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89-证治汇补-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风邪搏之则 。原其所由。皆属气血两亏。不足之症。宜参、术浓煎。佐以竹沥、姜汁。时时啜之。如不应。换 
以十全大补汤。(汇补) 
x虚 非风x 
有绝无风邪。而筋脉挛急。角弓反张者。此气血虚极。不能养筋也。(正传)凡老年气血衰少。夜着风寒。脚腿筋急 
者。亦血虚也。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加竹沥。或六君子汤。加黄 、附子。血虚者。四物汤。加羌、防。或大秦艽汤。 
x 痫有别x 
病发身软。时醒者。为痫。身强直。角弓反张。不醒者。为 。(玉机) 
x死症x 
病口张目瞪。昏冒无知者。难治。又戴眼反折。手足螈 。汗出如油。或反张离席一掌者。死。小儿离席一 
指者。死。(医统) 
x脉法x 
病之脉。上下弦急紧。浮盛为风。洪滑为痰。虚濡为虚。急实者为刚 。沉细者为阴 。伏弦者危。凡 脉 
如雨溅出指外者。死。(汇补) 
x治法x 
惟宜补血降火。敦土平木。清痰去湿。随症而用。(刘纯)暴起多属痰火。久必是血虚。 
x风药宜禁x 
病虚为本。痰为标。切不可纯用风药。故血药在所必加。盖血虚则火旺。火旺则风生。风胜则燥作。能滋 
其阴。则风自息。而燥自除。(入门) 
x补剂当施x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气虚筋惕。当用参、 以补之。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故血虚筋惕。 
当用归、地以润之。(汇补) 
x用药x 
主以如圣饮。加竹沥、姜汁。有汗。加白术、桂枝。无汗。加苍术、麻黄。或加干葛。痰多。加贝母、栝蒌、枳实、 
苏子。火盛。加山栀、门冬、花粉。去羌、防、柴、芍、芷、半、乌药。如口噤切牙。大便实者。加大黄。气虚。加人 
参、黄 。血虚。加熟地、黄 。产后去血过多成 者。同治。养筋。加秦艽、钩藤、续断。行血。加牛膝、独活、木 
瓜。 
x 病选方x 
如圣饮 治刚柔二 。螈 同治。 
羌活(上) 黄芩(中) 川芎(中) 白芷(中) 柴胡(中) 芍药(中) 人参(中) 当归(中) 甘草 
(下) 半夏(下) 乌药(中) 
当归补血汤 治去血过多。筋无血养。令人四肢挛急。口噤如 。 
黄 (上) 当归(中) 羌活(下) 防风(下) 甘草(下) 
水煎。 
防风当归饮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摇。口噤反张。祛风养血。 
防风 当归 川芎 生地 
等分。水煎。 
举卿古拜散 治新产血虚发 。汗后中风。 
荆芥穗不拘多少。微炒为末。每服三五钱。以大豆黄卷炒。以热酒汰之。去黄。用汁调下。其效如神。 

卷之四上窍门
眩晕
属性:x大意x 
诸脉皆系于目。脏腑筋骨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气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 
深者。随目系而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而眩矣。(经文) 
x内因x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内经)以肝上连目系而应于风。故眩为肝风。然亦有因火。因痰。因虚。因暑。因湿者。(汇 
补) 
x外候x 
其状目暗耳鸣。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不省人事。盖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皆转。二者兼有。方 
曰眩晕。若甚而良久方醒者。又名郁冒。谓如以物冒其首。不知人事也。(汇补) 
x眩分虚实x 
虚者。内外之邪。乘虚入表而上攻。实者。内外之邪。郁痰上结而下虚。(入门) 
x湿痰眩晕x 
肥白人湿痰滞于上。阴火起于下。痰挟虚火。上冲头目。邪正相煽。故忽然眼黑生花。所谓无痰不作眩也。(丹溪) 
x肝火眩晕x 
黑瘦人肾水亏少。肝枯木动。复挟相火。上踞高巅而眩晕。谓风胜则地动。火得风而旋焰也。(丹溪) 
x肾虚眩晕x 
