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碧非碧之颜色。俗称极浅之绿,曰雨天青,近又改称西湖水,其名甚美,惜今日已不副实耳。
  南屏晚钟,宜隔湖听之,夕阳既下,雷峰与保两塔,倒影波心,残霞断霭,映水如绘。游人自天竺灵隐来,漫步白沙堤上,依依四顾,犹不欲归。钟声镗然,自水面隐隐传来,昏鸦阵阵,随钟声掠空而过,则诗情如出岫之云,漾欲成章矣。
  西湖水景,除里外湖而外,则当推西溪,两岸梅竹交叉,间具野柳,斜枝杂草,直当流泉。小舟自远来,每觉林深水曲,欲前无路,及其既前,又豁然开朗。蒹葭缥缈,烟波无际,远望小岫林,如画图开展。两岸密丛中,时有炊烟一缕,徐徐而上,不必鸡鸣犬吠,令人知此中大有人在矣。
  西湖为中国胜迹,文人墨士,以得一至为荣,故各处联额,无一非出自名手。孤山林和靖墓、林典史墓(太平天国之役殉难者,名汝霖)、林太守墓(清光绪朝杭州知府,有政声,名靖。)前后相望,太守墓石坊上有联曰:树枝一年,树木十年,树人百年,两浙无两;处士千古,典史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曾游西湖者,皆乐诵之。至于少保墓联:赤手挽银河,君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哭英雄。此则艺林称赞,无人不知矣,苏小坟上有联曰:桃花流水渺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集得亦佳。
  三
  湖滨路有一茶楼,凡三级,雕阑画栋,面湖而峙。尝于漠漠春阴之日,约友登楼,临风品茗。时则烟树迷离,四周绿暗,而湖水不波,又觉洞明如镜。既而大风突起,湖水粼粼,遍生皱纹,沿湖杨柳,摇荡者不自持,屡拂栏前布帏而过。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者,临其境而益信。此茶楼之名颇雅,日久已忘之,惟内马路有一旅社,名湖山共一楼,惜不移此耳。
  南北二高峰,均在湖滨十里以外,予客杭仅十日,因登灵隐之便,一游北高峰而已。峰在灵隐之后,自灵隐五百罗汉堂侧,拾级而登,直至山顶,约合一万尺。山之半,曲折而西,有庵曰韬光。松竹交加,绿阴碍路,遥闻泉声泠泠然,若断若续,出自树草密荫中。转出竹林,有红墙一角,则庵门是矣。庵建石崖上,玲珑剔透,有翼然之势。人事与自然,乃两尽之。庵旁有一池,石刻之龙首,翘然于上,僧刳竹为沟,曲折引泉达于龙顶,水如短练,自龙口中吐出。池中有鱼,非鲤非鲫,红质而黄章,长约尺许,水清见底,首尾毕显。寺顶有石堂,登临俯视,钱塘江小如一带,江尽处为海,只觉苍茫一片,云雾相接而已。堂外有石匾曰韬光观海,以此,然未列于西湖十景也。
  四
  词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二语,致引金人问鼎,胡马南窥,西湖桂花之盛,当可想见。向来游湖者,极道九溪十八涧之美,而不知九溪杨梅岭一带,重翠连缀,秀柯塞途,极得小山丛桂之致。据杭人云:八九月之间,木叶微脱,秋草半黄,堆金缀玉,满山桂子烂开,桂树延绵四五里,偶来此地,如入香海。每值月白风清,万籁俱寂,云外香飘,距山十余里人家得闻之。予闻语辄神往焉。
  云栖之竹,几与孤山之梅齐名。到杭州者,实不得不一访游之。其地翠竹数万竿,密杂如篱,高入霄汉。小径曲折,迤逦而入翠丛,时有小泉一绵,自林下潺潺而来,石板无梁,架泉为渡,临流顾影,须眉皆绿。林中目光不到,清凉袭人,背手缓步,襟怀如涤。竹内有小鸟,翠羽血红啄,若鹦鹉具体而微。于人迹不闻时,山鸟间啼一二声,真有物我皆忘之慨。
