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丕终于烦他了,决心鞭打一下于禁的灵魂。曹操用人有一套,曹丕整人有一套。整曹植,整曹洪,整魏讽,整丁仪,曹丕都有绝招,但是都远远不如整于禁来得有艺术性。曹丕先是派于禁到吴国公干。吴国是于禁的耻辱之地,曹丕这个工作安排很明显是折磨于禁。可是,于禁似乎并未觉悟,一板一眼地准备出发。
  咦,这老家伙还挺经折腾!曹丕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我整不死你,就让我老爹整你!他给于禁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去拜谒曹操的陵墓,其实就是让他在曹操面前谢罪。缺少足够道德检讨的于禁当时并没有太在意,他只把这当成了一次普通的拜祭。而当于禁来到曹操陵园时,他发现陵园的屋子上方竟然有一幅壁画,壁画中显示的是关羽得胜、庞德发怒、于禁投降。一瞬间,于禁的心碎了,原以为自己并没有犯错,或者说自己即使犯错,也是可以原谅的,原以为自己将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不料到头来,一切的一切,只是“原以为”。一种充满绝望的羞愧感涌上于禁心头,也许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发觉自己错了,他的命运从投降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回到家中的于禁很快就在羞愧中病死。这就是著名的曹丕“画”死于禁。
  然而,那些曾把于禁当成道德偶像崇拜的人不会原谅他,那些曾被于禁以维护法律和名节为由处罚过的人也不会就此原谅他,那些为庞德慷慨赴死而叹息不已的人更不会就此原谅他,积蓄多年的怒火并不会就此而熄灭。于禁死后,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厉侯”。恶谥有三种:厉、灵、炀,“厉”排第一位。在重视节操的东汉末年和魏晋,于禁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于禁带着耻辱走了,他再也不会为追逐名利而杀害好友,再也不会为失节投降而“泣涕顿首”。
  二十九年后,魏国征蜀将军夏侯霸投降蜀汉,转而对付魏国,成为蜀汉功臣,被拜为车骑将军,“厚加爵宠”,成为当时蜀汉被封谥的十人之一。如果,关羽不死,于禁加入刘皇叔的队伍,从此以魏国为敌,也会“厚加爵宠”,死后也会被封谥吧。可是,历史没有如果,人生没有如果。
  


第八章  三国“香水男人”荀彧
  * 曹操的女儿嫁的不是老公,是政治。
  * 曹操用封赏显示自己的权力,荀彧用拒绝封赏显示自己的尊严。
  * 赤壁之战,二荀采取不作为,甚至荀彧还引他踏入灭败之地,曹操岂能不知?
  荀彧悼词
  荀彧(yù),字文若,163年出生,212年死于不明原因,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官至尚书令,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荀彧是曹操帐下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谋臣,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曹操征伐在外,军国大事都交给荀彧,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后人敬称他为“荀令君”。荀彧抱着兴复汉室的理想帮助曹操成就大业,反对曹操晋升魏公,捍卫了自己的理想,但也因此被曹操猜忌,疑似被曹操赐死。
  首功王佐才,一心扶残汉。
  流香荀令君,遗恨汉魏间。
  一 末世清流
  娶了太监的女儿———
  济南相荀绲的家里,张灯结彩,笙歌筝乐,欢声笑语。这种场合是少不了女人的。一个女人无比惆怅地说:“他今天就要结婚了吗?”另一个女人更加惆怅地说:“嗯,他要结婚了!”
  大家都知道周瑜是三国的大帅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荀彧也是一个大帅哥。周瑜是才艺型的帅哥,懂点音乐,人气更旺一些。荀彧则是香水型男人,好用熏香,身上香气缕缕,所经之处,留香三日。一个男人,天天侍弄熏香,该是一个多么精致的男人啊,那他对女人也该是非常疼爱的,这样的男人,应该更让女人向往。“留香荀令”成了魏晋时美男子代称。荀彧用熏香,并不是臭美,荀彧长得帅呆了,不止有一条史料记载荀彧的长相:《典略》,“彧为人伟美”;潘勖《荀彧碑文》,称荀彧“瑰姿奇表”。就连三国第一愤青祢衡,也不得不承认荀彧长得确实帅气,酸溜溜地说:用荀彧主持追悼会,排场又风光。
  《三国演义》写了关羽的美髯,周瑜的倜傥,却未提荀彧也是一个玉树临风的白马王子。在人们眼里,荀彧就是一个机关算尽的世故政客,荀彧这个比周瑜还帅气的帅哥,就这样被《三国演义》黑掉了。
  荀绲家里,女人们品味新郎,男人们品味新娘:“听说新娘子是中常侍唐衡的千金?”“新娘子是唐小姐不假,荀彧可是捡的漏呢!一开始唐太监相中的人是汝南的傅公明,可是傅公子没瞧上唐小姐,唐老爷子无奈,就把闺女转给了荀彧。嘿嘿,荀彧是替补呢!”“傅公明不要的,荀家就要吗?”“荀绲巴结太监呗!”大家一起:“呸!”荀彧这小子,身上带着香气,却娶太监之女(当然是养女),臭死了!东汉清流世家,是耻于与宦官为伍的,更不用说结为姻亲了。
  天下女人没死绝,一身香气的荀彧娶的竟然是太监的女儿!
