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通载-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肤肉糜烂历年而死。
  论曰。世智辩聪人情所歆慕以为英灵者也。佛世尊则以为八难之一。何哉。
  灵运恃才傲世。以谋叛伏诛。惠琳毁形衣僧伽黎而窃与朝政。既叛教矣。复从而毁佛。遂蒙恶报以死。鸣呼盖世智之为难也明矣。观严二人妄以凡情轻议圣典。
  向使不遇神人呵之。则世智之难亦几不免。大哉跋摩尚之对制之言。可谓旨穷大体而识尽精微。真天下之通论也。
  是岁文帝。诏求沙门能述生法师顿悟义者。刺史庾登之以释法瑗闻召对顾问瑗伸辩详明。何尚之叹曰。意谓生公之殁微言永绝。今复闻象外之谈。所谓天未丧斯文也。未几天保寺成。诏瑗主之。王景文至。值其讲叹曰。所举皆所未闻。
  所指皆出意表。真法中龙也。湘宫寺成。复移瑗居之。帝临幸听法。时以为荣。
  (庚辰)魏太武焘即位改太平真君。
  (壬午)真君三年。上诣道坛受箓。
  (十甲申)是年。北魏太武以戊寅平荡中原。江北尽臣伏。又为寇谦之倚崔皓为天师。故改真君之号。迨今五年。崔信寇术憎释愈甚。太子晃师事法师玄高。崔皓妒晃谗于太武。疑之令幽死晃求哀于高。高为作金光明忏。太武梦其先祖让之曰。不当以谗疑太子。既寤以所梦语群臣。臣下皆称。太子无过待之如初。其相崔皓惧太子将不利于己。白太武曰。太子前实有谋。仍结玄高以术致先帝。恐陛下耳。若不早诛必为大害。太武大怒。收玄高惠崇害之。高弟子玄畅居云中。闻高遇害。日驰六百里。至魏阙泣曰。和上神力当为我起。于是高开眸曰。大法应化随缘盛衰。盛衰在迹理恒亘然。但惜汝等行如我耳。或恐过之矣。
  唯玄畅南渡。汝等死后法当更兴。善自修心毋令中悔。言讫即化。沙门法进号呼曰。圣人去世。我何用生。应声见高于云中。进顶礼乞救高曰。不忘一切。宁独弃汝耶。曰和尚与崇公并生何所。高曰。我往恶处。救护众生。崇已归安养矣。  言讫不见。
  (十一)世祖时。道士寇谦之字辅真。雍州人。早好仙道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亡效。有仙人成公兴。求谦为之弟子。相与入华山居石室。兴采药与谦之服。能不饥。又共入嵩山石室。寻有异人。将药与谦之。皆毒虫臭物。谦之惧走。兴叹息曰。先生未仙。正可为帝王师耳。未几兴仙去谦守志嵩山忽遇大神。
  乘云驾龙导从百灵。集于山顶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曰。自天师张陵去世以来。地上旷职。汝文身直理。吾故授汝天师之位。锡汝云中新科二十卷。自开辟以来。
  不传于世。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子合气之术。大道清虚宁有斯事。专以礼度为首。加之以服食闭练。使玉女九疑十二人授谦之导引口诀。遂得辟谷气盛颜色鲜丽云。
  (十三丙戌)是岁即元嘉二十三年。魏太武三月西伐长安。与崔皓皆信重寇谦之而奉其道。皓特不喜佛。每言于魏主。以为佛法虚诞为世费害。宜悉除之及魏主讨盖吴。至长安入佛寺。沙门饮从官酒。从入其室。见大有兵器出白太武。  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必与盖吴同谋欲为乱耳。命有司按诛合寺僧。阅其财产大有酿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物以万计。又为窟室以匿妇人。皓因说帝。将诛天下沙门毁诸经像帝从之。寇谦之切谏以为不可。皓不从。先尽诛长安沙门焚烧经像。还宫敕台下四方命一依长安法。诏曰。昔后汉荒君信惑邪伪以乱天常。自古九州之中未尝有此。夸诞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莫不眩焉。由是政化不行礼仪大坏。九服之内掬为丘墟。朕承天绪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其余一切荡除灭其踪迹。自今已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门诛。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限今年三月十五日。过斯不首身死有司。宣告征镇将军刺史。诸有浮图形像及一切经。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太子素好佛法。屡谏不乃听缓宣诏书。使远近预闻之。得各为计。沙门多亡匿获免收藏经像。唯塔庙在魏境者。无复孑遗。
