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令他的飞机降低高度,对城墙上的防御阵地进行精确轰炸。当第一次攻击开始的时候,炸弹落在城墙上,那些沙包垒成的工事在爆炸中变成废墟,让日军飞机十分高兴。宫春津治少佐十分得意,雪原军想出这样的战术真是聪明,但有用吗?在飞机面前这样的阵地只能用一次。
严顺站在地面上盯着天空的飞机,他把自己的高射机枪都布置在一些空置的民房里面,平时用淋湿的柴草盖上,但如今全都露出他们的面目。五个人一组的射手已架起机枪对着天空的日军飞机。
随着日军飞机的移动,转动机枪的身子。每个人都很紧张,这种武器是第一次投入使用,因为弹药的关系,实际射击的机会并不多。没有靶机可以训练,所以训练都是模拟的,这是第一次实战,难免紧张。
小队长刘锁身边是五个人,他很想自己掌握机枪,但中队长、大队长命令,队长指挥好自己的小队。这种机枪威力不大,子弹穿透能力弱,所以关键是时机和密度,还有转移阵地是关键,他们是指挥不是打仗。
高射机枪上面用铁做成的圆环瞄准器,是射手盯着的地方。四十多挺机枪没有一个开枪的,全都屏住呼吸紧张的注意天空,手心里全是汉。严顺也盯着天空,司号员的号放到嘴边,等着大队长的命令。
来了,严顺吸口气,日军进行第一轮轰炸后拉起来向远处飞去,在天空再一次编队降低高度,又俯冲下来,十二架飞机分开的不是太远,他们没有分散攻击,而是进行编队攻击。
这一点凌芸知道,二战初期日军飞机上面没有通讯设备,相互之间不能通话。队长的指挥还是靠手势和训练时的动作进行,所以他们不可能距离太远,这就是机会。
严顺的手终于放下来,整个日军飞机进入他的攻击范围之内。此事狂妄的日军飞机距离地面不足千米的高度,正在俯冲的冲向城墙。
司号员早就憋着一口气呢,大队长的手放下,他的军号响起了尖锐的声音。也就是这一声号音的同时,机枪手压下手里的扳机,四十挺机枪同时射出愤怒和仇恨的子弹。
毫无防备的日军飞行员,他们只是盯着轰炸目标,算计着准确的投弹时间,根本也没想过会遭到地面防空武器的攻击。马克沁的机枪不同于真正的高射机枪,他们枪口焰小,弹道几乎看不见,十二架飞机在四十多挺机枪的弹雨之中几乎没有一架能幸免,全部被击中。
九六式飞机是金属外壳,但飞机装甲很薄,根本挡不住这样的子弹攻击,被打得千苍百孔。虽然伤害不大,但驾驶员却不行,子弹从瞭望玻璃射入,飞行员先中弹,飞机立马失控向地面扎下。
还有一些倒霉的被击中油箱直接起火爆炸,也有的冒着浓烟坠向地面,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十二架飞机只有三架飞机摇摇晃晃的拉起来向远处逃去。
防空阵地上严顺也呆呆的发愣半天,所以的士兵一言不发,他们被自己的战果惊呆了。面对日军飞机,从来只能是挺着挨打,除了咒骂没有别的办法。
看着兄弟们被机枪撕裂,被炸弹炸碎,流着眼泪无能为力,可今天他们终于有了还手的能力。一阵沉默之后全大队三百多人爆发出欢呼声,队长、士兵抱在一起,他们欢呼跳跃,激动地流下眼泪。
不知道哪位兄弟喊道:“雪原军万岁,防空队万岁。”整个阵地上响起巨大的欢呼声。最后的呼声变成了“凌小姐万岁,司令万岁。”不但防空队欢呼,坚守城西的第七团士兵也跟着一起欢呼。
严顺终于想起来喊道:“快,转移阵地,机枪隐藏。”欢呼的士兵,激动的抬起他的机枪,转移到下一个地点,又用隐蔽东西把机枪藏起来。这是他们小姐的战术,防空机枪打埋伏。
在外面督战的胡启忠一头撞进凌芸的指挥部:“小姐,司令,大获全胜,你听,我们打败了日军飞机。”
凌芸听到了,虽然听不到士兵叫喊的什么,但她能听到飞机没有了。听着胡启忠的话,凌芸虽然也很高兴,但她更清楚,这是第一次,鬼子毫无防备,下次就没有这样走运了。
马克沁毕竟不是高射机枪,它的威力终究有限。不过这样也不错了,鬼子知道有防空武器,他们不敢进行低空飞行,无法精确轰炸,想摧毁城墙的防御阵地也就难了。
只要坚持过今天一天,鬼子就等着失败吧!五天,那只是凌芸为了给守卫的士兵一个信心,也担心袁桐她们不能胜利结束战斗,而设定的保险时间。
笑笑说道:“别太高兴了,这是第一次日军没防备,下一次他们将对防空部队进行攻击。通知严顺注意防备鬼子报复,抓紧修复破损的城墙,距离天黑还早呢!”