  外省游人至杭,如入万宝山中,目迷五色,不知何所取舍,而栖霞之与烟霞云栖,往往误而为一。栖霞洞在葛岭之后,深谷之中,竹树环列,狗见吠客,则游人不期而至洞所矣。初入为一山寺,若无甚奇,旁有石洞,坦步可入。及至洞内,忽焉为佛堂,忽焉为缝。忽焉又为屋,曲折阴晦,如非人世,洞最后露一口朝天,古藤垂垂,山上坠下,旁有水滴声,若断若续,不知出于何所,真幽境也。
  五
  小瀛洲即放生池,三潭印月,乃其一部分也,洲与湖心亭阮公墩鼎峙外湖水面。自孤山俯瞰,此洲如浮林一片,略露楼园。乃驾小舟而来,则直入青芦,可觅得石级登陆。陆上浮堤四达,于湖中作池,真是有路皆花,无处不水。其间楼阁、虚堂以空灵胜,字亭以曲折胜,盈翠轩以清幽胜,亭亭以小巧胜。亭曰亭亭,可想其倩影凌波,不同凡品。若夫清潭泛影,皓月窥人,一曲洞箫,凭栏独立,居然世外,岂复人间?
  游湖当坐瓜皮小艇,自操桨,则波光如在衣袂,斯得玩水之乐。湖中瓜皮艇,长丈许,中舱上覆白幔,促膝可坐四人。舱内备有棋案,(高仅盈尺,面积如之,)可以下棋;备有短笛,可以奏曲;备有档勺,可以饮水。如此榜人,诚大解事,真所谓有六朝烟火气者矣。
  西湖各地之以花木名者,云栖以竹名,万松岭以松名,九溪以桂名,白堤以桃柳名,平湖以荷名。初与旧景不甚相合。此外苏堤春晓,成为一片桑柘,柳浪闻莺,则草砾蛙鸣,此又慨乎人事变幻不定也。
  六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之南。六角小亭,近临水滨,湖草芊芊,直达亭内。冢隆然,高约三尺许,在亭之中央,惟坟之上下,遍蒙鹅卵石,杂乱不成规矩,未知何意?据杭人云:游人在湖滨拾石,立西泠桥上,遥向亭内掷之,中冢则宜男。杭人之迷信于此可见一斑矣。
  杭俗迷信之甚者,莫如放生一事。如禽如兽,固可放生,即一虫一鱼,一草一木,亦莫不可放生。且放生亦有专地,将鱼虾放生者,多在小瀛洲行之。将龟蛇放生者,多在雷峰塔行之。将竹放生者,多在天竺行之。竹何以放生?未至杭州者,必以为妄矣。此事大抵出之于好出风头之妇女,与庙中僧约,指定山上之某某数株,为放生之竹。僧乃灾刀炙字于上,文曰:某月日某某太太或某小姐放生,自此以后,竹即不得砍伐,听其老死。竹所临地,必在路旁。放生之竹,路人悉得见之,放生之人,意亦在是也。一竹之值,不过一二元,一经放生,僧不取,由放生者随助香资,因之一竹之费,且达数十元矣。
  七
  灵隐寺前之飞来峰,名震宇宙,实则不甚奇,其实才如北海中之琼岛耳。山脚一涧琮流去,是谓冷泉,涧边有亭,即以泉名之。亭中之联,以峰与亭为对,最初一联曰:“泉自山中冷起,峰从天外飞来”;次改为“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也。今所悬者,则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也。
  沿湖人家坟墓,布置清幽,花木杂植,偶不经意,辄误认为名胜。而墓之有是数者,亦殊不少。计岳庙之岳武穆坟,三台山之于忠肃坟,民元前之徐烈士(锡麟)墓,西泠桥之苏小小墓,孤山之林和靖处士墓,冯小青墓,英雄儿女,美人名士,各占片土。其他如牛皋等墓,自宋以还当不下数十处,尤不能一一列举也。
  墓地最清幽动人者,莫如小青坟,坟在孤山南角水榭之滨,梅柳周环,浓荫四覆,小亭一角,仅可容人,伏于墓上。由林和靖墓至此,草深覆径,人迹罕到。白午风清,轻絮自飞,凄然兴感,令人不知身在何所。予于湖心亭壁上,见冷香女士题句,咏小青坟云:古梅老鹤尽堪愁,郁郁佳城枕习流。分得林花三尺土,美人名士各千秋。清丽可诵。
  选自1929年6月19日《世界日报》