  魏真君九年。天师寇氏勉帝以京之东南地建靓轮天宫。奏曰。陛下以真君御世开古未有。应受符命。帝然之。遂受符录。建靓轮天宫令极高大。不闻鸡犬之音。要与天神交接。工力万计。经年不成。其寇谦之恶疾死。功遂止。
  (十五庚寅)真君十一年。崔皓尝见妻郭氏读金刚经。乃夺之火焚弃厕。初崔皓为魏司徒。自恃才略。及魏主所宠任专制朝权。太武以皓监秘书。其党闵湛者。劝皓刊所撰国史于石以彰直笔。皓从之。于是刊石立于郊坛。书魏先世事皆详实。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北人无不忿恚。相与谮皓于帝。以为暴阳国恶。帝大怒。使有司按皓罪状。皓惶惑不能对。执皓槛车置于城南道侧。使卫士路人行溲其面。呼声嗷嗷彻于道曰。此吾投经溺像之报也。凌迟而死。时年七十矣。崔寇二家悉夷五族。坐及僚属凡百二十人。皓既劝魏主除荡释氏。及经像毁废。皓行路见遗像必停车溺之。及族诛尸无收者。又积怨在人。于是竞溺皓尸。至糜溃乃止(已上见北史)
  论曰。崔皓之不智。司马温公论详矣。大抵拓跋氏起自沙塞未迁都时。性残忍杀人如甘美饮食。其俗习然也。初太子晃被谗。而玄高等数僧受诛颇见其无辜矣。及罢释氏沙门诛而坑之者。岂胜道哉。此虽虏人性凶。亦崔皓当权用法如此。既而皓被谗。迹其所坐。盖作史之失。在唐世不过黜官荣投之荒裔而已。假令诛之亦不过一已。乃遂夷灭五族何哉。盖以无辜而施于人也。深则其报之于己也必厚。此天道常数而不易者也。至于吾释之经像。于皓庸有伤害哉。而皓每见必停车而溺之。及皓未旋踵而尸亦为人溺之。至糜溃而止。鸣呼皓不畏圣人之言而欺天也又如此。故天复为之速报以警动乎人世也。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辛卯)魏改正平。
  世尊示灭一千四百年矣。
  (十六)魏朝元会。沙门昙始振锡至宫门。吏白太武曰。趣斩之。刃下无伤。又白。临殿陛矣。太武抽佩剑自斩之。亦不能伤。剑微有痕如线。令收捕投虎槛中。虎皆怖伏不敢瞬。左右请以天师试之。虎即虓吼太武大惊。延始上殿。  再拜悔谢。魏书佛老志云。沙门惠始清河张氏子。初闻罗什出经。诣长安见之。  学习禅定于白渠北。昼入城听讲。夕还处静。三辅识者高之。武帝灭姚氏留子义真镇长安。及义真为赫连屈局所败。始身被刃而无伤。屈局怒召始于前。以所佩剑自击之。又不能害。乃惧而谢。后至魏多所化导。自初习定至卒。五十余年。
  未尝寝卧。跣行足不沾泥。愈加鲜白。世号白足阿练若。太武深加敬礼。始预知终期。斋洁端坐。僧徒满侧。泊然而寂。停尸十日容色不变。阅十余年改葬貌亦如存。举世叹异。及葬日送者万余人。皆号慕哭之恸。中书监高允。为传颂其德云。
  魏太武以疠作二月五日卒矣。
  (壬辰)魏文成帝浚改兴安(景穆帝长子。先太子晃被害。立吴王。改元正平。十月一日吴王亦崩。立太孙。浚晃之子也。既立有人君之度。视前昏失复弘圣道。在位十二年。寿二十六崩太华殿也)
  (十七)二十九年魏太武帝殂。吴王立。未几而薨。
  高宗文成帝即位。乃太武之孙也。群臣劝请兴复释氏。下诏曰。夫为帝王者。必只奉明灵显彰仁道。其能惠着生民济益群品虽在往古犹序其风烈。是以春秋喜崇明之礼。祭典载功施之族。况释教如来功济大千惠流尘境。寻生死者叹其达观。览文义者贵其妙门。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拨群邪开演正觉。
  故前代已来莫不崇尚。亦我国家常所尊事。世祖太武皇帝开广边荒德泽遐被。沙门道士善行纯诚。如惠始之伦。无远不至。风义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宁免奸淫之俦得容假托。讲寺之中。致有凶党。是以先朝因按假亹戮其有罪。所司失旨一切禁断。景穆皇帝每为慨然。值军国多事未遑修腹。朕承鸿绪君临万邦。