“是”胡启忠离开隐蔽地点,去指挥部队防守,同时通化百姓向城墙上运送沙土,装上麻包把炸坏的城墙垒好。但日军的炮兵却疯了一样向城上开炮,阻止城上工事的修复。
韩英指挥他的士兵在鬼子炮弹的间歇时间修复城墙。鬼子炮击不断,那就是孙彦超他们没有行动,为什么呢?凌芸不知道。
此时孙彦超他们正在日军后面炮兵阵地不远处潜伏。一夜时间,躲在通化外面树林中,防止鬼子搜索队不敢距离太近。天一亮的时候,三百多人的特战队开始避开日军搜索队,向进攻的日军第12师团炮兵阵地潜伏前进。孙彦超明白,这是能否守住通化的关键。此时就看他们的了,无论如何,就算死也要摧毁日军的大炮。
第110章 血战通化(四)
日军第12炮兵联队三十六门山炮,二十一门榴弹炮和三个步兵大队的十几门步兵炮,此时排列在阵地上,上千的鬼子兵正在使劲的开炮。步兵进攻受阻,作为前沿指挥的上村清太郎想用炮兵和飞机配合,依仗着武器的强大,摧毁雪原军的防线。
上村清太郎没有把部队分开从三面进攻,那样虽然可以让雪原军兵力分散,但自己也会兵力分散,特别是炮兵分开形成的火力将更加弱,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单面集中攻击,可以和雪原军进行消耗战,也能集中重炮在一点上突破。
所以他把炮兵联队和各大队的炮兵中队集中起来,想用炮火密集的威力,摧毁雪原军的防御工事。飞机轰炸取得初步效果,部分城墙上防御工事被摧毁,这让前面指挥的人见秀三少将很高兴,立即派出第48联队向前进攻。这回雪原军失去这种奇怪防守工事,看他们怎么办?
但日军的进攻刚刚准备,十二架飞机却突然被击落,只有三架负伤的飞机逃回奉天,这让人见秀三大吃一惊。
雪原军竟然有防空部队?这可是情报方面的重大失误。他下令停止进攻,想等飞机第二论攻击。毕竟摧毁的防御工事有限,如果再有一次飞机攻击,恐怕工事就不存在了,毕竟雪原军防御工事不是永久的坚固工事。
但在望远镜里看到,很多人在用沙包修复被炸毁的工事,觉得这是机会,立即请求炮兵火力支援。同时用机枪封锁城墙。阻击雪原军修复,又命令第48联队出动一个大队,对城墙进行攻击。如此状况下雪原军既不能修复城墙,还要承受机枪大炮的攻击。
对自己抓住机会审时度势的能力,人见秀三也很得意,接到命令的日军第12野炮联队长大莞三雄中佐,立即命令炮兵开炮,集中对通化城墙进行攻击。此时是九月份,正是初秋炎热的时候,日军士兵挥汗如雨,大地震动,一发发炮弹成排的飞向通化城,硝烟伴随着汗水,日军士兵忙得热火朝天。
大莞三雄也好,还是师团长上村清太郎也好,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雪原军一直没有派出骚扰部队。日军从出发地,到进攻地点,无论是哪一场战斗,雪原军从来没有派出小股骚扰部队进行攻击。埋伏就是埋伏,围攻就是围攻,从来不用小股部队进行骚扰进攻。
人的思维都有一种惯性,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也就很难去防备这些,所以日军方面自动忽略了这个问题。炮兵阵地历来是在进攻部队的后面,除非是太多的部队,所以射程和距离的问题,火炮阵地是不会设置在前面的。
这是基本作战常识,一旦开战,双方炮兵的首要任务就是摧毁对方的炮兵,把炮兵阵地设在步兵堆里,那不是自己战死吗?这次也是一样,日军第12重炮联队在部队的后面,上百门大炮发出一阵阵的咆哮。
孙彦超他们是和教导队同时离开通化的,但两支部队并不清楚,彼此在什么位置。特战大队的目标是炮兵,而教导队出来是什么任务,孙彦超不知道,他也不能问。部队终于运动到位置,借助周围的地形,扩编到三百来人的雪原军特战队,向鬼子的炮兵阵地潜伏前进。
孙彦超很清楚,只有就近距离,突然进攻才有可能奏效。毕竟日军一个炮兵联队是一千五六百人,他们特战队才三百来人。不过特战队不是消灭炮兵,而是炸毁他们的大炮。一点点,一步步接近站岗的哨兵,他很随意,并没有想到会被进攻。炮兵阵地周围没有遮挡的东西,完全是敞开的。