人身阴阳。相抱而不离。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若淫梦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原。使诸气逆奔而上。此眩 
晕出于肾虚也。(直指) 
x血虚眩晕x 
血为气配。气之所丽。以血为荣。凡吐衄崩漏产后亡阴。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眩晕生 
于血虚也。(直指) 
x脾虚眩晕x 
脾为中州。升腾心肺之阳。堤防肾肝之阴。若劳役过度。汗多亡阳。元气下陷。清阳不升者。此眩晕出于中 
气不足也。(刘纯) 
x气郁眩晕x 
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必寸口脉沉。眉棱骨痛为异。若火动其痰。 
必兼眩晕嘈杂。欲作吐状。(汇补) 
x停饮眩晕x 
中气不运。水停心下。心火畏水。不敢下行。扰乱于上。头目眩晕。怔忡心悸。或吐涎沫。宜泻水利便。使心火 
下交。其眩自已。(汇补) 
x外感眩晕x 
外邪所感者。风则项强自汗。寒则拘挛掣痛。暑则烦闷口渴。湿则重着吐逆。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心法) 
x晨昏眩晕x 
有早起眩晕。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谓之晨晕。此阳虚也。有日晡眩晕。得卧少可。谓之昏晕。此阴虚也。(绳墨) 
x死症x 
凡眩晕言乱。汗多下利。时时自冒。卧亦旋转者。虚极不治。(入门) 
x脉法x 
肝脉溢大必眩。若风浮寒紧。湿细暑虚。痰弦而滑。瘀芤而涩。数大火邪。濡大虚极。 
x治法x 
先理痰气。次随症治。(举要)外邪和解清痰火。内虚本固标自移。(入门) 
x用药x 
外邪痰火。主以二陈汤。加天麻、蔓荆等。挟风。加荆、防。挟寒。加 本、细辛。挟暑。加香薷、藿香。挟湿。 
加苍术、浓朴。挟火。加山栀、黄芩。气虚。主以四君子汤。气陷。主以补中益气汤。血虚。主以人参养荣汤。肾虚。 
主以鹿茸肾气丸。阳气久虚。遇寒必冒者。桂附八味丸。相火妄动。遇劳必眩者。加减逍遥散。 
x丹药禁用x 
世有所谓气不归源。而用丹药镇坠。沉香降气。误人极矣。盖金石助火。香窜散气。多致飞越之祸。岂能镇 
其不归之气耶。 
x【附郁冒症】x 
郁冒者。由肾气大亏。每遇风寒。即发眩冒。不仁不省。冷汗时流。宜十全大补汤主之。 
x【附肝厥症】x 
肝厥之症。状如痫疾。僵仆不醒。醒则呕吐。头眩发热。宜二陈汤。加柴胡、枳壳、甘菊、钩藤、干葛、山栀、生 
姜。 
x【附头重症】x 
湿气在上。头重如山。有似眩状。宜红豆散搐鼻内。 
x眩晕选方x 
二陈汤 统治头眩。属风寒湿痰。诸有余之疾。(方见痰症) 
四君子汤 治头眩。属脾弱气虚。诸不足之症。 
补中益气汤 治头眩。属脾气下陷。清汤不朝于巅顶。(二方俱见中风) 
人参养荣汤 治头眩。属脾肝血虚。荣气不充于三阴。 
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陈皮、远志、五味子。 
鹿茸肾气丸 治眩晕。属肾气衰弱。不能纳气归原。 
即六味丸加鹿茸、菟丝子、石斛、巴戟、龟板。 
桂附八味丸 治眩晕。属阳气孤浮。引火归原。(方见中风) 
加减逍遥散 治头眩。属气血不足。肝肾相火兼郁者。 
当归 白术 白芍 茯苓 柴胡 丹皮 熟地 黄柏 炙甘草 
或加山栀、薄荷。舒郁尤捷。 

卷之四上窍门
头痛
属性:x大意x 
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惟经气上逆。干犯清道。不得营运。则壅遏为痛。(微论) 
x内因x 
自外入者。风寒暑湿之邪。自内发者。气血痰郁之异。(玉机)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与气相搏。脉满 
而痛。(汇补) 
x外候x 
头脑痛连两额属太阳。头额痛连目齿属阳明。头角痛连耳根属少阳。太阳穴痛属脾虚。巅顶痛属肾。目 
系痛属肝。(汇补) 
痛分内外 
外感头痛。如破如裂。无有休歇。内伤头痛。其势稍缓。时作时止。(入门) 
x痛分诸因x 
因风痛者。抽掣恶风。因热痛者。烦心恶热。因湿痛者。头重而天阴转甚。因寒痛者。绌急而恶寒战栗。因痰 
痛者。昏重而眩晕欲吐。因食痛者。噫酸发热而恶食。气虚痛者。九窍不利。恶劳动。其脉大。血虚痛者。鱼尾 
上攻。恶惊惕。其脉芤。肾厥痛者。下虚上实。其脉举之则弦。按之则坚。气逆痛者。心头换痛。其症胸腹胀满。 
呕吐酸水。(汇补) 
x厥头痛症x 
