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今年我们毕业-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鋈恕T诖笃笠抵形颐侵荒苁且桓龌方冢嗟氖抢泄率降墓ぷ鳎纠窗衙媸怨ぷ鞲丛踊褪谴笃笠蹈鞲龌方谙富谋硐帧6侵址谴笮推笠挡捎酶丛拥拿媸猿绦颍怂得魉窃诠室庋ё耪嫱猓械恪岸┬钡母芯酰嗨得魉嵌宰约罕缡度说哪芰Σ还唬荒苎杆俣杂ζ渲拔恍枨笳页鲎钍屎系娜耍峭ü鞒淌降亩骼创锏剑庵止灸持纸嵌纫膊焕诖丛炝Φ姆⒒印:迷诒贝蟮难ё用挥斜徽庵滞庠诘亩魉燮芏嗳俗钪漳玫搅税凑胀ǔ?捶ú淮淼腛FFER,但最终却选择了拒绝,去了按照通常看法不是很好、但很适合他发挥的地方。所以,那些没有最终拿到某大公司的OFFER的也未必是坏事。

再谈外语的重要性

可以想见大多数求职成功的毕业生们都或多或少地得益于英文或其他语种水平的优秀,尤其是进入了各大咨询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的同侪们。

实际上,法律专业也一样如此,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法律服务领域将面对国际律师事务所大开门户,作为一项专业服务,无论是国内的或是国外的法律服务机构都将史无前例地面对日益国际化的法律服务对于多语言转换或同时表达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求涉及多个国家相关法律条文的相互切换,这样面临的将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还有法律语言习惯问题,法律条款内涵的不同等等。

自己经常跟师弟师妹谈起一种想法:语言的优秀在近4、5年内还能成为一个人在求职当中一个加分的优势,然而很可能在不远的几年之后,类似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局面,英语将会作为另一个在华语世界的强势语言被普遍采纳,这样,在今天不具备这种基本素质的人们将会很快被取代。

的确,自己在整个求职的过程中,之所以拿到不少offer,语言的优势实在是帮了大忙。从前向师兄师姐打听的时候,顶多听说他们在面试律师事务所的过程中被要求读一段英文的文章然后阐释大意,然而就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律师事务所也在面试中开始安排起大块的英文面试时间来。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有的律师事务所在一个小时的完整面试过程中专门安排了1/4的时间把面试语言做突然切换,又是读又是说,法律英语的内容也被安排进来;外资的律师事务所也理所当然地用英语来做长时间的面试和笔试:面试的时间少则20分钟,最长的时候要用英文持续聊到一个钟头还不能聊到没话说;笔试就更加恐怖了,关在一个屋子里面,要么给你纸笔,要么就是给你一台桌面空空荡荡只有一个空白文档的电脑,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做繁琐的memodrafting或者翻译。很明显,语言作为很基础的工具,在这样一些求职的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却是很大的,有时甚至要超过知识本身。

*****

文章取名叫做此时彼刻,因为我时常相信事物的因果,想一步,再多一步,也许就能够给自己一个更远的视野和目标,此时的每一颗小心翼翼剥开的糖果,也许会在彼刻带给你很多的不一样。因此;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可复制;但我仍旧怀着一份良好的愿望;希望能把一些即使琐碎但不无裨益的经验口口相传。

北大是北大,我是我

李芳芳,女,北京人,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一年后转到中文系,就职于蓝色光标公关顾问机构

“偶尔我会想:如果当初有一个前辈告诉我这些路该怎么走……也许最后我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自己不从那些路上走过一遍,又怎么会刺到那些路上的荆棘?”