孙彦超眼睛里露出轻蔑的神情,找死。摆摆手身后一百多人的阻击队举起手里的步枪,十几挺轻机枪也举起来,其他的士兵抱紧手里的炸药包,做好冲锋的准备。另一手紧握手枪。对雪原军来说,特战队是武装最好的军队。
只要不被发现,特战队就一直向前匍匐前进。但这是好几百人,太近的距离鬼子哨兵终于发现了。可是他的枪刚举起来,呯的一声枪响,哨兵一头栽倒,随后就是密集的枪声。
鬼子炮兵大吃一惊,他们正在开炮呢,突然遭到打击有些茫然失措,反映慢的被打死,反应快的卧倒。可日军炮兵有些是不装备武器的,只有一部分武器,此时也不在手里。
孙彦超一百多人的狙击手不再前进,而是单腿点地举着步枪对日军士兵展开点射屠杀。孙彦超大喊道:“机枪开道,爆破队上、”
十几挺机枪向前冲锋,阵阵弹雨向日军打去,后面的一百来人抱起炸药包向鬼子阵地冲去。本来距离已然很近了,鬼子遭到打击一片混乱,可以说毫无抵抗,就剩下抱头鼠窜,四下逃跑。
对特战队来说这不是战斗,是屠杀,对毫无还手能力的鬼子进行疯狂的屠杀,掩护爆破队员冲进鬼子阵地。炸药包被按在大炮下面拉开导火线滚到一边举着武器就开始战斗。
几分钟时间,轰轰的爆炸声传来,一门门大炮被炸飞,这种炸药包虽然不能让大炮变成废铁,但也别再用了。
爆炸也同时让鬼子被炸死,也有一些爆破队员来不及躲开太远而被炸牺牲。那是为了防止鬼子把炸药包搬开,所以导火索很短,时间太快。
狙击队远距离掩护,冲锋队四处冲杀搅乱鬼子阵地,爆破队进行爆炸。鬼子总计才一百多门大炮,短短不足半小时时间,在接到报告的上村清太郎派出一个步兵大队增援到达的时候,日军炮兵联队等于不存在了。孙彦超下令撤退,整个特战队一刻也不停顿,立即向外撤退。
鬼子炮兵已然懵了,但增援的一个大队没懵,大队长指挥士兵在后面追击,但他们遭到狙击掩护前面的人撤退,三个中队交替掩护向后撤退,有条不絮边打边退。鬼子追击的大队长十分郁闷,他们被攻击只好卧倒还击,但一站起来追击不足百米就有一次被攻击,几次之后日军竟然死伤一百多人。
看的越撤越远,已退入树林的特战队,日军大队长只能无奈的下令退兵。如果追进树林,以这支雪原军的训练有素和战斗力,那无疑是送死去了,他带领部队返回。
上村清太郎疯了,看着面前的炮兵联队长,蠢猪、笨蛋、八嘎大骂一通。联队长明明知道不怨自己,他是炮兵被攻击,没有保护只能说明是师团长指挥问题,怎么能怪罪自己呢?但人家是师团长,他只好一言不发的立正。
骂了一顿,上村清太郎摆手让大莞三雄中佐出去。对于上村清太郎来说,他心里也明白,不怨炮兵联队长,是自己疏于防范。凌芸太狡猾,她一个女人哪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战术。
日军不得不停止进攻,连炮兵都没有了,雪原军城墙上的工事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么迅速明显是提前有准备。
空军飞机又进行了一次攻击,效果不大,通化城里地面有防空部队,飞机不敢低空飞行,投弹失去精确度,对城墙阵地构不成威胁。
在前后损失上千人的情况下,上村清太郎下令停止进攻,向司令冢田攻报告,请求炮兵增援。
接到报告的冢田攻也说不出什么,除了发怒又能怎么样?只好命令第17师团野战重炮第17联队前去增援,派一个联队的步兵保护,从清源向前增援,同时命令第3航空团出动飞机,对通化城里进行轰炸。虽然无助于攻城,但能摧毁通化抵抗之心。
太阳向西沉去,一天的时间快过去了,雪原军原来担心的是鬼子有飞机、大炮,可是事实证明,在小姐司令的指挥下,鬼子飞机、大炮屁嘛不是。城里除了指挥官,一般的士兵并不知道鬼子炮兵被摧毁,还很纳闷,怎么鬼子突然不开炮了。
城下有机枪对抗飞机,城墙上有工事保护防御机枪,鬼子攻上来雪原军连头都不露,也不开枪,而是拿着四五米长的棱标,从小洞当中向外捅。
