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航的南宋-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尚们忙忙碌碌,有市民拎了大铁壶过来给他们送热水,一排祥和的模样。
    严霜看着,便有些发呆:“阿娘有阵子身体还不错,就带着我来开封陪阿爹住了一阵子,那会
    儿,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人们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冬至那天,济和师傅到家里求见阿娘,说寺里已经没有米粮了,怕是连腊八那天都没法舍粥了。求阿娘开个粥棚,好歹,让这些穷苦人能在腊月里喝口热乎的粥。阿娘便把全城有头有脸的娘子都叫到一起,在太原城里开了几十个粥棚,从腊月初一一直摆到了正月十五……”
    “如今大家的日子好多了,城里头没有几个人吃不上饭,富户们也就不怎么舍粥了。倒是庙里的师傅仍然在腊八这天舍粥,可阿娘,却已经走了。”
    赵航轻声劝慰道:“我们那里有个说法,每个死去的人,都会变成一颗星星,我想,你阿娘,一定也变成了星星,在天上看着你……”
    这个哄孩子的段子在赵航那个年代很流行,赵航自以为经典,便地拿出来用了,谁知道严霜听了却哭笑不得:“天上的星宿就那么多,也就是那些了不起的大人物,才是星宿下凡呢,平常人,有几个能变成星星啊!”
    赵航大囧,感情什么人变成星星的说法,在古代压根一点都不稀罕啊!
    虽然如此,严霜还是又打起了精神:“大哥,我知道你的意思,阿娘是希望我快快活活地。我刚才只是一时见景伤情罢了,没事儿的。”
    严霜重新打起精神,可赵航心情却有些低落。严霜的母亲,已然离世,而他的父母,却还要等八百年才能出生……这种感觉何其悲哀,又无法与人说,真是苦逼至极。
    作者有话要说:注1:腊八粥:所谓朱元璋挖老鼠洞才发明了腊八粥这个说法纯属扯淡,这东西在宋朝就出现了。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而稍晚一点,宋人吴自牧也在《梦粱录》卷六“十二月”中记载了腊八粥:“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第三十七章

    腊八那天,严霜果然扯了赵航亲自去街上领寺院里煮的腊八粥;虽然味道比家里的差远了;但两人还是高高兴兴的把两碗粥都当场喝光了,还又掏了二十文钱给严青带了两碗——当场喝粥是不要钱的;但如果大家伙都给别人捎个一盆两盆的;庙里可吃不消。粥虽然放在保温的木盒子里;可带回家也有些凉了;重新加热的味道不怎么样,但严青还是眉开眼笑地喝完了。
    “乖女儿顶风冒雪为阿爹讨来的粥;就是香甜!”严青说的十分自然,却把赵航听得一脸黑线:天上飘的那点小雪花儿;你闺女打扮成个毛球儿似的骑马赶到粥棚;排队的时候人家看她可爱;前头一溜人都给她让路……这也算顶风冒雪,这老爹的脸皮真厚。
    严霜见父亲把粥都喝了,越发的开心,很想多跟父亲说会儿话,可看他紧紧皱着的眉头,桌上,满满的案牍,还是十分乖巧的跟父亲告辞,跟赵航一起离开了严青的院子。
    “大哥,这阵子,边境来的信越发的多,我那日看到阿爹在拟募兵的通告,怕是一过年,就又要征兵了……”严霜一边走,一边与赵航叹息道:“有时候真是搞不明白,那些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为什么就不肯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一定要抢别人的东西?”
    “这是游牧民族无法避免的侵略性……”赵航生活的时代虽然远离战争,但是这类的问题他回答起来并不吃力,毕竟学校的课程稀奇古怪,好多东西都需要查大量的资料。高中的时候他还专门写过游牧民族的侵略性这玩意呢,天知道他们的历史老师在想什么,这东西跟法国关系大么?
    两个人走着聊着,赵航把严霜送到她的院门口,对她说:“明早还是老时间!”
    严霜点头道:“好”
    这阵子,招行每天早上都找严霜晨练,已经成了习惯。严霜到不可能向他那样活动量那么大,不过做点简单的活动还是没问题的,她原本就会舞几下剑的,据她说,小时候她的外公教过她一点,严青闲暇的时候也会教她一点……只是后来严霜的母亲病故,去世,再后来严青也病了,严霜的心情不好,每天又那么忙,这才把练剑的事儿给放下了。如今重新提起剑,严霜很快便找到了感觉,这阵子练下来,脸色也红润了,力气也大了。
    怪不得那时候拔剑拔的那么离索,赵航想起胸口的伤口,觉得十分纠结,再这么练下去,她的战斗力可就更强了?自己是不是也该去找人学点功夫什么的?总觉得人身安全很没有保障。
    这天的上午,赵航正在看严霜给他做衣服,一个女使走了进来:“大郎,有位叫做卢瑟的小郎君过来找您。”
    赵航一愣:“卢瑟,那是谁?”