  悲壮地掀开了新娘的盖头———
  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原,对中原影响最大的是颍川,在颍川,影响最大的是荀氏家族。从荀家随便拎出一个人来,不是泰山,就是北斗。荀彧的祖父荀淑,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后出为朗陵侯相,才能卓越,人送绰号“神君”,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荀淑不但会办事,也会生儿子,他的八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荀彧的爸爸荀绲排行老二。
  荀氏家族的威望,在权力面前却一文不值。荀彧被唐衡逼做乘龙快婿,是清名败给了权力。当唐衡对荀绲说:“老荀呀,我们做亲家吧!”荀绲只有点头的份儿。估计老唐和老荀给孩子定的是娃娃亲,因为岳父死的时候,荀彧才两岁,还不一定会走路呢!
  居然能让荀氏“八龙”中的老二俯首帖耳,此唐衡何许人也?唐代诗人韩翃有一首很出名的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里面的“五侯”,就是指汉桓帝时因灭梁冀而封侯的五个宦官:单超新丰侯、徐琼武原侯、贝琼东武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渔阳侯,时称“五侯”。“五侯”之中,唐衡地位更加特殊,因为是他和汉桓帝躲在厕所里,在他的提议下,确定了诛杀梁冀的其他四个人。因为这一功劳,唐衡深得汉桓帝信任,就变得比梁冀还梁冀了。当时民谣说:“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雨堕”,意思是左悺有回天之力,具瑗有独尊之势,徐璜有猛虎之强,唐衡有降雨之能。这首民谣事实上就是一个太监恶人榜。
  点头哈腰地送走唐衡的提亲使者后,荀绲看着小脸粉嘟嘟的荀彧,气急败坏地打了荀妈妈一耳光,破口大骂:“臭娘们,谁让你生了一个这么好看的儿子!”荀妈妈捂着火辣辣的脸,不满地嘟囔:“我生这么帅的儿子,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
  荀妈妈把荀彧送到洞房门口,流着泪,小声安慰儿子:“儿呀,为了全家安宁,就委屈你了。”荀彧点点头,悲壮地跨进洞房,悲壮地掀开了新娘的盖头,红烛下,新娘子楚楚动人,分外娇媚,荀彧不禁暗暗佩服岳父唐衡:不愧是中常侍,收养了这么一个水灵灵的女儿!唐衡挑女婿都如此挑刺,当初收养女儿时,肯定也是千挑万选。看着羞红了脸的唐小姐,荀彧吹灭红烛,然后开始委屈自己……唐小姐就这样变成了荀家少奶奶,清流之后荀彧也成了太监的乘龙快婿。
  荀彧的委屈,网络时代的人们会心有戚戚。今天的人可能不被权势所逼,但是被房子、票子、位子所逼而改变自己的婚姻理想的人,又有多少呢!
  婚姻上,末世清流荀彧不能捍卫的理想。但是,清流却都把理想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权力的石块可以压制理想的种子,但是理想的萌芽总在努力地试图突破石块下沉重的黑暗。荀彧也有自己的理想。要是生逢太平盛世,荀彧会规规矩矩地做一个好官,最后熬个三公应该是可能的。业余,他也会像叔父荀爽一样治学修典,教书育人,成为一代宗师。可是,在不让人做英雄只让人做奸雄的年代,荀彧想做汉室的好官却行不通。其实,生在末世,不用说做官,就是做人也难呀。当然,做贼做鬼都是容易的,做贼,就是去参加黄巾军,做鬼,就是死在战乱当中。
  这一天,荀彧对家乡人说,快逃走吧,越远越好,再不走,可就成鬼了!
