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黑猫酒店杀人事件
作者:横沟正史
序章 故事缘起
金田一来信
Y先生:
近来一切可好?在先前的来信中,你提到你的健康情况有点不好,但是不久之
后,我又看到“狱门岛”仍然继续在杂志上连载,就知道你的健康又恢复正常了。
我每个月都期待能阅读“狱门岛”,虽然故事中有些地方我觉得不太满意,但
我也知道这是小说创作无法避免的状况,今后仍希望你继续努力(不过请笔下留情)。
记得有一次拜访你时,你曾经提起“本阵杀人事件”的档案资料让你感到有些
混乱,但终于还是完成了“密室杀人”的故事;还说你下次想写“无面尸”的题材,
如果我遇上类似的事件时,希望能提供资料给你。
Y先生, 你知道我回到东京时最先遇上的是什么案件吗?事实上,正是你所说
的“无面尸事件”。虽然这个案子和你所提的“无面尸”的格局有些差异,不过还
是让我感到震惊不已。
Y先生, 在“本阵杀人事件”的第一章中,你曾对计画这个案件的嫌犯表示感
谢,这么说,对计画出这个恐怖的无面尸凶案的嫌犯,你更应该向他表达至诚的谢
意了。
在这个案件中,或许没有“本阵杀人事件”或“狱门岛”中那种连续杀人的诡
异情节,然而,凶手制订计画时的阴沉,以及因被追得走投无路而反击的凶暴个性,
实在是另外两个案件无法相比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浅见,不再多说了。我已经把跟这个案件有关的资料寄出去,
资料或许有些混乱,请多包涵。万事拜托了。
金田一耕助敬上
我收到金田一耕助的来信,是在昭和二十二年春天,当时我正在冈山县的农村
避难。
读到这封信时,我觉得很兴奋,因为金田一耕助这么慎重地推荐这个案子,由
此可见它一定是个怪异的案件。
至于金田一耕助另外寄的资料,则比信晚三天才到。我现在正在整理那些资料,
但是在进入故事正题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金田一耕助和我的关系。
初识金田一
昭和二十二年的秋天,在我避难的农村中,突然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当时我的身体状况很差,大部份的时间都躺在床上休息。由于家人都到山里去
挖地瓜,所以只剩下我一个人看家。
我家是间农舍,没有正式的玄关,只有一个类似玄关的空间,用一扇高度及腰
的门隔开。这扇门十分沉重,开关不便,所以在白天时都是打开着。
玄关进来便是一个两坪多的空间,再进去是个三坪大的房间,我就住在那个房
间里,为胸部的长期旧疾休养生息。
我一直过着开放式的生活,所以只要有人进到玄关来,一眼就可以看到我的睡
姿。
那天,大约是黄昏时分,我还有点发烧,意识并不很清楚,突然发现有人进入
玄关,就慌慌张张地坐了起来。
只见玄关那儿站着一个个子不高、约三十五、六岁的人,在大岛和服上面套着
罩衫,下穿长裤,头上随意地戴着帽子,前面的帽沿向上翘起,左手拿着外套,右
手支着藤拐杖。他的和服与罩衫都很陈旧,看起来十分贫穷。
我们默默地对望了几秒钟之后,我终于开口问他是谁。听到我的问话,他竟然
笑了起来,然后将拐杖及外套放下来,脱掉帽子,缓缓擦着汗,同时问我是不是这
个家的主人。
他的态度让我觉得不高兴。我回答他我是这里的主人,也很不客气地反问他是
谁。没想到对方竟露出笑脸,然后以结巴的语调说:“我、我是……金田一耕助。”
当时我吓了一跳,过了一会儿才稳定住自己尴尬的情绪。
以前我从村民那儿听说这个农村里有一间旧本阵(注:旅馆),曾经发生可怕
的杀人事件,便把那件凶案改编成小说,目前正在杂志上连载。而那件凶案的核心
人物正是金田一耕助。
我不认识这个人,当然写这个故事也没有征得他的同意。我只是根据村民的描
述,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来描写,所以当他拜访我,并自称是金田一耕助时,我当然
觉得狼狈不堪。
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背上流着冷汗,当我坐起来和他面对面重新打招呼时,我
发现自己比他还要结巴。
金田一耕助又笑了笑,似乎觉得我结巴的语调十分有趣,但他仍把来访的目的
很快说明一下。
“我刚从濑户内海的小岛‘狱门岛’回来,在前往那座岛之前,我曾经到过我
的赞助者——久保银造那里。那时,我一听到自己的事被写成小说,当场吓了一跳。
于是在前往小岛之前,我写信给杂志社询问作者的住址,等我从小岛回来后,杂志
社已经回信了,所以今天才会来和你认识一下。”
说完,金田一耕助又露出笑容。
听到他的笑声,我才稍微放心一点。从他的态度来看,我觉得他一点恶意也没
有,相反的,还给我一种亲切感。随后我又感到有点不安,因为我不知道他对我写
的小说究竟有何看法。
没想到他竟笑着说很好、很好,因为他发现自己在小说里是一个很受重视的人,
所以觉得很光荣,只是他也希望自己“能被写成一个更好的男人”。
“呵呵呵!”