厥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胸中寒邪。故厥逆而头齿皆痛。 
x真头痛症x 
真头痛者。引脑及巅。陷入泥丸大痛。手足青冷至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用和)外灸百会穴。内进参附 
汤。亦有生者。 
x脉法x 
寸口紧盛。或短或弦或浮。皆主头痛。又浮弦为风。浮洪为火。细濡为湿。滑大为痰。短涩为虚。 
x治法x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古方治头痛。每用风药者。取其味轻。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在风寒湿者。固 
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可假此引经。(必读) 
x郁热当清x 
头痛多主于痰。甚必兼火。(丹溪)有久痛而感寒便发。外用重绵包裹者。此属郁热。盖本热而标寒也。因其 
本有郁热。毛窍常开。风寒易入。束其内火。闭逆为痛。惟泻火凉血。佐以辛凉散表。(玉纶) 
x寒湿当取x 
湿热头痛。心烦重滞。病在隔中。过在手太阳少阴。寒湿头痛。气上而不下。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手少 
阴巨阳。甚则入肾。偏头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准绳) 
x用药x 
头痛。若属外邪痰火诸有余者。主以二陈汤。风。加羌活、防风。寒。加细辛、 本。湿。加苍术、白芷。火。加 
山栀、酒芩。郁热。加酒浸大黄、细辛、芽茶。风热。加天麻、蔓荆。又太阳加 本。阳明加白芷。少阳加柴胡。太阴 
加苍术。少阴加细辛。厥阴加吴萸。此六经引经药也。若属气虚者。顺气和中汤。加天麻、川芎。血虚者。四物汤。加 
薄荷、甘菊。风热。用清空膏。风痰。用玉壶丸。痰火。用石膏散。寒湿。用芎辛汤。痰厥。用白术半夏天麻汤。肾厥。 
用玉真来复丹。肝虚。用生熟地黄丸。肝火。用逍遥散。 
x快捷方式法x 
治风虚半边头痛者。用白芷二钱。黄牛脑一个。川芎三钱。入瓷器内。酒煮食之。任量一醉。睡后即愈。 治 
寒湿头痛。用白凤仙一株捣烂。火酒浸。露七夕。去渣。饮酒效。 治血气虚而头痛。憎风恶寒。用盐披草纸 
上。于痛处以热熨斗熨之。冷即再熨。以平为度。 热郁脑中而痛者。以硝石为末。吹入鼻中。即止。 气郁 
偏头痛。用蓖麻同乳香、食盐捣。贴太阳穴。即止。凡外感头目闷痛甚者。用葱叶插入鼻内一二寸。觉气 
通。即减。 
x【附眉棱痛】x 
眉棱者。目系之所过。上属于脑。外挟风寒。内成郁热。上攻头脑。下注目睛。则眉骨作痛。又有肝火壅热者。 
有风痰上攻者。有湿气内郁者。(必读)有肝经血虚。见光则痛者。有肝经伤饮。昼静夜剧身重者。若妇人经 
行将尽。不能安养。或以针指劳神。致令眉骨酸痛者。专以益阴养血。(汇补) 
x【附脑痛】x 
头脑作痛。犹如刀劈。动辄眩晕。脑后抽掣跳动。举发无时。此肝经痰火。名曰厥疾。厥者。逆也。恚怒太过。气 
与血俱逆于高巅。而胆穴又络于脑。宜清痰降火。以芩、连、花粉、胆草、大黄、芦荟、丹皮、赤芍之类。调猪胆汁 
服之。若虚弱人患此。宜逍遥散加川芎、生地主之。 
x用药x 
肝虚。主以生熟地黄丸。血虚。主以加味逍遥散。湿痰。主以导痰汤。风热。主以上清散。此症失治。多致伤目。 
或两耳出脓。则危矣。 
x头痛选方x 
二陈汤 统治头痛(方见痰症) 
顺气和中汤 治气虚头痛。 
即补中益气汤加芍药、川芎、蔓荆、细辛。 
加味四物汤 治血虚头痛。 
即四物汤加甘菊、蔓荆。 
清空膏 治风热头痛。 
羌活 防风(各一两) 柴胡(七钱) 川芎(五钱) 甘草(五钱) 黄芩(酒炒三两) 黄连(炒二两) 
末之。每服二钱。清茶下。 
玉壶丸(和剂) 治风痰头痛。胸膈满。食不下。咳嗽呕吐痰涎。 
南星 半夏(各一两) 天麻(半两) 白面(三两) 
水滴丸。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石膏散 治痰火头痛。 
川芎(下) 石膏(上) 黄芩(中) 白芷(下) 
水煎。 
芎辛散 治寒湿头痛。 
川芎 细辛(各一钱半) 苍术 甘草 干姜(各一钱)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痰厥头痛。 
天麻 白术 半夏(各一钱) 人参 苍术 陈皮 黄 泽泻 茯苓(各五分) 神曲 麦芽(各七分) 干姜 
(三分) 黄柏(二分) 
水煎。 
玉真丸(本事) 治肾厥头痛。 
