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游戏的城市-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的这些女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呼应了这股滥觞自西方的服饰美学思潮。
但是,对上海的这些“酷”的女人来说,问题还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提出:她们
中有多少人能够察觉到“酷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某一时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服饰美
学在社会中的流行?又有多少人能够绕过伪情调主义的陷阶进而传达生命中令人不
快但发人深省的“酷”的意境?
我的观察自始至终告诉我的是,上海女人对“酷文化”的认同,固然可以看成
是城市青春文化对日益占据主流地位的白领文化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反动,但更多地
可以将它看成是城市伪情调主义分子们对她们认同的情调的又一次卖弄。譬如,Y小
姐(恕我不能将她的真实姓名写出)便是这样地解释她所推崇的“酷”:“我认为
‘酷’是一种作派,一种将我这个人与这座城市的许多女人区别开来的风格,装
‘酷’的人内心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其他人将她从汹涌的人潮中认出,以证
明她在这个美妙世界中的地位。”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女人,如果她还有着最起码的感受力和分析力的话,她一
定会对自身的存在发出适度追问和适度质疑,她也应该懂得在一定的程度上坚持
“拒绝”这种理念对自我的含义,懂得“酷文化”与这样的“拒绝”之间的内在联
系,因为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的“酷”,是最清醒地反动着看似蒸蒸日上其实腐朽透
顶的市民生活,在它的冷静、冷寂、冷漠乃至于冷酷的审美中,传递的正是这个时
代最为缺失的意识:生命中的任何一次随波逐流和得意洋洋都不过是一种小市民的
无耻堕落。如果说“酷”是一种姿态的话,那么这也是一种拒绝、背后的姿态,一
种让城市女人在日益粗俗的生活中得以升华、得以超越的姿态。
上海的扮“酷”的女人有这样的认识吗?她们能够超越Y小姐有关“酷”的肤浅
解释而去表达一种时代的情感吗?换言之,她们能够真正地洞悉生活中的全部“空
洞性”而皈依内心的“酷”吗?
我从不敢奢望上海的时尚女人在对“酷”的理解上整体地超越Y小姐的水平,如
果我们这么想那只能说明我们是一些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然而,上海的时尚女
人如果清一色地和Y小姐看齐,那更令人沮丧。事实上,上海的时尚女人确实像Y小
姐那样地把玩着“酷”,将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社会思潮歪曲成某次流行指标的发
布,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反抗信号阉割成一次有关时髦的搔首弄姿。
因此,我想问:真正“酷”的女人在哪里?我又问:有这样的“酷”的女人吗?

玫瑰婚典与新人类狂欢

这一回,又有一个事件令我们为之吃上一惊,我指的是正在我们这座城市里甚
嚣尘上的玫瑰婚典。
已经有了并且显然将继续产生许多对这个玫瑰婚典的描述(在大众媒体上或大
众的口头传播中),这种描述让我们看见了过去全部婚礼中还不曾有过的东西,它
们是:浩荡于这座城市最好的大街——淮海路——上的古老花桥、记录于高科技产
物之一C.D中的人生片段,以及狂放于复兴公园广场中的各种情感……毫无疑问,
被历史所记载同时又被人们所遵循的传统婚礼形式,在玫瑰婚典中被彻底地颠覆,
取而代之的是新人类所推崇的开放风格,它们集中了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怀旧、
自恋、悠闲、激扬、狂放、忘我、夸张、戏剧化、精雅乃至粗俗。
已经有不少的说法指涉着玫瑰婚典的形式创意,并将这种形式创意提高到了革
命性的高度。对此,我们的观点有所不同。我们承认这种形式创意的与众不同,但
我们同时强调不必过于夸张它的革命性,因为在这座城市早期有过的集体婚礼中,
我们察觉到了玫瑰婚典创意的原始文本,今天创意者的才华更多地体现在整合上面。
更有意思的是创意者对这个时代所产生的新人群心理的把握。必须承认,他们
捕捉到了完全不同于婴儿潮一代的X世代的心理特征,对X世代来说,人生便是一个
硕大的舞台,生命的过程就是舞台上的一次又一次狂放自我、毫无顾忌的表演。
社会学家或许比我们更有能力说明传统婚礼的内在意义。多少年来,婚礼这种
形式在本质上指涉的都是家族意义上的生命意识,都强调着单体生命的继承和繁衍。
因而,当人们出演他们百年好合的这一幕时,那应该是极具私密性的,也应该是极
富个人的色彩。以往的历史无不证明了这么一点:当曲终人尽的时候,围绕着新郎
新娘的都是与他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人们。
今天的新人类却无情地瓦解和破坏着这些做法和说法。由于他们将生命理解成
是一种持久的外倾叙述,而将人生看成是一出需要不断张扬的大剧,因此,即使是
最富私密性和家族色彩的传统婚礼在二十世纪最后这些时刻也被彻底解构,原本是
单体生命的密码交流变成一次面向世界的莫里哀式喜剧大会演,变成是一次密斯·
凡·德·罗式的自我表现。
玫瑰婚典的成功由此就变得不言而喻了,因为它的创意者满足了今天的新人类
的全部要求,那就是:节日般的气氛,狂放浪漫的动作,戏剧般的高潮,连绵不绝
的注目与喧哗,被人不断叙述和传播的可能……
在这样的意义上,不是创意者发现了与众不同的玫瑰婚典,而是在下一个世纪
将主宰我们这个世界的新人类,他们发现并创造了玫瑰婚典。