  思述先志以隆斯道。今制诸州郡。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其有好乐道法欲为沙门。性行素笃乡里所明者。听出家。于是天下承风朝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经像。并还修复。有罽宾王种沙门师贤者。东游凉城。至魏值罢教。权假药术守道不改。于复教日即为沙门。同辈五人。高宗亲为下发。命师贤为僧统。明年有旨。于五级大寺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文像五尊。各长丈有六尺。用赤金二十五万斤云(出魏书佛老志)
  (十八甲午)武帝骏改孝建(字休龙。小字道人。文帝第一子。聪明颖悟。
  文武所全。寿三十五崩玉烛殿。在位十年)  魏改兴光(十九)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者。东印土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
  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其季开士也。尊者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此否。第一子月净多罗。第二子功德多罗。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化。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子菩提多罗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音。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尊者叹其辨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尊者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罗。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尊者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尊者付法已。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人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当宋孝武帝孝建元年甲午岁也(正宗记云。宋孝武之世也。注云。以达磨六十七年计之。当在宋孝武孝建元年。传灯作丁酉非)
  (二十)孝建元年。宋孝武帝举兵诛元凶。而求那跋陀罗逃民间。其后王玄谟军梁山。孝武令军中。得跋陀者驿驰至台。俄得之。送金陵引见。帝曰。企德日久。乃今始遇。间关来归亦有恨乎。曰亡所恨。但念夙缘遇此遂成熟耳。帝慰之且戏曰。尚念谯王乎。对曰。古人不忘一饭。王饭我十年。乃敢遽忘耶。念当从陛下求为王长修冥福。帝凄然改容。中兴寺成。有旨命住持。帝宴东府。公卿毕集。召跋陀至。皤然清癯孝武望见谓谢庄曰。摩诃衍有机辩当戏之。必能悟人情。跋陀趋升陛。帝曰。摩诃衍不负远来。唯有一在。即应声曰。贫道客食圣朝三十载。恩德厚矣。所欠者一死耳。帝大悦移席相促。一座尽倾。
  (乙未)魏改大安。
  (二十一)孝武诏沙门道猷。为新安寺镇寺法主。初文帝间惠观。顿悟之理孰精。观以猷对。有旨召入大内。盛集名流。猷敷宣有绪法义粲然。闻者开悟。
  有攻难者猷必挫以释之。帝拊髀称善。至是为天下法主。甚允时望。  (二十二丙申)法师宝亮居中兴寺。中书袁粲见而异之。以书抵其师道。明略曰。比见亮公。非常人也。日闻所未闻。不知岁之将暮。然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乘。玉在邯郸。秦人请以华国。天下之宝不可自专。当与同之也。自是亮名益重。晚居灵味寺。讲席冠京邑。弟子三千余。亮英气骎骎逼人。辞锋错逸。议者或蔽于理。亮释之莫不涣然。
  (丁酉)改大明。  (二十三)是岁有羌人高阇反。累及沙门。昙标乃下诏付所司。精加沙汰。
  遂设诸条。自非戒行精苦之者。并令还俗。诏虽严重竟不施行。
  (庚子)魏改和平(二十四壬寅)大明六年九月右司陈言。臣闻邃拱凝居非期弘峻。拳跪盘伏岂止恭敬。将以昭彰四维缔制六寓。故虽儒法支派名墨条流。至于崇亲严上。厥繇靡爽。唯浮图教特异于此。凌灭礼度偃居尊戚。失随方之妙迹。迷至化之渊美。臣闻佛以谦俭自牧。以忠顺为道。不轻比丘逢人必拜。目连大士遇长则礼。
