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仕途-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是傻子,当然清楚司马光主张的意思——让苏轼出去历练历练,有了功绩就回朝,到时地位就稳固了。而海关就是一个能快速出政绩的地方,他没理由不反对一个明知道会为难自己的人上位!

    反对很汹涌,甚至连附和王安石地诸人也都明言反对了,吕惠卿等人不时在赵顼面得为变法反对着壮大实力。

    不过还是那句话,皇帝才是做主之人。赵顼的话就是圣旨,当日在宰相司马光面前把板拍得响亮,在对方没有明显的劣迹之前,为了面子也好,为了维护皇帝威望也罢,他都不可能改变主意。

    造成的事实就是在即将三月的时候,他取了苏轼御史的职位,任命他为海关总使,尽快动身去海州筹办事宜。

    等沈欢儿子出生,他恢复心思处理政务的时候,苏轼已经在去海州的路上了。

    从西蜀到京城,才风光不到半年的苏轼,又一次出京奔走了。好在这次并没有沮丧的神情,相反还很愉悦。想到就能与远在海州地恩师想聚,还有沈欢等好友,他就按捺不住激动喜悦的心情。

    另外他此行地任务司马光也与他说清楚了,因此他对为了是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途中过了清明,遥寄几把相思泪之后,苏轼一家终于在三月中旬到达海州境地。一进海州,他就发现此地与其他地方的不同。那就是水泥道路,在马车上平稳得有如坐轿,实在比之前的颠簸有天壤之别!一路的奔波,都累得他小儿子哭了几回,现在好了,有了水泥路,平稳又有速度。不日就可进海州城了。

    苏轼这次进海州,并没有知沈欢等人。他有了私访的兴致,刚进城就把家眷安排在客栈里头,他就在海州城大街上闲逛,打算把海州地各处摸通一番。

    海州真的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街道宽大又清洁,一条条乌灰地水泥大道交叉而行;他惊讶地发现城里面竟然还有什么公共厕所,卫生又美观,忍不住也进去享受了一把。

    还有就是海州百姓的神态,大多满足,像丰衣足食一般过着欢年。不过逛了不到一个小时,他就难住了,街上不少人围着他看,还一边指指点点,吓了一跳地他,费了好大的劲,才逃回客栈。

    这时候,沈欢已经派人来接他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欢聚

    子贤,苏某很不明白,真的很不明白!”苏轼摇着脑|t惊奇的模样。//

    此时他就坐在沈欢海州府邸的书房内,分主客坐定,主人是沈欢,客人则是他苏轼与欧阳发。刚进府邸没多久他就给沈欢与欧阳发迎进了书房,看来有些东西是要秘密地说。

    而苏轼不明白的就是为何他都秘密进海州城,而沈欢却能在他还落脚没多久就找上门来了!他还想用自己的眼睛来好好观察海州的一切呢!现在好了,看来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苏轼嚷嚷着说出疑问,沈欢倒是笑了,先是小声地笑,接着是哈哈大笑,前俯后仰得甚是夸张,把苏轼笑得莫名其妙。

    “子贤,你笑什么?”苏轼迷糊了,本来几人三年未见,他应该先叙叙旧情才是,奈何这个疑问实在令他很不爽,就先问了出来。

    沈欢止住了笑,一指欧阳发,道:“说到这个原因,就不得不提伯和兄了。《海州日报》子瞻兄应该听说过吧?”

    “当然,苏某虽在蜀地,却也能拿到一份日报来看!”

    “那子瞻兄知不知道这份日报还有揭人**的爱好呢?”沈欢说到这个就咬牙切齿了,“也许子瞻兄不了解,欧阳伯和这家伙,为了报纸的销量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了!之前他就不经小弟同意就把小弟的肖像给刻印上去,小弟一上街就引得整个海州之人都来围观!很不幸,子瞻兄你也步这个后尘了!哈哈!”

    “什么意思?”苏轼吓了一跳。

    沈欢看着还镇定的欧阳发,几乎是幸灾乐祸地道:“前些时日子瞻兄在京城做得热闹,伯和兄为了在海州为你说话,一连半个月都在报纸上刊登了你的言行。后来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呵呵,凭着记忆,用他的丹青妙笔把你的肖像给画了出来,还印在了报纸之上。子瞻兄你才名在外,海州之人也颇有兴趣。这不,不少人对你的形象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你才进海州城,就有不少人认出来了,引起了围观。接着就有人飞报小弟这里了,小弟一查,果真是你,哪还敢让你在客栈住下!”