北大是北大,我是我

李芳芳

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看过很多前辈们的求职经验,个个经历牛得不行。学校发的一个就业指导小册子,后面附了简历样板,光奖学金就列上近一页纸,看看自己可怜的兔子尾巴简历,常常叹息,为什么没有给我们这种普通人的指导、介绍什么的?offer霸只介绍经验给offer霸,真正发愁的是我这样什么都没有,急着把自己处理掉的人啊。

如今我终于动笔来写了,可惜不是什么经验,只能算是教训。我常常后悔自己大学四年走了无数弯路,即使到现在也没有正过来。偶尔我会想:如果当初有一个前辈告诉我这些路该怎么走……也许最后我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自己不从那些路上走过一遍,又怎么会刺到那些路上的荆棘?

题目抄袭了bbs上一牛人的昵称,“从此,北大是北大,我是我”。听起来凄凉悲壮,或者洒脱不羁,其实,只是骨子里那一点点无奈和忐忑。其实,北大给了我很多,但她给我的都不是她想要给我的。而在她给我的那些东西里,我唯一想抛弃掉的,就是沉甸甸笼罩在头上的那圈光环,因为,即使我不去抛弃,那光亮也在渐渐黯淡下去。

大一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在大二之前就要把自己的目标定下来。

大一的时候,我想出国。

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上好高中,上好大学,然后出国,至于出国以后怎么着,我爸妈没说,我自己也没想好,或者说根本懒得去想,因为反正还有那么多年。这条设计好的路我走了三分之二,而且走得很顺利,只有一点点小挫折……没考上第一志愿”中文系”,以两分之差调剂到了第二志愿的政治学专业。

但是,我在政治学系混了半年多,猛然听说学校有转系制度的时候,那个本来熄灭了的中文梦就春风吹又生了,而且蓬勃发展起来,一直烧着我通过了转系考试。

不过,中文梦的实现直接导致我的出国梦变得不清不楚起来。据说中文系到美国的大学学的都是东亚文化之类的专业,虽然国外有不少牛教授,但冷门专业还是多少会让人觉得比较不爽。又听一位去了香港的中文系博士师兄说,中文系研究生出国比较容易,于是,在进了中文系之后我几乎没经过什么思想斗争,直接决定,先不出国了,等大四考研。

在漫无目的成天东游西逛中混了两年,心里想着,反正考研是大四的事情。而且,在这混过去的两年中,我最悔恨的事情就是……英语六级一直没过。

到了11月中旬,考研复习得越来越没信心。专业课还有无数的书没看,公共课一看就头疼。到后来碰都不想碰那些书一下。这里要引出我的教训一了:做啥事情都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于是我作出了一个决定:还是找工作吧。这个决定不是某一天突然决定的,而是渐渐的,在我还不知不觉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由此,引出我的教训二:决定什么事情的时候要果断。

我的求职生涯就从这里正式开始了。

我找工作开始得比别人晚,等我开始投的时候宝洁啊四大啊之类的那批比较流行的外企都已经截止了。我投的第一份简历是在chinahr上的欧莱雅。在网上填表格,一点都没进入状态。最后的openquestion人家每个要500字,我只写了五句。所以,后来没有面试我一点都没觉得意外。

第一个笔试是金地。我看到招聘消息的时候北大的招聘会已经开过了,幸好hr在未名bbs上留了他们的住址。我中午的时候冲过去投简历,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笔试通知。笔试在清华,时间从三点半一直到六点。后来他们还是把我拒了,因为我不想去外地,他们在北京又不要学中文的。一拍两散,不后悔。

金地笔试的当天晚上我看到了新华社的招聘启事,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后悔没有过CET6,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从此以后,CET6就成了我求职生涯中的一块绊脚石。得到教训三:英语一定要学好。

然后公务员考试就来了。基础知识一般般,复习和不复习效果是一样的。申论自我感觉非常好,但成绩出来的时候粉碎了我的直觉,原来申论也是要数字数的,文章做得多漂亮,字数不够也白搭。我报的是国务院港澳办,成绩刚刚过线,没等到面试。