从“青春大使”到瓷器娃娃

先是某个超级购物广场寻找它的“青春大使”,随后是某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征
求“形象代言人”,再接着是某个国际化妆品集团对“上海新女性形象”的探索,
所有这些发生在我们城市中对女性新形态的寻找、发现的事件,都勾勒着都会流行
文化的新画面,同时,也传递着今天这个时代的重要信息。
“婴儿潮”一代有着一百个理由为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沮丧不堪。年近四十的她
们在其“窈窕淑女”的岁月,也拥有着让好逑的君子动心的能力,但社会的桎梏使
她们只能在幽闭的空间里去想象玛丽莲·梦露在白昼给她们身心两方血的刺激,她
们无法也没有任何可能将自己青春的赌注押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赌盘上。
新新人类却有一百个理中为此而兴高采烈,所有这些评选正是为她们而准备,
经过了C.D、雪奈儿、蓝康等等美容品熏陶和锤炼的她们,早就在不经意之中便拥
有了这些评选(也可说是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东西:青春、美貌、情调、气质以及
那种在不断瘦身之后的肌肉感。我们可以想象她们中感觉特别好的人已经在设想成
为“青春大使”、“形象代言人”、“上海新女性”后的美妙情景:默默无名的她
们在这座城市一夜醒来之后,被她的子民照单全收,而在她们深入人心的形象背后
则是她们多年以来所梦寐以求的东西——那亲爱的人民币,几乎所有“青春大使”
或准“青春大使”的评比都辅之以六位数年薪的承诺和诱惑。
表象上,对新新人类来说,选择是如此地多样和丰富,在林林总总的选择中—
—昨天是“青春大使”,今天是“形象代言人”,明天则是“跨肚纪上海新女性”
——新人类似乎正经历着一个个性自由的时代,正随心所欲地书写着自我命运的
《独立宣言》。
但我的目击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一切并非如此,其实选择并不多样,自由更是
一种虚假的图像。
因为即使是新人类中的佼佼者,这个人群中那些最具张力的人们,当她们在参
与“形象竞争”时,都只具有一种姿态(这个社会所要求的妩媚姿态),都只会以
一种视角去思考问题(永不置疑、一个向度的视角),回此,她们其实只被一种力
量所控制(这或许是她们自己也未意识到的),那就是今日时代里正越来越显示着
它的霸权地位的商业力量。
是商业力量提供着似乎是多种多样的选择,这种选择由于它内在的“意图”和
“操纵性”,使得看来琳琅满目的选择其实变为一种选择,并且是一种极不自由的
选择:你要么成为这个社会所要求的“光鲜”的样板,要么被这个社会开除出局。
选择的多样并不代表着选择的自由,在今天时代所提供的选择中,新新人类更
多地显示的是她们纸一样的“平面性”。这或许正是这个时代与这些似乎非常现代
的女人共同达成的一种默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女性形象”的发现中,让女人
再一次地放弃思想的深度,再一次地担当一个没有任何解构能力的瓷器娃娃。

