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通载-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回明诏再译真诠。光阐大猷增辉新理。澄观顾多天幸。钦属盛明。奉诏译场。
  承旨幽赞。捲揪禾枞唇哂蕖B兜翁斐亍O埠俅ㄖ丁3九嗷馈N拊鐾蜇鹬摺<榭罩啥取L逦薇哐拇笠病=卟卒槎梢7盼蘧》揭病K槌旧倍墒S梦弈懿夤阋病@刖跛趵释蚍ㄖ腻浞鹨病7曳笸蛐腥僖诘禄病T沧刃械率伪耸硌弦病9嵘阈⒁猿烧婀庵示病W芩蛊咦治徊恐旮佟=醣拘苑切心住9仕灯障臀薇呤ば小P衅鸾饩侵ぴ裁鳌N薨谕ㄏ智笆苡谩
  帝大悦。赐观紫方袍。号教授和尚。其后相国齐抗郑余庆高郢。请撰华严纲要三卷。相国李吉甫侍郎归登驸马杜琮。请述正要一卷。又为南康王韦皋相国武元衡。着法界观玄镜一卷。仆射高崇文。请着镜灯说文一卷。司徒严绶司空郑元刺史陆长源。请撰三圣圆融观一卷。节度使薛华观察使孟简中书钱徽拾遗白居易给事杜羔等。请制七处九会华藏界图心镜说文十卷。又与僧录灵邃大师十八首座十寺三学上流。制华严圆觉四分中观等经律论关脉三十余部。皆古锦纯金随器任用云。  (二十八己卯)十五年。清凉受镇国大师号。进加天下大僧录。四月帝诞节。敕有司备仪赞迎教授和上澄观。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观升高座曰。大哉真界万法资始。包空有而绝相。入言象而无迹。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灭得之而真常。缘起得之而交映。我佛得之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融身刹以相含。流声光而遐烛。我皇得之灵鉴虚极保合大和。圣文掩于百王。淳风扇于万国。敷玄化以觉梦。垂天真以性情。是知不有太虚。曷展无涯之照。不有真界。岂净等空之心。华严教者。即穷斯旨趣尽其源流。故恢廓宏远包纳冲邃。不可得而思议矣。指其源也。情尘有经智海无外。
  妄惑非取重玄不空。四句之火莫焚。万法之门皆入。冥二际于不一。动千变而非多。事理交涉而两忘。性相融通而无尽。若秦镜之互照。犹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历历齐现。故得圆至功于顷顷。见佛境于尘毛。诸佛心内众生新新作佛。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语其定也。冥一心于无心。即万动而常寂。海湛真智光含性空。星罗法身影落心水。
  圆音非叩而长演。果海离念而心传。万行忘照而齐修。渐顿无得而双入。虽四心广被八难顿超。而一极唱高二乘绝听。当其器也。百城询友一道栖神。明正为南方尽南矣。益我为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圆。入一尘而一心净。千化不变其虑。万境顺通于道。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失其旨也。
  徒修因于旷劫。得其门也。等诸佛于一朝。谛观一尘法界在掌。理深智远识昧辞单。尘黩圣聪退座而已。帝时默湛海印朗然大觉。顾谓群臣曰。朕之师言雅而简。辞典而富。扇真风于第一义天。能以圣法清凉朕心。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朕思从来。执身心我人及诸法定相斯为甚倒。群臣再拜稽首顶奉明命。由是中外台辅重臣。咸以八戒礼而师之。  (二十九)是岁庐山东林律大德熙怡卒。许尧佐制其碑曰。大师熙姓曹氏。
  桂阳人也。旧勋前烈垂休积庆。史氏详之矣。夫真如不远。其要在乎无垢。妙理不深。其要在乎见性。本于真实畅其虚无。俾聆芳咀润孜孜请益。则大师之教也。大师体识深静风度端敏。受具戒于南岳。修律仪于东林。常趺坐一室。而四方学者差肩继踵。发此柔软纳其归依。尧言玉振微文水释。故崇德雅美临坛持法垂五十年。尝以至德初隶东林寺居耶舍塔院。数逾二纪而信心长者怀甘奉贽纷然并进。监厨守藏不遑只受。既而悉归精舍颁于众僧。大师率同门人布衣粝食而已。故推己以见相。因相而归空。搜阅精微钻研旨要。尝苦背闷。而针石不能及也。故于中夜累叹。有神人抚背。殊形骇物。斯须乃去。自兹穷讨经论切磋心要。加以律仪。端静受持勤至。感通之应故难尽书。至于山鹿归仁林鸟效祉。大师之室不足骇也。大历五年跻五老峰望彭蠡临瀑布。乃创凌云精舍。为经行之地。旁引泉窦以涤尘迷。近蹑松壑以求清凉。丹崖云岫势若屏牖。然趋风望景攀危辇重。翼如而至者难以数记。积十余年乃至大林精庐。淬法刃然惠炬。俾夫恂恂围绕者割其缚导其迷洗然而自得。贞元中归东林戒坛院。以吾道已成吾教已行。十五年秋七月召门弟子曰。吾随化还。须臾寂灭。僧腊五十。报龄七十一。
