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上带着笑,将电报往地图桌上一丢,空前的胜利只让唐浩然信心十足的说道。

    “没有十万人,咱们一样能打到京城,逼满清签下城下之盟,再说了,这兵不足,可以招,可以募,可以让敌人给我们送嘛!这么多俘虏,可不能让他们吃白饭不是!”

    (因为琐事缠身的关系,无语这几天只能保证一更了。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190章 俘补(求月票)

    西元1892年6月7日。

    一场夏日的暴雨,骤然下了下来,这场夏雨来得猛下得大。雨势下的极大,以至于河水转眼前都涨了起来的,天地间所所有的一切都被淹没在雨幕当中。

    而就在这几乎被大雨完全淹没的黑土地上,远望过去茫茫一片皆于雨幕之中,几十米外就已经看不清人影,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白茫茫,雾蒙蒙的。而就在这雾蒙蒙的雨幕中,却回荡着震耳欲聋的声响,那声响全不是水声雨声所能遮挡的。

    就在这片土地上,一场变革正在掀开他的序幕。

    在这突如其来的大雨当中,一队队的官兵,正扛着旗帜武器,从锦州城外不断的通过。这座关东要地的沦陷,似乎验证着一个道理——所谓的海防根本就是一个笑话。驻朝新军第三团是从海上的来的,搭乘十余艘机船由海而陆,乘船入小凌河,直逼完全没有任何警惕的锦州,轻易夺城。甚至直到现在,这在安民告示下已经过了三四日的锦州城的百姓,都还没有适应这种转变。

    原本被夏日的骄阳晒得满是浮土的官道上,这会经由这暴雨这般一浇,瞬间就成了泥潭。在已经变成泥潭的官道上,官兵们却在泥潭当中冒着大雨挣扎前行,早已经人人透湿,虽说正值夏日,可被风雨这般一吹,人还是免不得瑟瑟发抖。

    放在平日里,像这种天气,我大清的兵爷们是绝对不肯出队见仗的。要知道当初“我大清”的绿营就是风、雨、暑、寒皆不能战而闻名。虽说现在练军相比之下好上那么一些。但是让他们在这种天气排着队伍出营。进入野战出阵地,带队的官长恐怕更担心会不会炸了营。

    可是今天却与往日不同,毅军,奉天练军,直隶的练军各营残部,不管是哪个营头,从官到兵,都在雨水泥泞当中挣扎前行。

    在满是泥潭的道路上拖曳着克虏伯行营炮以及炮车的役马长声嘶鸣。喷吐着白气,拼命的拉着炮车,而兵士们则跟在炮车边上,拼命的使劲全身力气推着炮车,浑身都弄的跟泥猴一般,纵是摔倒在泥潭中,亦会连滚带爬的连忙站起身来。

    可纵是摔到泥沼中,弄的浑身都是泥垢,可却没有任何人敢有一丝懈怠之心,甚至还紧张的朝左右看去一眼。像是生怕让旁人觉得自己个偷了懒似的。

    相比于在泥潭中挣扎的炮队,一旁的步队则显得轻快一些。但是比在泥潭中挣扎的炮队也强不了多少,走几步就有可能一个跟头摔倒地泥地里头。鞋子陷在泥里面,就干脆光脚朝前进。往日那些衣着光鲜、耀武扬威的兵勇们,这会无不是老老实实的走着,在这变成泥潭的官道上往着官内行进着,非但没谁敢说偷懒耍滑,少走一步,甚至就连同大气亦不敢喘上一口。

    这倒不怪这刚被俘虏的上万名各地练军会这般老实,除去被突如其来的驻朝军给打朦了之外,更重要的是被他们打寒了胆——人家用不到三千人便强夺了万人防守的锦州城,半天的激战后,官长们逃的逃,死的死,留下的无不是举手投降了。

    到现在,那锦州城内外还躺着上千具尸体,而驻朝军的伤亡尚不到两百人。而这倒不是现在这些“反正兵”变得“温顺非常”的原因,他们之所以会恭顺至极,除去被打乱编制重新编组外,更重要的是在锦州城的城墙上,那丢下的数百根绳子上还悬挂数百名各级官长的脑袋!

