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商-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个意外之财如何打发,冯虞坐在架子边上想了许久。如今手头暂不缺银钱,这些金银一时间不必动用,不过也要零敲碎打地陆续搬出换作会票。否则一旦急用时搬出这么多前朝制银,总会惹人生疑。至于那些个珠宝古玩,还是存放此处好些。日后需打通关节时再取用。那范同也需考虑如何稳妥处置,毕竟此人也知晓密道之事,日后如被他看出金银出处的蹊跷,难免有蠢动之心。

    打定主意,冯虞顺原路回到入口,遮掩完毕之后方才离了晚晴园。临走时,冯虞特交待忠叔,那些青壮仆役即刻编班巡逻,以防有歹人潜入行窃。此外再寻些投充武师丁壮,偌大个宅院总要多些守卫方好。回头冯虞又交待亲兵,通知众人即日起搬入园内。杨雄上回许诺从各地调拨精悍,三两日内也便到了,届时一并搬来。

    事情办得回到府中,甫一进院,便听着采妍正在那儿训狗呢:“妞妞,坐,坐!起来了,这不是坐,这是趴了。来,坐……”

    待冯虞进了院子,妞妞呜噜了两声便跌跌撞撞朝他本来,小尾巴“扑啦啦”摇个不停。身后的采妍一脸吃醋的表情。“妞妞怎的偏跟你最亲?叼衣服都好叼你的。”

    冯虞笑了笑没答话,伸手去摸妞妞的小脑瓜。才摸了一把,妞妞便顺势躺在地上,翻着小肚皮,四脚蜷缩,讨好地望着冯虞。原来前两日冯虞看妞妞肚子吃得滚圆煞是可爱,便摸了几下,哪知道妞妞就此爱上了摸肚皮游戏,只要冯虞一伸手便自动仰躺,要是不给摸几下,还会耍赖皮在地上乱扭。

    冯虞看妞妞又是这一招,摇头苦笑,俯下身亲亲抚摸起来,妞妞躺在地上,微微闭着眼睛,舒服得直哼哼。

    耍了一会儿,冯虞起身,叫上采妍一道进内院寻母亲说事,妞妞一路跟着,张口去扯冯虞衣角,这也是它最近迷上的新游戏之一。到了里屋,冯虞大声道:“依妈,我与采妍来有事说。”方才进屋。妞妞跟到门口便不再往前,如今它已知晓房间是不许进去的,只在门口伸了个小脑袋朝里头好奇地张望。

    “依妈,这两日晚晴园那边已收拾停当。孩儿想着,过两日便往那边搬去,总在小年前迁进去安顿下来才好。这新年便在新家过了。”

    冯母听到这话,略一思忖便答应下来。“这事依虞你做主便是,只要不误了祭灶神、土地、祖宗就好。咱们搬了之后,这边老屋如何处置?”

    冯虞想了想,说道:“这边说来也是祖业,不好轻易卖了。依我看,暂且先给忠叔家小住着,日后再说罢。”

    ……

    正德元年的腊月,冯虞忙得跟陀螺似的团团转。朝阳坊加班加点增产出货得盯着,冯锦记几家分店开业又陪着杨雄走了一遭,另一边还得顾着搬家。破家值万贯,更何况如今自家家底盈实,晚晴园那边人手、家什还得添上不少。直到腊月二十八,方才拾掇完毕,一通鞭炮之后阖府正式地入住。

    晚晴园如今已换了名字,冯虞嫌弃“晚晴”二字不应景,另更名作“沁园”。“晚晴亭”也改作“沁亭”,“枫林院”冯虞总觉着念起来有点像“疯人院”,一并改作“晓晴院”,取自白居易《秋雨夜眠》中一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冯虞自住看山楼,冯母喜那滴翠园开阔,便住在那处。采妍挑了离冯虞住处近些的慕云馆。观自在堂仍做书堂,听雨榭做花厅,听风楼、枫林院、一掬轩则留作客房。

    这些日子沁园护卫人手大涨,五十名锦衣亲兵住到外院西跨院,另有三十来个签了身契投充门下的武师护院住东跨院,值事房、仓、伙、马棚也在东头。如今冯府下人已增至六十余名,除了随身小厮、侍女与主人同住之外,旁人都住在正厅与后园之间的内院。

