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三带着这不足二十人的队伍沿途追杀美军,利用高山地形冷枪狙杀了几名美军。
队伍里面的兄弟越来越少,很多兄弟是被活活冻死的。
神志恍惚的丁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整个队伍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了。但即使是一个人,他仍然在冲锋,在追击美军。
有一次,他看到路边有一个和他一样孤独行军的美军士兵。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丁三从怀里掏出武鸣的手枪打死了他。在他的身上,丁三找到了一种块状的食物,他绝对不知道这就是此后每年情人节被当作礼物赠送的巧克力。
就在他再也走不动的最后时刻,一头狼走到他身边,狼前前后后地观察了半天。就在它认为丁三已经没有反抗能力,即将一口咬断丁三的喉咙的时候,枪响了,丁三一口咬住狼的伤口,把狼血喝到肚子里。
等他重新醒过来的时候,慢慢地恢复了体力。他用刺刀把狼的四条大腿割了下来,因为没有力气,他割的很慢。
依靠这四条狼腿,他迷一般地活了下来,并且靠着为兄弟们报仇的顽强意志始终没有倒下去。
此时他的腿已经彻底冻得坏死了,他拖着冻残的身躯一路蹒跚走到了下里隅,这里是美军撤离的机场。丁三先是蜷缩在山谷中的一处废弃的木头房子里短暂睡了一觉,他已经疲劳到了极致。睡梦中他似乎什么也没梦见,似乎又梦见了很多人,梦见他的战友,他的兄弟在召唤他的归队。
醒来之后,他把最后一块狼肉煮了吃了,他吃的很仔细,几乎把骨头缝里的每个肉丝都吞进了肚子。然后他又找了一些雪化了强迫自己喝了下去。他知道自己需要体力。
吃完了东西,他耐心地等待天黑,只要天一黑,就是美军的噩梦了。
下里隅机场的美军异常忙碌,大量的伤员和武器装备等待着运输出去。守卫在弹药堆积点的一个美军士兵已经疲劳到了极限,此时他已经三天多没合眼了。他看守的是美军坦克所需要的油料和弹药。他抱着卡宾枪蜷缩着身子坐在一个弹药箱子上面,慢慢地,身体进入了睡眠。
丁三在泥地里匍匐着身子,一步一步地靠近机场。等到他费力地用刺刀在铁丝网上豁开一个缺口的时候,他几乎累得再也动不了了。
丁三趴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借助机场的灯光,他看了一下表,此时是晚上的九点多钟。丁三把一个捆了十一枚手榴弹的捆子认真检查了一遍,捆的相当结实,弦都绕在一起。经过检查丁三非常满意,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他从铁丝网的空隙处爬了进去,然后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现在他距离弹药堆积点只有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了。他把冲锋枪背在肩膀上,整理了一下帽子和腰带。他的着装很齐整。
丁三踉跄着从雪地里站起来,然后用右手抱着弹药捆子一瘸一拐地朝美军的弹药堆积点冲过去。一开始,因为他穿着美军的军大衣,远处的警戒哨并没有注意到他。直到冲近了之后开始有人朝他开枪。
弹药堆积点的哨兵被枪声惊醒,看见有个衣衫褴褛个子矮小的中国人抱着一捆子手榴弹朝自己冲了过来,连忙端起卡宾枪开始射击。
子弹打在丁三的身上,但他冲锋的速度丝毫没有减缓。他面目狰狞地拉开弦,扑向美军的弹药堆积点。轰的一声,冲天的火焰,巨大的爆炸声,四名美军士兵被火海吞噬。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沃血忠魂
巨大的轰鸣过后,丁三的魂魄飘飘荡荡地升向空中,他看到自己的下方一团橘红色的火球急速却缓缓地膨胀,整个美军弹药堆集点炸成了一片火海。
他还看到远处不时有成队成队临时组织在一起的志愿军士兵在一波一波地发动冲锋。很多队伍里面只有十几个人,有些浑身已经冻僵了,蹒跚着迎向子弹;有些是冻伤了,腿受伤了,挣扎着向前方冲锋,即使是几个人的队伍也在顽强地追杀上百人有坦克掩护的美军。
潮水般冲杀过来的中国军人在顽强地元山港外围阵地反复争夺,一阵阵嘶哑而顽强的喊杀声响彻整个远东。
丁三仿佛还看到整个朝鲜战场上,一支支铁血男儿组成的劲旅顽强地厮杀着,一柄柄雪亮军刀刺向优良装备的美军机械化军队。此起彼伏的喊杀声,爆炸声,枪声,冲锋号声,锣鼓声……
