有些道理?”一个微弱的、不和谐的声音在在众多豪言壮语中显得尤为别扭,格格不入,简直是一锅粥里的一颗老鼠屎,一群仙鹤中的一只丑小鸭,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程林,你怎可出此大逆不道之语?你还是圣人门生吗?”立刻有人跳出来大声斥责。

    “程林,枉我还当你是同道之人,原来你是这等之人,我徐茂要与你割袍断义!”

    “程兄,你读书读糊涂了,所谓三教九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若都平等了,那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我……我……没说什么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只说《平等论》其中也有一些可取之处。”

    “这还没什么?歪理邪说,你竟然说有可取之处?你的立场究竟在哪里?没想到啊,没想到,我视你为同道中人,谁知你竟然是披着羊皮的大灰狼。”

    ……

    茶馆中顿时吵声,谩骂之声不断。

    “劳驾,劳驾,各位,两壶茶,一碟咸豆,总计十文钱。”像小蜜蜂一样跑来跑去的小二终于忍不住,跑了过来,打断了众人的争吵。

    众仕子彼此眼眼相望,一人忍不住道:“我们还没说要结账呀?”

    “可是,你们已经加了八次水了,店里的客人都被你们吓跑了!我们吃什么?”小二挺起胸膛,插着腰,理直气壮地道,“再说,你们读书人都高人一等,我们这些当小二的凭什么被你们呼来喝去,服侍你们?难道是我生得贱,求着给你们当奴才不成?”

    ……

    这样的事情,定州城中处处都在发生。

    注1:罗艺,(?—627年),字子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隋末唐初的名将、一代枭雄,以兵精将猛闻名于世,曾屡次击败南下袭扰的突厥人。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619年归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助唐击败刘黑闼,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唐太宗登基后,进封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贞观元年,率军反唐,进据幽州,后被击败,逃往甘肃乌氏,为其部下所杀。


………………………………

第六百六十二章 留园经筵(1)

    留园,主人姓刘,曾经是定州最富有之人的园子,因为战乱,主人数年前阖家南迁,留下一些旁支的子弟看管园子。契丹人来了,留园自然就被契丹人征用,用来侍奉契丹大老爷。看管园子的刘家子弟被砍杀一空。

    契丹人走了,也不知刘家看守园子的子弟死绝了还是胆小不敢来向官府讨要,总之后晋的官老爷顺势征用了留园,成为了定州守备府。

    谁料没过两年,契丹人又来了,定州守备见风声不对,直接投降了契丹人,留园又再次成为契丹大将的私家宅院。

    耶律德光死后,契丹人再次撤出了定州,定州一片混乱,留园被你占过来我占过去,不知经历了多少任主人,直到李风云成为义武军节度使,留园自然也就成大将军府。

    可是李风云并没有真正住进留园,而是将留园腾让了出来,发出告示,请原本的主人回来接收留园。可是大半年过去了,留园的主人一直都没有出现,也不晓得是不敢来定州还是在战乱中死绝了。

    之所以将经筵的地点放在留园,一方面是因为留园够大,景致也不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屡经战乱的定州,实在是找不出第二块像样的地方。

    在留园外园的湖畔边,已经清理出一大片空地,搭起了一座木台,布置成三个区域。正中的区域最大,自然是主席区,定州的名流显赫以及风云卫的首脑将会经筵开始后,在这个区域上听参加双方的辩论。另外两个区域则是双方辩论者的辩论区。只有进入到辩论区的人才能开口说话,向对方提问,要求对方回答,驳斥对方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木台周围开出大片的空地,那是留给听众的。

    显然,木台只有这么大,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上去发言,所以,从开始,官府就发出告示,要求辩论双方各推选数人,仿照元老会,成立学会,决定各自登台辩论之人。

    支持平等之说的这一方十人的学会,很早就确认下来,基本上都是原藏军谷的人,除了公孙无忧、花解语,基本上没有什么名气,都是默默无闻之辈。

    而反对平等之说的这一方的学会,则久久没有被推选出来,不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担当这个责任,而是来的参加的人太多,其中有不少有名的学问大家,更有不少世家子弟,年轻俊彦,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所以一直都没能未能达成一致。

    后来,各地的仕子干脆将那些有名望的人一网打尽,成立了一个多达一百多人的学会,确定参加辩论的仕子更是多达一千百多人。这一千多人当然不能全都坐在木台之上,木台上留给参加辩论的仕子的区域只有那么大,只能摆下二十张桌子。所以,经过二十多天的争吵,这一千多人轮流上台,败下阵来的立刻让位,由台下排队上去辩论。