 ·121· 
 
 





春日游杭记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著有散文集《翦拂集》、《大荒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朱门》,学术论著《语言学论书》等。


  一
  由梵王渡上车,乘位并不好,与一个土豪对座。这时大约九时半。开车后十分钟,土豪叫一盘中国大菜式的西菜。不知是何道理,他叫的比我们常人叫的两倍之多,土豪便大啖大嚼起来,我也便看他大嚼。茶房对他特别恭顺。十时零六分,忽然来一杯烧酒,似乎是五茄皮。说也奇怪,十时十一分,杂碎的大菜吃完,接着是白菜烧牛肉,其牛肉至十二片之多,我益发莫名其妙了。十时二十六分,又来土司五片,奶油一碟。于是我断定,此人五十岁时必死于肝癌。正在思索之时,又来一位油脸而黑的中山装少年。一屁股歪在土豪旁边坐下,一手把我桌上的书报茶杯推开,登时就有茶房给他一杯咖啡,一盘火腿蛋。于是土豪也遭殃了。青年的呢帽一直放在土豪席上位前。我的一杯茶,早已移至土豪面前,此时被这帽子一推,茶也溢了,桌也溢了。我明白这是以礼义自豪之邦应有的现象,所以愿以礼相终始,并不计较。排布定当,于是中山装青年弯下他的油脸,吃他的火腿蛋。我看见他身上徽章,是什么沪杭铁路局的什么员,又吃完便走,乃断定他这碟火腿蛋一定是贿赂。这时土豪牛肉已吃到第九片,怎么忽然不想吃了。于是咳嗽、吐痰、免冠、搔首,颇有饱乐之概。十时三十一分茶房来,问可否拿走。土豪毫不迟疑的说“等一会”。经此一提醒,土豪又狼吞虎咽起来。这回特别快,竟于十时四十分全碟吃完。翻一翻报,脸上看不见有什么感触,过一会头向桌上一歪,不五分钟已经鼾然入寐了。我方觉得安全。由是一路无聊到杭州。
  到杭州,因怕臭虫,决定做高等华人,住西泠饭店,虽然或者因此与西洋浪人为伍,也不在意。车过浣纱路,看见一条小河,有妇人跪在河旁在浣衣,并不是浣纱。因此,想起西施,并了悟她所以成名,因为她是浣纱,尤其因为她跪在河旁浣纱时所必取的姿势。
  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眺,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行人,都一一如画。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草茸绿的可爱。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田陌上浑成一片点滴声。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屋虽矮陋,而前后簇拥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蹊径、草坪。其经营毫不费工夫,而清华朗润,胜于上海愚园路寓公精舍万倍。回想上海居民,家资十万始敢购置一二亩宅地,把草地碾平,花木剪成三角、圆锥、平头等体,花圃砌成几何学怪状,造一五尺假山,七尺渔池,便有不可一世之概,真要令人痛哭流涕。
  二
  半夜听西洋浪人及女子高声笑谑,吵的不能成寐。第二天清晨,我们雇一辆汽车游虎跑。路过苏堤,两面湖光潋滟,绿洲葱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镜。其时远处尽为烟霞所掩,绿洲之后,一片茫茫,不复知是山是湖,是人间,是仙界。画画之难,全在画此种气韵,但画气韵最易莫如画湖景,尤莫如画雨中的湖山;能攫得住此波光回影,便能气韵生动。在这一幅天然景物中,只有一座灯塔式的建筑物,丑陋不堪,十分碍目,落在西子湖上,真同美人脸上一点烂疮。我问车夫这是什么东西。他说是展览会纪念塔,世上竟有如此无耻之尤的留学生作此恶孽。我由是立志,何时率领军队打入杭州,必先对准野炮,先把这西子脸上的烂疮,击个粉碎。后人必定有诗为证云:
  西湖千树影苍苍
  独有丑碑陋难当
  林子将军气不过
  扶来大炮击烂疮
  虎跑在半山上,由山下到寺前的半里山路,佳丽无比。我们由是下车步行。两旁有大树,不知树名,总而言之,就是大树。路旁也有花,也不知花名,但觉得美丽。我们在小学时,学堂不教动植物学,至此吃其亏。将到寺的几百步,路旁有一小涧,湍流而下,过崖石时,自然成小瀑布,小石潺潺之声可爱。我看见一个父亲苦劝他六岁少爷去水旁观瀑布,这位少爷不肯。他说水会喷湿他的长衫马褂,而且泥土很脏。他极力否认瀑布有什么趣味。我于是知道中国非亡不可。
  到寺前,心不由主的念声阿弥陀佛,犹如不信耶酥的人,口里也常喊出“OLord”。虎跑的茶著名,也就想喝茶,觉得甚清高。当时就有一阵男女,一面喝茶,一面照相,倒也十分忙碌。有一位为要照相而作正在举杯的姿势,可是摄后并不看见他喝。但是我知道将来他的照片簿上仍不免题曰“某月日静庐主人虎跑啜茗留影”,这已减少我饮茶的勇气。忽然有小和尚问我要不要买茶叶,于是决心不饮虎跑茶而起。
  虎跑有二物:游人不可不看,一、茅厕,二、茶壶,都是和尚的机巧发明。虎跑的茶可不喝,这茶壶却不可不研究。欧洲和尚能酿好酒,难道虎跑的和尚就不能发明个好茶壶?(也许江南本有此种茶壶,但我却未看过。)茶壶是红铜做的,式样与家用茶壶同,不过特大,高二尺,径二尺半,上有两个甚科学式的长囱。壶身中部烧炭,四周便是盛水的水柜。壶耳、壶嘴俱全,只想不出谁能倒得动这笨重茶壶。我由是请教那和尚。和尚拿一白铁锅,由缸里挹点泉水,倒入一长囱,登时有开水由壶嘴流溢出来了。我知道这是物理学所谓水平线作用,凉水下去,开水自然外溢,而且凉水必下沉,热水必上升,但是我真无脸向他讲科学名词了。这种取开水法既极简便,又有出便有入,壶中水常满,真是两全之策。
  三
  我每回到西湖,必往玉泉观鱼,一半是喜欢看鱼的动作,一半是可怜它们失了优游深潭浚壑的快乐。和尚爱鱼放生,何不把它们放入钱塘江,即使死于非命,还算不负此一生。观鱼虽然清高,总不免假放生之名,行利己之实。
  观鱼之时,有和尚来同我谈话。和尚河南口音,出词倒也温文尔雅。我正想素食在理论上虽然卫生,总没看见过一个颜色红润的和尚,大半都是面黄肌瘦,走动迟缓,明系滋养不足。
  因此又联想到他们的色欲问题,便问和尚素食是否与戒色有关系。和尚看见同行女人在座,不便应对,我由是打本乡话请女人到对过池畔观鱼,而我们大谈起现代婚姻问题了。因为他很诚意,所以我想打听一点消息。
  “比方那位红衣女子,你们看了动心不动心呢?”
  我这粗莽一问,却引起和尚一篇难得的独身主义的伟论。大意与柏拉图所谓哲学家不应娶妻理论相同。
  “怎么不动心?”他说。“但是你看佛经,就知道情欲之为害。目前何尝不乐?过后就有许多烦恼。现在多少青年投河自尽,为什么?为恋爱;为女人!现在多少离婚,怎么以前非她不活,现在反要离呢?你看我,一人孤身,要到泰山、妙峰山、普渡、汕头,多么自由!”
  我明白,他是保罗、康德、柏拉图的同志。叔本华许多关于女人的妙论,还不是由佛经得来?正想之间,忽然寺中老妈经过,我倒不注意,亏得和尚先来解释:
  “这是因为寺中常有香客家眷来歇,伺候不便,所以雇来跟香客洒扫的。”其实我并不怀疑他,而叔本华柏拉图向来并不反对女人洒扫。