一个中国人引颈待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无数个丁三所组成的铁血之师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掀翻落马。城头铁鼓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丁三的魂魄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牵引着进入一个光彩夺目的隧道,这个隧道的由中华儿女历代优秀军人的一幕幕身影组成。在隧道的尽头是一个巨大而温暖的光球,当丁三飞向光球的时候,听到隧道两边喊杀声不断,军号嘹亮军鼓震天。
他看到卫青在领军纵马狂奔,在他的麾下是顶风冒雪在千里塞外追杀匈奴的那支铁军。
仿佛又看到岳家军浴血奋战,挥洒着汗水和鲜血;胡服骑射,纵横四海时的那份勃勃生机;袁崇焕将军怒马铁甲,在箭雨中毫不畏惧;关天培将军怒目圆睁,誓与炮台共存亡的铁血精神。
黄海海面的沉船油污中,邓世昌将军与舰同沉的那种悲愤,张自忠将军中弹殉国瞬间的那道电闪雷鸣……
那些铁血忠魂的男人似乎将生命中最嘹亮昂扬的精华燃烧出那一幕幕悲壮的画面。
丁三穿过那座铁与血组成的隧道,最后将魂魄熔铸在光球之上。一个平凡的名字铭刻在光球的上面,和那些曾经为了国土忠勇而顽强的中华儿女的名字并肩在一起。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说话声,一群军服上满是血迹的男人一边侃侃而谈,一边纵情大笑着。他们身上穿着该团自组建以来的各式军服和徽章,有东北军时期的,有抗战时期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也有志愿军的军服和徽章。
“哈哈,丁三也来了。”一个挑头的兄弟指着丁三对其他人说。
丁三认出了他们,他们是自己团里所有阵亡的兄弟,指着他的那人就是曾经在抗战期间阵亡的孙寒。
“大哥,我来了,哈哈,兄弟,喝碗酒。”一个酒碗递了出来。
丁三接过酒碗,浓烈的佳酿一饮而尽。丁三拿袖子抹了抹嘴,把酒碗还了回去。
哈哈,哈哈,哈哈……
兄弟一眨眼都端起了酒碗,这时候杨棋的魂魄也走了过来,还有兄弟不断坡度过来,都是刚刚阵亡的魂魄穿过那隧道和兄弟们相聚。
夜空中,云端架起了一道巨大横跨生死两重天的桥梁,兄弟们的魂魄三三两两喝着酒,聊着天地在桥上走着。哈哈,哈哈哈,那些欢笑是多么放肆和豪迈,又是多么的男人。队伍中不时有相互抢别人酒碗的,有勾肩搭背搂着肩膀的,有一边走一边讲着笑话的,还有唱着山歌的,唱的不成调子,但叫好不断。
每个兄弟的脸上都是祥和的表情,不管生前什么样,这些阵亡的魂魄看上去都英俊不凡,光彩照人。
哈哈……哈哈……队伍中不时有响亮的笑声响过,不时有兄弟们打闹着,嬉笑着。天底下再没有这么一个欢快的队列了。
“都别闹了,来来,整个队。大家还像以前那样,哪个营的都站在一起去。”老团长潘云飞喊了一嗓子,大家开始整队集合。
为了国土浴血沙场的魂魄集结成了钢铁秀的几个方阵,每个方阵的人数都差不多,一营,二营,三营……
“大伙这次是来给咱们团活着的兄弟送行的,来,全体都有了,立正,敬礼。”
刷的一声,几千个臂膀共同组成了护卫和平,安宁的一柄雪亮的军刀。
这群碧血忠魂的注视下,北风呜咽着,在地面上,陈锋正带领团里幸存的兄弟们撤退回国内休整。队伍抬着伤员,抬着能带走的兄弟的遗体,行进中缓慢而有序。月光下,寒风中,鸭绿江大桥桥身被乔的呜呜响。
因为要防空,所以整个桥面都没有灯。陈锋走在队伍边上,一瘸一拐地勉强跟着队伍。
这时一只体开矫健的大雕从队伍前方盘旋飞过,引起了团里兄弟的注意。大雕停在桥面的栏杆上一动不动,静静地看着团里的兄弟。突然大雕唿哨一下就消失在江面上。
陈锋顺着大雕消失的方向看过去,江面上面人影绰绰,不知道是一支什么队伍。等到人影近了,一张张面孔浮现在夜空中。
团里的队伍慢了下来,队伍中突然有了哭声,有人辨认出来,江面上的人影都是该团曾经阵亡的兄弟。
一副副熟悉的面孔,一张张年轻的脸,一个个豪迈而爽朗的笑声传来。
陈锋觉得双眼顿时就模糊了,脸上火烧一般滚烫,胸口似乎有一团剧烈燃烧的烈火在嘶吼着,咆哮着。
“全团停止前进。”
“停止前进……”
兄弟们愣住了,看着江面上自己死去兄弟的魂魄愣住了。
这种注视是男人之间的注视。目光中彼此传递着祝福的讯息。