硫黄(二两) 石膏( ) 半夏 硝石(研各一两) 
虚甚者。去石膏。加钟乳粉一两。生姜糊丸。姜汤下。外灸关元百壮。 
来复丹(和剂) 治上盛下虚。 
硝石(同硫黄研) 玄精石 硫黄(各一两) 五灵脂(水澄去砂) 青皮 陈皮(各二两) 
为末。醋糊丸。米饮下。 
生熟地黄丸 治肝虚头痛。 
生地 熟地(上) 天麻 川芎 茯苓(下) 当归 白芍 黑豆 石斛 玄参 地骨皮(中) 
蜜丸。 
祛风清上散(统旨) 治风热上攻。 
酒芩(二钱) 白芷(一钱半) 防风 柴胡 川芎 荆芥 羌活(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 
黑锡丹(和剂) 治真头痛。 
沉香 附子 葫芦巴 肉桂(各五钱) 茴香 破故纸 金铃子 肉果 木香(各一两) 黑锡 硫黄(炒成珠各 
三两) 
一方。有阳起石半两。巴戟天一两。酒煮。面糊丸。姜汤下。 
羌活黑附汤(东垣) 治寒厥头痛。 
麻黄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 升麻(二分) 甘草(二分) 附子(一分) 白芷(三分) 
水煎。 
彻清膏 
蔓荆 细辛 薄荷 川芎 本 甘草 
川芎茶调散(玄珠) 
薄荷(三钱) 川芎(一两) 荆芥(四钱) 白芷(五钱) 细芽茶(三钱) 黄芩(二两酒炒) 
头顶痛及脑痛。加细辛、 本、蔓荆子各一钱。每服二三钱。清茶下。 

卷之四上窍门
面病
属性:x大意x 
头面者。诸阳之会也。十二经络。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经文)所以面病俱属三阳之经。(汇补) 
x面痛x 
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汇补) 
x面肿x 
面肿曰风。(内经)因食后冒风。风热相搏。上攻头面。能食者。为风虚。更兼麻木。不食者。为风热。必见红赤。 
(入门) 
x面浮x 
劳力过度。饮食失节。脾气输化不及。肺金传布失度。故眼下肿如卧蚕状。将有水肿之虞。若脉浮虚无力。 
是脾气不足。宜培脾实土。沉实有力。是肺气不顺。当降气泻水。(汇补) 
x面热面寒x 
手足阳明经气盛。则身已前皆热。(入门)手足阳明经气虚。则身已前皆寒。(灵枢)故风热上冲。则面独热。寒 
湿上逆。则面反不能耐寒。(入门) 
x面疮x 
风渍皮肤。痰客脏腑。则面 黯。脾受湿热。肺受风邪。则面疮疡。或痛痒。或红肿。或如粟米。或变五色。又有 
肺受火邪。咳嗽脓血。面生红疮者。乃肾水不升。肺火独旺也。(汇补) 
x治法x 
高者抑之。客者散之。血热者宜凉。气虚者宜补。不可专任苦寒降火。若清火补气而不效者。又当开郁。 
x用药x 
胃火。清胃散。加黄芩、山栀。风邪。葛根汤。加薄荷、荆芥。调脾。六君子汤。加升麻、干葛。 
x【附颊 】x 
如肿连齿根者。胃火也。肿及两颐者。胆邪也。仍以能食为风虚。不食为风热。(入门)若湿热为肿。火盛为痛。 
两耳前后俱肿者。名曰发颐。甘桔汤加薄荷、荆芥、连翘、防风、黄芩、牛蒡主之。 
x面病选方x 
清胃散(方见火症) 六君子汤(方见中风) 甘桔汤(方见恶寒) 

卷之四上窍门
头风
属性:x大意x 
头风。即首风也。新浴中风。即为首风。(内经)头风与头痛无异。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名头风。(绳墨) 
x内因x 
因风寒入于脑髓也。盖头为诸阳之会。必其人素有痰火。或栉沐取凉。或醉饱仰卧。贼风入脑。致令郁热 
闷痛。妇人多患此者。因无巾帻以遇风寒也。(入门) 
x外候x 
其状头汗恶风。当先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稍愈。(内经)有头皮浮顽不自觉者。有 
口舌不知味者。或耳鸣。或目痛。或眉棱之间。有一处不若吾体。皆其渐也。(入门) 
x头风偏正x 
正头风者。满头皆痛。甚则项强。身体拘急。常兼左右。偏头风但在半边。在左多血虚有火。或风热。在右多 
气虚痰郁。或风湿。(汇补) 
x头风分辨x 
血虚者。朝轻夕重。气虚者。朝重夕轻。风热痛者。遇热则发。风湿痛者。阴雨则甚。湿痰痛者。绵密无间。眩晕 
吐逆。火郁痛者。喜暖畏光。面赤口渴。(汇补) 
x头风瞎眼x 
木生于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窍。肝风动则邪害孔窍也。故有年久头风。便燥目赤眩晕者。乃肺金乘肝。气 
郁血壅而然。宜清上彻下之法。(入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