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推背图中的历史-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还有一个张世杰,他划着小船飞快地逃着,逃到了海陵山下,正好刮起了台风。张世杰就焚香祷告:老天爷啊,你他妈的也太不像话了吧,我为了老赵家尽力了,死一个小皇帝,又弄出一个小小皇帝,现在小小皇帝也没了,你干吗要这样难为我呢?这样好了,要是老赵家还会有皇帝出来,就让他快点出来吧,要是老天爷你不给我这个机会的话,我靠,你干脆把我的船掀了算了。
  风起,浪巨,舟覆。
  张世杰溺死于海中。
  赵家天下到此全部结束。
  这个天下,轮到蒙古人坐庄了。


第二十五象 元朝开国的预言

  象二十五 戊子 艮下巽上 渐
  谶曰:
  北帝南臣,一兀自立。
  离离河水,燕巢补。
  颂曰:
  鼎足争雄事本奇,一狼二鼠判须臾。
  北关钥锁虽牢固,子子孙孙五五宜。

  这一象很有意思,金圣叹老先生猜测说,这一象多半有可能跟元朝立国有关,元太祖铁木真,最初称帝于离河(斡难河),此后元朝出了十个皇帝,图画上的斧柄十段就是隐含了这个意思。
  是不是还真不好说,铁木真称帝于离河是不假,但是元朝的皇帝到底有几个呢?还是让我们掰着手指头数一数的好。
  第一个皇帝就是成吉思汗了,不过他根本没有做过皇帝,皇帝是他的孙子忽必烈硬塞给他的,如果铁木真还能够发表意见的话,估计他更愿意让人称他为成吉思汗。这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的伟大建立在残酷的战争上,不喜欢战争的人不会喜欢他,可是喜欢战争的人也未必喜欢他。但不管喜欢不喜欢,成吉思汗终究是成吉思汗,这是谁也拿他没办法的事情。
  第二个皇帝是元太宗窝阔台,他同样也不是一个皇帝,但有什么办法呢?虽然他不是,但他的后人可以封他当皇帝嘛,所以他被封为太宗皇帝。他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临至成吉思汗死的时候,曾在授汗时犹豫不决,又想传位给窝阔台,又想传位给幼子拖雷。但最终选择了窝阔台。
  窝阔台爱好打猎、游玩、美女和饮酒,前边几个倒也罢了,唯独这个饮酒,让他的身体一天天羸弱下去,他的兄长察合台专门指点了一个人负责他的饮酒,不许用大杯,只能用小杯,每天饮酒杯数不变,总量却少了。窝阔台好像也没提出什么意见,但那个监酒官为了讨好窝阔台,经常偷偷替他倒几杯,窝阔台就乐呵呵地喝下去。结果有一天,他打猎回来,和一个名叫奥都刺合蛮的大臣放杯畅饮之后,睡下去就再也没爬起来,于是他的历史使命就结束了。
  第三个皇帝是定宗贵由,这个皇帝最好玩,首先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因为他的老师合答黑就是一名基督徒,而后来贵由的宰相镇海也是一名基督徒,马上皇帝基督教徒,这是一件非常奇异的事情。
  更好玩的是,当窝阔台撒手归西的时候,贵由作为长子,正在远征俄罗斯和欧洲,于是皇后脱列哥那趁机抓权,做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女大汗。她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先报复以前最看不顺眼的镇海,于是镇海就逃到了脱列哥那的儿子阔端那里躲了起来。接着脱列哥那又想抓另一名重臣牙老瓦赤,结果牙老瓦赤也逃了,和镇海一道躲在阔端处。脱列哥那几次派人去要人,都被阔端拒绝了。
  这时候成吉思汗的弟弟翰赤斤突然来了情绪,跑来抢大汗的宝座,正在与脱列哥那对峙的时候,突然听说贵由已经返回,翰赤斤顿时偃旗息鼓,不声不响地回去了。不久宗王们聚集在答兰答八思,召开了隆重的忽里勒台大会,大会上,各宗王一致同意由贵由继任大汗的尊位。但是贵由好不命苦,他虽然成为了大汗,但还是母亲脱列哥那说了算,等到母亲说了不算的时候,他说了也不算了——他只做了三年皇帝,就在西征拔都的路上去世。
  元朝的第四任皇帝是宪宗蒙哥,这个人有点来头,他是谁呢?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拖雷的儿子。
