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说完这完话后,云儿那张羞红小脸顿时唰的一下变成了通红,内心的羞涩使她真想找个洞钻进去不再出来。就在这时她感觉少爷拥了上来,嗓间忍不住发出一声痛吟。

    不一会,伴着轻微的痛吟声,房间里再次响起了木床的“吱吱”声……

    网lt;/agt;lt;agt;lt;/agt;

 第24章 盛氏之忧(求推荐)

    “?是唐浩然!”

    惊讶的话声打破了室内的沉静;紧接着;是茶杯碎裂的声音。瓷杯从松开的指尖滑落;茶水溅了一地;坐在上位的盛宣怀;双眼一横;狠狠地盯着面前的管家。

    “是那个唐子然!同文馆的唐子然!”

    老爷的诧异,让盛五不由的一愣,这是咋的了?虽是疑惑着,可盛五嘴上却继续回答着老爷的问题。

    “可不就是那个人,这能教举人的先生着实不凡,一出手便,弄出来的蜂窝煤,不单卖遍的京城,把京城的大小煤行挤兑的没生意做不说,若不是他心慈手软,只怕这京城除了华扬号,便再没有其它的煤行了!现如今在天津地面上,这蜂窝煤都卖进租界里的领事馆了,寻常老百姓也烧这个,就连开平的煤都卖的不如往日了……”

    瞧着老爷的脸色越发不快,盛五那里还敢再说下去,连忙收了声,瞧着老爷脸上的不快,便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唐子然!

    唐子然!

    念叨着这个名字,盛宣怀眉头不由紧锁,对于旁人来说,他唐子然不过就是个“可用之人”,可对于他来说,却是如芒刺在背一般,这些年,在李中堂幕中,他靠的便是能办事、能赚银子,所以才深得李中堂信任,至于其它人,或许能办一些事情,但论拓业之道远不及他,若非如此,他又岂能掌电报局、轮船局等多个洋务衙门。

    自从唐子然声名雀起之后,他便知道此子的不凡,尤其是他以武昌对招商轮船局一番“指责”,更是让他在心里憋着一团火,那会他不觉得这人是个威胁,因为他唐子然是张之洞的人,自然不可能为李中堂所用,可谁曾想中堂大人却把他要了过来,虽说看似要唐子然来京,表面上是令其无法为张之洞所用,但中堂大人未尝不想纳为已用。

    出于谨慎,他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在恭王以及总理衙门那使了二万多两银子,把他塞进同文馆中,试图借着同文馆那个无处可显的地方,让中堂大人忘掉那个人,当然更重要的是令其对中堂大人心生不满,进而拒绝中堂大人的招揽。

    可谁曾想,他来到京城不到三个月,便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不单差点把持了京城之煤,挤兑的京城煤行几近关门,而且还把京西的煤卖到了天津,甚至影响到了开平煤销路,开平煤通过火车运来,在天津还卖不到6两银子,京西的煤虽说是白煤,可水陆转运的至少也得卖十几两银子。

    这小子,未免也太……恐惧!

    这么多年以来,盛宣怀第一次对一个人产生恐惧之意,即便是中堂大人也没让他怕过,他不怕,是因为他知道中堂大人离不开他,就像他主持铁路公司、津海关、电报局、招商轮船局一样,他可以任意将其变成自己的私产,进而中饱私囊,但他从不担心事发,因为他明白,除了自己,中堂大人无人可用,他可以不喜欢自己,但却离不开自己。

    这就是盛宣怀最大的依仗,但现在,这个依仗随着唐浩然的出现,正在趋于消失,他又怎能不慌?

    “这个该死的家伙,怎么抓着机会就翻身了!”

    嘴上这般骂着,可盛宣怀知道,这便是有才之士的特点,不是他们能抓住机会,而是他们总能看到机会,这京城烧煤烧了几百年,又有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生意做的这么大。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的话,不出两年,那小子非得把自己赶尽杀绝不可!”

    不用再去考虑,盛宣怀都知道很快,中堂大人便会知道唐浩然和他的煤行,若是华扬号的煤球影响到唐景星的开平煤在天津的销路,他自然会到中堂那边抱怨。

    一但中堂知道了唐浩然在北京干的事情,会怎么样?只会更加欣赏他,对于中堂来说,他现在急需要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人,只有如此才能显出他与张之洞的高下,唐浩然可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相比其它人,他能平空变出银子来,盛宣怀甚至能够想象得到,一但中堂用了唐浩然,不论把他塞到那个洋务衙门里头,不出两年的功夫,他盛宣怀在中堂大人那便再无立锥之地。

    “不行,绝不能让唐子然过来!”