    在锦州城陷落后,那驻朝军杀起人来可是不眨眼,抓着的官长一率不论二遍,只问一句剪不剪辫,回答的稍迟一些,立即当处枪决。

    如此霹雳雷霆般手段。震慑得上下诸军兵勇无不是噤若寒蝉,在接下来的游说、劝说中,他们那里还敢有异心,不过只是问了句话,立即“志愿”反了正,虽说反了正,可这朝鲜军的军纪却严格至极,甚至就连同在行军时,稍有慢怠亦有杀身之祸,如此苛厉的军法直让人大气也不敢多喘一口!

    如果光是敢杀人,那还不算。可问题是这驻朝军非但敢杀人,人家还有实打实的能耐——十三日内进袭千里,从鸭绿江直到锦州城,一路上无人可撄其锋,无人可憾其勇。

    就在一个多钟头前,那盛京将军裕禄签了《奉天交地章程》的消息,便在这新附各军中传开了。连这盛京将军都乖乖的交了地,他们这些个大头兵,还扯武勇,大清国的粮是粮,他唐大人的粮也是粮。

    当粮子的,还不就是为了吃粮,粮子、粮子,当兵吃粮的汉子罢了!谁家的粮不是吃?

    话虽如此,可那些剪掉辫子的,又被打成大头兵的官长们,却禁不住在心里佩服起唐浩然的胆量,这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朝廷让他交出“乱臣贼子”,他身为朝廷臣子,居然就敢不奉命,通电天下,朝廷乱命,他老人家自然不受!非但不受,还要“清君侧”。

    这可好,整个大清朝局,完全被他一个人给搅成一池浑水!

    这个时候,这些好不容易才从关内赶到锦州城,还未急喘口气,便乖乖作了俘虏的众人,谁还敢违逆他唐大人的意?更准确的来说是岂能逆了那杀人不眨眼的刀子的意。

    人总是如此,在被逼的没有退路的时候,那也只有眼睛一闭牙一咬,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和朝廷拼了这条命也就罢了!没准,拼到最后,还能拼出一个开国功臣来!

    拼出一个开国功臣!

    非但这些新附众军如此这般想,就是对于许多驻朝新军将领而言,未尝不是如此。

    就在那些刚刚剪掉辫子。甚至只是在脖颈间系了根红布条的前练军官兵们。满怀着“拼个开国功臣”的念头。与泥泞的道路和头顶上的大雨抗衡的时候,在官道一侧的高处,身穿雨衣的军官,却是冷冷的注视着眼前这支在泥泞中挣扎着的军队往前行进。

    第四师……

    望着泥泞中的队伍,刚刚晋升为第四旅旅长的王士珍的神情显得很是平静,并没有因为成为新军第四个师长官而有丝毫欢喜之状,自家人了解自家事,虽说在电报上唐大人号称“十万大军”。可实际上,新军不过只有两个师不到三万五千人,其中第二师不过是年前刚刚招募、编组,至于第一师亦编成不过一年多,甚至论其战斗力,由朝鲜八道的机动警察大队编成第三师战斗力亦不见得比第一师差,毕竟机动警察大队亦编成年余。

    正因如此,第一师以及第三师才会成为两柄尖刀,一路向北,一路向南。一路攻城掠地,可谓是攻无不克。至于第二师,则只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收拾残敌扩大战果,凭着两军的兵威,第二师一路上几乎都没碰着向样的抵抗。

    而相比之下,由一支机动警察大队为骨干,配以上万俘虏组成的第四师无疑是战斗力最差的部队。甚至作为师长的王士珍,亦是机缘巧合下,成为第四师师长,作为第一师参谋长的王士珍,是当年大人于大沽聘卫营时,征募的官佐之一。

    在警察部成立后,其便一直于警察部中任职,后被任命为咸境道警察局局长兼第五机动大队大队长,因第五机动大队曾多次深入关东剿匪的关系,在机动警察大队中其亦属精锐,因此,在新军临时编组的过程中,其所率领的五大队被补充至第一师,本人晋升为第一师参谋长。

    作为第一师的参谋长,在接受进攻关东、进逼京师的任务后,除去按计划组织实施对关东地区进攻外,他即为师长商德全提出了一整套占领关东的策略:对清军俘虏,先行劝解,然后以武力相威。如仍不从,再杀以官长,纳以俘降。因为兵力不足的关系,王士珍的建议被采纳了,而统监府更是直接委任王士珍为第四师师长,而第四师的骨干,则是新军第十三团,也就是他熟悉的第五警察大队。

    这意味着他需要用千人弹压万人,如何能驱使这万人誓死效命,以死相逼,不过只是应一时之急,除此之外还要靠同等的军饷收其心,至于其它……纵是担心又有何用?

