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断三国-天下争斗-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间三天过去了,出了考场的诸多考生心有余悸的回头看了眼考场,心中不由得有种劫后重生的感慨——这压力比起我国数十年的高考压力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这可是真的有全副武装的吴国士卒不间断巡逻!
  时间悄然流逝着,诸葛亮,徐庶,法正,顾雍,步骘等将近三十名文官参与卷子的批改工作。考生总共两千七百余人,每人三份卷子,总共八千多份卷子,每个批改卷子的考官需要批改二百多卷子,还要仔细评比一下!这样下来的工作量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了的,至少身子瘦弱的法正到了最后不得不跟好友陆逊换班!
  一个月后就是发榜的时间,而前三百名可以参与殿试,三百名中只有五十人可以被留用,如此严格的选拔方式,在之前可算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且为了公平起见,这一次将会元的文章公诸于世!而这也让诸多考生的心中对考试的公正有了更大的信任。
  十月十五日,是吴国第一次科举考试会试的发榜时间,顿时发榜处被围的水泄不通,而此次的会元是马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而且因为南面环境平稳,马氏五常并没有像正史中出山那么早,而金子终究还是会发光,此次科举,最大的闪光点就是马良。
  一则荡气回肠的文篇,一段鞭辟入里的分析——
  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盛极必衰,衰极必盛。古人云,天命难违,却又言人定胜天。缪也?然也?……
  洋洋洒洒五千字,所有的考生都不得不对马良的文采和对天下大势的视野赞叹一句——好!
  第二名乃是费祎,第三名乃是周循。名不见经传的魏子排名第四,法正之子法邈排第六,李恢侄子李球排名第九,周瑜义子张表排名十二,张战之子张铭排名十七。马谡排名三十……
  当众多考生看过榜单后,顿足捶胸的有,嚎啕大哭的有,喜极而泣的有,这些人的数量不不少,但是抱着鸡腿狂啃的却只有一个——法正之子法邈!
  法邈,吴国少卿法正之子,条条框框什么的最是反感,相比与自家父亲,法邈更崇拜的是用计不拘一格张战的。由于现在的张战成天没个正行,法邈苦思之下,也就选择了放浪形骸来掩饰自己胸中的才华——脚之所以白,是因为它藏得最深!
  或许在纵观天下大势的能力上,马良确实是此次考生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但是在治兵强国的谋略上,法邈才是最强的!只是因为这次一不小心把张氏狂草用到卷面上,而且批改的正好是他老子法正,说不得他的卷子压根就没人看得懂!——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然小子窃闻张夫子(张战曾经执导过一段时间法邈,是故法邈就称张战为张夫子)有言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大善,然甘有三等,苦分三重。当今天下大乱,若无强兵,不可护国,若无巨利,何以强兵?……
  洋洋洒洒共计两千余字,却将一则强兵强国富国之道细细道明!虽然在某些地方想法还是略显稚嫩,但是若非法正拦着,说不得此次的前三名中就有法邈!
  其余的诸人文章也是各具千秋,但是百名之后的就基本上不怎么样了,虽然文中还有一两处可圈可点,但是要么就是太过浮夸,不切实际,要么就是盲目自大,不接地气……
  最终近三千人中选出三百人参与殿试,而很多考生则在收到奖金和书本后,就自行离去。而剩下的三百人则开始被重点保护起来。每天吃的喝的都是公费,虽不是大鱼大肉,但却也是营养均衡的搭配。很多人竟然在这里胖了不少!