    “这……这也行?”苏轼惊得眼珠都掉了下来,看看沈欢,再看看欧阳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沈欢叹道:“子瞻兄。你就认了吧!”

    苏轼苦笑道:“除了这样。苏某还能怎么样呢?”

    “哈哈!”沈欢与欧阳发都大笑起来。特别是沈欢。这下好了。有人同病相怜了。同是天涯沦落人。报纸上他地肖像再也不孤单啦。因此笑得特别欢快。

    笑完之后。三人一下子沉默下来。那沉淀地浓厚地感情氛围这才调了上来。

    “子瞻兄。这些年可好?”沉默之后。沈欢愣愣地问了一句。

    “尚好!”苏轼点点头。

    三年未见,如今欢聚,一句淡淡的话语却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感情呀!文人间的感情,也许没有武人的直接,然而却比武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凝重,甚至豁达。天涯两地,一句“千里共婵娟”就能换来欣慰了。

    苏轼又道:“苏某没想到与子贤、伯和相见却是今日之景况了!哈哈,三年之前苏某肯定想象不出如今的模样,子贤你们呢?”

    沈欢与欧阳发也都是摇头。他们也实在是难以想象呀,三年之后,沈欢已经是大宋最年轻的知州,而欧阳发却是新闻出版界的大佬。至于苏轼——沈欢应该更为感慨了,海关指挥使的谋建,总不至于让这一段历史成为苏东坡的注脚!

    欧阳发安慰了一句:“子瞻不必太过感慨,海州如今也是大有为之地,只要好好做,他日亦可成就功业!”

    苏轼恭维了一句:“这就得看子贤如何吩咐了!说到底苏某能到此地,还是托了子贤之福。临行前官家把苏某召到跟前,叮咛了一翻,说明此次到海州的重任!而司马相公也说了事实,让苏某在海州待个几年,到时再重用!子贤,你在海州一年多上交两百万贯的赋税,着实令京城之人震惊呀!”

    “一切都是托了海贸之福,小弟一开始也没想到海贸是如许赚钱的!”沈欢笑着说道,“因为它这般赚钱,才让小弟兴起了谋建海关的心思。小弟实在是不敢独吞这份功劳呀!刚好看到子瞻兄在京城暂时有麻烦,就奏请让你出来透透气!”

    苏轼苦笑道:“子贤不必为苏某遮羞,什么麻烦,简直就是灾祸了!早些时候京城的形势,不是王介甫出就是苏某罢。看官家对王介甫的宠信,想必遭殃的是苏某了!弄不好还要给放到偏僻之地去,现在好了,有子贤与司马相公的关照,总算避开了去岭南等地!而这个海关,简直就是为苏某获取功劳而建的嘛!子贤之情,苏某怎敢或忘!”

    沈欢摇头道:“子瞻兄若说这话就太过见外了!”

    欧阳发一拍手掌:“就是,子瞻太过见外了!不行,等下在

    风的酒宴上一定要罚酒几杯!”

    苏轼哈哈笑道:“这对苏某来说是罚吗?”

    三人相视大笑。以苏轼的酒力,几杯简直只是开胃而已!想到这里,大家不由回忆起当年在京城纵意诗酒的时光,那等豪情,那等意气,好像经过时间的沉淀又回到了他们的心头,隐隐都有了股要呐喊的冲动。

    “对了,伯和兄,欧阳老师不知如何了?等下得去拜访他老人家才成。”苏轼想起欧阳修也在海州,现在却没见着,不由急了。

    欧阳发道:“这倒不用急。子贤已经派人去接家父了,等下给你的接风宴上,他必会出席。”

    苏轼又道:“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吧?”

    “还成。精神还不错,现在子贤弄出来的海州大学做校长,不知有多欢呢!请了不少昔年的好友过来,一道谈论经赋诗文,惬意得紧!”

    “那就好,那就好。”苏轼宽慰笑了,“还是子贤懂得老师的心思,知道他最爱提拔后进,在京城坐着也不舒服,弄出个大学来,让他老人家有用武之地!这个大学苏某也听说了,不问出身,不拘囿于一门一学,很有当年孔圣人有教无类的风范!”