    冯虞一家人浩浩荡荡进了沁园,先将祖宗灵位移入后园宗祠,祷告之后,各入住所安顿。看看午时将近,冯虞吩咐中门大开,让忠叔在门口迎宾,自己在正厅候着。前两日,冯虞便打发家人将乔迁喜宴的请帖送往梁裕、杨雄及福建三司衙门、监察御史、福州知府衙门、福州市舶司等处。请的人不算多,福州府地面顶层人物却已是一网打尽。

    来得最早的是梁裕!此公午时不到便大驾光临。见着冯虞,道贺之后,便屏退众人与冯虞咬起了耳朵。“这刘公公可是难伺候的主。前些日子,他给皇上出馊主意,让各地镇守中官每人须向内库入贡万金。历朝中官执了权柄,哪个不是宽待自家人,便这刘公公,只喜与李东阳、焦芳、张彩一干朝臣打个火热,却与自家人生分。”说到这儿,梁裕的声量又放低了些。“听说,刘公公与谷大用、张永、丘聚那几位也闹起别扭了。”

    不但这些事情,日后这刘瑾刘公公是个什么下场,冯虞早已是心中有数,只是不敢明说。想了想,冯虞说道:“刘公公不肯亲厚中官,却只与那几个朝臣厮混。须知,有些文官只会见风倒,最是靠不住的。依小子看来,咱们远离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总觉察得慢些,只能平日里多与各方结好,方才立得稳身形。至于刘公公么,自然也不能怠慢着,毕竟如今是他说话。听说京师已有人称他做‘立皇帝’了。”

    “这个咱家省得。接着旨意,咱家立马筹了万两现银着人押运进京。反正是免不得了,干脆痛痛快快给了,还落个好。”

    “公公高明。对了,工坊那边本月已是如数出产。京里所需,过了年便可发运。还有些个算在民坊头上的,公公不妨着人通告那些徽商,年后便来提货吧。”

 第七十三章 又一个名人

    两人计议已定,此时陆续已有官员登门,冯虞便安顿梁裕稍歇,自去迎客。/中午这顿酒筵,除了大食堂几个得力厨子忙活,还延请聚福楼两个名厨过来,精心做了几道用料极考究的上等名菜。还有乐伎吹弹助兴,天高皇帝远,无人理会什么女乐禁令。席上众人吃吃喝喝,互相恭维几句,又说些官场风闻,倒也颇为尽兴。待众人吃饱喝足,冯虞一一送出府门,拱手道别。

    待众人散尽,冯虞回到厅里,看着一干下人忙着收拾杯盘桌椅,不禁苦笑。迎来送往吃吃喝喝,还真是累人呢。发了一阵子呆,冯虞转身到西跨院,今日亲兵队同样加餐,这会儿一帮弟兄酒足饭饱,有的进屋歇了,有的还在场院里晒太阳海吹神聊。看见冯虞进来,院中众人纷纷起身施礼,冯虞笑嘻嘻地点头算是回礼,“弟兄们,中午可吃饱了?”

    众人乱哄哄答道:“这等好酒菜,可真开荤了。”“回大人,小的已是吃撑了。”……冯虞看了一圈亲兵房舍,问道:“你等住得惯么?冬天厚被子可领了?”

    周百胜前两日被冯虞要来当了亲兵总旗,方才正在房中午休,听着动静赶过来,连忙搭腔:“弟兄们在这边四人一屋,可比军营里通铺宽敞多了。冬日厚被、棉垫每人各一床,都已分发。上午账房会铭兄还专程过来一趟,每个弟兄二两红封。跟了大人可是弟兄们的福分呢。”

    “这就好,我待众位如自家兄弟。日后若短了用度,你做头目的只管开口。只是住在这里,日常操练不可荒废,这园中安宁也拜托给弟兄们了。”说着冯虞抱拳拱手半圈。

    众人纷纷回应:“大人只管放心,小的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冯虞又吩咐周百胜,一并关照护院家丁操练值守。“一句话,我冯家安危就托付给百胜你了。”周百胜当即应允,必当尽心竭力。冯虞临走时拍着周百胜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说着悠然而去。留下红了眼眶的周百胜在院门口立了半晌……

    一个月下来,冯虞自觉得心力交瘁。整个下半年,就没几天安生日子,铁打的也受不了如此折腾。热热闹闹过了个春节之后,冯虞打定主意要远遁几日,找个清净地方好好缓一缓。将这层意思与母亲、采妍一说,两人忙不迭应了下来。这些日子冯虞脸色确实不是很好,再不让透口气只怕要趴下了。

