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游戏的城市-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娘也像上海网虫一样正在田头上打开着MODEM看看世界在这一天里发生了何许变化。
与此同时,他们渲染着城外所发生的情形,不断地歪曲着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判
断,仿佛上海浦东三林塘的王阿根同志每天清晨上和纽约哈兹姆地区的罗伯逊先生
以E—MAIL的方式互致平安,而崇明岛的李阿香同志也和坦桑尼亚的古图木先生以C
hAT的方式谈情说爱。
别有用心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他们中有着一张张不同的脸孔,面孔背后有
着各不相同的心理。但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叫做lSP(也即电脑网络服务商)
的同志们。出于希望每一个男女都来认识他们的网络,进而加入这个网络这样一种
虽不崇高但也可以理解的原因,lSP的同志们就必须不断地制造有关INTER的种种
神恬,反复强调电脑这个玩意儿和每个男女生活方式的关系,持续地述说后信息时
代到来的伟大意义。对他们来说,一个被神化被虚构的后信息时代存在的重要意义
在于它能够决定他们自身的生存。
其实,我们并不拒绝电脑、网络、信息以及电于文化的说法,我们亦以同样浓
厚的兴趣关注着在地球的另一边上发生的有关未来时代的变化,我们知道,这一切
并不被我们的个人好恶所左右,它的到来是无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必须十分警
惕某此别有用心者,警惕他们出于个人或者小集团利益的说法和做法,在他们富于
蛊惑性的鼓吹背后,他们渴望膨胀自己的口袋和口袋中的存款外他们使得一个与我
们尽管有着不少距离但真实地存在着的后信息时代变得面目全非以致谬误百出。

你还能给我什么

与试图用物质堆砌来营造今日贵族的人们一样,另一些人们也在今日生活中存
在着一种梦想,说得更严厉一点是一种妄想,那就是企图用不同档次的悬赏来造就
他们的下一代。
这种悬赏的手段在每次考试前使用得尤其频繁,具体而言,它们表现为一次上
海近郊的远足;一台世嘉公司出品的三十二位立体游戏机;一套世界级品牌(其实
也不过是南方某地加工而成)的运动服。自然,对这些东西作出选择的前提在于他
们孩千考试成绩的高低上下。
我想,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部分内容就这样被令人不安地继承了一下来:重
赏之下必有勇夫。和他们的某些先人一样,在信奉高额悬赏与出类拔萃成绩之间自
有逻辑关系的人们眼里,悬赏成了他们的孩子投入考场的唯一动力,它也是他们的
孩子成绩得以提升的唯一力量。
这些人们也许确实触摸到了人性中的普遍弱点,也许确实直觉到了人类有史以
来存在的共同弊病,只是他们过于绝对因而过于荒谬,因为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了
这一点:用物质造就的常常并不是社会生活中的精英,更多的倒是在上海迪斯科舞
厅里将自己装点得十分“朋克”或者说十分“酷”的、而其实什么也不是的家伙。
危险就在这里。
推崇高额悬赏的人们正在侵蚀着未来人(今天的孩子上是未来人的雏形),他
们对其下一代的态度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功到社会中奉为至尊的准则、信条和教义:
任何情状的维持与任何东西的获得都是也只能是以物质交换作为唯一的媒介,没有
人能够超越这个“唯物”的层面,为了一种较为纯粹的境界去提升生命。
今天,我们已经领略到了这种功利思想的毒害——只要你有足够的观察力去发
现那些背着大兴的路易·威登而时刻准备将自己当作一个专卖店的妙龄女子和那些
戴着无框墨镜随时渴望扮演“拆白党”的纨绔子弟——要不了多久,我们便会感觉
到这种思想对更为年轻一代的破坏性作用,那时,今天的孩子会站在新世纪的门槛
上对整个社会冷冷地说道:你还能给我什么?