    沈欢微微一笑,他对大学抱的希望,岂止如此而已!不过日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一切由时间来决定与证明吧。

    苏轼又道:“子贤,我等都不是平常人。

    儿女私情就不多说了,你快和苏某说说这个海关的具体事宜吧。海关是你提议建的,你应该有个详细的计划吧。司马相公和苏某说了,到了海州,最好找你谈一谈。苏某是第一次做这等事,陌生得紧,还得子贤你指点呢!”

    沈欢笑道:“指点谈不上。等子瞻兄熟悉海务之后,就会上手了。海关的功用,小弟已经在奏章里写得很详细了,那就是管理大宋所有的海务!其实它的重要性,只在三司使之下,职务应该也低一点而已。至于提议建五品,那更多是为了子瞻兄不引人瞩目,免得又生祸端。现在的朝局,与当年不一样了呀!”

    “是啊,都是王介甫这厮,枉苏某当年对他信任有加,为之助翼。他倒好,把朝堂弄得如此烂局面!”苏轼从来都是有话就说的主儿,想到什么就说了出来,说完才意识到不好意思了,怎么说王安石也是沈欢的丈人。

    沈欢倒不在意,在他的认知里没有森严的长幼等级的观念,不管什么人,错了就是错了,不会因为身份的关系就有所转移。

    想了想,沈欢接话道:“小弟初步的打算是在大宋沿海的州县里划出一些固定的州县,作为海贸的主要港口。初步计划是十个左右的大州,有楚州海州江宁杭州等,具体如何,还需子瞻兄上任熟悉事务之后决定。这些地方一定要适合建立大型的港口,有利于海船出入!”

    苏轼沉吟说道:“这个倒是要斟酌斟酌,哪一州适合还有待决定。”

    沈欢说道:“其实本来不应该划定地方,否则有海的地方就失去了它的地利。可是现在海关初建,什么都不熟悉,为了方便管理,只能先决定一些州县有进出海贸的权力,其他地方没有了。这样也是为了集中海船,免得有些人只有一两条就出海了,不安全,出了事也就是浪费人力财力而已!另外划定了州县,就有利于打击走私。有利的地方就有人冒险,海贸如此赚钱,有些人为了漏税什么的,肯定会自主走私,划定了州县之后,哪些地方哪些人没有权力,一目了然,方便打击这些谋私利之人!”

    苏轼叹道:“看来子贤已经有周全的计划了。若是这样苏某还干不出成绩来,那可就太对不住子贤了!”

    沈欢笑道:“至于打击走私之类,就需要与海州的海军协商了。哈哈,也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子瞻兄,好好干吧,也许你能从这里做出新的篇章!”

    “此话共勉!”苏轼转头笑道。

    “哈哈!”三人皆是大笑,显得无比地意气风发。他们也许还真想不到,若干年后,从这里走出去的他们,将会成为这个天下的风云人物!苏轼将要在这里干上几年才知道未来,至于沈欢,他的任期也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而已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帝王之心

    产晌讨后,苏轼从鲨远的瑕思中回醒过来。长嘘口锋工去。笑着问沈欢:“子贤一向谋定而后动。这般画出个大饼给苏某,想必也考虑得周全了吧?”

    沈欢哈哈一笑:“子瞻果然是小弟的知己,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你的法眼。一旁的欧阳发不屑地撇撇嘴:“还知己呢,子贤你一向诡计多端。谁都知道你向来是无利不早起,敢冒天大的危险要请官家到海州,谁不知道你所谋甚大”。

    沈欢无奈苦笑,这些年欧阳发受他影响,也抛掉了一副书生呆子的假面具,说起话来毫不客气,总是拿他们来开呢。

    毕竟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苏轼不敢再打岔,急忙问道:“子贤说要把海关布置到整个天下之中,不知该如何从事?”

    沈欢叹道:“子瞻兄,你这个海关总使,怎么说都是三司名下的衙门,要做什么都要经过三司使的同意。拘于海州一地,三司使还不留意。如果要布置到整个天下,岂能饶得过三司的注意呢?如今的三司使。呵,”

    苏轼闻言也是愁虑,如今的三司使韩修,简直是与王安石穿一条裤子的把兄弟,对王安石的感情比恋人还要死心塌地。他们的战斗之情。任谁都动摇不得,朋友司马光不行,兄弟韩维也不行!

