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说自个儿难受,大哭了场,这会儿刚睡下。这丫头,从小到大没咋哭,这次这般,怕是难受地紧了。”柳氏叹了口气,脸上愁云密布。
“你先熬些粥,喂她吃些,过一夜要是还不好,就再让李大夫来瞧瞧。”李小柱将布袋子放在灶台上,沉默了会儿后,吩咐柳氏道。
柳氏拿了洗菜用的木盆,倒了米,再舀了水倒进去,淘洗了两遍后,将锅盖揭开,把里面的药端出来后,将米倒进去,加了水后,架了火开始煮粥。
这火烧起来了,她就不用收着,只要时不时瞧瞧火就成了。
她拿了碗装了碗水,拿了三个筷子,两只手将筷子握在一块儿,倒立在碗里。用手从碗里舀了水,再淋到筷子头上,淋湿整个筷子。将筷子一下一下地提起来,再轻轻放开,双手放开,嘴里念着死去人的名字,看筷子会不会立在碗底。
这种做法,叫做立水筷子,要是筷子倒立着站在了碗底,同时是叫了某个死去的人的名字,就说明是这个人和冬至“说了话”,这才让冬至生病的。这种做法,在这个时代,家家户户都用,他们家里有人病了,又没钱看大夫,或是没好,就用这个法子。等筷子倒了,就说明这个和病人说话的鬼魂走了,那病就好了。
当柳氏念到李老爹时,筷子立住了。柳氏手围在筷子四周,防止它倒下来,慢慢的,她完全放开了双手,筷子还立着没倒。
“是爹和冬至说了话。”柳氏将结果告诉了正往灶眼里添柴的李小柱,李小柱“嗯”了声,应了。
柳氏转回头,对着立着的筷子,说道:“爹,冬至从小就受苦,您不保佑她,还这讲理,跟她说话,她这摸样,身子多吃亏呐?爹,您还是快走吧,让冬至快好。”
冬至大哭了一场,抽干了身上所有的力气,此时她睡得沉稳了不少。许是哭了这么一场,她心里舒坦了不少,也没再做恶梦了。
等柳氏将粥煮好,进来瞧她时,她还在睡。柳氏伸手摸冬至的额头,发现她额头没之前热了,柳氏长长地舒了口气,心里那块大石这时终于放下了。
帮冬至掖好被子后,柳氏轻手轻脚地出去了。
☆、106。第106章 初做红薯饼
等二郎和三郎下学回来时,冬至已经退热了。晚饭柳氏熬了小米粥,喂了冬至几口,她就不吃了。
几日后,冬至便大好了。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这么大病一场,柳氏竟是不再逼着她学刺绣了。这一结果,倒是让她欣喜若狂。早知如此,她就应该早些生病,这样一来,早就脱离苦海了。
不用刺绣了,她便自由了。之前是准备着做红薯饼的,结果遇到那种事儿,大病一场,这么几日才缓过神。如今已经恢复了,就要开始动手准备了。
前世她做过红薯饼吃,做法知晓,只是这里厨具都与现代不一样,至少没有她用惯了的电磁炉,在大量制作之前,她还是准备做一些一家人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红薯饼有好多种做法,冬至选了其中一种,先做着试试。
之前买了糯米粉,还在屋子里。她进去拿了出来,一起拿出来的还有面粉和三个红薯。将拿出来的东西放在灶台上,再灰屋里拿了该拿的东西后,从桶里舀了瓢水到木盆里,将三个红薯放进盆里洗干净后,再用菜刀将皮全削干净。
等做完这些,她又舀了水倒锅里,拿了李小柱之前编的小蒸笼,放在锅底,再将红薯放上去,盖上锅盖,这才蹲下,开始点火。
柳氏坐在树下瞧着她的动作,叹了口气,“冬至,你这病还没好全,咋就又开始折腾了?红薯又跑不了,等你好了再去弄也不迟呐!”