其间去北展参加了一个所谓的文化人才招聘会,很多传媒公司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绝大部分都要工作经验。投了五份简历,四份石沉大海。教训四:校外招聘会是坚决去不得的,没什么价值不说,还要当心被踩死……我们宿舍的两个mm曾经不信我的警告,去了农展的一个招聘会,一个没进去就出来了,另一个挂了彩。

下面来说说那五份中唯一收到回音的一份。索贝国际机构,是一家传媒公司,名字听起来很唬人,地点却在一栋居民楼里,公司里面很窄小。这是我第一个面试。面试方法是群殴式,面试的问题很简单宽泛,但我还是太紧张。一个星期以后接到一个电话,还是这个公司,通知我去面试,我挺高兴,以为进二面了,结果是那边搞错了,是通知我去一面的……又过了半个星期,二面通知来了。这次是一对一,一个男hr,面试第一个问题是:“你以前听说过我们公司么?”我很诚恳地不假思索地干脆利落地回答:“没有。”估计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回答,脸上顿时僵着一种被鱼骨头卡住了的表情,我们两个沉默地对望了几秒钟,他说:“希望你来我们公司应聘之前先了解一下我们的情况,我们有机会会再请你来面谈的……”然后,我在这家公司的求职经历划上了句号。

南方报业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滑铁卢。笔试其实很简单,等于增大难度的公务员考试。前面的基础知识题一直做得很顺手,却在我自己认为是强项的写作上栽了跟头。写作题目是一些披露社会问题的新闻材料,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并不习惯于直面这样的社会现实,从密密麻麻的材料中我理不出一点头绪。到最后,只来得及列上去我自己以为尖锐犀利其实毫无特色的提纲,然后走人。

应聘蓝色光标的时候,我从头到尾都没投入多少注意力。投简历的时候只是因为符合条件,抱着全面撒网的心态投了一份。笔试的时候已经是被各种笔试折磨得麻木了,去了就笔,笔完了就回,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接到面试通知,于是去面。群殴式,一个个自我介绍,然后照着简历问些问题,再问问如何理解公关之类的,也和之前经历过的面试并无不同。直到几天之后突然接到电话问我做不做part…time,才意识到这个公司对我有兴趣。果然,不到过年就收到了offer,这是第一个offer。

这样一路写下来,终于写到了人民日报。我总觉得这是一个该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的段落,可是却又发现并没有什么好写。只有一个结论:有些目标,并不是只凭个人的努力奋斗就可以达到的。

之后就很简单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没有任何作用的经历加上一个疲惫倦怠的心态,最终,选择了蓝色光标……这个第一个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的地方。

回望自己的求职历程,很简单,很平凡,比起那些手里捏着无数offer的大牛,有点拿不出手的感觉。但在这条路上,我学会了很多,成熟了很多。从充满理想色彩到追求现实功利,从自以为有魏晋风骨并以此沾沾自喜到沉稳踏实甚至有点拜金,我并不知道这样的改变到底是好是坏。

在我经历的所有这些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也许我这一路走得歪歪扭扭踉踉跄跄,但因为有他,我从不曾倒下。

越写越土了,赶紧结尾。

索性再土一把:以一首我最喜欢的歌作为结尾吧。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可会变(谁没在变)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心里爱(谁明白我)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仍然自由自我

永远高唱我歌

走遍千里

一个结束 一次开始

郝闯,男,吉林人,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专业本科毕业,现就职于中国电信北京市分公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人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我知道,我真正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才清楚了自己先前该“预”些什么。良好的学习成绩,出色的社会工作,骄人的实习经历,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卓越的个人素质等等

一个结束一次开始

郝闯

引子

依稀记得去年银杏叶子正黄得灿烂的时候,站在本科毕业选择的岔路口,我,义无反顾得选择了工作,这个在大一大二甚至大三上学期还曾被我鄙视的选择。

给自己个轮廓

先总体说说自己的自然情况: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本科+经济中心经济学双学位,男生,党员,非北京生源。目前为止共拿到四个offer,按时间顺序先后为华润置地做销售,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北京电信做技术支持,招商银行深圳管理部。最后选择了去北京电信。跟北大众多找工作的精英们相比,或许我的offer算不了什么,然而,秋去冬至,冬去春来,整个找工作的过程我不能忘记。