“踢”弑父和谋反

“马丁博士”正在给我们上课,来自英国的这个与鞋有关的老品牌以它独特的
理念将我们洗了一回脑:穿着“马丁博士”最为重要的并不是你可以走遍大下,而
是你可以那么凶狠、那么无情、那么不顾一切地踢向面前这个世界,你可以踩扁所
有的一切。
是的,踩扁所有的一切,“马丁博士”这种断然的态度让我们怦然心动。
因为,自从我们这座城市向西方世界打开大门之后,仅就鞋(运动鞋、皮鞋)
而言,我们所知的品牌理念不外乎是:“飘马”的青春朝气,“阿迪达斯”的活力
四射,“耐克”的高科技呈现,“皮尔·卡丹”的贵族作派,“杰尼亚”的典雅高
贵……我记得一个并不怎样的皮鞋品牌亦以这样的语言诱惑、讨好、谄媚着城市新
人类:穿米罗的女孩,小心陷入爱河。
风度与气派,还可以再加上一些新人类或者叫做X世代所喜好的朝气与活力,这
就是现今为上几乎全邹西方鞋品牌在我们城市中强调的理念,说得更开阔一点,这
也是现今为止西方鞋文化在我们城市呈现的基本面貌。
但是这种基本面貌现在遭到了真实的冲击,昔日的文化格局正被撕裂出一道口
子,我指的是“马丁博士”强悍地出现在我们的视城之中。
我们看见,在它全部文字与图像的主题诉求中,反复出现的是冷冷的眼神,严
酷的表情,旁若无人的行走,以及凶狠的踢踏。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它的用心与企图:
那便是决意用绝对放肆来骚扰面前这个花花世界,不惜用血腥的自戕来强调自我个
性的重塑,胆敢用思想的谋杀来完成一次物质的凤凰涅槃……换言之,“马丁博士”
向人们作出的承诺是,它的鞋子决不只是用来行走更不是用来显示这个时代的风度,
它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践踏的工具,一种击打的利器,在度过忍无可忍的市民生活
之后,它可以被用来宣泄人们内心的全部恐惧、怨恨和愤怒。
拥有这样理念的“马丁博士”们我们惊诧。原因很简单,“马丁博十”是鞋子
中的一个品牌,是商品花花世界中的一员,它原本应该是物质帝国中的御林军,是
既定秩序的斥候兵,但现在它却从本营垒中哗变而出,并在独立的高地上树起它谋
反的大旗,它弑父的形象就这样深刻地烙在了我们的心头上。
虽说,我们有时仍不免疑窦丛生:惊世骇俗的“马丁博士”背后包藏的其实是
商业的良苦用心,而它的理念说到底也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对庞大的东方市场一次
向日梦式的演绎。

来自英国的严肃“刺激”