  拖雷曾经多次出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和郭靖是把兄弟,这是许多人都熟知的故事了。而且拖雷的死亡说起来非常的麻烦,话说有一天,大汗窝阔台病重,有人说要想治好大汗的病,除非是有一位亲族以身相替,否则大汗的性命就有点危险。那时候人们信这个,所以窝阔台当时就问:哪位皇子在我的身边?拖雷站了出来,说:我愿意以身相替。然后就饮下了“神水”,不一会儿的工夫“神水”发作了,拖雷说:我马上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走时我别无他求,只希望兄长照顾好我的孤儿和寡妇们。说完这句话,郭靖的把兄弟拖雷就死掉了。
  拖雷的妻子名叫唆鲁禾贴尼,这个名字又长又难记,我们就管她叫拖妻好了——拖雷的寡妻。拖妻聪明能干,在爱情上又是非常的坚贞,曾经有一次,大汗窝阔台看她独自寡居,心生恻隐之心,就下令让她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这里边辈分虽然有点乱,但当时是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可是大汗的这个诏令却遭到了拖妻的坚决拒绝。
  拖妻是一个极有智慧的女人,在贵由去世后,当时年龄最大、声望最隆、兵权最重的拔都,命令全体宗王到他的驻地去,举行忽里勒台大会,选择新的大汗。但是宗王们都不乐意去,拖妻知道这事后,就悄悄告诉儿子蒙哥:拔都现在脚上有病,宗王们因此都轻视他,可是他的实力仍然是草原上无人能比的,你应该前去探望。蒙哥就去见拔都,拔都看到了蒙哥的智慧和才能,就决定力荐他为大汗。
  拔都的建议遭到了几乎所有宗王的反对,这期间拖妻尽其可能地做每一个宗王的工作,可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宗王们仍然坚持他们的意见。这时候拔都对拖妻说道:你尽管拥立蒙哥即位吧,那些违反命令的人都将掉脑袋。
  没人想掉脑袋,于是拖雷的儿子就成为了蒙古的大汗。
  第五个皇帝就是忽必烈,他在和贾似道带领的宋兵交火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哥哥蒙哥的死讯,于是立即返回与另一个兄弟阿里不哥争夺皇位。蒙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拖雷的儿子,不管他们谁输谁赢,肉都是烂在拖雷家的锅里,这就看出来拖妻的智慧了。可是亲兄弟同室操戈,这事也实在闹心,闹心也没办法,皇位太重要了,又不是争个碟子争个碗,所以相煎何太急是必然的。
  忽必烈继位后,阿里不哥举兵叛乱,双方在草原上好一阵厮杀,最后阿里不哥兵败,不得不投降。但是他终究是拖雷的儿子,一条响当当的汉子,拒绝让自己的部属承担叛乱的责任,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或许正是他这种铁骨铮铮的意志感动了忽必烈,忽必烈就赦免了他,不久后阿里不哥染病身亡,而忽必烈就忙着灭亡南宋去了。
  元朝的第六个皇帝是忽必烈的孙子铁穆尔,他在位期间汉人都很乖,但北方却出了不少的乱子,害得铁穆尔东征西讨,焦头烂额,正在搞不明白之际,叛乱者都突然玩腻了,放下兵器不打了。什么原因呢?大家说起来都是亲戚,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打什么架呢?于是铁穆尔大喜,就幸福地逝世了。
  元朝的第七个皇帝是武宗海山,但实际上他却应该算是第八个皇帝,前面还有一个仁宗,这位仁宗是铁穆尔的侄子,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名字好长,简称八达好了。因为铁穆尔在世的时候,皇后曾说过八达的坏话,所以八达抢到皇位,先将老皇后迁往东安州,然后又改了主意将她杀掉,这桩心事了结之后,仁宗看看天下,好像没他什么事做了,就把皇位让给了哥哥海山。所以史书把海山称为第七个皇帝,不明白仁宗为什么要不算数。
  有意思的是,武宗海山只做了三年皇帝就死掉了,于是八达又跑回来重新做皇帝,还是称仁宗,所以搞来搞去,仁宗一个人虽然干了两届皇上,却只算一次,算是第八位皇上。
  第九位皇帝是硕德八刺,称英宗。正是这位英宗将已经成为佛学家兼翻译家的赵氏皇族最后一个传人瀛国公赵赐死,很不讲道理的。除此之外,这位皇帝的位子还有点原则上的问题。早在第七八位两位兄弟皇帝之间,就曾相互约定,以后的皇位要兄终弟及,叔侄相承,可是第八位皇上仁宗却违背了自己的诺言,非但没有把皇位传给哥哥海山的儿子,反而将侄子贬到了云南去。