  大师精贯六艺旁达百氏。尝与故太师鲁国公颜真卿。故丞相赵公憬。故御史大夫卢公群。今吏部侍郎杨公於陵。为参禅之侣。幽键洞发玄言两得。门人法粲等十余人传其教焉。高僧传志熙怡异迹尤多。而尧佐之文美雅。故录其文而不载其传。
  (三十庚辰)十六年逸士刘轲。游庐山之黄石岩。遇高僧异之。因为记曰。
  古老有言。太极之气积成山岳泄为川渎。然则匡阜之境。其大者乎。庚辰岁山客刘轲来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岩中有栖禅子。不知其几腊。乃迹其轻重颇见其宅心之地。及问其住年。但以手指松桂曰。毫发我植今环人臂。鸟飞兔走吾复何齿。矧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灰。生落之荣浸。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於戏句非岩房峭绝僧行孤峙。则人境两失其宜也。复何言哉。观夫云烟杂乎履舄。岚霭生于襟袖。群形浩扰并人眸子。每烟雨初霁山光澄练。冷冷仙语如在耳右。况又耸凌竞上冥冥。焉知不能与洪崖接袂浮丘连驾。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绝惭颜于厚面。远喧卑于臊秽乎。不得而然者盖钩也饵也。名为利钩。利为名饵。吞钩食饵手足羁锁。彼焉得跳跃于此乎。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物我一致端邪径塞。仆所谓非斯人不能住斯境也。禅师生宜春。姓黄氏名常进。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焉。  (三十一辛巳)南岳云峰律师法证示寂。师族郭氏。色厉而仁。行峻而周。
  道广而不尤。功高而不有。毅然居山之北峰。以为仪表。世之所谓贤人大臣者。
  至南方咸用严事。由其内者。闻大师之言律仪。莫不震动悼惧如听誓命。由其外者。闻大师之称道要。莫不凄欷忻踊如获肆宥。故时推人师则专其首。诏求教宗则冠其位。凡度学者五万人。寿七十有八。僧腊五十七。河东柳子厚铭其塔。复为之碑曰。乾元元年某月日。皇帝曰。予欲俾慈仁怡愈洽于生人。惟浮图道允迪。乃命五岳求厥元德以仪于下。惟兹岳上于尚书。其首曰。云峰大师法证。凡莅事五十年。贞元十七年乃没。其徒曰诠。曰远。曰振。曰巽。曰素。凡三千余人。其长老咸来言曰。吾师轨行峻特器宇弘大。有来受律者。吾师示以尊严整齐。明列义类。而人知其所有不为。有来求道者。吾师示以高广通达一其空有。  而人知其所必至。元臣硕老稽首受教。髫童毁齿踊跃执役。故从吾师之命而度者凡五万人。吾师冬不燠裘饥不丰食。每岁会其类读群俾圣言必出。有以见其大。  又率其伍伐木辇土。作佛塔庙洎经典。俾像法益广。有以见其用。将没告门人曰。吾自始学至去世。未尝有作焉。然后知其动无不虚静无不为。生而知未始来。没而知未始往也。其道备矣。愿刻山石知教之所以大。其词曰。师之教尊严有耀。恭夫子之诏。维大中以告后学是效。师之德简峻渊默柔惠以直。涣焉而不积。同焉而皆得。兹道惟则。师之功勤劳以庸。维奥秘必通。以兴祠宫。遐迩攸从。师之族由号而郭。世德有奕。从佛于释。师之寿七十有八。惟终始罔阙。丕冒遗烈。厥徒蒸蒸。惟人教是膺。惟宪言是惩。博博恢弘。如川之增。如云之兴。如岳不崩。终古其承之。
  (三十二壬午)○雪下一丈○丹霞出家。年六十四矣。  (癸未)隐土陆羽卒。羽字鸿渐。初为沙门得之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以为仪。乃以陆为姓氏。名而字之。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逃去为优人。天宝中。太守李齐物异之授以书。貌侻陋口吃而辨。上元中隐苕溪。与沙门道标皎然善。自号桑苎翁。