  二 巫师预言
  第一个巫师式预言———
  巫师的预言有两个特点:第一,准,比我们的天气预报至少要准百倍;第二,预言的内容不是彩票号码或上涨的股票,而是战乱、灾难、死亡等。
  这一天,荀彧对家乡人发布第一个巫师式预言:颍川,是战略重地,天下有变,我们的家门口就会成为战场,大家应该尽快离开,不要久留。荀彧家教很好,说话很含蓄,他的话直白一点,就是告诉乡人,不逃走,必死于战乱。大家听了,大都摇摇头,一个二十几岁毛头小伙的话,谁信呢?说不定这小子喝高了,说醉话呢!
  也有一些人认为荀彧说得不无道理,但是,恋炕头的中国人,苟安性格在那时已经成熟。当时虽然董卓乱政,但是荀彧能确保必定有战乱吗?即使有战乱,荀彧能保证战乱就在颍川爆发吗?大家谁也没拿荀彧的预言当回事儿,该遛鸟的遛鸟,该闲聊的闲聊,该睡懒觉的睡懒觉。颍川,依旧一片祥和。幸亏荀家是望族,否则,颍川太守一定会以“散布谣言”或“破坏稳定”而治荀彧的罪。
  这一天,颍川的安静被一支骑兵部队打乱,人们大惊:莫非荀令君的预言应验了?这支骑兵部队根本不能算是部队,只有几个人而已。看来不像是来破坏和谐的,人们不再惊慌,可是人们困惑不已:他们是来干什么的?他们是冀州牧韩馥派来聘任荀彧的。这可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家乡说话无人听的荀彧,居然在冀州是香饽饽。荀彧整装上马,劝告乡人跟他走,大家都说:“你走你的,拽上我们干啥?”荀彧无奈,叹息着,带领宗族离开了颍川。
  荀彧走了,颍水依然平静地日夜流淌,鸡依然鸣,狗依然叫,东家的两口子依然吵架,西家的小子依然哭闹,颍川依然是颍川。人们谈起荀彧来,总是嘲笑荀彧有点儿杞人忧天。
  第二个巫师式预言———
  在第一个预言还没得到应验的时候,荀彧的第二个巫师式预言又从冀州传到了颍川:袁绍难成大事。荀彧的弟弟荀谌跟着袁绍干,他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韩馥搬出官署,韩馥又派自己的儿子把冀州牧的印绶送交袁绍,袁绍代领冀州牧。袁绍同时接管的,还有荀彧。
  当时袁绍是关东军盟主,为了对得起盟主这个称号,袁绍又自号车骑将军,他一咳嗽,整个黄河以北就感冒,他一跺脚,半个中国就晃荡。袁绍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主流,跟着袁绍干,好处,大大的。何况,弟弟荀谌以及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做事,荀彧在冀州,应该说能找到家的感觉了。更何况,荀彧虽然是韩馥聘任的,但是袁绍对荀彧却更加高看一眼,高规格,高待遇。
  可是,荀彧的良心大大地坏了,他竟然预言袁绍难成大事。很明显,袁绍在那么高的位置上,不成大事必然要坏大事,跟着这样的人干,没好果子吃!于是,荀彧去东郡投奔曹操了。辛评和郭图连连摇头,说荀彧是脑子进水了,要不就是被驴踢了。
  荀谌当然不会说哥哥的坏话,可是他也很难理解哥哥为什么会舍弃袁绍而选择曹操。论地盘,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大半,曹操仅仅是栖身于兖州,况且还是和张邈共有兖州;论地位,袁绍是反董诸侯联盟盟主,风光无限,曹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地方诸侯;论势力,袁绍兵强马壮,武有颜良文丑,谋有田丰许攸,曹操兵微将寡,只靠曹家班和夏侯班的老老小小支撑;论官职,袁绍是骠骑将军,位列公辅,曹操是杂号奋武将军,根本不在编制之内;论家世,袁绍“四世三公”,名门望族,曹操却是宦官之后。荀谌把脑袋想破,也不理解哥哥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陈胜说过:“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在此,我们可以说,荀谌焉知荀彧预言哉!