    来回踱着步子,盛宣怀在心里思索着,思索着如何阻止中堂对唐浩然的招揽。而就在他思索时,盛五却再次走了进来。

    “老爷,郑观应、郑大人求见老爷!”

    郑观应!

    管家的话让盛宣怀的眉头一扬,这春节刚过,退隐澳门长达五年之久的郑观应,已经开始蛰久思动起来,春节刚过,便来了天津,门路一直走到了自己这里,现在他来的正好,让他也给拿个主意。

    郑观应一进屋,盛宣怀便热情的招呼起来,两人在招商轮船局的时候,便交情颇深,而且先前他也曾向其许诺会寻机向中堂再次举荐他,两人先是聊了一会各局的事物、时事,盛宣怀眉间隐带着的些许忧色,还是让郑观应注意到了,于是便试探着问道。

    “杏荪,为兄看你眉宇不展,莫非有心事?”

    “哎……”

    长叹口气,盛宣怀看着郑观应却是连连摇头。

    “实不相瞒,非是小弟有心事,实是感觉对不住正翔兄,恐怕小弟有负兄之所托了!”

    盛宣怀一句话,便把事情从自己身上,踢到了郑观应的身上。

    “哦!”

    眉头微微一跳,郑观应强笑道。

    “谋士在人,成事在天,非人所能求,为兄亦深知杏荪老弟的苦处!”

    话是这么说,但蛰伏于澳门五年之久的郑观应,若非有“入世”之心,又岂会春节刚过便来到天津,以拜访旧时好友为名,于此常住,尤其是眼前这位深得中堂大人信任的盛宣怀,更是隔三差五前来拜访。

    “哎!”

    郑观应的失落,盛宣怀又岂会看不出来,于是便连连叹道。

    “既然事已如此,那小弟也就不瞒正翔兄了,自从上次小弟说服正翔兄出山后,便有意向中堂大人举荐你往招商局,现在招商局、电报局多种缠身,小弟也是分身乏力啊,正于谋划间,却突生变故,实是令小弟措手不及,愧对正翔兄啊!”

    虽说盛宣怀话里的意思还没有挑明,但郑观应却已经隐隐猜出了他说这些话的意思,他并不是向自己诉苦,而是告诉自己,这件事他正在办,但是碰到了一些阻力,而这些阻力来自他人,既然是你的事情,那你也应该在一旁出谋划策。

    “杏荪老弟,如此厚待为兄,兄焉能不知,只是不知这变故是为何?还请老弟告知!”

    郑观应的“上道”,倒让盛宣怀少了许多麻烦,于是他便开口说道。

    “不知正翔兄是否听过唐子然这个人!”

    “唐子然?莫不就是那个著写《泰西策》的唐子然!”

    郑观应连忙问道,在盛宣怀点头时又不无佩服的说道。

    “此人兄焉能不知,那本《泰西策》年前年后,于澳门、香港亦是甚为风行,就连许多洋人都为之哲服,兄识得的澳督府中的几位显贵,亦感叹葡萄牙数百年利弊,皆被其言于数纸之间,莫非,此人现在……”

    难道他已经被李中堂邀于幕中?不对,不是说其在张之洞幕中吗?

    “正是此人,此人大才,世人皆知,这不,年节刚过,中堂大人便使了些手段,把他从武昌拉到了京城,现在于同文馆内任职,若是小弟所料不差的话,现在中堂大人对他可是虚席以待,那同文馆不过只是中堂大人的些许手段罢了!”

    接着盛宣怀又是长叹一声。

    “相比此人,我等之才便又算得了,中堂大人能用此人,倒也是中堂大人之福啊,只是可惜……”

    那一声叹息声中,表面上似是感叹着中堂得贤,但实际上却是告诉郑观应,可惜给你备下的位子,已经被唐浩然夺去。

    虽说佩服唐浩然的才学,但事关到自身之利,郑观应不得不应了下来,他这会已经回过味来了,盛宣怀表面上是可惜自己,实际上却是忧虑自身,他害怕于中堂幕中的地位为唐浩然所取代,可如何能阻止唐浩然入中堂之幕?