    而如今海州官场的几人,都是司马光的得力臂助,与王安石非常不对付。要韩绎同意自己一方的施政方针,无异比登天还难。

    苏轼知道沈欢必有下文,凑趣问道:“子贤认为该怎么做?”

    沈欢冷笑一声:“自从出了个什么三司条例司,这个三司衙门,早就名存实亡了,想来这个韩修做得也非常窝囊吧?”

    苏轼皱眉,一时想不通沈欢所指,疑虑地望着对方。

    沈欢接着说道:“虽然韩子华与王介甫关系很好,不过做着一个愧儡三司使,任谁都会心有怨言的,最少也很郁闷。既然如此,我们当然要为他考虑考虑!”

    “子贤的意思是苏轼明白了一半。

    沈欢不答反问:“子瞻兄,韩子华在这个三司使上也做了好些年了吧?。

    这个问题欧阳发更清楚,帮着答道:“先帝时期,韩三司从蔡襄手上接任三司使,到如今,怎么说也有七八年了。”

    沈欢笑得要灿烂了:“韩子华能力突出,所以才能得两代官家的信任。做了那么多年的计相,也该是更进一步的时候了!”

    苏轼心头一震,不可思议地看着沈欢,一向利索的嘴巴也迟钝了:“子贤,你”

    沈欢眼睛一眨。眼眸灵活得像是会说话一般。呵呵笑着,像是在自言自语:“司马狂公身为一朝宰辅,百官之首,当然有责任向朝廷推荐贤能。韩三司才华突出,对官家更是忠心耿耿,也该是进位政事堂的时候了!”

    苏轼目露“果然”的神色。睛光甚是复杂地看着沈欢。

    欧阳发却惊呼出声:“子贤的意思是让韩三司当上参知政事?。

    也唯有参知政事方能入得政事堂,与宰相以及其他几位参政并列朝堂。可以说,政事堂排位上座,才是宋代文臣的最高目标与追求,是参与主宰天下的权力所在!

    沈欢呵呵笑道:“副相之位,想必韩三司不会拒绝吧?纵是王介甫。又岂敢反对?阻人前程,这才是最大的罪想呀!回去之后,小弟就书信一封寄予司马相公,请他上书官家,令韩三司为副相!”

    苏轼长叹一声:“子贤,你的心思,我等越来越难以捉摸了!这一招抛砖引玉,深得古人以退为进之道呀!佩服,实在是佩服!”

    沈欢默然半会,这才叹道:“子瞻兄,小弟也是被逼无奈呀!敌人有刀有枪,我等若再不思进取岂不是束手就缚么!怎么也要想法子拿些棍子在手,这才有还手之力,不是么?。

    苏轼无奈苦笑:“若没有这些勾心斗角,我等邀三五好友,泛舟静湖。品茗试酒,岂不快哉!”

    沈欢心里大是愕怅,这些年下来,他越来越有往政客发展的趋势。整日想的都是怎么避开对手的算计,或者反击对手。

    其实他也想做一个轻松逍遥的风流文人,可惜这一路选择,他已经回不了头,也不能动摇,否则轻则身败名裂,重则丧失性命。他如今不是一条光棍,身后还有一大家子。他如果倒了,跟着他到霉的人会是一大片。所以,无论是为己还是为了他人,他都只有撑下去,直到

    丁!

    幽幽地看着平静清澈的湖水。沈欢呼了一口长气,喃喃地说道:“韩子华一旦成功进位为参知政事。可就空出这个三司使的位子了。这才是我们的目地,子瞻兄,这个位,我们要争一争呀!”

    苏轼当然只能点头,他海关总使是在三司名义下行事,若

    苏轼琢磨过后,甚是震惊地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着沈欢:“子贤。你是想,”

    “不错”。沈欢坚宾地点头。“若论治财之能,天下之大,舍我其谁”。

    欧阳发也反应过来,惊叫道:“子贤,你是想自己做这个三司使?”

    沈欢说道:小弟知道比较难,可是不能不争取一番呀!”

    苏轼与欧阳发顿时无语了。

    何止难呀,简直是天方夜谭!

    三司衙门怎么说也是独立的参政部门,三司使更是有“计相。之称。在外人眼里,几乎与宰相并列。品阶更是正三品官衔,沈欢如今的品级与之还相差了几等,另外沈欢才二十四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