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夜时分,马家沟南侧的乱石沟方向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师团长松井大茂率领部队开始突围。行动前松井大茂命令部队悄悄集结、一律轻装。并吩咐手下指挥官战斗打响后,速度一定要迅猛。黑暗中,日军首先派出一个大队在乱石沟东南侧突然进行攻击,吸引我围歼部队注意,然后松井大茂率领主力出其不意向乱石沟西北方向突围。
23点40分,日军集中了数量不菲的九二步兵炮,突然向我军发动了进攻,乱石沟方向大约有一个旅的兵力,该旅长接到日军突围的电话,立即调兵遣将加强东南方向防御,同时火速向师部报告,该师长迅速报告了前线指挥部。
潼关战区司令部,彭德怀接到在南侧实施包抄、进攻的161师报告:日军向南部突围,不由得大喜说:“立即给穆司令发报。”
几乎与此同时,何飙在夹皮沟附近迅猛的发动了攻势,本来白天北线包围作战的两个师严格遵照司令部的命令,有限的发动攻势,旨在消耗日军的弹药。夜晚休战日军防守部队也开始休息,关键是日军师团长松井大茂也选择同一时刻突围,因此日军防守阵线后部兵力十分空虚,因此意外的给何飙突破创造了条件。
日军在南线奋勇突围同时,何飙率领部下决死冲击,不到一个小时何飙便率部突破了日军的防线,一路向纵深杀去,他们的目标直奔马家沟日军指挥部。谁也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变故,战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尤其是担任北线进攻的两个师更是糊涂,是谁不经过允许擅自发动进攻?
潼关战区司令部,彭德怀接到穆亚平详细通报,很快判断日军是向南部突围,可是彭德怀有些看不懂,日军向南部突围分明是找死。由于不好准确判断,彭德怀一时难以决断,只好命令南线部队坚决阻击。可是北线夹皮沟方向突然发动攻击,倒让他迷惑起来。
彭德怀命令参谋立即查明北线情况,很快北线的两个师报告,他们根本没有发动任何进攻,而在夹皮沟进攻的部队番号不明。彭德怀正在疑惑之中,很快又接到报告,这支身份不明部队已经突破日军防线杀入敌阵。彭德怀闻听眼睛一亮说:“真是天助我也,命令161师、169师网开一面,让日军突围出去,同时命令北线,西线、东线发动全线攻击,提前实施围歼作战。”
三门峡前线指挥部,穆亚平看完彭德怀的军事部署说:“彭总命令,全线发动总攻,立即下达进攻命令。”随后穆亚平又补发了一道命令:那就是从前线撤下来的所有的部队,自发的向日军发动攻击,如此大好的形势下,他相信试图想立功者大有人在。不输完穆亚平感觉很轻松,他知道彭德怀在这种时刻是不会有丝毫疏忽的,即便日军突破南部的乱石沟,后面一群恶虎在等待他们,而日军若逃出虎阵南渡洛河,很快他们将进入一群嗷嗷待哺的狼阵,总之日军是死定了。
凌晨3时,刘伯承和王德彪同时接到司令部的命令,日军在马家沟南部乱石沟西侧突破出去,根据守军报告,日军突围出去的兵力大约有5000人,命令王德彪的骑兵师,在河底、柳泉一带阻截日军。王德彪闻听大喜,临走前他握着刘伯承的手说:“刘师长,你放心小鬼子休想在我手里溜走!”接着王德彪率领第10骑兵旅,由天池火速向柳泉开拔。
刘伯承接到命令是,马家沟留守的日军,在一直身份不明的部队冲击下,防线松动,我西、北两侧大军发动了全线总攻,日军已经全线崩溃,命令要求他们由马家沟南侧进入肃清残敌。随后穆亚平来电报严令,对于日军士兵不要心存侥幸心理,日军士兵轻易不会投降的,为了不必要的损失,顽抗的日军士兵尽量击毙。
刘伯承拿着穆亚平的电文,感觉到了穆司令对日军浓浓的杀气。他私下听说过,穆司令对日本人的憎恨是浸透在骨髓里的,尤其是要求部属对日本人作战,无论采用什么手段都是合情合理的。既然是穆司令的命令,只好如实向部队下达。但是刘伯承留有余地,在自身不损失的情况下,尽量多抓俘虏。
天亮后,马家沟留守的日军部队,已经被分割包围成一小块、一小块,围歼部队各自肃清残敌。陈赓率部包围了马家沟南侧一个山村,经过一番激战大约有500多名鬼子龟缩在一座场院里做最后负隅顽抗。“报告团长,里面的鬼子已经没有弹药,我们是否冲进去抓俘虏?”一名连长有些急不可耐说。