兄弟,一路走好,投胎投个好人家,下辈子娶个好媳妇,生上一窝娃娃。
兄弟,好好活下去,不要辜负了自己。
下辈子咱们还一起当兵,还一起打鬼子,一起喝酒,一起出操。
兄弟,咱们来生还是兄弟。
一起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就那么阴阳两隔地相互注视着祝福着。
而那些渐去的生命,将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中永生。
陈峰整理了一下着装,正了正帽子。然后掏出手枪,“全体立正,向江面敬礼,向所有为国捐躯的兄弟敬礼!”
鸭绿江大桥上一群活着走下战场的男人默默地向自己牺牲的兄弟致敬。
这是爷们之间的致敬,没有军衔,没有职务,只有兄弟。
“全体鸣枪三响。预备,放……”
弹道的曳光穿过黑夜,消失在鸭绿江面上。
枪声中,丁三他们打闹着,欢笑着,互相并肩挥手,抱拳向活着的兄弟致意,军号中,他们慢慢消失,最后只剩下那些嘹亮的军号伴随着他们的面容,而那些面容将永远被铭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神圣的殿堂丰碑之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军刀归鞘(大结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某个秋日清晨,东南某地的一处军营里整齐地站着一个团的士兵。
在操场的主席台上,并排是团里的指挥员以及上级首长。
“全体立正,敬礼,欢迎上级首长讲话。”
队伍齐刷刷地敬礼,气氛肃穆。
首长庄严地还了军礼,“稍息,同志们,可能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个团将集体转业,番号将取消掉。仗已经打完了,国家需要建设,不能继续保留那么多军队,你们也应该回到地方上,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去。我希望大家将来能生活美满幸福。向战友们致以最后的军礼。”
这时团长走到主席台前,“谢谢首长的讲话,我们会时刻牢记首长的嘱托,大家鼓掌。”
掌声整齐、雷动。
“兄弟们,可能今天以后我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家乡,其中一部分兄弟要被合并到海军的海防师去。”说到这里团长觉得嗓子有点哽咽,他停了一下,这时他的双眼变得湿润和模糊。
“兄弟们,我们这个团,是一个光辉的团。他从组建以来,曾经参加东北抗联,和日军在大小兴安岭周旋,血战,此后加入长城抗战,和察哈尔抗战。七七卢沟桥之后,这个团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常德会战,这个团的番号,是一个让日本鬼子胆寒的番号。抗战胜利后,我团官兵战地起义,迎来了新中国解放。为了保家卫国,我团奔赴朝鲜战场,血战美军王牌师,为中国人打出了赫赫军威,一洗百年国耻。”
这些战史,那一幕幕厮杀,让团里很多老兵感触不已。
“兄弟们,这个团是我遇到的最优秀的一支劲旅,我毕生的最高荣誉就是能在这个团服役,我最光荣的事情就是,我这辈子曾经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就是能和你们成为肝胆相照的兄弟。”
“兄弟们,请最后一次向军旗敬礼。”
昂扬的国歌中,该团军旗被缓缓降下。
朝阳中,该团将士含着眼泪最后一次唱起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时光如梭,几十年后,该团编入海防师的连队被改编成海军陆战旅一部,成为中国军队中的精锐之师,这柄雪亮军刀将永远护卫老百姓的安宁。
后记
这个小说是一部描述男人的小说。
它讲述了一群无畏而英勇的普通人,普通百姓。一群男人,在大厦将倾之时,穿上军装,用自己的热血、生命去厮杀。
我试图描写一组群像,来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反抗。
说实话,反抗这两个字,要来概括我所推崇的这种精神,可能再简单,也再贴切不过了。
抗战期间,一群装备恶劣,屡战屡败的军人。在后方吃紧,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他们所作出的是近乎本能的反抗。