  不觉间就是殿试了。殿试的主考官为首的当然是吴王孙策,而后是都督周瑜,前锦衣卫统领张战,御史中丞诸葛亮,少卿法正和丞相张昭。
  三百人按名次陆续进入吴王大殿,每次会有六人入内,六人回答同样的问题,根据个人的答案来评判之后的排名。
  此次的问题主要有五个——当大势,国力,强兵,弱敌,发展。
  三百人中仅有寥寥数人的回答让人眼前一亮,但是三百人中,这些人只有不到二十人而已。其余诸人则要么是照本宣科,要么就是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西,乱讲一气。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孙策的耐性也越来越少。等到最后,基本上就只有严谨的诸葛亮,法正和张昭在问了,那三个已经从不良少年长到不良大叔级的人,现在正在商量着等会去哪儿喝酒更开心点,当然彼此间的交流都是用张战发明的手势……
  时间不停的流逝着,三百人渐渐的答辩了三分之一,而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吴王孙策大手一挥,所有人先用膳!吃饱喝足后继续答辩。待到最后一批答辩完的时候,外面已经泛黑了。这时候众考生才发现,不知何时吴王宫中已经燃起了油灯。
  这次可是在吴王宫内!诸多考生除了那些官二代们,都是战战兢兢的,待到考完之后。诸多考生大部分都回去了。而有些则直接朝着吴王宫内走去——没办法,老爹们喊孩子们过去蹭饭吃,这可是吴王的饭啊!不吃多可惜……
  地点转换到吴王宫的侧厅,这里是吴王孙策日常用膳和接见心腹的地方,而此时,这里不仅仅有吴王孙策,还有王世子孙绍。老一辈的周瑜,张战,法正,加上他们的儿子们,这次宴会的主题不言而喻——为孙绍找心腹了!
  “子续(孙绍表字不详,绍,连续,梦子为他取字子续),还不过来看看你的诸位股肱?”孙策见孙绍傻乎乎的呆在那儿,一脚将孙绍踹了过去。
  “诸位贤弟好。”孙绍生于建安三年五月,此时已经二十五岁,而其余的小辈们最大的就是张表,此时年仅二十三岁。最小的张铭,只有十九岁。而这些人平时也都是他的玩伴,这么正经的问候,孙绍有点不适应,是故刚刚有点发愣。
  “大兄安好。”却是张铭,张表,周循三人问候,江东三杰同气连枝,三人一体,所以晚辈们也都是以兄弟相称。
  “世子安好。”这是法邈。毕竟法正虽然也是心腹,但是却较之周、张二人还差一些。
  “季谋却是见外了。”孙绍见孙策正与其余众人聊得嗨,也就没那么多的约束了。“什么世子不世子的?某就是孙绍孙子续。实在不行某占你的便宜,你喊某一声兄长也行。再见外小心灌你酒水!”
  “呵呵……礼数不可废……兄长。”本还想说些什么的法邈见孙绍眉头皱在一起,明显是生气了,法邈立刻就改口。孙绍这才脸色好些了。
  “好了,长辈们玩他们的,咱们玩咱们的!走喝酒去!”此时那边诸葛亮又被摁着灌酒了,已经司空见惯的小江东三杰怪笑两声后就悄悄的搬走几坛酒水后悄然离去。却没有注意到周瑜等人眼中的赞赏之意。
  “子续的容人之量也不在兄长之下啊。”周瑜赞叹道。
  “呵呵呵……那个混小子,只要不给孤丢脸就放心了,再说了,就算你怎么夸他,孤也不会开心的,哈哈哈……”孙策挠着脑袋傻笑道。
  “额……”周瑜见孙策如此,额头忍不住流下几滴冷汗……
  “兄长,刚才那些孩子们回答的有些地方也确实有不错的地方,只消修改一二,即可用到实际之中。而且此时,督造坊那边,这种东西的制造能力已经很不错了。若是不把这个换做实际利益,那么当初研究这个东西的本意也就没了。”张战左手抱着诸葛亮,右手拿着酒坛子,然后周瑜则热情的帮忙喂诸葛亮喝酒……
  “恩,此事佑和你看着办就行了,需要什么直接找……”孙策嘴角忍不住抽抽,这诸葛亮当初没事就去张府内找黄月英,这都多少年了?张战还是那么记仇,“别灌了!孔明已经醉了!”
  “真是无趣!”周瑜和张战对视一下,眼中都是折磨过人后的快意!只是自从孙尚香嫁给诸葛亮后,孙策就只得维护一下诸葛亮——没办法,诸葛亮每月都有六七回是被横着送回去的,而罪魁祸首就是周瑜和张战,孙尚香大怒之下拎着刀就要找孙策!没办法,小乔太护着周瑜了,没办法下手;张战对他不感兴趣的女人从不留情!打不过,所以思来想去,只有孙策是个软柿子!