    凝眉思索着,端着茶杯的郑观应,不时的用杯盖抚着茶面上的茶叶,思索良久之后,突然,他的眼前一亮。

    “杏荪老弟,以子然之才,为中堂所用,是为中堂之幸,可若为国家所用,却也是国家之福啊!”

    “嗯!”

    双目猛的一睁,盛宣怀似有些不解的看着郑观应,全是一副请教的模样。

    “当今国人,论知洋者,必以子然为第一人,”

    “正翔兄,你的意思是……”

    难不成郑观应想让那唐浩然出使泰西?这他不是没考虑过,出使泰西,甚至不需要中堂出手,他自己便能回了。

    “正翔兄,唐子然其腹中经天纬地之才,远非寻常人所能及,以兄看来,不若……”

    郑观应的话声一压,看着盛宣怀吐出一句话来,他那话只让盛宣怀眼前一亮,暗自叫好起来,可叫好之余,又疑惑道。

    “这,如此忧差,想来他倒也不会拒绝,不过虽是如此,仍似有不妥,毕竟……”

    盛宣怀的疑虑落在郑观应的眼中,他只是微微一笑。

    “那就要看杏荪老弟怎么操办这件事了!”

    (首先感谢NG1937、不屈不移、苏人看书、不屈不移、血海鹰扬、习之墨、ccd7057、死魂守望者、bryu518、ccd7057等各位大大的打赏,谢谢大大们的支持与厚爱。另外关于主角于武汉张氏幕中未先谨小慎微,观察一番,反倒大出风头,不懂为人处世之道,有一个前因——主角坐了十几天的冷板凳,被张之洞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于张幕之中幕员多时达数百人之多,成名者又有几人?大多数不过只是拿个百两仪程,混口饭吃,而身为幕员,面对这种情况主角若是不出风头,又岂会再引张之洞看重?小说里同样也交待了这一点,出风头,招人群起而攻之,这是必然,这是主角的天然不足——幕友之间,往往有着同学、故友、同乡、师生等多种关系,而这恰恰是主角所没有的,正因为他没有这些关系,所以才会遭人嫉妒,进而群起而攻,这个关系社会中的关系,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但历史并没有给主角十年、八年去培养关系,建立圈子,他必须要一鸣惊人,必须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张之洞的重要,这才是他要去出风头的原因,呵呵,说的多了些,总之,多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我会尽可能的呈现给大家一个精彩的架空小说。还请大家多投两张推荐票!拜谢!)

 第25章 庆记公司(求推荐)

    这大清国的官场是模样?

    这谁也说不清楚,但在大清的官场中却有一个身居显位者,却是谁都绕不开的,那便是主持总理各务事物衙门的庆王,打从“甲申易枢”起,世铎主持军机处,庆王主持总理衙门,虽说遇重大事物,先与醇王商办,由此便形成了“甲申易枢”的大清朝廷中枢,至于这总理衙门,虽然自恭王下台后,其重要性更是逐年下降,可毕竟也是朝廷中枢,更重要的是庆王本人会为官。

    在官场之中,众所周知庆郡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声也不太好,官运却好得出奇。自“甲申易枢”主持总理衙门起,他便如不倒翁似的,稳居三枢之中,成日里当然忙得要命。

    在四九城里都知道,庆郡王除非有事,否则绝不往总理衙门去,旁人不提前几日先约上,是见不着的,虽说不去衙门,可他却更忙,忙啥呢?忙着吃饭、打牌,顺道的联络感情。

    请客和吃请是这位庆郡王每天必修课,主题多是庆贺生日。这朝中的重臣有几个不是老婆一群、孩子一堆,所以庆郡王不是在举办宴会,乘机敛财,便是在赴宴联络感情的路上。

    然后就是打麻将。为了讨老佛爷喜欢,这位庆王变着法的把麻将牌引入宫中,手把手地将搓麻技艺推广至宫中,从宫女到太监,无不乐此不疲。这年月大清正是内外交困的时候,慈禧需要舒解心情,这搓麻倒是能舒解身心的好法子。

    当然,这不过只是第一步。庆郡王不时让他的一个小老婆进宫,不是陪老佛爷、就是陪老佛爷身边的人来两圈。以至于其每次进宫陪打,随身带去的银票总是不够输。功夫不负有心人,庆郡王因此不断受到老佛爷的恩宠。