陈赓观察了一下说:“立即把围墙炸塌!”伴随几声爆炸,一面围墙轰然倒塌。硝烟散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见鬼子在场院里列队,一名日军联队长举着指挥刀大喊一声,日军士兵排着队列端着刺刀从倒塌的围墙处呀呀的冲出。尽管日军士兵各个灰头土脸,但是他们的视死如归气势确实令人佩服。
陈赓看到这番情景,叹了一口气下令开火,成全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陈赓决不傻到和日军拼刺刀。下达开火的命令到了嘴边他又改变了主意。命令对日军士兵腿部射击,陈赓拔出短枪率先向日军联队长射击,第一枪打在日军联队长手上,指挥刀掉在地上,接着又一枪打在腿上,这家伙单腿跪在地上。
后来经过查点,俘虏的日军士兵,绝大多数人都腿部有伤。战场上日军士兵负隅顽抗,而最后时刻日军士兵相互对刺,拉响手榴弹试图同归于尽,这样的情景比比皆是,日军旅团、联队级将官不是自杀就是战死,无一被活捉。仅通过这一点完全看出来了,日军部队的确是一支魔鬼部队。
天亮后,师团长松井大茂率领五千残兵出现在河底,早已等候在此的第11、12骑兵旅,尽管人数只有4000多人,但是他们养精蓄锐、守株待兔,如一阵狂风杀的日军人仰马翻,骑兵战士挥舞着马刀,简直如无人之境。本来就草木皆兵、极度疲劳的日军,那里还有招架之力。
毕竟日军人多势众,属下全力保护松井大茂。大部分日军拼死和骑兵纠缠,掩护松井大茂向东南方向的柳泉逃跑。5000残兵逃到柳泉只剩下2000多人。王德彪率领第10骑兵旅赶到柳泉不到个把小时,便见到仓皇逃到此地的日军部队身影。
此时王德彪站在一处高点,大声说道:“弟兄们,给我活捉日军师团长,记住我要活的。”话音刚落,便传来喊杀声,接着大地开始震动、嗷嗷待哺的骑兵扑向日军。刚刚喘息的日军残兵见到这番情景,一边抵抗一边继续向南部逃跑,不一会儿,战场上出现了大片倒毙的日军士兵的尸体,那场面简直不忍目睹。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飞骑来到王德彪面前:“报告军座!属下作战不利,日军师团长率领少数残兵渡过了洛河,我们正在追击。”王德彪说:“命令部队停止追击,他们跑不了,河对岸早已经部下天罗地网,他们插翅难飞了,马上打扫战场,继续扫清残余的敌人。”
日军向南突围后,彭德怀命令在熊耳山完成阻击任务的152师、187师回兵,并在洛河南岸的彰武、旧关一带设伏,两个师布下了天罗地网,松井大茂即便插上翅膀也难以逃出生天。松井大茂率领500多残兵渡过洛河,经过一夜的行军到达彰武和旧关中部的小梁岭,结果他进入在此设伏的187师某团的伏击阵地。
迎面一顿猛烈地弹雨,日军士兵被打倒一片,没有丝毫准备的松井大茂,看到这番情景不禁仰天长叹。很快他被属下架进一片树林,日军很快组成了圆形防御工事。进行最后抵抗。很快设伏的部队把小树林团团包围,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日军经过一轮抵抗弹药打完。
包围的部队端着枪,小心翼翼的围拢上来。此时,松井大茂手里握着指挥刀,监督属下的军官自尽,最后他把战刀插进自己的腹部。冲上来的士兵们见到这种场面,不禁目瞪口呆。他们停止前进,惊恐的看着日军在自杀表演。
接下来日军士兵开始捉对“厮杀”,不一会儿日军士兵的尸体遍地都是,那场面要多血腥有多血腥,不少己方士兵吓得直往后退。而有些没有死透的日军士兵发出哀号声。也许是哀号声让我方士兵清醒,他们纷纷冲入敌阵,并对没有咽气仍然在挣扎的日军士兵补枪,减少他们的痛苦。
战局如此明朗,穆亚平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后闻听日军23师团长及残部,被187师某团在洛河南岸小梁岭截住、包围,日军师团长最后自尽。穆亚平感觉很遗憾,如果能活捉日军师团长那意义将无发估量,关键是对日军的打击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会引起轰动效应,可是上天不可能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你,遗憾在所难免。