选择——自己为未来下赌

关于未来话题并不轻松

大四的来临,让所有的人都突然现实了起来,无论从前做着怎样的梦,飞跃梦,保研梦,甚至浪漫的爱情梦,大四的现实击碎了所有人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关于未来的选择很直白地袒露在每个人面前,让你不得不面对。

分析自己,似乎是大四的第一课,以决定在这个人生的岔路口上到底选择哪一条路。最终我选择了适合我的那一条。

我的选择基于以下理由:首先自己的GPA不是很高,成绩一直在年级中游晃来晃去,性格上也不是个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基于此,我首先否定了出国,接着,否定了继续在北大过着只读圣贤书的生活,最后决定选择一种更有挑战性的生活——直接工作。

以前我曾经倔强地认为“首选出国,再选保研,最后才是工作”,也被师兄师姐们如此这般地谆谆教导,然而,当自己真正站在大四选择的路口的时候,才发觉这种观念并不是万金油。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适合自己的选择,是一种自己在未来的几年里能打起精神积极面对的选择,是一种能够和自己的长远的想法相匹配的选择。

回头想想,最后的决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尽管自己当初一直把出国当作目标,也在这个目标的支撑下,信誓旦旦地考了G,但还是在最后决定的关头放弃了这一目标。因为,当我真正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在国外让我花五年的时间来换取一个PH。D的学位,这种生活,我自己并不喜欢。所以,后来当我真正放弃出国,踏踏实实找起工作来的时候,我并没有丝毫的遗憾,只是感觉似乎自己在慢慢地找回自己,慢慢地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找工作——痛并快乐的里程

简历

从一个师兄那里,我拿到了一份颇经典的简历,只是换了内容,保留格式,就解决问题。不过后来,我还是渐渐知道了应聘国企和外企,简历应该有所差别;应聘技术和其他managementtrainee,简历的叙述应该有所侧重。于是,在整个准备简历的过程中,我挖空心思把整个大学生活回忆了一遍。一方面自己回忆着这个大学期间做过的事情,一方面体味着这些事情所能反映的我的品质,及赋予我的价值。要知道一份恰当、充实、得体的简历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很多公司筛选简历的条件极其苛刻,一不小心就成了第一批殉葬者。事实证明,我的简历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投出的大部分简历都有了回音。在此我只想谈两点体会:专业化和有针对性。专业化自不必说,比如简历应该在一页纸中完成,最好不要用彩色纸,格式规范等等;有针对性,就是最好能够换位思考一下,想想用人方更看重你的哪点品质。比如,你应聘国有企业,你的GRE,TOEFL成绩似乎就没有什么正面影响;你应聘技术职位,众多的社会工作似乎也不比一个科研实例来得有效。更负责地说,还可以考虑公司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等,他们更想要哪方面的人才,你是否做过这个方面的事情等等。但要注意,我们并不鼓励伪造简历,编造故事。事实证明这招并不灵验。

一份好的简历是一个有力的敲门砖,说得严重一点:战斗从你开始准备简历的时刻就已经打响。

面试

最优秀的不一定是最后的胜出者,最后的胜出者,一定是最合适的。

找工作始末,少说也面试了十家公司,穿梭在北京的大小街头,淡薄的西服里原本瑟瑟的心也渐渐坚定,就算再不开窍,面来面去,感觉也总会有一些。由于自己英语水平极其一般,所以除了最初投了几家外企之外,我的目标锁定了一些有实力的国企。其中印象很深刻的倒是有几次,不妨拿出来聊聊。

华润置地的一面算是很别开生面的一次面试,属于团体作战。首先是短暂的自我介绍,接下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