只要你是一个对城市流行文化的任何变化紧追不舍的人,你就不会忽略这幢新
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上海梅陇镇广场,这就如同当年你不可能忽略美美百货、
巴黎春大和锦江迪生,原因非常简单,今天上海某一部分流行文化的最新信息常常
来自于这个空间。
譬如,不久前我们便感受着来自英国文化的严肃“刺激”:海伦·斯托里与凯
特·斯特里联手推出的“原始情调”。
具体而言,这是一次记述人体胚胎发育情况的时装展览。它由伦敦新进的时装
设计师海伦·斯特里策划,并由她的妹妹发育生物学家凯特·斯特里所配合,两姐
妹将时装设计与生物学进行了一次破天荒的整合,以一系列的时装作品来阐述胚胎
生命头一个1000小时中的十起关键事件,当你对这些时装作品作着传统的观赏时,
你其实已经不那么传统地日击着胚胎发育的神秘过程:从精子与卵子的相遇,到奇
迹般地进化为可以辨认的人形……
如果你拥有相当的认知能力同时对美又有着相当的感受,相信你会对这种创意
表示足够的敬意。因为,这个展览不仅罕见地发展了时装展览(我们经验过的时装
展览更多呈现的是表象热热闹闹而实质空洞无物),让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时装还
可以包容这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个时装展览向科学与艺术无法沟通这种普遍
信念发出了挑战,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对艺术和科学的传统认
识。
现在,我必须解释我为何使用“严肃刺激”这个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就解读生命的神秘过程和拓宽时装艺术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段而言,海伦·斯
特里与凯特·斯特里创意的严肃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绝对地超越了我们经验过的那
些以取悦、挑逗乃至猥亵人们感官为日的的时装展览。但有趣的是它向我们提供着
流行文化式的审美,有着流行文化特具的“刺激”性,我指的是它使用的是大众最
为熟悉的媒介:时装,它的展出空间不是上海博物馆或者刘海粟美术馆,而是非常
波普的上海梅陇镇广场。
这或许正印证了它的自我宣言:当代艺术正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人们不仅
必须重新思考他们过去坚持的艺术观点、艺术理念,他们更有必要将这些观点、理
念来一个彻底的颠覆,“原始情调”就是这样一种认识的一次实验。
对这座城市来说,“原始情调”的意义还在于提供了精英文化和波普文化合一
的一个范例,提供了这样一种操作:只要你投入独特的创意,那么即使是一种最为
大众的媒介都可以拥有击打、震撼你心灵的能量。
而上海,我亲爱的城市,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际,数以十计的时装发布会在
不同的空间中一一进行,但它们除了展览着时装设计师们三流的智力和四流的情感
之外,再也没有给渴望想象的心以任何满足;而在夜色浓重灯光迷离之际,数以百
计的时装队在不同的空间中登台亮相,但这些女人除了暴露着自己肤浅的肉身和同
样肤浅的心情之外,也没有给城市审美带来丝毫新的东西。没有创意、没有天才、
没有激情的城市时装界,在海伦·斯托里和凯特·斯托里的严肃“刺激”面前,他
们还敢像往日那般地夸夸其谈吗?

办公室:没有色彩的无性地带

某种意义上说,办公室中的“好时光”已经随着岁月的过去而永远地过去了。
过去的办公室更像是51号兵站或阿庆嫂开的春来茶馆,在那里不断地会流传着
你所在单位的种种说法、消息和情报(用今天的话来说则叫做信息)。它们的来源
五花八门,内容也五光十色,举凡这人是谁的亲信、那人又是谁的部下、某某同志
因为某某原因这个月的奖金突如其来地猛长、某某某小姐又由于某某某缘故情绪显
而易见地低落等等捕风捉影、不着边际的事情都会在办公室里被传播、被解析、被
肢解、被整合乃至最终被全体所分享,成为你的开胃红酒或者佐餐佳肴。
在过去的办公室里,男女性的差别也特别明显,尤其是换季的日子里。倘若你
是一个男性并且刚好喷了一点“乔其·阿马尼”之类的香水,你肯定会搏得周边女
性同事的哗然,自然,你个人存款单上的阿拉伯数字也会被她们或善意或别有用心
地提及;而假如你是一个女性并且在某个上午穿了一条和迷你裙稍微靠拢一点的裙
子,你也肯定会引得一房间男性同事的目光,他们中有不少人出于坚定的信仰或许
表面上一如柳下惠般视若无睹,但内心中有些什么无伤大雅的想法其实我们全体也
都有些了解。
此外,在过去的办公室里你还能在斑驳陆离的墙壁上尽情地表现自我,譬如,
挂一张法拉利跑车的大照片以示自己的豪华目光;又譬如,钉一束干枯的野草以示
自己也有若干的情调。
过去的办公室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富的人情味,我想这与它的空间结构有关。换
言之,一间四五十平方的屋子里松松垮垮地放上五六张桌子,那份空间的舒展度、
开放度都极有利于情报的交流、生活品质的把玩以及人类情感的点滴释放,而这所
有的一切随着办公室的更新换代、随着新结构的到来现在都烟消云散。
没错,现在你拥有的是一个我们在电视、电影上经常看到的空间格局:偌大的
一个房间里(它的面积不会少于三百平方),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几十个由蓝白两色
漂亮挡板固定的小空间,小空间虽然不会大于三平方米,但桌子上干净利落地配备
着一台让你跨地域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