他爽朗的笑声使得屋顶上的麻雀巢内一阵骚动,我们之间的隔阂也完全消除了。
当时,金田一耕助在我那里住了三晚。在这段期间内,他对我述说最近的经验,
也就是“狱门岛”事件,他也允许我将这件事写成小说。
探讨侦探小说
在他逗留的那三天内,我们曾经针对侦探小说的内容进行讨论,就在那个时候
我提到了“无面尸”。
二十年前,我曾经将某杂志的侦探小说加以分类,我认为,“一人两角”型、
“密室杀人”型、“无面尸”型是侦探小说最主要的三种形态。二十年来,侦探小
说已经有相当大的变动,但前面提的三种形态,仍然是侦探小说的主流。
仔细分析这三种类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密室杀人”及
“无面尸”这两种类型,当读者还没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可以了解到它的类别,
但“一人两角”并不一样,它的类别往往要到最后才会浮现出来,而且作者要使读
者能明确感觉到这是“一人两角”型的小说才行。(有些侦探小说会让犯人表现得
十分善良,这也是一种一人两角的类型,但和这里所说的“一人两角”不同。)从
这个角度来看“一人两角” 型及“密室杀人” 型或“无面尸”型有很大的差异。
“密室杀人”型的小说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密室杀人”,但它的情节却是千变万化。
虽然这类小说全都是以“密室杀人”型为主题,但如何安排故事发展,就要看作者
的功力了。
然而“无面尸”的情形则完全不同。在侦探小说中,无面尸通常是脸被砍得无
法辨认,或是无头尸体、被焚烧过的尸体,甚至尸体失踪等等,当类似案件发生时,
十个人之中大约有九个人可以猜测到谁是被害者及谁是加害者。因为在“无面尸”
中通常会有一种现象:某甲一直被当成被害者,但他并不是真正的被害者,而是犯
人;而一直被认定是犯人的某乙(乙的形踪当然不明)却是尸体本人,也就是被害
者。到目前为止的侦探小说,都是采用这种公式来处理,读者自然一猜就知道凶手
是谁。
当我意气风发地讨论这些事情时,金田一耕助也搔着头问:“这不是一件很奇
妙的事吗?”
“是啊! 侦探小说要写得吸引人, 就必须强调结尾要出人意料之外。但只有
‘无面尸’ 这类型, 不论是任何人写,都是犯人和被害人对调,事实上也只有在
‘无面尸’的型态下,才会在刚发生事件之时,读者就知道犯人是谁了。这一点对
作者而言十分不利,但就是因为作者意识到这种不利之处,反而更加诱使作者去尝
试写这种体裁。”
金田一耕助带着好奇的口吻问道:
“在侦探小说中出现‘无面尸’时,一定是犯人和被害人对调吗?”