    显然,参加辩论的仕子足有一千多名,排在一千多名的仕子基本上是没有机会上场。于是由谁先出场,谁后出场又成为了争论的焦点,又经过十多天的争执,眼看着经筵召开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出了个荒唐的主意,抓阄,按抓阄的结果来确定出场的顺序。

    奇怪的是,这个荒唐的主意居然被大家都接受了。

    时近十月,留园经筵终于召开了,留园内一下涌进了近四千人,加上负责维持秩序的风云卫官兵,整座留园外园被挤得满满的。

    这样当然不行,这样的话,台下的听众想要听清楚台上人讲什么,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李风云与众人商量了一下,临时决定将留园分成若干个区域,主区域只保留参加辩论的一千多人。并安排十多人记录辩论的内容,及时将记录下来的内容传给其他区域,由识字并且嗓门大的人宣讲。

    为了让更多的人听道辩论的内容,李风云甚至命令在留园之外的街道上也安排了两个区域,宣讲辩论的内容。

    当然,光这样也是不行的,留园经筵监察官王大山宣布辩论的规矩:

    第一条,议题的确定,论题可由参加辩论的双方任何一方提出,任何内容都可以作为议题提出辩论,但必须经过主席区众人确认,的确是与“平等之说”有关,就能够加以辩论。但是,一旦辩论过的议题,就不允许再次被提出辩论。

    第二条,辩论的方式,每次双方只允许一人发言,以持铃铛者为准,由谁发言,由辩论双方各自确定。无故搅乱秩序者,将被取消辩论资格。摇动铃铛后,才算正式发言。

    第三条,参加辩论者必须首先表明身份,辩论只针对议题,不针对个人。

    第四条,辩论不得进行威胁、辱骂、殴打等手段,经过警告后,仍不改者,也会被取消辩论资格。

    第五条,辩论之时,不许通过故意大声喧哗等手段扰乱发言者,违者将会赶出留园。

    ……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混乱,留园內终于被成功分成了十二个区域,除了主区域人数多达千余人,其他区域,多是两三百人,人数正好。至于主区域的千余人是否能听清楚台上之人的辩论,那就不是可以控制的了。因为参加反对“平等之说”一方的仕子实在是太多,而且都不愿意离开主区域。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风云站起身来,大声道:“好了,我李风云是个大老粗,不会讲什么话,废话也不必多讲,现在就开始吧!请双方辩论者上台。”

    双方辩论者走上台来,支持“平等论”的这一方,总共才有十八人,以公孙无忧为首,其中还包括蒙着面纱的花解语,各人手上还拿着一叠写满小字的纸。引来台下诸多儒生的一片嘲笑。

    而反对的这一方,则上来有二十人。

    见公孙无忧的队伍中居然还夹杂着一位妙龄女子,对方为首的一人一愣,拱手问道:“怎么还有女子参加,李大将军,你这不是羞辱我等吗?”台下的众儒生也纷纷表示不满。

    李风云还未答话,公孙无忧拱手笑道:“本公子公孙无忧,公子应该听说过我。虽说平等之说,也提出男女平等,不过鉴于习惯,语侬不会直接参加辩论,她只会整理一下文案,并提醒本公子遗留或者错误的地方。实际上,我方的主辩手只会有一个,就是我,其余人都只会辅助我,除非是累了,才会换另一个。大家也知道,如果连续大声说一天话,到了明日,我恐怕连声音也发不出来。”


………………………………

第六百六十二章 留园经筵(2)

    公孙无忧这般说,众人也就没有意见,红袖扶香,原本是文坛雅事,许多儒子开始后悔,怎们没带一个侍妾,端茶送水也是好的呀!

    见都没有意见,双方纷纷落座,李风云问道:“请问谁先提出论题?”

    反方为首的那人拱手道:“在下周叙文,开封人氏,不如就由在下先开一题,如何?”

    公孙无忧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表示同意。

    周叙文拱手正要说话,监察官王大山提醒道:“周公子,不要忘了摇铃铛!”周叙文脸一红,拾起放在桌案上系着红绸的铃铛,轻摇了两下,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又有‘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贱夫人之子。’之语,可见人有贵贱,何来平等之说?”

    公孙无忧微微一笑,摇铃答道:“周公子恐怕是理解错了。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贵贱指的是行为与德行,不是指身份,如果贵贱以身份来分别,那孟夫子此话当如何解?

    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请问有多少是贵者,又有多少是贱者?”