物质堆砌不出“贵族”

无论从我们所建立的民主社会这一角度还是从我们民族传统这一角度,我们都
有充分的理由断然地说:今天没有“贵族”。
然而,和我们生活于同一座城市的有些男女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对自己拥有
“贵族”身份也许已经绝望,但变本加厉于自己的儿女身上,期望在充分的物质化
之后,能够营造他们的“贵族”后裔。
他们因此用世界品牌的婴幼儿用品将不足六个月的女儿武装到了牙齿,他们又
向刚刚凑足两岁的儿子提供着绝对豪华的家庭空间,他们已有的财力使城市蓝领只
能望洋兴叹,使城市白领顿感捉襟见肘,而他们则沉浸于这样的想象之中:在添加
了足够的物质能量之后,他们的儿女将会变成完美的人,是芸芸众生中的精英,是
平凡男女中的“贵族”。
他们没有想到或不愿去想到的是这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历史早就证明而现实
还将继续证明:享有充分的物质并不足以培养出社会生活中的“贵族”,因为假定
中的“贵族”应有的那种精神性的力量,那种无与伦比的忘我意志,那种曾经沧海
难为水的独特气质,都不是在世界名牌的包装下所能产生的,也不是在豪华空间里
能够生成的。
绝对的精致、优雅、奢华的生活确实可以派生出一些东西,譬如上流社会的那
份作派;又譬如中产阶级的那份架势,以及若干的情调、若干的风韵、若干的气度、
若干的姿态,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与社会精英中的精英——“贵族”——无关。相信
物质可以造就“贵族”的今日生活中的富豪们,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最可能看到的
一幕是这样的:被他们打造得十分精致的儿女每每就着慵懒的阳光,品尝着哥伦比
亚咖啡,打发着漫长的下午时光;他们也可能看到的是这样一幕:挣脱了他们的卵
翼,他们的儿女在夜晚的边高城中,和着震耳欲聋的音乐,披散着已被染成土黄色
的头发,疯狂地、忘却一切地舞蹈着。
重复一遍,物质堆砌不出“贵族”。更何况,在一个民主化的社会中,至少在
理论上,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那种所谓的“贵族”和“贵族思想”不仅是
对民主社会的一种越轨,更是一种反动。

溺爱会有什么结果

开宗明义,我个人认为“如今的孩子母亲管得多而父亲管得少”这种说法过于
暖昧,因而缺乏真正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管”,这是我与其他一
些人所持观点的分野所在。
让我讲得具体一点。瑞华坊,那是我居住的里弄。我看见不少母亲无微不至地
管束着自己的孩子:从上课时应带的矿泉水到提醒起床的闹钟;从每天看电视给予
的法定时间,到开启智力的某种读物,总之,对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她们都给与了相
当强度的关注,她们的爱心是无与伦比的。然而,问题在于这样的爱心是否一定有
助于孩子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中一个极富于竞争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
自己命运的新人?
恕我直言,我在这些母亲的身上并没有感觉到她们理解了这一点,我更多感觉
到的是她们出于与生俱来的那份母性的“溺爱”。她们也许给与了孩子充分的时间
和感情,但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孩子成长乃至生存中的本质性的问题——
譬如,非常敏锐地洞察到孩子内心中的一些微妙变化,同时对这种变化作出作
为一个家K的细腻反应;又譬如,及时地了解孩子身边的那些朋友们的素质,同时向
他作出你的公正而明智的判断;再譬如,自始至终坚定孩子的信心,并且。恰到好
处地给他一份压力,使他明白生活在最本质的意义上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反挑
战……
我个人认为这种忽略将是致命的,它决非用过分的“溺爱”便能替代。因为,
如果由于我们的多情、深情、迷情造就而成的下一代,却无法适应二十一世纪这个
更为开放同时也更为冷峻的时代的话,那么,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孩子们身上所花去
的时间是全部白费了,而我们在孩子们的在生活细节上所注入的情感也只能被用来
证明是毫无意义的。
更多精彩图书、手机资源尽在      

电脑访问:。¤╭⌒╮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手机访问:wap。¤╭⌒╮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第一章
?尼葛洛庞蒂给我们上课