 ·122· 
 
 





绿水青山两相映带的富春江
周瘦鹃
  周瘦鹃(1895~1968),江苏苏州人。著有短篇小说《亡国奴家里的燕子》,长篇小说《新秋海棠》,剧本《水火鸳鸯》、散文《花花草草》、《花前琐记》等。


  在若干年以前,我曾和几位老友游过一次富春江,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原想溯江而上,一路游到严州为止,不料游侣中有爱西湖的繁华而不爱富春的清幽的,所以一游钓台就勾通了船夫,谎说再过去是盗贼出没之区,很多危险,就忙不迭的拨转船头回杭州去了。后来揭破阴谋,使我非常懊丧。虽常有重续旧游之想,却蹉跎又蹉跎,终未如愿。那知八一三事变以后,在浙江南浔镇蛰伏了三个月,转往安徽黟县的南屏村,道出杭州,搭了江山船,经过了整整一条富春江,十足享受了绿水青山的幽趣,才弥补了我往年的缺憾;恍如身入黄子久富春长卷,诗情画意,不断的奔凑在心头眼底,真个是飘飘然的,好像要羽化而登仙了。可是当年到此,是结队寻春,而现在却为的避乱,令人不胜今昔之感。
  富春江最美的一段要算七里泷,又名七里濑、七里滩,那地点是在钓台以西的七里之间,两岸都是一迭迭的青山,仿佛一座座的翠屏一样。那水又浅又清,可以见水中的游鱼,水底的石子。遇到滩的所在,可以瞧到滚滚的急流,圈圈的漩涡,实在是难得欣赏的奇观。写到这里,觉得我这一枝拙笔不能描摹其万一,且借昔人的好诗好词来印证一下,诗如钱塘梁晋竹《舟行七里泷阻风长歌》云:“层青迭翠千万重,一峰一格羞雷同,篷窗坐眺快眼饱,故乡无此青芙蓉。或如兔鹘起落势,或如鸾鹤回翔容,槎丫或似踞猛虎,蜿蜒或若游神龙。忽堂忽奥忽高圹,如壁如堵如长墉,老苍滴成悲翠绿,旧赭流作珊瑚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