    严霜捂着额头:“就是那个卢玉郎,他大名卢瑟,小名玉郎,外头人称卢三郎…………”
    赵航疑惑极了:“他怎么有这么多名字!”
    严霜道:“卢瑟是他的名字,因为这厮从小身体不好,他爹娘为了好养活,又起了玉郎这个据说对他有益处的小名儿来让人喊,因怕阎王爷捉他走,不许人喊他的大名卢瑟,久而久之,大家伙儿就只知道卢玉郎,卢三郎,不知道卢瑟了!若不是这次他算计与我,家里仔细的查了他家的事儿,我还不知道他有这个名字呢。哼,家里人都知道卢三郎不是好东西,我看他是故意说自己是卢瑟,免得陈大叔直接把他打出去!”
    赵航听的一脸黑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好奇怪!话说回来,卢瑟,Loser,这破名字起的,失败者,没用的人,受害的人……擦,这名字根本就是大宇宙的恶意的体现吧?
    严霜对这个卢玉郎没什么好印象,赵航倒觉得见见他无所谓,便跟严霜说总不能把人丢在门房,还是去见见。严霜看了他一眼:“你想见就见,不用跟我啰嗦……”
    赵航哈哈一笑,把严霜送回她的院子,自己则让人请卢玉郎到自己的院子来,毕竟,在门房招待客人是很失礼的。
    赵航回到房里,才洗了脸,卢玉郎便进来了:“我不请自来,哥哥竟没把我关在门外,真是好脾气。”如前日一般,他打扮的极为鲜亮,说起话来柔声细语,一张口就是哥哥长哥哥短,让赵航有些后悔放他进来:这幅小娘C的模样真心胃疼!
    不过别说这卢玉郎是喜欢严霜的,就算他是个Gay,赵航也不会有什么歧视的,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他,什么人没见过?同性恋结婚的法律在法国都掐的快通过了,人家娘一点碍着谁了。
    虽然模样娘了些,卢玉郎倒也没太多的弯弯绕绕,客套两句便说明了来意。原来卢家的生意摊子铺的挺大,主要是布料,成衣之类的,也卖点鞋子,见严霜弄出来的新样式的鞋子不错,也想进店来卖,只是苦于前阵子的烂事儿,不好意思开口,这才找到了赵航。
    “使君没有追究我的罪过,我便该知足了。可这事儿也不是为了赚几个钱,我听闻这些鞋子都是那些跟金人打过仗的兵士们做的,他们过得也不容易,我们也卖上几双鞋,为他们做点好事儿,我也给自己赎些罪了。”
    这卢玉郎相当会说话,不卑不亢的娓娓道来,说的赵航连连点头,心里明知道这家伙恐怕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单纯,却也没有拒绝的道理,便应承了替他跟严霜说说。卢玉郎见他答应了,也不多啰嗦,笑嘻嘻地告辞走了。
    赵航把这事儿跟严霜说了,严霜嗤道:“哼,黄鼠狼给鸡拜年……”
    不过倒也没有拒绝,按照一样的价格给卢家供了货,嘴上只道:“我倒要看看他究竟要弄什么花样。”
    这卢玉郎虽然长着一幅柔柔弱弱的样子,说话也很有分寸,可联想到他过去干过的事儿,便是赵航,也没法打包票说他现在就没坏心了。
    没过几日,卢玉郎便又跑来了,递了帖子过来,只说感激赵航与他帮忙,要请他吃酒。
    赵航拿了帖子给严霜看,表示想过去看看,严霜冷笑道:“带几个卫兵过去,我倒要看看他又打什么坏主意!”
    赵航想了想:“我估摸着他到不至于伤人,至于一般的麻烦,我跳上墙就跑了——他又不是大人,能让人拿着弓弩把我射下来。”
    严霜一听,也觉得不会有什么大事儿,便也没坚持。
    卢玉郎说是找赵航吃酒,还就真的带了他去酒楼,还请了几个朋友作陪。赵航看这一屋子的人,很有些想吐血的感觉,胭脂味儿,好呛!严家的男主人严青是个武将,从来不弄这些花儿粉儿的,家里的其他男男性,要么是严五那样的老头,要么是退役卫兵,要么干脆就是卫兵,哪里有涂脂抹粉的爱好?卢玉郎倒是也插花,可是他生得好,从来不往脸上抹粉,可这桌上的人,长得也没有一个比得上卢玉郎的,好吧,底子不好靠打扮,一个个涂脂抹粉,鬓边带花!我勒个去,卢玉郎哪里淘换来的这群活宝?