来自美国的尼葛洛庞蒂先生正在给我们上课,教材便是他那一本已在中国大陆
某些特殊人群、特殊圈子中广泛流行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数字化生存》,这样的教
材并非只有《数字化生存》,我们不是还读到了《网络为王》、《虚拟生存》、
《电脑时代的恐惧与压力》等等的读物吗?
所有这些读物都明确无误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人类正进入一个后信息时代,
由于INTER的产生,电脑不再是一台任人摆布的计算机,它将决定性地改变我们
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秩序、我们的文化结构。用尼葛洛庞蒂的话来说:计算机
不再是计算机的问题,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
对一座尚处于发展中时期的城市(哪怕它已拥有了世界第三高楼,即将拥有世
界第一高楼)来说,这样的信息多少带上了一点耸人听闻的色彩,除了居住于这座
城市高科技据点中的那些人们,除了始终坚信技术的力量并视之为生存的最主要支
柱的那些人们,以及那些陌生于人与人的交往而迷恋人与机器对话的人们,更多的
人们恐怕对INTER仍无动与衷,当然更无视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生存在眼下还非常具体地表现为以有限的积累加上同样有
限的公积金去获取7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两房一厅;表现为以拼死一搏的心情在1200
点股指时进入,妄想在1500点股指时有所斩获;表现为乞求于再就业工程给与的50
0元甚至更少一点的月薪来维持生存的需要,尼葛洛庞蒂和他的《数字化生存》不是
显得过于神话也过于奢侈了吗?
但我想,如果我们不那么急功近利、不那么鼠目寸光,我们便有必要倾听尼葛
洛庞蒂的说教,因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不会由于时间、空间的距离而被永远地阻
隔,同样也不会由于我们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们尚未触及而变换它的性质。
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认识到《数字化生存》、《网络为王》、《虚拟生存》
等等的读物不仅只有文本的价值,在它有时不免夸大其词、有时不免耸人听闻的描
述中,一种我们并不熟悉但无法拒绝的未来社会的架构正在被勾勒,我们已经听闻
那汹涌澎湃的大潮来临前的沉郁涛声。我们同时又有痛苦的直觉:未来社会中缺席
的人们或许就是今天对所有这些都无动于衷的男女。虚拟社会和它的电子信徒
在这之前,我们有着由芸芸众生所构成的现实社会,有着由戏剧、影视所再现
的艺术社会,但我们几乎不知还有着一个虚拟社会的存在,而现在,这个被未来学
家、数位专家、后信息主义理论家所超前演绎的空间却一下子和我们拉近了距离。
譬如,在我们这座城市之外的一些发达区域正流行着一种TAMAGOTCH的东西,它
虚拟着自然界中的生物——小鸡、小猫、小狗乃至恐龙——的生态习性,从而以动
物性界面(借用一个信息主义理论家的术语)来完成与人的沟通。虽说,TAMAGOTC
H的流行还不能指证一个虚拟社会的完整成形,但它却传递了这个社会来临前的信息,
而干百万电子信徒对其的狂热也传递了“未来人”的雏形。
这可能是一种无法避免的世界性趋势,比时尚更深刻、比流行更持久的趋势。
在我们这座城市,早几年,我们不是目睹过多少男女痴迷着俄罗斯方块(尽管它还
不能归之于虚拟社会的范畴),而今天,我们不又目击着几多GAMEBOY聚集在城市的
电玩商店、游戏机房,在虚拟的电子空间里格斗、厮杀、奔腾、飞翔……他们在这
种拟人化的时空中投入的感情、迸发的热情是远远地超越了在现实时空中的强度的。
他们有时感觉到一片虚拟的情景、一种虚拟的环境比他们生存的真实时空要来得更
为激动人心。由此看来,TAMAGOTCH何时出现在上海男女的掌中并不重要,而在它出
现的背后潜伏着一个虚拟社会与现实人们的关系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我想,我们
确实有理由向自己发问:为什么年轻的一代更乐于成为电子信徒而不是文本信徒?
为什么电子信徒将虚拟社会看得比现实社会更为逼真从而更为动心?
渴望虚拟社会会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情感吗?