  阖门著书。召拜太子文学。不就。嗜茶着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突间祀之为茶神。初开元中有逸人王休者。
  居太白山。每至冬取溪水敲其精莹者煮。茗共客饮之。时觉林寺僧志崇取茶三等。以惊雷笑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待客。赴茶者至以油囊盛余滴以归。复有常伯熊者。因虑同茶诗。深信饮茶之益。乃取羽之论。复广着茶功。御史李季卿宣慰江南。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而前。季卿为再举杯。时又有举羽者召之。羽野服挈具而人。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着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致回纥入朝驱马市茶焉。  (三十三)是岁东都圣善寺大师凝公卒。翰林白居易作八渐偈吊之。其序曰。居易尝求心要于师。师赐教焉。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由是入于耳贯于心。鸣呼今师之报身则化。师之八言不化。至哉八言。实无生忍观之渐门也。故自观至舍次而赞之。广一言为一偈。谓之八渐偈。
  盖欲以发挥师之心教。且明居易不敢失坠也。既而升于堂礼于床。跪而唱泣而去。偈曰观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辨真妄觉惟真常在。为妄所蒙。真妄茍辨。觉生其中。不离妄有。而得真空定真若不灭。
  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为禅定。乃脱生死慧专之以定。定犹有系。
  济之以慧。慧则无滞。如珠在盘。盘走珠慧明定慧相合。合而后明。照彼万物。
  物无遗形。如大圆镜。有应无情通慧至乃明。明则不昧。明至乃通。通则无碍。  无碍者何。变化自在济通力不常。应念而变。二相非有。随求而见。是大慈悲。
  以一济万舍众苦既济。大悲亦舍。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众生。实无度者。
  (三十四)幽州盘山宝积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出。僧曰。学人未领旨在。师曰去。师上堂示众曰。心若无事万象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之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夫大道无中复谁先后。长空绝际何用称量。空既如斯道复何说。夫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禅德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禅德。可中学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导师云。法本不相碍。三际亦复然。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所以灵源独耀道绝无生。大智非明真空无迹。真如凡圣皆是梦言。佛及涅槃并为增语。禅德。且须自看无人替代。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
  璇机不动寂尔无言。觌面相呈更无余事。珍重。师将顺世。告众曰。有人貌得吾真否。众皆将写得真呈师。师皆打之。弟子普化出曰。某甲貌得。师曰。何不呈似老僧。普化乃打筋斗而出。师曰。这汉向后如风在狂接人去在。师既奄化。敕谥凝寂大师真际之塔。
  (三十五)是岁监察御史柳宗元送浚上人归淮南。序曰。金仙氏之道盖本于孝敬。而后积以众德归于空无。其敷演教戒于中国者离为异门。曰禅。曰法。曰律。以诱掖迷浊。世用宗奉。其有修整观行尊严法容以仪范于后学者。以为持律之宗焉。上人穷讨秘义发明上乘。奉威仪三千。虽造次必备。尝以此道宣于江湖之人。江湖之人悦其风而受赐。攀慈航望彼岸者盖千百计。天子闻之。徵至阙下。御大明秘殿以问焉。道扬本教颇甚称旨。京师士众方且翘然。仰大云之泽以植德本。而上人不胜顾复之恩。退怀省侍之礼。恳迫上乞。遂无以夺。由是杖锡东顾振衣晨往。右司员外郎刘公。深明世典通达释教。与上人为方外游。始荣其至今惜其去。于是合郎署之友。诗以咒之。退使孺子执简而序之。因系其词曰。