    赵航在街上也曾见过男人插花,似乎在耳边插花是这里的风俗,但是抹粉就很少见了……好吧,他是少见多怪了,在后世,化妆对是时尚圈的男人不算什么。而这个年代,化妆术没有后世那么出神入化,所以这些本地纨绔圈儿的青年跟少年们,脸上涂的粉才会这么惨不忍睹。尤其那个虎背熊腰的小子,黑得跟在夏威夷晒了半个月似的,偏还涂了厚厚的粉,一笑,脸上恨不能掉下渣来。
    赵航觉得这一桌子人实在是娘的不能再娘,却不知这些人也在鄙视赵航:这么大的块头,举手投足如此的粗鄙,切,也就长了一张好脸,怎么就走运被节度使给看上了?真是走了好狗运。
    卢玉郎倒是个相当会调节气氛的,领了赵航坐下,便给大家介绍说他与赵航一见如故,又说如今赵航管着他家鞋子上的生意,年后准备开个鞋厂,十分的能干。又提起严青威猛神武,大家都是托了严将军的福才能够安安稳稳坐在这里……大家没机会给严将军敬酒,这会儿能见到严将军的女婿,也是缘分云云。说罢又给赵航介绍在座的人,赵航一听,矮油,这帮奇形怪状的家伙至少都是中产家庭出来的呢!
    这个是去年告老的孔侍郎的孙孙,那个是做毛皮生意的许家的大郎,那个黑不出溜还抹粉的小子,是太原府的古主簿的小儿子古阳阳,还有庞举人的儿子,唐大户的外孙……这卢玉郎年纪不大,交友倒是满广泛的,官宦商贾一把抓!
    这些人里头,赵航一看到古阳阳就想笑,这个名字他记得太清楚了,跟眼前的人一对号,擦,太喜感了!古阳阳是太原城里出了名的活宝,他的英勇事迹早被茯苓她们八了几百遍了!这家伙跟卢玉郎类似,也是父亲的老生子,不过他爹古主簿可没有妾,他上头六个哥哥连同他自己都是他妈一个人生的。他妈连生当初连生四个儿子之后,千盼万盼想要生个闺女,算命的说她第七个孩子一定是个七仙女儿,于是古娘子硬着头皮又连着生了俩……到古阳阳这里,想着他一定是个小仙女儿呢,各种开心,可是这位古娘子孩子生得多了,怀孕也不当回事儿,大雪天带着一群儿子堆雪人去,结果滑了一跤,早产了……
    古娘子生下了古阳阳这第七个儿子,因为早产,生的不顺利,以后也不可能再有孩子了。古娘子十分恼火,把那算命的揪来就要揍,说你敢骗我?你家七仙女儿长带把的!那算命的也是个奇葩,他梗着脖子说关我屁事儿!你家闺女明明是女命投了个男胎,瞧瞧,还没出生就差点丢了命!这分明是投错了男胎要夭折的样子啊。一顿忽悠下来,古娘子硬是被他忽悠的相信了自己的儿子本来是女儿所以会多灾多难,从小儿就给他打扮成女孩子,生怕阎王爷发现这孩子投错胎,把他给召回去……
    古主簿工作忙,前头还有六个儿子要操心,也没怎么在意小儿子的问题。然后又因为北面打仗,形势紧张,古阳阳三岁的时候,古主簿便他把妻儿送回老家呆了几年,等情况安定下来,他派人把儿子接回来。顿时斯巴达了,卧槽,这个膀大腰圆的黑丫头是谁啊!