“是的。虽然也有少数例外,但犯人和被害人对调的公式其实也挺有趣的。”
金田一耕助想了一下,又说:
“公式化不一定会比例外更令人觉得有趣,只不过到目前为止的侦探小说,大
部分都是这套公式。以后说不定会出现犯人和被害人并没有对调,而且趣味性更高
的侦探小说。”
我一听,精神立即大振,不由得向前靠了过去:“没错!我的想法和你一样。
金田一先生,到目前为止,你接触过的案件中,是否有事实比小说情节更奇怪的事?
我勉强算是侦探小说作家,如果你碰上犯人和被害人对调这种公式化的案件,请让
我也尝试创作这种体裁的小说吧!”
我口沫横飞地说着,金田一耕助看我这么兴奋,忍不住笑了起来:“到目前为
止我还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案子。但不要失望,世界上有各式各样不可思议的事,也
有各式各样的人会做出奇奇怪怪的事,说不定你也会遇上一些离奇的事呢!我现在
和你约定,如果遇上那种事件,一定会立即通知你。”
后来,金田一耕助果然遵守了他的约定。
当我收到包裹时,心中有股说不出的兴奋。我立刻仔细阅读那些资料,可是那
些资料正如金田一耕助的信中所说,是一大叠繁杂淩乱的记录。
我真的不知如何整理那些资料才好。刚开始我也曾经考虑想学外国小说的做法,
依照顺序将这些资料全部列出来,但这样却会使读者觉得很乱,所以我还是决定把
它写成小说的形态,至于写得好不好,就要看读者的判断了。
-----------------------------------------------
第一章 地狱腐尸
桃色迷宫
发生这个事件的G町, 离东京市环状铁道很远,从涩谷车站下车后,还要换乘
地下铁才能到达, 是一个很偏僻的村镇。G町的地形起伏不定,到处都是险坡,虽
然位于东京的近郊,城市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在十五、六年前,人口数一直十分稀
少。
直到中日战争发生前后,这里的状况才有显着的变化。附近不但出现许多大型
的军用品工厂,还有些军用品工厂的下游工厂,使G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也因此陆续有许多人搬了进来,在起伏不定的地形中,一户户的人家比邻落成,不
久,G町车站附近更铺了柏油路,也出现号称G町银座的商业街,到处都开起奇奇怪
怪的酒店及咖啡店。
二次大战时,这个材镇有什么变化,我无法得知,然而,由金田一耕助送来的
资料中, 可以想像G町即使饱尝战火的洗濯,也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因为以车站
为中心的G町银座目前还保留着。 而所有避过战祸的村镇,在战后人口数都逐渐增
加,呈现出比战前更有秩序的繁荣景象,这也是战后日本的标准模式。
G町银座是指车站正面朝西倾斜的一个斜坡。 这个斜坡自古称为G坡,G坡两侧
通道的巷子内,却是龙蛇杂处的地方。
那里又称为“G町桃色迷宫” 或“地狱町”,巷道狭窄、光线暗淡,像迷宫般
的小巷分列在两侧,入夜后,到处都亮着红色及紫色的灯光。每一间房屋内都有两、
三个化着浓妆的女人待到深夜,伴着电唱机的音乐,沙哑地唱着歌,还不时陪伴不
同的男人上二楼。
有趣的是,在这个人称色情地狱的迷宫中,仍然保留着许多纯朴的景象,也就
是在亮着红色灯光的酒店旁,经常可以看到老旧的、稻草屋顶的农舍坐落其间。甚
至有些亮着紫色灯光的低级酒家后面,还是古老的寺庙或墓地。
这些景象使G町银座充满了复杂而怪异的色彩, 我们现在要谈的事件,就是在
这个区域的某一个角落发生的。
事情发生在昭和二十二年三月二十日的淩晨零时, G坡派出所的长谷川巡警正
在桃色迷宫中巡逻。
二次大战之后,日本政府在这些热闹的区域内投入了不少的警力,由于交通不
便,都会区夜晚治安不良,营业时间比战前缩短不少。在以前,午夜零点才是夜生
活的开始,但现在,有些地方却已经熄灯休息了。
当天晚上,长谷川巡警在俗称里坡的北面巷道内,缓慢地沿着坡道往下走。这
个里坡弯弯曲曲的,由于位置较边缘,所以到处可以见到寺庙及墓地,更往北一点,