第三百九十五章 胜利的背后
天气阴沉,细雨霏霏,重庆的大街上人群涌动,人们在雨中出行司空见惯。突然大街上传来报童的尖叫声:“重大新闻、重大新闻!我第一战区在洛阳前线再传捷报,日军第23师团全军覆没……”一个月来,河南第一战区捷报频传,简直让国民惊掉下巴。
首先是李宗仁率领第五战区将士在台儿庄重创日军第10师团,取得台儿庄阻击作战的胜利,可是台儿庄惨胜,仍然阻挡不住日军进攻的步伐,中央通讯社在大书特书台儿庄胜利的消息的同时,为了自圆其说,为了战略上的考虑,为了诱敌深入,徐州方面国民革命军是奉令撤退,是为了给日军更大的打击而采用的战略。自然稍有头脑的人都会看到其中的奥妙,只不过大家心知肚明不说罢了,毕竟台儿庄重创日军这是事实。
然而,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国民对于第一战区所取得的辉煌战绩认为是理所应当,随着第一战区捷报频传,国民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国民并不了解很多真是情况,当日军大举向河南西部进攻的时候,对于作战的连续失利,舆论铺天盖地,纷纷指责第一战区指挥不利,尤其是炸毁黄河大坝,迅速瓦解了日军的攻势,舆论更是连番指责。
国内各大媒体也纷纷指责,穆亚平此举完全是黔驴技穷之举,什么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做挡箭牌了,什么沽名钓誉了,总之穆亚平完全是为一己私利,不顾千百万百姓的疾苦云云。即便消灭了日军23师团,这种功过是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褒贬不一。关键是穆亚平炸开黄河大坝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迅速掩盖了所有的战绩。
然而底层的老百姓,惊闻干净、彻底的消灭日军第23师团,他们高兴的心情形成反差,善良的百姓反而能理解和支持,而对日军一个整编师团的歼灭,是何等的壮举。重庆街头,一扫往日颓废的情绪,人们纷纷抢购报纸,纷纷奔走相告。转眼之间经过人们口头宣扬,说日军有几十万大军被消灭了,而且不同的版本在人们的宣扬下越传越神。
重庆蒋介石的官邸,蒋介石手里拿着第一战区发来的电报,心情非常复杂。穆亚平炸开黄河大坝,他心知肚明这是被迫之举,让他内心安慰的是日军对于陕西进攻的计划彻底失败了,坦率说最关键的时候,他认为穆亚平已经回天无数,日军进攻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本来他已经打算在陕南及秦岭一线构筑防线。
可是在这危急时刻,他没有想到穆亚平居然能力挽狂澜,一举扭转败局。难到穆亚平早就想到了用此一招,但是根据防御作战情况,险象是一个连着一个,这种铤而走险的举措任何一个大脑健全的人都不会采用。拿嘛结论只有一个,穆亚平完全是无奈之举,其实国防部的军事专家也是这样认为,但是这种惊天之举,确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战果。
若说蒋介石没有想到炸毁黄河大坝,那是有点贬低他了。其实老蒋早就瞄向郑州以东的花园口黄河大坝,事先他已经亲自向薛岳发出指令。可是没有想到日军进攻非常神速,造成这一计划无法实施,很快花园口变成日军的纵深地带,若想再实施炸坝根本不可能。
老蒋没有想到关键时刻,穆亚平选择在偃师炸坝,在老将的潜意识中,在偃师地段炸毁黄河大坝,淹没区不大。可是他没有想到,此举掐断了日军的生命线陇海铁路,继而造成了日军全线崩溃。老将现在真正认识到了后勤补给的重要性,穆亚平不出手则以,出手便打在日军的七寸上,联系到穆亚平对平汉线的袭击,他惊讶穆亚平在战争初期就想到了利用国土纵深,继而站在战略高度,这种以弱胜强的打法,必须具备深远的战略眼光。
难道穆亚平事先就想到了这种结局,打死老蒋也不会相信,可是事实摆在眼前让他无言以对。老蒋佩服的同时生出深深的嫉妒,眼下令他最震惊的事情又发生了,简直难以想象,穆亚平利用残兵败将居然发动反击作战,消灭整整一个日军师团?莫非这位穆司令是在为他炸坝所产生的恶果,故意撒了一个倪天大谎?老蒋迷惑了!