    “这……”周叙文显然没料道公孙无忧会如此回答,一时哑口无言。他本想利用孔子的话来为难公孙无忧,却没想到反被公孙无忧一孔夫子,孟夫子反将了他一军。

    孟子的那段话出自于《孟子?告子下》,是所有的人都熟读的名篇,按孟子的说法,舜当初是泥腿子,傅说是泥瓦匠,胶鬲是打渔卖盐的,管仲差点被压到街头砍头,孙叔敖是隐者,百里奚出身更差,是押往集市上被贩卖的奴隶,也就是贱民。而这些人,偏偏都是被孔孟两位夫子赞誉的贤人。

    而孔子向来讲究有教无类,弟子身份也是天差地别,有出身尊贵者,有出身低贱者。

    可见以身份论人即使是孔夫子,孟夫子也是不认可的。

    周叙文身边的一名儒生暗骂了一句蠢材,接口道:“公孙公子说得不对……”

    监察官王大山咳嗽了一声,道:“发言请先摇铃,报出身份!不然,你一句,我一句,谁能听得清楚?各位不会忘了众儒生前段日子推举学会成员之事吧?”

    当场的儒生当然记得前些时日的事,当是为了成为学会成员,开始的时候还好,后来就乱了,整个过程各人自顾自说,吵吵嚷嚷,根本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也没有人在乎别人说什么,甚至几度差点打起来,一时被引做定州街头巷尾的笑谈,至今还被市井无知之徒嘲笑。

    那人急忙抢过周叙文桌案上的铃铛,摇了摇铃铛铛道:“在下沧州吴子牛,以为公孙公子说得不对。子曰:学而优则仕。可见孔圣人虽然认为有教无类,但并不代表各种身份是平等的。而是认为市农工商是平等的。只是说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与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更高地位。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公孙公子以为是否?”

    众儒生士气大振,吴子牛话正中公孙无忧的漏洞。

    公孙无忧摇了摇铃铛,道:“吴公子,你可能记错了,学而优则仕是子夏说的,不是孔子说的。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他的意思应该不是你理解的那样,学好了就可以当官。他说的是如果当官还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应该去为官造福百姓。并没有丝毫说官员比其它人更高贵呀?

    从古至今,奸臣贪官从来都未断绝,难道你认为他们比各位德行高尚士子更高贵,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难道你认为他还比不上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巨奸吗?

    不错,孔夫子没有说过天下百姓平等,但他也没有说天下百姓不平等呀?

    至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的也只是大家做的事不同而已。本公子记得孟夫子的原话是这样的: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吴子牛呆了呆,这次他学乖了,刚想说话,忽然想起一事,急忙摇铃道:“小人与大人,难到表明其地位是不平等的么?”

    公孙无忧哈哈大笑,摇铃道:“小人与大人,指的是身份,可不是地位。比如吴公子考取科举,未中举之前见官,需称小人;中举之后,则不必。你变了吗,你还是你。

    只是时移世易,后人因为种种原因,并将德行的优劣混淆其中,曲解了其中的意思,把身份变得不平等了。

    吴公子,你以本公子这解释如何?”

    吴子牛哪想过那么多,公孙无忧寥寥数语中,包含的内容太多,又包含了字意的多重意思,一时间哑口无言,呆在那里。

    这时,台下有人叫道:“小牛牛,别在那里丢人现眼了,快下来吧!”台上台下的儒生哄堂大笑,就连李风云也忍不住自语道:“小牛牛?”掩嘴偷笑。

    吴子牛为人素来高傲,得罪过不少人,与许多人都有仇,有人趁机给他难堪。

    这就是公孙无忧与吴子牛这帮士子的不同。公孙无忧这段日子,与花解语等众人,曾认真地研究过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做出了准备。又临场做出了安排,即便对方提出了十分尖锐的问题,也可与花解语等人商量,如何做答。

    不像这帮儒生,个个自以为自己了不起,没有太多准备,更没有人能将他们组织起来,孤军奋战,甚至相互之间还有矛盾,彼此攻诘,难以形成有效的呼应。

    “肃静!”监察官王猛地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经筵之上,不许辱骂他人,现在念在初犯,暂且放过这一次,如若再犯,必定叉出留园之外!”


………………………………

第六百六十三章 舌战群儒(1)

    众人纷纷止住笑身,但是吴子牛已经羞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再加上他发觉自己与公孙无忧的差距太远,即便再留在台上也是无济于事,于是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了木台。

    吴子牛一离开木台,排在第二十一位的儒子立刻上台,抓起桌上的金铃,摇动了数下,方才方下金铃,朝四周拱了拱手,大声道:“在下是山陈儒,刚才听了公孙公子的一席话,果然是口吐莲花,辩才无双。不过在下有一点不明白,还要请教公孙公子,还请公孙公子不吝赐教!”

    公孙无忧微微一笑,道:“请说无妨!”

    陈儒微微整理了一下思路,道:“所谓长幼有续,君臣有道,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才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世上也就有了豺狼虎豹,有了猪马牛羊,有了鸡鸭狗兔,有了花鸟鱼虫。这一切虽然也是道之化,但化到终极就不是同的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