    有清流朝臣看不下去,开始递奏折,可慈禧却把奏折留中了,按这位老佛爷的话说。奕劻啥水平她知道,但是看来看去,这满朝之中还是属他最贴心。

    说庆郡王没本事还真有点冤枉,至少敛财水平出类拔萃。主持这么多年总理衙门,非但国人,便是外国人也知道庆郡王“细大不捐”的名头,大钱不怕多,小钱不嫌少。不过这卖国他还不敢,再说前几年,在越南凭着二十年洋务的底子,与法国打还没吃大亏,大清帝国老虎皮还披在身上,大家也都收敛许多。那剩下的便只有卖官了,凭着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好得很。

    虽说这大清国捐班出身补官海了去了,可但凡能摸着庆王门路的,那也不是凡人,首先你得能把庆王的那栋朱漆大门敲开不是,就像当年这宅子的主人和绅一般,这门可不是一般人能敲开的。

    这“庆记”的门有的人欲进而不得其法,有的人却能随意进出,这人与人的区别,便在此显出一二来,近晌的时候,盛宣怀便进了“庆记”,虽说他是李鸿章的亲信幕僚,可所得的也不过是进“庆记”的机会,得和旁人一样先候着,这般候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眼瞧着快到吃饭的钟头了,那边才有一奴才挺着腰,那头昂着鼻孔全是一副上天的模样,

    “盛大人,我家主子有请!”

    奴才脸上的得意状,瞧在盛宣怀眼里,心里只是啐骂道,不就是一狗奴才嘛,瞧你得瑟的!可脸上却讨着好。

    “哟,四爷,可辛苦了您了!”

    话的功夫,便从袖中取出一锭十两的小金锭来,这一出手便是二百两个银子的打点,搁大清朝怕也就只有盛宣怀,才能如此手笔了,果然,那一接一掂间,方才还鼻孔朝天的奴才脸上顿时挤出笑来。

    “盛爷,瞧您客气的,你这不是……得,实话和您说,我家王爷今个心情不错,这不,府上新来了个厨师,新疆巡抚送来,这不,在后院用好几天功夫架了个炉子,那几千斤重的骆驼正烤着那,没准今个你老有口福了……”

    这收了银子,与没收银子就不同,那称呼换着,神情卑着,就连话语也带着讨好之余,更是点出了一两条信来,盛宣怀打着谢,不一会便进了厅,人不过是刚进厅,那双膝便像是没有了膝盖软了下来,就连同脊梁骨也像是被抽了一般。

    “小的见过郡王爷……”

    “得了,你个杏荪,这又没有旁人,这礼便免了吧!”

    瞧着盛宣怀的时候,奕劻脸上带着笑,这么多人中,也就是盛宣怀是招人喜欢的主,这人不像旁人,只有用着你的时候才想着你,这些年,盛宣怀可是没少朝府上孝敬。不过平素都是托人来的,今个上门,那肯定是有事要办了。

    “谢王爷!”

    落了坐,端了茶,先喝上一口,盛宣怀倒也没有同奕劻绕弯子,他又岂能不知眼前的庆王“时间紧”,恨不得一日能过出二十四个时辰来,这般便能多见得些,多收些银子,顺便多送些银子,只有那些不懂规矩的才会在这里同庆王假客套。

    若是敲不开这门,没准要花上几十万两冤枉银子,可敲开这门那一切都简单了,在庆王这办事,素来有讲究,多少银子办多大的事儿,

    茶水润了下喉咙,放下茶杯的功夫,盛宣怀便从衣袖中取出了一张银票来,躬着腰将银票几上一搁。

    “王爷,小的来的时候,也没带孝敬,些许阿堵物还怕污了王爷的眼!”

    盛宣怀说着话,奕劻倒是真应了那句黑眼珠子见不得白银子,虽说隔着三尺远,可他还是瞧见了上面的数,顿时摆出一个脸色来。

    “我说你老盛,这也太见外了,来便来了,还客气,下回可不许了!”

    奕劻的脸上带着笑,那眼睛都眯成了缝来,心里却是嘀咕起来,十万两,这盛宣怀打的是主意啊?这大清国的东西可都是明码标价的,那年他想办铁路的时候,也就是只送了五万两,这次出手,未免也忒狠了吧!自己手里有东西值那么多银子?

    这人实诚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