“娘,我这身子早就好利索了,再不活动,都得生锈了。我就做几个饼子吃,不碍事儿的,这伙计不累人。”冬至说话间,已经将火烧起来了。她往里面添了两块干柴,瞧着火势起来了,也就不再管了。
她走到柳氏旁边,坐到之前搬出来的小凳子上,瞧着柳氏绣帕子。
虽说她不是这块料,可被逼着学了这些日子,还是学了些东西的,至少这针脚好不好,她还是看得出来的。
“娘,你这针脚真细密,都要瞧不出来了,还有绣的这花,真好看!”对于柳氏的绣工,冬至毫不吝啬地夸赞。
柳氏瞧她那欢喜的模样,心里也高兴。前几****病得厉害,柳氏这心里是七上八下的,还好,冬至挺过来了。要是有个好歹,她可咋办呐?眼见着这几日,冬至越发生龙活虎了,柳氏是彻底放下心了。
“要不再跟着娘学?过个几年,冬至也能像娘这般绣花儿了。到时候啊,这花绣得跟真的似的,人家小丫头就得来找你学了!”柳氏心情好,打趣冬至。
好不容易摆脱了学刺绣,她可不想再受折磨。所以明知柳氏是拿她打趣,她也是连连摆手,做惊恐状:“娘,您可别再折腾我了,我咋学也学不好了,往后也用不着这些,就是衣服鞋子,不是还有娘呢吗?”
“你这丫头,如今你在家还好说,往后到别人家了,还能让娘帮你一家子做衣裳鞋袜?净是瞎说!”柳氏横了冬至一眼,训斥道。
咋又转到这个话题了?冬至可不想在她嫁人这个话题上纠缠,她岔开话题道:“娘,您这手艺,都能与那绣娘比了,我娘就是有能耐!”
柳氏听到冬至的话,一仰脖子,骄傲道:“那是,你娘这手绣活,就是那绣娘都有比不上的!想当年,我像你这般大时,在柳家村儿那也是顶呱呱的人物!那镇上的绣坊来村里招人,一眼就瞧上我了。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月钱呐!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就是你外婆舍不得我去签那卖身契。也怕我用多了眼,往后眼睛就瞧不清楚了,我这才没去。不过村里的芳姐儿可是去了,她家如今日子也好起来了,只是她前两年眼珠子就不行了,如今瞎了,哎!”
柳氏摇了摇头,为自己那小时的玩伴感到惋惜,同时也暗暗庆幸,自个娘疼自己个,要是遇到个狠心的,她如今怕是也瞎了。
这里的绣庄,每年都要到各个村子里选绣活好的姑娘,这被看上的姑娘,每个月能拿一两银子的月钱,但要签卖身契。这个卖身契只管姑娘的绣活,不管婚嫁,所以大部分人家还是很情愿的。可这绣娘每日刺绣费眼睛,到中年眼睛就不行了,严重的就瞎了。
所以听到柳氏这般感叹,冬至很是感激曹氏。这个时代,没有多少人家会将闺女看得这般重,她是幸运的,柳氏也是幸运的。当然,李冬芬能遇到马氏这个娘,也是真幸运。
母女俩说了会儿话,差不多有个一刻钟了。冬至走到灶台前,揭开锅盖,用筷子戳了戳红薯,红薯已经蒸好了。
将灶眼里的柴抽出来,熄了火后,从蒸笼里将红薯拿出来,放到汤碗里,用汤匙开始用力压,直到三个红薯都变成泥之后,倒入糯米粉和面粉,再加了些水。到这一部步,就要开始揉面团了。舀了水将手洗干净后,她开始揉面团。
等面粉揉好后,她就着砧板将面团搓成长条,将长条揪成一个个的小面团。
家里没啥馅儿,她也就不包了,直接将小面团压扁了些,再用筷子在面团上轻轻压了几条痕迹,组成一朵小花儿的形状。
做好这些后,她将锅里的水舀出来擦干后,将木柴塞进灶眼里,点火。
等锅烧热后,她向锅里倒了些油。这里没有平底锅,油一倒到锅里,就都在锅底了。她拿了锅铲,将油淋了半个锅。等锅里油烧红了,再将红薯饼放到锅里煎。没有平底锅的冬至,做到这一步,只得一直移动锅,让其受热均匀。等煎的那面变成金黄后,拿了筷子把红薯饼反面,继续煎,等另外一面也煎成焦黄后,这红薯饼就算是做好了。
冬至将红薯饼盛起来,放进汤碗里,拿了两双筷子,到柳氏面前,递给她一双,“娘,刚出锅的红薯饼,你尝尝,看味道咋样。”
柳氏接过筷子,夹了一块红薯饼,拿到眼前瞧了瞧,这饼子两面都煎得金黄,再配上那花型,倒是挺别致的。
☆、107。第107章 交易
柳氏咬了口红薯饼,香甜软糯,味道很是不错。
“这饼子味道好,冬至啊,你这手艺是越发好了,如今娘可是比不上了!”柳氏点了点头,感叹了句后,继续讲自己夹的那个红薯饼几口吃完了。
“所以啊,你闺女我还有一手呢,保不齐往后还能找个好人家呢!”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冬至心里头高兴,也调侃了句。
柳氏听冬至这么说,用手指点了她额头,“你这丫头不知臊的,姑娘家的,还能将嫁人挂在嘴边!”