    “长官,您说这些人能派上用场吗?”。

    瞧着官道上浑身泥泞的官兵,陈光远的唇角微微一扬,面上尽是轻蔑之色,也不怪他瞧不起这些“前清官兵”,原本聚集着大军的锦州被视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可谁曾想,第三团只用了半日,便以伤亡不到两百的代价轻松结束战斗。

    这一路上,无论是作为主力陆海进攻第一师,亦或是于后方扫荡的第二师,以及从咸境道北上的第三师,都未遭遇顽强的抵抗,清军的抵抗大都是一触即溃,完全超出他们的意料,甚至在铁岭第二师一个营的部队居然追着数千吉林练军一路往北打了过去。

    而现在要命的是第四师居然完全是由俘虏编成的,这不能不让陈光远这位年不过二十岁的师参谋长心生感慨,生怕这些人会拖累了第四师。准确的来说是拖累了他,可在另一方面,他同样明白,驻朝军最大的软肋就是兵力不足,而收编这些俘虏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派不派得上用场,暂时不知道!”

    摇摇头,王士珍瞧着身边的陈光远,他当年也是出自大人卫队,在咸境道时,两人曾是上下级,直到去年其进入讲武堂后,未曾想现在两人又重新搭起了班子,虽说只是个草台班子,可无论如何,总得先搭起来这个班子。

    “可最紧要的是,在南下的路上,还有四千多俘虏等着咱们去接收,加上从盛京、旅顺等地俘虏的两万六千多俘虏,咱们至少在名义上有了五个师,这可不就是十万大军嘛!”

    转脸朝着陈光远笑了笑,王士珍的双眼望向南方,似乎是想看透那雨幕,直看到关内的山河一般。

    “对于朝廷来说,他们可没看到第四师、第五师,甚至第六师与第一师的差别,他们看到的只是几万大军兵峰直指京师,秀峰,你说朝廷到时候怎么办?”

    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王士珍的唇角微微一扬。

    “对于朝廷来说,他们看到的可没有俘虏不俘虏,只要咱们给他们穿着一身驻朝军的军装,他们自然就是驻朝军,就是咱们驻朝军的精锐,咱们的第二师为打的顺风顺水,不还是因为第一师先把清军的胆气打没了吗?那些清军看到穿黑军装的,没打这气就先丧了,还打打?”

    打仗,有时候说到底,靠的还是那一口气,只要有了那口气,纵是打不赢也能拼个平手,可问题是有些人连那口气都没有。

    “长官,话虽这么说,可若是咱们在战场上被清军重创了……到时候,他们可不就觉得驻朝军精锐也不过如此,那时候,万一这些俘虏再生出逆心来,咱们又该怎么弹压他们?”

    陈光远的反问让王士珍的眉头猛然一锁,这恰恰也是他最担心的地方,之所以要吸纳这些俘虏,是为了壮声势,壮兵威,可这不过就是纸糊的兵威,若是被戳破了的话……那新军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兵威也很有可能功亏一篑。

    “毕竟这些人和咱们可不一样,师长!”

    和咱们可不一样!

    参谋长的问题只让王士珍心底的忧虑更浓了,可不是嘛,论训练他们亦不及新军,更何况其勇气,把这样的人送上战场,没准,没准只会拖累大家伙。

    “不一样!”

    就在这时,旁边却传来一个话声,是一直默不言语的指导员。

    “没不一样的,咱们是中国人,他们也是中国人,关键要看怎么用他们,用格林炮在后面顶着,谁还敢逃?只要没有敢逃,只要他们敢往前冲,那对朝廷来说,他们就是驻朝军的精锐,就没人敢挡在他们的面前!”