    为了让古阳阳像个男子汉,古主簿简直快把头发都揪光了,逼着他换回男孩子的衣服,身边的女使全都换成了男仆,甚至曾经求到严青头上,请严青网开一面,把古阳阳弄到严青身边看看什么是真汉子……可是以上所有办法统统失败!上面几样不知道到底怎么失败的,反正古主簿带了古阳阳求严青的时候,这活宝在严青面前娇滴滴地喊了一声“严叔叔”,顺便拿手帕遮了嘴娇俏的一笑,雷的严青头发都竖起来了,当场表示这孩子你还是领回家吧,我估摸着放我家他肯定能跟严霜当好姐妹……
    想着古阳阳的名声,再看看他那足有二十一英寸的肩宽,脸上与脖子黑白分明的界限,还有那柔柔的眼神,赵航顿时也替他父亲胃疼不已。
    赵航看着满桌子莺莺燕燕的男人们,再转过头来看卢玉郎,顿觉顺眼无比。好歹人家天生丽质,插朵花儿就貌美的很了,不用再涂粉了。


☆、第三十八章

    大宋朝的纨绔子弟;会玩儿什么?对于赵航而言,答案既复杂又单调。
    填个词儿唱个曲儿击鼓传花罚两杯;上帝保佑赵航;他自从到了宋朝就成了半文盲;平时在家里还不显眼;到了这边,人家玩这些文雅的干活;他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看不明白,填词不会,唱词儿不知道调调,喝酒不知道规矩……一个时辰下来;在场诸位的心里全都默默地吐槽:这是哪里来的土鳖;严将军竟舍得让自己的女儿招这么个玩意做上门女婿。
    当然,赵航不会认为自己土鳖,他是真心觉得这帮人太无聊了,不过是几句酥胸玉臀之类的玩意,一个个唱起来跟被打了鸡血似的。这要是给他们看看我们法兰西的爱情动作片,还不得当场喷血而亡?想到这里赵航挺觉得蛮丧气的,这辈子他也别想再看到那玩意了。
    这卢玉郎倒真是个妙人儿,看赵航玩的不痛快,便坐在他身边与他东扯西聊,有他在一边儿陪着,赵航倒也没有太过无聊。这卢玉郎倒是一副把家里的生意十分放在心上的模样,三句两句便又提到了赵航设计的鞋子,饭桌上的话题便又转回到生意上头来,卢玉郎话里话外对赵航透出一股子钦佩来,连连夸他主意多,赵航有心谦虚,那卢玉郎微微一笑:“做鞋子的事儿,千真万确是赵大哥到了严家,严小娘子才开始捣鼓的,说不是你的主意,问问大家可信这话?”众人便捧场夸了赵航几句,家里专做毛皮生意的许大郎更是想赵航打听了他做鞋子可用得着皮毛?他家每年都从北人手里收购上来大量的皮毛。
    赵航对生意上的事儿不是很明白,不过基本的原材料采购这些东西,他还是懂的,便与许大郎约了去他家看货。话倒也没说死,毕竟皮质的军靴价格很贵,未必能够大批量生产,不过多个进货渠道总还是好的。这么一来,赵航觉得还真没有白跟卢玉郎出来玩一遭。
    第二日许大郎果然领了赵航去看皮子,高档的皮料赵航那边自然用不着,但有瑕疵的皮毛,碎皮毛,还有便宜的羊皮兔皮之类的东西,他日后做鞋很可能用得到,毕竟做鞋不像做衣裳,块儿越大越好,做鞋的话,就算最小的兔子皮,往往也还要拆成小块儿缝上去,才能妥帖舒服。
    赵航带了自家鞋铺的陈管事过去帮忙看料,自己则在许大郎的库房里东转西转的看新鲜,冷不丁看到一捆一捆简单的压成松松的片儿又卷起来,苫着油布的大毛卷儿,便问许大郎这是准备干嘛的,许大郎笑道:“阿爹到北面收皮子的时候顺便弄来的,说是准备回头卖给大食人织毯子。”
    赵航奇道:“怎么咱们这里没人会织毯子么?”
    许大郎道:“这我倒不是很清楚,反正市面上的好一些的羊毛毯子,都是西北那边过来的,咱们大宋的织工对这个不在行。开封倒也有卖毛衣(注1)的,但硬得很,不舒坦。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做铺盖的羊毛毡子在咱们这边卖得好,去了开封到没人稀罕。听说开封人嫌这个湿冷,我真是纳闷,这东西最燥了,怎么会湿冷呢?”
    赵航倒是知道为什么,羊毛这东西吸湿性特别好,在干燥的地方做床褥,很能阻隔地下的湿气——这种地方也只有地下有那么点湿气了,十天半个月晒一次褥子,舒舒服服的。可是开封则不然,城里城外到处都是河流湖泊,水汽漫天,那种地方,冬天用羊毛褥子,绝对是盖不了三天便被水汽浸透了,不湿冷才怪。当然,这东西吸湿性什么的都不是绝对的,做成褥子,铺在床底下不透气,自然稀世吸的厉害,可要是织成毛衣穿在身上,湿气随时能散出去,羊毛毛衣穿在里头可比厚重的皮毛舒服多了。当然,刚才许大郎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