冬至摸着自己的额头,退到一边,撅了嘴,反驳道:“娘,还不是你整日里将这挂在嘴边,我这还小呢,要说不知臊,那还不是你教的啊?”
“你这丫头,还学会顶嘴了!行了行了,娘往后也不说了,你将这饼子装了给你奶和你李爷爷送些过去,你大郎哥他们也没吃过这新奇玩意儿,你也送些过去给他们尝尝吧。”被冬至抢白,柳氏也不恼。前几日冬至大病一场,如今好了,能见着她这么有精力,她更放心。她也不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怕冬至想不到,就跟她交代了声。
冬至应了声,拿了汤碗,将自己刚做好的红薯饼装好,先送到了主屋,主屋里马氏在,她将饼子给了马氏后,再顺道送到李大柱家,交给了杨氏,最后再去了李大夫家。自从李子睿走了之后,二郎和三郎也去村学读书了,李大夫一个人在家就显得冷清了不少。好在冬至常常过来与李大夫说说话,李大夫也是常提了菜去李小柱家蹭饭。
冬至去敲李大夫的屋门时,李大夫在家里摆弄他那些宝贝药材。他开门一见冬至站门口,手里还提着篮子,一伸手就帮着冬至接过了篮子,让冬至进屋子。
“你这丫头,这病好了就到处跑,也不知晓在屋子里休养休养。这身子没调理好,可是不行呐!”李大夫让冬至到屋子里坐好后,将篮子放堂屋的桌子上,揭开了盖上上面的布巾,见里面汤碗里放的饼子,也不问冬至是啥,直接用手抓了个饼子就往嘴里塞。
见他只顾着吃,也不再数落自己了,冬至起身,过去瞧了瞧那些药材,看了几种,发现自己都不认识,她随手指了一个,问道:“李爷爷,这是啥?”
李大夫咽下嘴里的饼子后,顺着冬至的手指,看过去,“那是白芷。”
“那这个呢?”
“天冬,这药材千千万,你要情愿,子睿屋子里有本百草集,你拿去瞧瞧。”说完,李大夫也顾不得再招呼冬至,他转过头,继续和那红薯饼战斗。
一听要看这种书,冬至连连摇头,她就闲着没事儿干,随口问问,可没真想学这些。刚来这里时,她是有想过要去买本医书瞧瞧,认了药材后,再拿去卖。可如今,在这儿呆久了之后,她才知晓,这些平常的药材,要是直接采摘新鲜的拿去卖,是卖不了几个钱的,除非将药材炮制好后直接拿去卖,那样价钱就高些。可那些药铺都有自己的药商供药,轻易是不在外人手里买的,慢慢的,她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爷爷,这是红薯饼,您可别再吃了,一会儿得烧心了。”冬至晃悠了一圈,发现李大夫还在吃,那一汤碗饼子都被他吃一半了,她赶紧提醒道。
听到冬至的话,李大夫挣扎了一番,还是将自己手里刚拿起来的饼子放了回去。
“你这丫头,如今做的这些吃食是越发好吃了,爷爷的嘴巴都被你养叼了!”李大夫感叹了声,将装着汤碗的篮子放到一边,,眼不见为净。
“养叼了往后就去我家吃呗,只要您答应我一件事儿,这红薯饼你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冬至笑着诱惑李大夫。
这李大夫,除了钻研医术之外,最喜欢的便是吃各种好吃的。以往是时不时去镇上的点心铺子里买些点心回来打牙祭,可自从冬至开始做各种红薯做的小吃后,他就再看不上眼镇上的点心铺子了,如今他就等着冬至做好吃的给自己送过来。
一听冬至这话,就知晓冬至在打他主意,“你这丫头,有啥事儿就说,还用吃食来威胁你李爷爷了,小小年纪,心眼儿倒是不少!”
“这对我是大事儿,可对李爷爷你,这也不是啥子大事儿,就是往后麻烦多点儿。这红薯饼我是想着拿到镇上去卖了换些铜板儿的,可你也知晓我家里那些个事儿,我就想着往后别人问起,我就说你雇了我给你做工,我们是帮着你卖这些,您瞧成不?”