“报告委座!何部长来了!”侍卫室主任进来禀告,老蒋示意可以进来。只见何应钦匆忙走进来说:“委座!经查证日军第23师团确实全军覆没了。今天早上我潜伏在187师的情报人员来电,日军23师团师团长松井大茂在洛河以南的小梁岭刨腹自尽,估计照片几天以后会送来。”
“日本方面有什么反应?”老将问道。何应钦答:“目前为止,日本方面一直保持沉默。”良久,老蒋说:“看样子穆司令的汇报的情况属实,日军23师团肯定被消灭了。日本方面保持沉默就说明了问题,立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对第一战区全体将士通令嘉奖。”旁边一名通讯官得令而去。
何应钦见老蒋不是十分高兴进言说:“委座,河南境内的那些杂牌军我清楚,原东北军128师临阵倒戈就是最好的例证,可是这些杂牌部队居然众志成城,的确让人看不懂,如此短的时间穆司令是如何做到的?”
老蒋说:“这就是穆司令的高明,他把战区司令部搬到潼关,就是告诉防线所有部队,他要和防线共存亡,此举首先稳定了各支部队的军心。同时他把129师调到前线,而把能征善战的骑兵第四师放在第一线,充分彰显了他固守的决心。同时防线内所有部队的武器弹药、后勤补给纳入统一管理,无形中加强了凝聚力。据说两个川军师拉到潼关简直像叫花子,而穆司令优先给他们换装,这种魄力起到了笼络人心的作用。”
“委座!穆司令还不是仗着财大气粗手里有钱,如果我们具备条件也能做到这一点!”何应钦不服气说。老蒋摇摇头说:“未必!这就是差距。穆司令能看见1000米。而你只能看见100米。”听到如此赤裸裸的比较何应钦顿时脸部发烧。
“报告!第一战区司令部通电!”侍卫室主任进来把电报交到老将手里。老蒋见电文如下:在国民政府正确领带下,在蒋委员长正确指挥下,我第一战区全体官兵……老蒋很受用把电报递给何应钦,然后微微闭上眼睛。何应钦接过电报速看溜须说:“委座!恭喜你!”
老蒋睁开眼睛转移话题问:“黄河决口后,损失情况怎样?”何庆钦立马明白了老蒋的意思,接着详细的汇报了淹没区的情况……最后补充说:“委座!我会安排中央通讯社和各大报纸,详细的报道受灾情况。”“一定要如实反映老百姓的疾苦!”老蒋暗忖:穆亚平你小子太顺了,我必须给你加点佐料。
三门峡火车站站台上,穆亚平蹬车之前,对前来送行的王德彪说:“战事结束后,整个前线部队损失惨重,下一步要从新进行整编。目前日军不可能再发动进攻,你部暂时驻扎在宜阳担任警戒。”王德彪点点头。
接着穆亚平握住刘伯承的手说:“刘师长,129师在这次防御和反击作战中表现的非常出色,我知道你们损失很大,但是目前你们不能撤下来,我已经征得彭德怀的同意,命你部驻扎在新安,并对洛阳方向实施警戒。”刘伯承保证说:“穆司令你放心吧,我们会克服困难,坚决完成任务。”
穆亚平接说:“考虑到你部损失很大,我已经命令175师何飚残部,划入129师,彭总建议让他担任师参谋长。坦率说何飚反击作战主动出击,为我们快速消灭23师团立了奇功,因此他的过失不再追究。”刘伯承表示执行司令部的命令。
接着穆亚平对送行的全体将官说:“各位!下一步我们将面临更加困难时期,日军不甘心失败,肯定要进行大范围的空袭,继而所带来的后果将难以想象。关键是淹没区会出现大量难民,这些难民会沿着陇海铁路向西部逃难,因此我要求你们一定要接待好逃难的难民,他们为保证阻击作战的胜利,付出了生命财产的巨大代价。我希望沿途各支部队要保证难民不饿肚子,要安全的把他们送往陕西。”
随后穆亚平登上火车,他知道战后的灾害开始大范围蔓延,恐怕几百万难民潮水般的涌进西部。山西方面好说,关键是陕西方面组织工作将非常困难。难民的大量涌入会产生很多问题,而下一步要大力向西部各省转移难民,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点,眼下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而防线要从新加固,部队要从新整编。这些繁琐的工作马上出现在面前,千头万绪,穆亚平望着窗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