  动手?借给孙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对孙尚香动手!别忘了,吴国太可是相当护着孙尚香的!这可是她唯一的闺女!儿子好几个,自然就不值钱了,尤其孙策还是大儿子,自然就更不会被宠……
  又过月余,十二月十五日,殿试成绩颁布,状元是马良,榜眼是费祎,探花是周循。而之后,前五十名的进士都奖励了一套四书五经——不是竹简,而是纸张的书!
  这下天下震惊。十二月二十日,吴王孙策宣布,鹿门书院的诸多子弟将受聘于吴国,在江陵,襄阳,建邺三处开设学馆,成绩优异者可以免童生试。而所用的教授的课程尽数用纸张订制的书籍而非竹简!
  书籍不仅轻便,而且貌似吴国海有一种新的技术,因为所有的书籍中没有一个错别字!而且里面的字尽皆十分工整,不像是人力可为的!
  汉魏两国不断地派遣间谍前来刺探消息,但是在付出了无数的细作后,却始终查不到那个制造坊所在。
  而且这种书因为轻盈,携带方便,而且字体工整,在汉魏两国中,很快就掀起了一股购书狂潮——所有在汉魏两国买卖书的人都是狠狠的赚了一笔!而最大的利益当然是落到了起源地吴国的国库里。
  “知道这叫什么吗?”张战满脸高深莫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知识就是财富啊……”周瑜颇有同感的说道。然后二人摸了摸自己从孙策小金库顺来的钱,眼里尽是喜意……
  
  ☆、第五十六章 红眼的人妻曹与刘跑跑
  
  研发了将近五年的时间,造价低廉的纸张被吴国的督造坊研究出来了,而在张战的提点下,活字印刷术也提前问世。
  于是吴国出现了书——纸张订做的书。当书问世后,有一个人抱着一堆竹简痛哭起来,这个人就是吕蒙。
  当初因为轻进导致麾下一万轻骑兵尽数折掉的他痛定思痛,决心自我反省,从费栈那里借来了整整八百多斤的竹简,抄写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竹简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是工工整整的,所以当抄错的时候,吕蒙就会将这一节竹简丢掉然后重新抄写。
  功夫不负苦心人啊!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吕蒙将八百多斤的竹简尽数抄写完毕,此时已经是建安二十二年,吕蒙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将这些竹简看完,结果这才没过几年,这么轻便的书已经出来了,望着院中数不清的竹简,再看看周瑜听说自己努力后,命人送与自己的二十本书,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八百斤的竹简所记载的东西还不如这不到三斤的书所记载的事情多……
  吕蒙的反应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示了纸张订做的书籍所带来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当第一个从吴国大量订购书,然后回到魏国倒卖的人挣的酣畅淋漓后,数不清的北方商人南下进入到吴国来购买书。但是吴国将价格提的很高——在吴国内部,不过百钱就可以购买一本,而负责买卖书的江陵县委,新科探花郎周循则满脸都是奸商的表情——与其父周瑜完全不像,倒是与其叔父张战很像!
  “诸位,这纸张所订做之书较之竹简轻便且书写工整,而且想必诸位也知道此物若是在吴国之外流传开来将会对吴国造成多大的损失,毕竟读书可以提升知识,而想必这事儿汉魏两国的国主也知道此事,是故才会对尔等贩书一事不闻不问,而且买书之人也大都是世家子弟,他们会缺钱吗?只要这物事只有我吴国生产,那么尔等贩书于汉魏两国就必定大赚!不知诸位以为,某说的是也不是?”
  “这个……”诸人当然知道此言甚是!但是商人逐利,若是能够多赚些,自然不会放弃,“此话不假,但是我等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此,难道贵国就不能再多与些方便?比如这关税低些,或者价格再低些……”
  “若非因为害怕我吴国商人被汉魏两国勒索,此等好事岂会落到尔等头上?每本书一金,要或不要,悉听尊便!我吴国商人不怕死的可很多!某还有事情,今日就到此了,散了!”说罢,周循竟当真挥袖而去!