  上人专于律行。恒久弥固。其仪形后学者欤。诲于生灵触类蒙福。其积众德者欤。觐于高堂视远如迩。其本孝敬者欤。若然者是将心归空无舍筏登地。固何从而识之乎。古之赠礼必以轻先重。故郑商之犒先乘韦。鲁侯之赠后吴鼎。今饯诗之重皆众吴鼎也。故乘韦之比得序而先之。且曰。由礼而不敢让焉。
  (三十六甲申)南岳般舟和上卒。柳子厚作第二碑。其词曰。佛法至于衡山。及津大师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得正法。其大弟子曰日悟和上。尽得师之道以补其处。为浮图者宗。世家于零陵。蒋姓也。和上心大而行密。体卑而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为之室字。遂执业于东林恩大师。究观秘义。
  乃归传教。不睹文字。悬判深微登坛莅事度比丘众岁凡千人者。三十有七而道不慁。以为去凡即圣必以三昧为之轨道。遂服勤于紫霄远大师。修明要奥得以观佛。活入性海洞开真源。道场专精长跪右绕。不衡不倚凡七日者。百有二十而志不衰。初开元中诏定制度。师乃居本郡龙兴寺。肃宗制天下名山。置大德七人。
  兹岳尤重。推择居首。师乃即崇岭是作精室。辟林莽刳岩峦。殿舍宏大廊庑修直。不命而^5□。不祈而荐货。凡南方人颛念佛三昧者。必由于是。命曰般舟台焉。和上生十三年而始出家。又九年而受具戒。又十年而处坛场。又三十七年而当贞元二十年正月二十七日化于兹室。鸣呼无得而修。故念为实相。不取于法。  故律为大乘。坏衣不饰。揣食不味。覆荐服役。凡出于生物者摈而勿用。不自知其慈。摄取调御。凡归于正真者动而成群。不自知其教。万行方厉一性恒如。寂用之涯不可得也。有弟子曰景秀。嗣居法会。欲广其师之德延于罔极。故申明陈辞俾刊之兹碑。铭曰。像教南被。及津而尊。威仪有严。载辟其门。吾师是嗣。
  增浚道源。度众逾广。大明群昏。乃兴毗尼。微密是论。八万总结。彰于一言。
  声闻熙熙。遐迩来奔。如木既拔。有植其根。乃法般舟。奥妙斯存。百亿冥会。
  观于化元。同道祈祈。功庸以敦。如水期壅。流之无垠。帝求人师。登我先觉。
  赫矣明命。表兹灵岳。于彼南阜。斋宫爰作。负揭致货。时靡要约。袒奋程力。  不呼而诺。是刈是凿。既涂既斲。层架孔硕。以延后学。出不牛马。服不絮帛。
  匪安其躬。亦菲其食。勤而不劳。在用恒寂。纵而不傲。在舍恒得。洪融混合。
  孰究其迹。懿兹遗光。式是嘉则。容貌往矣。轨仪无极。其徒追思。黂荐兹石。
  (三十七己酉)顺宗诵改永贞(德宗长子。好浮图教。礼清凉为国师。性宽仁爱。尤善文隶。寿四十六崩咸宁殿。葬丰陵。居摄一年)
  (三十八)是岁九月太尉中书令韦皋薨。皋初生。厥父饭僧祈福。忽有应真尊者至。斋毕乳媪抱儿求咒愿。尊者起谓众曰。此儿诸葛武侯也。他日有美政于蜀。宜以武字之。言讫恍然不见。其后皋游官出处节义功名。大概与武侯相类。
  治蜀二十有一年。封南康群王。有德在民。四川至今奉祀之。雅好释氏法。嘉州石像初成。皋为之托。略曰。头围千尺目广二丈。其余相好一一称是。世美其简而雅。又尝训鹦鹉念佛。鹦鹉毙以桑门故事阇维之。得舍利。皋为之记曰。元精以五气授万类。虽鳞介毛羽必有感清英纯粹者矣。或炳耀离火。或禀其苍精。皆应乎人文以奉若时政。则有革彼禽类习乎能言。了空相于不念。留真骨于已毙。  殆非元圣示现感于人心。同夫异缘用一真化。前岁有献鹦鹉鸟者曰。此鸟声容可观。音中华夏。有河东裴氏者。志乐金仙之道。闻西方有珍禽。群嬉和鸣演畅法音。以此鸟名载梵经智殊常类。意佛身所化。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斋之禁。比及辰后非时之食。终夕不视。固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伦。或教持佛名号曰。当由有念以至无念。则仰首奋翅若承善听。其后或俾之念佛。则默然而不答。或谓之不念。即唱言阿弥陀。历试如一曾无爽异。余谓其以有念为缘生。无念为真际。  皆生不答以为缘起也。真际虽言言本空也。每虚室戒曙发和雅音。穆如笙篁静鼓天风。下上其音念念相续。闻之者莫不洗然而嘉善矣。鸣呼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