并且,虚拟社会的信徒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将成为新的另类?

INTER不是“诺亚方舟”

一个人类历史上变化最为多样、急遽和诡秘的时代正被我们这一代所而对,其
中,这个时代的产物之一INTER让我们全体感受着它的无边魅力、万千气象。
当我们还十分朦胧地理解着电脑的发明不同于电话的发明的时候,当我们还十
分含混地想象着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胜负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小插曲的时候,当我
们还十分模糊地看待那些在网上闲聊的人们并将他们只是当作吮吸林忆莲乳汁的细
小族的时候,我们能有多少自信去不屑INTER?
然而,有一点是需要加以警惕的。在今日的时代里,我们开始听到这样一种说
法,INTER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创造,它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是最为全面的,
一句话,INTER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它甚至可以表达人类最复杂的情感,解决人
类已有的一些难题。
这种说法充塞在我们的大小媒体上,它压倒一切,唯我独尊,是正在慢慢形成
的新意识形态的素材之一。
必须注意这种说法的来源,他们不外乎是这样一些人物:别有用心的网络服务
商、单向度思考问题的电脑行家、永远走在所谓的时代前列而其实永远迷乱自己的
大大小小的网虫们……
但是,已有的历史证明了没有一种发明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
没错,十九世纪人类拥有了公路,二十世纪人类获得了飞机,二十一世纪人类
将由电脑来承担他的一部分任务,人类在有效地克服时间、空间加在他身上的阻力
这一方面的努力是极其成功的,但是,人类在面对自我的时候,却显得十分无力。
人们内心所存在的痛苦、焦虑、怀疑、隔膜、敌视、仇恨、不信任等等的情感正伴
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日俱增,又有谁能够向我们证明由于时代的更替使得我们也一
同进入了一个较前更为明朗、清晰、安全的肚界呢?
INTER不是“诺亚方舟”,它不能拯救我们的肉身更不用说我们的灵魂了。
它只是人类的一项发明,一项伟大的发明。它的作用确实不比瓦特先生的蒸汽机来
得差,它指代着时代的更替、生活方式的变化,但是,我们绝对无法去指望它会来
解决我们内心存在着的、连上帝也无法洞见的问题。

胜利的电脑与被“组织化”的恐惧

我相信,任何一个对电脑、对国际互连网络、对前信息后信息时代有着不可遏
制的迷恋的男女,他们都不会产生这样一种压力和恐惧,然而,对在文本时代中成
长并用文本方式去和他的身外世界沟通的很小的一部分人们来说(请注意,我用的
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们”这个限定),这样的压力和恐惧是真实地存在着的,他们
不信任电脑,同时拒绝这个现代社会的超级尤物。
在事物的最一般的层面上,也即事物的表象上,这样的人们容易被一个前进的
社会、一个时尚的人群和一种激进的意识形态所忽略所不屑,然而只要你有足够的
感受力和洞察力,你便不会如此轻率、如此肤浅地作出判断。
仔细地观察和感受他们一下,你就会明白一点,他们对电脑时代的压力、恐惧
来自于自己即将被彻底机器化、彻底组织化的一种“野兽般的预感”,但愿这样的
说法不至于冒犯他们。
彻底机器化和“彻底组织化”的事实是真实地存在的。
比如,在文本时代里,你和组织的对话可以采取人际交往的方式,即使你完全
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你至少可以与对方有所交流,你可以争辩、
反驳、抗议,你可以用尖锐的愤怒来表达你的思想,用强硬的不满来传递你的立场,
一句话,你的对话和沟通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它让你感受着人性的氛围,感
受着人性空间中的一切生命的反应。
但现在,在一个电脑时代里,当一个人与他所栖身的组织进行对话的时候,他
所面对的只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一个寂然无声的物件,它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