  海山的儿子叫和世,他必将卷土重来,成为第十一位皇帝。
  但在和世之前,还冒出来一位第十个皇帝。
  第十位皇帝叫也孙铁木儿,虽然名字叫也孙,但他却是第九位皇帝硕德八刺的叔叔。
  也孙铁木儿是在发生了史上有名的南坡事件之后登上皇位的。南坡事件听起来很玄乎,实际上也没什么,就是英宗硕德八刺在途经南坡的时候,御史大夫铁先等人冲了进去,将英宗连同右丞相拜住一块儿干掉了。于是江山无主,也孙铁木儿也就勉为其难了。
  但也孙铁木儿也只做了五年皇帝,就舒服死了,于是就轮到了第十一位皇帝出场。
  第十一位皇帝就是第七位皇帝海山的儿子和世,史称明宗。爷俩之间隔着俩皇帝,真是麻烦死了。
  但更麻烦的是,虽然明宗和世是第十一位皇帝,但他的弟弟图贴睦尔却抢在他前面露了一手,挤在他前面先做了把皇帝。
  最麻烦的是,和明宗的弟弟图贴睦尔同时抢皇位的,还有一个阿速吉八,幸好这位阿速吉八被清理了出去,否则非要乱套不可。
  情形是这样的,第十位皇帝也孙铁木儿死后,宫里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政变,政变者强烈支持第十一位皇帝明宗和世继位,可是这位和世正在漠北逃避着追杀,没工夫回来。大臣们唯恐夜长梦多,就先把和世的弟弟图贴睦尔接了过来,结果图贴睦尔先过上了皇帝瘾头,史称文宗。
  反对派不同意明宗和世做皇帝,也不同意文宗图贴睦尔做皇帝,于是他们就抬出来一个阿速吉八。但后来这一派人马被打得落花流水,阿速吉八也就不知道去向了,成为了一个可以供小说家发挥想象的重大题材。
  接下来第十一位皇帝明宗和世隆重地向京师进发,群臣接驾,名义上是第十二位皇帝但实际上真正是第十一位的皇帝文宗图贴睦尔真诚相迎。兄弟相逢,真情流露,明宗和世是真心地感谢弟弟和大臣们,并亲口许诺所有的官职安排一律照旧。文宗图贴睦尔也是真心地要把皇位让出,绝对没有一点点歪念头。
  但这只是开始。
  两位皇帝兄弟在回京师的路上,走着走着心里就泛起嘀咕,先是图贴睦尔感觉到让出皇位太不舒服了,接着是和世的部属又太傲慢无礼了,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再让旁边的人一嘀咕,事情就起变化了。
  这个变化还很绝,第十一位皇帝是在他自己的驻地里喝了一杯毒酒死掉的,而第十二位皇帝却和大臣们抢了玉玺上马一溜烟地逃掉了。这么说来第十一位皇帝其实不应该算数,因为他一天的皇帝也没真正做过,而第十二位皇帝才算是第十一位皇帝,虽然他在名义上排第十二位。
  第十二位皇帝图贴睦尔死掉了,第十三位皇帝宁宗懿璘质班登场,这孩子登场的那一年七岁,退场的那一年还是七岁,只做了两个月的皇帝,就早夭了。让这么短命的孩子做皇帝,都是因为皇后听了一个算命的鬼话,那个算命的说皇太子继位后会早死,结果换了个人却死得更早。
  现在轮到第十四位皇帝,猜猜他是谁?
  他就是伟大的元顺帝,等他出场的时候,大幕已经快落下了,可是这位皇帝还是玩出了新花样,让人头疼不已。
  再猜猜元顺帝是谁的儿子?
  他就是最倒霉的和世的儿子。是最倒霉的第十一位皇帝的儿子,这位名义上的第十一位皇帝屁股还没挨到龙椅上就被第十二位皇帝给毒死了。可是现在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听信了算命的鬼话,认为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就会短命,于是就想移祸江东,把第十一位皇帝的儿子请来做皇帝,并同他击掌约定:等他死了后再由第十二位皇帝的儿子来做皇帝,如果谁反悔谁就是小狗。
  可是元顺帝才没有跟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客气,他抓稳权力之后,就将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流放到了东安州,把第十二位皇帝的儿子流放到了朝鲜,并在半路上杀掉了他。然后,元顺帝自己也被朱元璋赶走了。
  回头再想想,大家好好地待在中原多好,非要你争我夺的,看看最后怎么样?一个兄弟也没能留下,后悔也迟了。
  对了,这一象是印证《推背图》里的预言,金圣叹老人家说元朝有十个皇帝,那我们这里统计出来几个?