  “这个……”诸人心中忍不住抱怨了几句,但却不得不承认周循所言甚是——书的买卖是官方的,民间严禁书籍买卖,否则已经发现,全家流放三千里!但若是吴国当真将这笔买卖交予吴国商人,那么价格肯定会比自己这些人低一些!而这黄澄澄的金块可就不再像是现在这般轻松的流进自己的腰包了……
  三日后,诸多商人求见周循,同意了周循的要求,但是罕见的是周循换上了一副笑脸。
  “吴王仁义,念在尔等千里而来,路途辛苦,决定让利一成,但是这定量必须要超过千本以上才可以。而千本一下则还是每本书一金。”
  “如此甚好!”区区千金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不过是小事儿。毕竟一旦到了北方,这每本书可以被卖到五金以上!而到了汉国西北之处,每本书可以卖到将近十金的价格!本来已经做好挨宰准备的商人们千恩万谢的送送上一笔不菲的礼物,然后喜滋滋的带着将近八万本书离去。而买卖书的钱尽数上缴国库,那些礼物嘛,却被自己的无赖老爹和好叔叔瓜分的一干二净,当然不过两天,两个无良长辈又被更彪悍的后院众人剥削的只剩下鼓励性的钱财留作纪念……
  又过了半年,魏王曹艹提议用两万战马换取造纸术和造船术,却被吴王孙策一口拒绝。之后曹艹以此为借口开始攻略幽州!
  于此同时,汉王刘备以同样借口发动了对益州的攻略。只是幽州被张战经营的甚是牢固,在甘宁和凌统的防守下,曹艹屡次攻伐不下,兼之已经回到扬州的张战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从海上奔袭青州产盐重地,魏国损失惨重,无奈只得退兵言和;益州险要,而且羌人在上次已经彻底被吴汉两国联合打垮,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刘备只得黯然退兵,全力发展西域,以图从昔日丝绸之路获得利益。但是很明显的是——
  三大势力其二,人妻曹和刘跑跑尽皆对孙策兜售的书有极大的兴趣,甚至是眼红!就算是发动战争也不在乎,当然,若非吴国现如今独力应对汉魏二国是进取不足,退守有余,孙策这个熊孩子又怎么会容忍其他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撒野?
  但是经过此事后,汉魏两家却真正的达成了一个共识——吴国已经坐大!是故汉魏双方不经意间开始了一项数千年后才有的方针——经济制裁!
  汉魏两国互通有无,关税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但是对于吴国的商品,则上升到原来的十倍!许多购买书的商人都悄然退却——毕竟这三国的争斗已经彻底明面化。再参与说不得哪天就会被抓了弄进牢中。但是还有一些人则看到了更大的商机,于是另一个走私出现了——走私书!
  不得不说,商人趋利,天性使然!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家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就算关税增加到十倍,但是世家们会在乎吗?而且书的价格越高,也就越能显示出他们超然的身份!而这其间的利润仅仅是百分之三百吗?百分之四百是最少的!是故到了二十年后,哪怕天下已无战乱,可是还是有人从事着这项事业,只不过走私的目的地不再是汉人境内,而是国外和蛮夷之地,这竟导致了后来蛮夷强大,入侵汉境!这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
  
  ☆、第五十七章 各自的挣钱手段
  
  售书为吴国带来了数十万金的利益,而且是在短短两年内!但是后来因为汉魏两国的经济制裁,吴国也相应的减少了书籍的外卖。但是吴国的财路并没有一次被断了。别忘了当初拿下辽东,吴国是靠的什么!
  船!独步天下的造船术让吴国有了独一无二的远航能力。因为北面商路被阻,吴国的商人们开始搜寻更远的地方来赚取利润。期间,不断有新的地方被发现,不断有新的宝物被进献到吴王宫内。这都是已经用尽财物后的商人用以缴纳税务的替代品。
  而到了后来,一宗更黑暗的交易随着张战的密令下执行开来——走私人口!
  当然不是走私出去,而是将外面的人口走私进来!而且只要年轻的女人!不管多少,吴国一口吞下!而这些女人尽皆被赏赐与有功的将军们和战斗勇猛的士卒!这是张战为吴国下一代开始做准备了——士卒们无疑是吴国基数最大,也最能征善战的群体,基因优良,若是他们的后代也参与到吴国征战天下的大队中,那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