    (明天恢复正常更新,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191章 叔嫂(求月票)

    北京城,一场大雨突然降了下来。

    这场大雨,似乎是笼罩了整个北中国,从关外一直下到了关内。天子脚下地四九城内,也是一片雨声淅沥。这突如其的暴雨只使城内流水的阴沟瞬时涨起水来,将阴沟内的脏物冲洗了个干净,这暴雨同样也使得京城内的闷燥天气为之一爽。

    风卷着雨、雨夹着风,路边的老槐树、大柳树被风雨卷着,显得好不清爽,这天气中的闷燥似被风雨卷走了,可人心却并未因大雨而清爽起来,尤其是居住着八旗子弟的内城更是如此,虽是下着大雨,可在内城的茶馆里却依然挤满了人。

    这些人之所以会在大雨时还跑到茶馆里,就是为了打听消息,打听从关外传来的消息,这阵子,这大清国的事儿是一件接着一件,可任啥事都没有关外的事儿更让人纠心,那地方可是我大清国的龙兴之地。

    纵是这些两百多年来都未出过关,早都忘了所谓的关东老家是模样的八旗子弟,这会一听说老家让贼人占了,那心思自然关切起来。虽说那白山黑水的在这些放关两百多年,虽自称满洲人实际上早已汉化,甚至“白山恶水”的“祖宗基业”则由逐渐生疏到加以排斥;可无论如何,那里总归是他们的老家,总是人们某种情况下的心灵归宿。

    在关切之余,不知何时,不知从谁的口中,一个消息却在人们口中传播着,那消息倒也简单。无非就是地方督抚与唐逆勾结之类的话语。这类话语实际上从那“八督议政”的通电于坊间相传时。便已经在旗人中间传开了,而佐证的似乎就是眼下北洋衙门剿逆不利,似那剿逆不利完全因为北洋大臣不尽力,完全是因为北洋大臣想“借逆逼权”。

    “嘿,那些个汉臣是靠不上的,咱们旗人的天下,能指往他们汉人吗?”。

    “就是,就是。依我说,那李合肥不定现在连龙袍都缝好了,就等着改朝换代做皇上那……”

    “皇上那能轮得着他,不还有张南皮嘛!”

    “张南皮,嘿,也是,若是这李合肥与张南皮再加上一个唐逆,这人斗了起来,没准到最后,这一准被老佛爷给收拾了!”

    “那可不。这八督不忠中,就是逆天而为。有老佛爷坐镇中枢,他们又能猖獗到几时……”

    就在茶馆里众说纷纭的说道着“八督”的不忠时,言语着对未来的期待的时,这大雨纷纷中却有一个人匆忙的走了过来,那人的脸色煞白,人不过是刚进茶馆,不待小二招呼便立即有人围了过去。

    “怎么,瑞三爷,你这是不是有消息了?”

    “就是瑞三爷,您在军事处当差,这会……”

    就在众人追问时,被唤作“瑞三爷”的中年人却是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哭的那是一个惨,甚至就连那鼻涕都哭了出来。

    “裕禄误国,罪无可恕!”

    在哭声停下的功夫,那“瑞三爷”突然又是一声咆哮。

    “裕禄?裕禄是那位?”

    不明就里的人一听他瑞三这么说,顿时忙问道。

    “不就是正白旗的喜塔腊?裕禄,现任的盛京将军嘛!”

    一听是盛京将军,他人的心头无不是一惊连连追问了起来:

    “这喜塔腊?裕禄怎么了?”

    这人可是“盛京将军”,他做了事能让平素最没心没肺的瑞三儿恼成这般模样。

    “裕禄、裕禄,这狗奴才居然背着主子,把、把盛京交给了唐逆……”

    话还未说完,瑞三的话便被众人的言语给打籽了。

    “交给唐逆了?怎么交的?这么大的盛京,怎么说交就交了?”

    “就是,那么大的盛京城,又岂是他说交便说的”

    “交的不单是盛京城,是整个奉天,整个奉天省都让他裕禄交给了唐逆……”

    “这狗奴才,丧权辱国如此,实该可杀!”

    “可不是,这狗奴才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背主定约!”

    “定约?我瞧着,没准是裕禄那厮寻思着在汉人的新朝里落个一官半职也不一定……”

    别说是一般旗民,纵是朝中的大员对发生在奉天的事情亦觉得不可思议,这从古至今每逢逆匪作乱,地方官员之中有降敌,有殉国的,有逃跑的,可却从没有如裕禄一般身为地方疆吏却向乱逆“交地”的,而且交的是那么干脆利落,甚至直接直的把整个奉天都交了出去。

    “……与唐逆之代表草签《奉天交地暂且章程》,章程规定:盛京将军名义上仍是奉天最高长官,仍奉朝廷之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