此时老兵、新兵坐在城下一起说笑,他们什么人都有,都是一脸兴奋。胡启忠一直领导杂牌部队,这些收编的土匪,投降的伪军,各处招上来的百姓,还有一些青年学生,不分什么人,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喝着百姓送上来热水,这是幸福的打仗,能喝热水哪听说过。
对鬼子好几万兵力进攻的那点恐惧,早就没有了。胡启忠视察一圈返指挥部,向凌芸伸出大拇指:“佩服,厉害。”
凌云笑笑:“行啦,马屁就别拍了,能把部队带到这个程度,你才是最大的功臣,我可什么也没做。”
胡启忠跟凌芸时间长了,小姐并非表面看的那样严肃,那只是她习惯性的严肃,如果没什么事,开玩笑也可以,只要不过分还是没事的,也不那么扭捏高傲。特别她的足智多谋,雪原军上下都佩服万分。
女诸葛,赛伯温,这是凌芸的外号,也当之无愧。听了凌芸的话说道:“我可是夸你,怎么是马屁。再说你那也不是马屁啊!我哪敢拍。”
“胡启忠,你胆大包天。”凌芸大怒:“敢和我胡说八道。”说着话猛地一下站起来,她本来就身体不好,从来也没有休息好过,面对两个师团,一个旅团的进攻,要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从军队到地方,马车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越来越瘦。由于用力过猛,一阵眩晕险些摔倒。
吓得胡启忠下扶住她:“司令小心。”凌芸有些无力的倒在胡启忠的身上,一阵疲惫。被胡启忠有力的臂膀扶住,心里一颤。她好想永远这样,真的很累。表面看凌芸平静自信,处变不惊,但心里什么样只有她自己知道。
看看胡启忠脸上的表情,凌芸推开他坐在椅子上说道:“我这身体完蛋了。”
胡启忠的心里怪怪的,又有一些柔情。他作为参谋长和凌芸在一起,虽然司令什么也不说,表现得冷静、镇静、睿智和沉着,但眼里的担忧和疲惫,还有那一丝忧伤让他心动,也有些心疼。但不知道为什么,凌芸和袁桐一样,总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他想说几句关心的话,可还没有张嘴,凌芸说道:“联系袁桐,看看蒙江什么情况,这边按计划执行。”
胡启忠心里叹口气,立正说道:“是,我明白。”
他明白,凌芸这是阻止自己说话,也就没有再说什么,答应一声吩咐人联系袁桐,同时检查通化防御,防止鬼子进攻。
就在凌芸联系袁桐的时候,蒙江方面战斗正是最激烈的时候,日军第8独立混成旅团正在向蒙江发动强烈进攻,而坚守正面的第一团在全力阻击。
第111章 激战蒙江(一)
袁桐都不知道到底是凌芸太聪明,还是鬼子太笨,反正他们仿佛在配合雪原军一样。进攻蒙江的第8独立混成旅团根本没有等通化方向。他们采取的是快速进攻,一个旅团各种兵力驾到一起共计九个大队兵力九千多人,以最快的速度向蒙江方向进攻。除了中途被阻击一下,基本没有遭到什么抵抗,整个旅团推进到蒙江城下。
旅团长武田义晴少将在完全执行司令官的命令,并没有做过多准备,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想打雪原军一个措手不及。
冢田攻永远也不会明白,凌芸他们从来没有轻视日军,也没有一丝懈怠,可以说时刻准备着。
后世有句话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雪原军就是胜利在有准备上。穿越的优势在于心里稳定,不会有惊慌失措,犹豫不决,对未来的迷茫。也没有对抗前途的担忧,更没有对日军强大不可能胜的恐惧。可是这个时代的人,这些心理成为在日军面前一触即溃,打不过日军的重要原因。
这些在凌芸和袁桐身上看不到,她们相信抗战必将胜利,无论多艰苦,多困难,但日本不会胜利的。同时对日军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所以她们不担心不害怕,每一刻都能提前做准备。尽管十分弱小但都充满信心,在临江、通化、蒙江竟然建立学校,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