  宁有屈膝四辈而闲礼二亲。稽颡耆^7□而直骸万乘者耶。故咸康创议元兴再述。
  而事屈于偏党。道剉于余分。今鸿源远洗群流仰镜。九仙赆宝百神^5□职。而畿辇之内含弗臣之民。阶席之间延抗礼之客。惧非所以澄一风轨详示景则者也。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皆当尽礼敬之容。依其本俗则朝徽有序。乘方兼遂矣。制可。法师僧远闻而叹曰。我剃头为沙门。本出家求道。何关于帝王。即日拂衣归于林壑。
  (二十五)是岁吴郡朱灵期者。自高丽还舶为风携至一洲。洲有山因意登之十余里闻午梵知有寺。寺七宝所成。见僧数辈皆石像。欲返有呼灵期再拜得食。
  食味香美非世间有也。有人云。此去金陵二万余里。尝识杯渡道人否。灵期曰。
  识之。其人指北壁一囊并瓶锡曰。乃其钵具耳。今取附君并书。又以青竹杖授之曰。见杯渡即付之。令一沙弥送至舶。沙弥命灵期以竹杖置前水中。三日而至石头淮。遂失竹杖。有须渡来。得钵大笑曰。我不见此钵且四千年矣。以掷云中。  又接之乃去。渡屡示寂。已而复游于世。复至齐谐家。同吕道惠杜天期水丘熙。
  三大士在焉。谐大惊即再拜。渡曰。年大凶。无忘修福业。法意道人德高。可亲之以禳灾。俄门楣上一僧呼渡。仰见之即辞去。后不复见。
  (二十六癸卯)释僧导。京兆人也。十岁从师所学弘大。为王者之敬。初姚兴钦重出入同辈。后帝悦共贤。躬为寿春立光山寺敕开讲。首曰。昔王宫托生双林见灭。自尔已来岁踰千载。淳源永谢浇风不追。给苑丘墟鹿园芜秽。九十五种。以趣下为升高。三界群生。又火宅为净土。岂知上圣流涕大上凄惶者哉因即涕泗四众为之改容。
  (二十七乙已)废帝业改景和(小字法师。孝武长子。不仁不孝。淫虐无度。其嬖臣寿寂之投之。年十七崩光华殿。在位一年)
  (二十八)魏文成帝末年。疏勒国王遣使送佛袈裟一顶。长二丈余。帝审是佛衣。应有灵异。置之猛火经日不然。于是骇然心形俱肃信乎(出北史)
  (二十九)明帝或改太始(字休炳。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好事鬼神。  严酷暴虐。寿三十四崩于景福殿。在位七年)。  魏献文帝弘(文成长子。即位治六年。禅位与太子。自号太上皇。二十三岁崩)
  (丙午)改永光。
  魏改天安。
  (丁未)大教东被四百年矣○魏改皇兴魏是年建永宁寺浮图。七级高三百余尺。为天下第一。又铸释迦文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恨十万斤黄金六百斤。又造三级石浮图。
  (三十)宝志大士于是年往来皖山剑水之下。发而徒跣着锦袍。俗呼为志公。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初金陵东阳民朱氏之妇。上巳日闻儿啼鹰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七岁依钟山大沙门僧俭出家。专修禅观。至是显迹。
  以剪尺拂子挂杖头。负之而行。经聚落儿童哗逐之。或微索酒。或累日不。食尝遇食鲙者从求之。食者分啖之。而有轻薄心。志即吐水中。皆成活鱼。时时题诗。初若不可解。后皆有验。
  (三十一)邵硕者。本康居国人。大口丑目状如狂。小儿得侮慢。时时从酒徒入肆酣饮。后为沙门号硕公。与志最善。出入经行不问夜旦。意欲为之则去游益州诸县。皆以滑稽言事。能发人欢笑。因劝以善。家家喜之。将亡谓沙门法进曰愿露骸松下。然两脚须着屐。进诺之。已而化。舁其尸露之。明日往视失所在。俄有自^5□县来者曰。昨日见硕公着一屐行市中曰。为我语进公。小儿见欺。止与我只履。进惊问沙弥。答曰。舁尸时。一履堕。行急不及系也。
  (三十二戊申)明帝诏僧瑾。为天下僧正。止灵根寺。帝多讳忌。犯者必杀之瑾每匡谏。赖免者甚众。时京邑诸师立二谛义。有三宗。宗各不同。于是汝南周颙。作三宗论以通其异。然畏讥不敢传。法师智林者。最有时望。以书抵颙。
  略曰。切闻三宗论。钩深索隐。尽众生之情。廓而通之。尽诸佛之意。使法灯有种胜利无穷。借使国城妻子之施。何以逮此哉。传者以为公畏讥评故欲中辍。讵可特缠疑障。自发现行乎。颙得书惧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