  是金圣叹他老人家不识数,还是《推背图》没弄明白?


第二十六象 元顺帝淫失江山的预言

  象二十六 己丑 震下震上 震
  谶曰:
  时无夜,年无米。
  花不花,贼四起。
  颂曰:
  鼎沸中原木木来,四方警报起无端。
  房中自有长生术,莫怪都城彻夜开。

  这一象说的事情很明显,四海内英雄并起,元顺帝淫失江山。
  元顺帝的全名叫妥懽帖睦尔,他是文宗皇帝的亲哥哥和世的儿子,按道理来说上一届的皇帝应该是和世做,只不过当时事情有些意外,文宗就先代理一下。可是文宗的屁股坐到龙椅上之后就被粘住了,于是文宗一杯药酒毒死和世,自己舒舒服服地做起了皇帝。
  等到文宗死翘翘,一个算命的先生说文宗的儿子如果继承皇位的话,都活不长,皇后不信,就拿一个七岁的孩子试验了一下,结果那个小孩两个月后就真的死掉了。于是皇后就把和世的儿子找来,先让他来干,并说好等他做腻了皇帝后,再传位给文宗家的后代。
  天底下还有打这种如意算盘的蠢娘们儿,不服真的不行。
  顺帝这边一继位,乐子就来了。
  京畿大水,黄河泛滥,两淮亢旱,徽州山崩,汴梁雨血。紧接着彰德路又下起了白毛雨,所谓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接着太白金星大白天招摇过市。总之,倒霉催的,天象乱套了。
  于是文宗皇后的兄弟唐其势生气了,要和兄弟答刺海干掉顺帝。
  于是唐其势伏兵东郊,趁夜呐喊一声,杀进宫来,不承想宫中早有准备,只见四面八方全是人马,把唐其势像捏小鸡仔一样从马上捏下来,答刺海年龄小,撒丫子跑到文宗皇后的裙子底下,被揪出来当头一剑,差一点没把文宗皇后吓死。
  这下子顺帝可得了理,对文宗皇后说:你看看,这不能怪我吧?
  于是贬文宗皇后,鸩其子。登基前约定的兄终弟及就这么不作数了。
  紧接着大事发生。
  废科考,聚河夫,奇氏进宫。
  顺帝的猪脑袋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废除了科考,堵住了书呆子们唯一的出路,于是书呆子们怒吼起来。
  又聚十万河夫于黄河疏理河道,结果不小心挖出一个独眼石人来,石人背上有字,曰:挖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我靠,天下人如同接到总攻信号一样,一起怒吼起来。
  又接着高丽籍美女奇氏进宫,这个奇氏姑娘有点像电视剧《大长今》中大长今,特会搞韩国料理,吃得顺帝眉开眼笑,就一边吃一边幸御了起来,结果搞得皇后钦察氏大呷干醋,怒吼起来,将奇氏一顿暴打。
  书呆子们的吼声顺帝听不见,就算听见了也当没听见,天下人的怒吼随他去,爱吼几声吼几声,吼累了他们自己就消停了。唯独这个皇后钦察氏的怒吼,让顺帝好不乐意,一杯毒酒灌下,于是奇氏姑娘就成了皇后。
  钦察氏无端被鸩死,儿子皇太子悲伤不已,仇恨的种子要发芽,但芽在屋檐下,不得不腐烂。
  花不花,贼四起——正当黄河农民工刘福通闹事起义的时候,花不花神秘地出现了。史载,这位花不花全名王不花,后改名朴不花,可他无论怎么一个不花法,实际上都很花,因为他跟皇后奇氏有一手。
  据说朴不花和奇氏打小是乡里,经常往来走动,两小无猜长大,青梅竹马准备大了骑,可是世道不好啊,奇氏被人逮到送京里来了。于是朴不花就唱着走四方,路迢迢心茫茫,一村又一庄,千里迢迢找来了京师,只为了找到奇氏,等他找到的时候,奇氏已经是皇后了。
  朴不花伤情之下,引刀自宫——进宫当太监去了。
  他们终于在宫中相逢了。
  人世间比相逢更残酷的现实是,逢而不能。奇氏心里好好愧疚,除了铆足了劲提拔朴不花当内官之外,别的忙真的帮不上他了。
  朴不花做了内官,就开始考虑国家大事。
  他还真考虑对了,因为这段时间里顺帝他老人家不琢磨朝政了。
  那么顺帝不琢磨朝政琢磨什么呢?
  琢磨男女双修,现在这活宫里边也就顺帝能琢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