那儿有一大片空地曾遭到战火茶毒,景色十分凄凉。
长谷川巡警在这个昏暗又凄凉的里坡独自漫步着,半途中,他突然停下脚步,
朝坡下望去。
在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他的位置开始,有一个险降坡,在险降坡的坡道稍
微平缓处,是南北道路的交叉点,而从这个交叉点往左转,就可以看见大街道的正
面。
长谷川巡警眼光落在交叉点左侧一间房子的后院。他看到有盏灯闪烁着,仔细
一听,还听到掘土的声音,难怪长谷川巡警的心情会顿时紧张起来。
长谷川巡警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他知道那间房子晚上会点上紫色灯光,
名叫“黑猫酒店”。看见这间“黑猫酒店”,长谷川巡警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
大约在一星期前,“黑猫酒店”的老板才将店转让给别人,并且搬到其他地方
去;而接手的新老板目前正在进行装演,还没搬进来,所以入夜后那里只是一间空
房子。
想到这里,长谷川巡警更加觉得奇怪,所以当他下坡时,刻意压低脚步声,并
且潜到位于坡道中间的“黑猫酒店”后门。他弯下身子(后门比坡道低)从门缝中
朝屋内望去,一颗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黑猫酒店”的庭院不是很大,可能只有十坪不到。屋子的后面是莲华院,那
是一间老旧的日莲宗的寺庙,寺庙的地基比“黑猫酒店”高出许多。
因为“黑猫酒店”的庭院后面,被莲华院高高的地基挡住,而且这个地基有点
倾斜,所以“黑猫酒店”的庭院变成不规则的三角形。灯光闪烁不停的地方,就在
三角形的最内侧角落。
长谷川巡警适应了黑暗之后,发现灯光是由高高的地基下方发出的,这时他发
现有一个人正背对着他,专心地挖着洞穴,对方的和服下摆还卷起来。
只见那个人将圆锹插入土里,用单脚去踩,然后再把土挖出来。他挖得很专心,
不但没发现有人悄悄接近他,甚至连不断滴落的汗水也不擦一下。
掘土声使得本来就十分阴暗的四周,气氛显得更为诡异。
神秘男子
“啊!”
正在掘土的男人突然发出低沉的叫喊声,然后将圆锹一把丢开,像狗一样趴在
地上,同时用双手挖掘泥土。
在沙沙的挖土声中,长谷川巡警不时听到那男人急促的喘气声,由此可知那个
男人是多么的兴奋!
“哎呀!”
突然,那个男人又发出惊叫声,同时跳离洞穴,定定地朝着洞穴内张望。
虽然长谷川巡警看到的只是他的背影,但在夜色中仍然可以分辨出那男人正在
发抖。长谷川巡警于是急忙用力敲门。
“开门!开门!”
正当长谷川巡警喊叫的同时,他发现翻过篱笆会比较快,于是便朝坡上退回两、
三步,助跑几步,顺利跳越过篱笆上方,随即看到那个男人弯着腰朝自己望着,并
没有要逃跑的意思。
“怎么了?你在做什么?”
长谷川巡警来到他的旁边,那男人突然露出很害怕的样子,退到洞穴的后方。
长谷川巡警拿起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往他脸上一照,终于知道那个人是谁了。
他是莲华院的年轻和尚,名字叫做日兆。
“啊!是你!你在这里做什么?”
日兆想回答长谷川巡警的问话,但下巴动了一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到……”
长谷川巡警正想再问一次,视线却无意间朝脚边的洞穴望去——“哇!”
长谷川巡警发出令人战栗的悲鸣声,整个人向后跳开,然后,好像不相信自己
的眼睛似的,再把手中的手电筒朝洞穴照去。
只见洞穴里躺着一个被泥土覆盖一半的女人尸体,日兆就是挖到这里才吓一跳。
这个尸体的腹部以下仍埋在土里,但是尸体是赤裸的,仰躺的上半身露出些微
鼓起的乳房,所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个女人。
长谷川巡警把手电筒的灯光移到死者的脸部,突然发出尖锐的惨叫声,手中的
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