这事儿对冬至来说真的是件麻烦事儿,今日给杨氏她们送去了,要是杨氏要自己教她咋做的,那自己就进退不得了。这教了吧,往后她就卖不了了,这要是不交,那杨氏还不知得使多少绊子。能省去麻烦,她自然是想省的。
若是将事儿推到李大夫身上,那就不同了。李大夫早年就因着李子睿的事儿,与他家的那些个亲戚都断了来往。与村里人也没多少往来,就是村里人得病了,请他去帮着瞧瞧。作为十里八乡都敬重的李大夫,村里可没几个人敢得罪。就是村长和里正,对李大夫说话也带着三分客气,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个儿不生病,自己家人不病。
冬至话一出,李大夫就领会了她的意图,“冬至丫头,你这是将麻烦事儿都推我这边儿来了,你倒是落得一身松,你李爷爷可得接着多少麻烦事儿?”
“不止红薯饼,往后我卖别的,只要您开口,想吃多少都有,您看呢?”冬至面不改色,继续加筹码。从她开口,就知晓李大夫一定会同意。他如今最爱吃她做的吃食,能无限吃,他自然是情愿的。
果然,听说往后还有别的吃的,李大夫双眼一亮,拍板道:“就这么着!”
这事儿成了,冬至心里也满意,这么一来,就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对了李爷爷,要是有人问起,您可得说是您得了孤本,上面记载的各色吃食的做法,你雇我时让我按了手印,不能将这些做法说出去的啊。”
冬至不放心,继续交代了句,一面往后穿帮。
“知晓了,你这丫头,一肚子主意!你爹娘那般老实的两人,咋就生出了你们这三个机灵鬼!”李大夫摇了摇头,感叹道。
☆、108。第108章 解决
“李爷爷,这可是自保,别人不来打我主意,我自是不会妨碍他的。”冬至笑眯眯地接下了李大夫的话。
这就是她为人的原则,别人对她好,她就对别人好;要是别人算计她,那对不起,她这小人就当定了!
李大夫听她这么说,也不甚在意。冬至这丫头,这脾性倒是对他胃口。小小年纪,就知晓如何将自己和她家人,且做得让人背后挑不出刺,这心思,李家那群人可在她手上讨不了好。
“就冲着你这丫头救了老头我这条命,你李爷爷就得应了你,再者说,你这手艺,李爷爷可舍不得不应了你。”李大夫拍板,将这事儿应了下来。
这事儿定下来了,冬至也就不再多留了,她得回去将这事儿告诉柳氏,免得往后她说漏嘴了。这些事儿,李小柱和柳氏可不在行。
她将那个装了饼子的汤碗拿出来放在李大夫家的桌子上,自己则提了篮子回去了。
一回到家,就见着杨氏坐在门口与柳氏闲聊。
“娘,您和伯娘说啥呢?”冬至走进后,笑着问道。
她心里猜测,杨氏的到来与她之前送去的红薯饼有关系。不过她相信,就是杨氏真的问出口了,她没回来,柳氏是不会轻易说的。还有之前做萢脯时,她就提醒过柳氏,所以她并不担心柳氏说漏嘴。
“你这丫头,你伯娘来家里坐坐,你瞧见了也不和你伯娘问个好,这也是你伯娘不计较,要是别人,还不定心里咋想你呐!”柳氏见冬至回来了,笑着训斥道。
“伯娘,我这没脑子的,没跟您问好,您不会怪我吧?”冬至是个好孩子,最是受教了。柳氏一“训斥”她,她便从善如流地给杨氏赔礼。
“瞧你们娘俩儿说的这话,我是这般计较的人?”杨氏也是笑着应了这句,这话题也就这么过去了。
“你伯娘刚还说你立春儿姐绣的帕子卖了钱换了盐巴回来,你倒好,绣的那些个东西都拿不出来见人!你啊,好歹也学学你立春儿姐,啥时候你能学到你立春儿姐一半的本事,这辈子也够用了!”柳氏当着杨氏的面儿,对着冬一阵“数落”。
杨氏听柳氏这般讲,心里越发高兴。柳氏句句数落冬至来抬高她闺女立春,她心里也自得了。不过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弟妹,冬至这丫头绣花是差了些,可做的这饼子啊,那是真好吃!刚才她送了一碗去我那儿,大郎吃了可是连连咂嘴啊!这手艺倒是比我都强上不少。”
“她这丫头,才做了几天饭,哪能和大嫂你比?大嫂这能耐,整个李家村都知晓呐!”杨氏这般夸冬至,她直觉就是要不好了,所以赶紧插嘴。她可不想冬至传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