反抗奴役,反抗暴政,反抗威胁。
我只有这一百多斤,几十发子弹,几枚手榴弹。你有飞机大炮,但我不在乎,我不畏惧,反正我就这条命,横竖也要和你血战到底。
我想,这是一个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长久保存下来的根本。
这其中,陈锋的身上代表的是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忠诚,对民族的忠诚。所以他即使是遭到任何排挤,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忠诚。
丁三的身上,更多凝结的是义气,或许他书读得很少。但他却将自己的生命,最后演绎出义气的极致。当他的部下,他的兄弟悉数阵亡的时候,他拖着冻伤的腿,和对手同归于尽。
是的,这部小说,我想讲述的就是忠与义,这两个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最为典范的部分。
而真是这种忠与义,铸造了时刻保护我们的那柄雪亮军刀,这就是这部小说书名的由来。
说实话,我们无缘生在那个英勇的年代,我们无法追随张自忠将军战死沙场,我们无法和九兵团的将士们血战长津湖,但我们至少要崇敬他们,讲述他们,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那份忠与义的价值。
请将画面转换到那五十多年前的一幕吧,天寒地冻中,一群中国男儿,拖着冻僵了的身体,他们蹒跚的身影,端着刺刀,残破的军服被雪花冻成冰甲,不畏生死,不畏强敌,狂追拥有坦克、大炮的几千名美军。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忠诚在追杀,在冲锋,在讲述一个民族誓不低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从他们的背影中,我们能看到那个纵横四海、北击匈奴的汉唐雄风,能看到一个民族骨子里的那份彪悍和威武。
请将这部小说推荐给所有你认为骨子里面有血性的朋友,请将这些悲壮的往事告诉自己的妻子、邻居、同事,请将这些爷们浴血杀敌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孩子。
只要那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存在于我们的骨子里面,我们这个民族将永远强盛不衰!
将此文祭奠所有那些书写了我们民族魂魄中最昂扬篇章的中国军人。
第一稿结束于2005年10月17日星期一2时44分
自由
自由918,这个令中国人痛心的数字组合。在这个数字的背后,书写着中华民族最为惨痛的回忆。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时东北驻军十余万,华北的东北军近二十万人,为什么会被几万日军一击即溃。短短数月,富饶的东北沦陷,中华民族被拖入了深重的灾难中。
此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她最危险的时刻。
但那场战争中,仍然有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恶劣装备抵抗侵略,抵抗奴役。
而本文将讲述这群人,讲述他们曾经怎样活着,讲述他们怎样战死。
一、 枪响九一八
荣祥布庄的伙计这几天在忙活着老太爷的六十岁大寿,丁三跟着一个伙计后头做采买。天慢慢冷了下来,奉天街头的树叶开始往下落了,眼看着就要到秋天。
这段时间时局不太平,店里的伙计都在纷纷议论,说小鬼子这几天总在奉天周围调动。没准儿哪天就会打起来。丁三想着要是打起来,布庄怕是也呆不了了。
大寿的那天,布庄里面却冷清的很,请的客人很多都没到。时局这么恶劣,没几个人还有出门拜寿吃酒席的心思。约摸到了傍晚,街面上开始有零星枪声。枪声越来越密,远远地听到巨大的连续爆炸声。店里的伙计个个都心惊胆颤的,都说怕是小鬼子和张大帅的兵打起来了。
有人说别怕,张大帅兵多,小鬼子才多少人马。还有人说,小鬼子人马是少,但人家都是神仙附体,刀枪不入,张大帅兵再多也打不过。
枪声断断续续响了一整夜,一直到清晨枪声才慢慢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