  第三个巫师式预言———
  颍川的父老乡亲听说了荀彧预言袁绍无成的事儿,哈哈大笑。
  这小子,他还真以为自己是巫师吗?第一个预言,颍川必乱,可是至今颍川还好好的呢!现在,这小子又进行第二次预言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我年轻,我怕谁”吗?好在年轻人犯错上帝也原谅,那时颍川人虽然不知道上帝,可是也都没过分地嘲笑荀彧。但是,荀彧依然煞有介事地提出了第三个巫师式预言:董卓不会有任何作为,而且他会死于自己的乱政。
  191年,兖州,曹操愁眉不展。他以五千人在陈留起兵,着实有点寒酸,可是,就是这样,他已经是倾家荡产。这一投资着实太大。他手下倒是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几个心腹武将,也有乐进、典韦等猛将,只是,没有谋士。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谁为曹操谋呢?程昱?程昱也算是一个谋士,有一些谋略,可是,程昱是当地人,似乎只满足在寿张做县令,下了班屁颠颠地回家看老娘,全然不想天下已经大乱。再说,这小子是属刺猬的,脾气暴躁,人缘不好,脑子里不是少根筋,就是多根筋。曹操念叨:你看看人家刘邦,也就是一个流氓无产者,可是有张良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最后建立了汉家基业,啧啧!
  无比惆怅中,荀彧来找曹操报到。荀彧来投,天上掉馅饼了!曹操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直嚷嚷:我的张良来了!人们据此说,曹操从一开始起兵,就瞄准了皇帝的宝座,他说荀彧是自己的张良,不就是说自己是刘邦吗?其实,曹操当时就是运用了类比手法,这样说是为了表达他对荀彧的敬仰之情。邻居大哥那一天说他老婆是劳拉一样的贤内助,他不是至今也没成为美国总统布什嘛!!
  当时,“荀氏现象”在全国是人们议论的焦点。所有荀家的人无一例外以火箭式的速度得到提拔,并且提拔后都能得到重用,这就是东汉末年政坛的奇观———“荀家现象”。叔父荀爽被董卓以平原相征召,赴任途中被提成光禄勋,到京后3天升成司空。荀爽从布衣身份启程,仅用了95天便位列三公,而且,这95天,有92天是在路上度过的。堂侄荀攸,刚刚投奔曹操,就被拜为军师,就取得了和刘备军团的诸葛亮一样的地位。
  与荀爽和荀攸相比,荀彧则是受到更普遍的青睐。韩馥,派人恭恭敬敬地把荀彧请来,把他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冀州;袁绍,奉荀彧为上宾,把他作为首席顾问来用;曹操,与荀彧一见面就确定了他的谋主地位,尊其为谋圣张良。
  荀彧见到曹操时,才29岁,虽是名人,但不是大腕,寸功未立,为何备受青睐?“荀氏现象”,还得从荀家的威望来解释。从何进被诛,外戚根基被毁之后,东汉政权一直由宦官和世族交替掌管政权。董卓之乱,揭开了军阀抢权的序幕。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都想独领风骚。今天的歌手,哪怕领上一天风骚,也得有粉丝支持;那时的军阀,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取得世家的支持。世家代表着舆论、道德、精神、智慧的主流。更关键的是,每一个世家,都有相辅相成的官僚体系,都有着根深蒂固的人脉:同僚,姻亲,故交,门生。
  任何时候,家庭背景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大学生就业,“贫二代”为凑招聘会的门票钱去餐馆洗碗,“官二代”却在叔叔伯伯们的推荐下直接去某单位面试了。荀彧来投,天上掉馅饼了!曹操得到的不是荀彧,而是荀彧背后的荀家,是荀家背后的世家。曹操仰望苍天,大有扬眉吐气之感:荀家也支持我了,我还有什么可自卑的!
  有人说他是阉竖后人,不是正统,他指指荀彧说:“瞧,荀家人都跟着我干了,我能不正统吗?”有人说他起兵是作乱,他指指荀彧说:“瞧,荀家人都跟着我干了,我能是作乱吗?”有人说他难成气候,他指指荀彧说:“瞧,荀家人都跟着我干了,我成不了气候吗?”当时,荀彧就是曹操集团的形象代言人,极大地提升了曹操集团的品质。
  《三国演义》为了节约笔墨,说荀彧是和荀攸这个“荀家叔侄组合”一起来投奔曹操,这是不符合历史的。荀彧是在191年跳槽来投奔曹操的,荀攸则是在曹操考察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