    于是,正月初五一过,冯虞与梁裕、杨雄那边分头告了假,收拾收拾,带上赖时亨、岳海等十名亲兵和马匹、行李,上了梁裕调拨的一只官船,逆闽江而上,往武夷山去了。

    武夷山、九曲溪,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唐宋时便蜚声海内。登山可览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异石,乘一叶竹筏顺溪而下,可赏奇峰秀伟,可品泉歌鸟鸣,可看流水游鱼,可睹云绕山嶂,令人如痴如醉,飘飘欲仙。

    此地不但钟灵毓秀,且为历代人文荟萃之地。唐代天宝年间,武夷山仙灵之说引来大批高士来此隐居修炼。之后,此地历代圣哲云集,倡学与创设书院之风长盛不衰。宋代许多名士,如杨时、胡安国、朱熹、陆游、辛弃疾、蔡元定、游九言、真德秀等人都先后来武夷山修筑书院,聚徒讲学,倡道东南。尤其是朱熹,在讲学、论辩、著书、立说近五十年之久。朱熹的武夷精舍,盛名不在四大书院之下。在朱熹的影响下,武夷山成就“理学名山”的声名,“学术执全国牛耳”。辛弃疾在武夷山任祠官时曾赋诗赞朱熹:“历数唐尧QB5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武夷还曾以贡茶而闻名。武夷全山皆产茶,唐代便以“晚甘侯”茶名而著称于世。元大德年间,江浙行省平章高兴在九曲溪畔设皇家焙茶局,称“御茶园”。从此,武夷茶正式列为皇室贡品,每年入贡精工龙凤团茶饼五千。明初,御茶园尚存,到洪武二十四年诏罢龙凤团茶饼,改贡芽叶茶。由于贡数过大,茶农不堪其苦,无心制茶纷纷逃亡,武夷茶就此衰败,至今尚未恢复。

    冯虞一行走水路直至武夷山大王峰下,方才弃舟登岸。在路边酒肆用过午饭,正准备进山,却见远处一群人匆匆赶来,打头的身着七品文官服饰。那人抬眼望见冯虞,一边加快脚步一边高声道:“大人留步,崇安县马贞马庚年拜见来迟,请大人见谅。”

    原来是崇安县令赶来见礼。冯虞就奇怪了,自己走的水路过来,为的就是不事张扬,静下心来游山玩水,怎的一到地方就露了行藏?低头一看,自己一身飞鱼服,再看边上几个亲兵,都是全服带刀,一路不曾有人打扰,竟是忘了更换便装这一节了。不对呀,就算是登岸之后被人看见,也没这么快的脚力,崇安县城离此还有近四十里地呢,除非是快马加鞭,否则断无可能一个时辰赶个来回。一会儿问问他。

    正想着呢。那马知县已来到近前,口称学生,以僚属之礼参见,看来是个墙头草一类人物。冯虞伸手扶住,问道:“马县,你怎知我在此处?”

    “回大人,京里一位大人谪贬贵州,前日行抵武夷山,打算在此盘桓几日,听到消息,下官今日正打算前往探望。到得前方官道上,听说大人驾临便赶来拜见。请问大人可是锦衣副千户冯虞冯大人?”

    “正是。嗯,你怎知晓我是何人?”

    “如今福建境内哪个不知冯大人少年英武,屡立殊勋,当今圣上亲赐飞鱼服的故事?下官大老远的一看,便猜个**不离十了。”

    冯虞点点头,心想,赏穿飞鱼服倒是真的,至于什么“少年英武,屡立殊勋”,实在是有些不靠谱。反正是花花轿子众人抬,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对了,方才你说的那个谪贬贵州的,是何人?”

    “哦,是原兵部主事王守仁王伯安先生。”

    王守仁,这位可是太有名了。字伯安,号阳明。可谓有明一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精通儒、佛、道,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求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创“心学”,谥文成。非但文有所成,此公还长于统军征战,三十五日平宁王反乱,屡破各地民乱,可谓文武全才。不想今日竟在此处得遇高人了!

    想到这儿,冯虞忙问道:“本官也是久仰伯安先生大名,不知他现在何处?”

 第七十四章 误会了

    那马知县连忙回道:“昨日,伯安先生在朱文公祠边上民居借宿。/如今想来便在周边不远吧”

    “朱文公祠?在何处?”前生冯虞游武夷时记得没这么个景点啊。

    “这朱文公祠在九曲溪的第五曲隐屏峰下。宋淳熙十年,朱子在此亲自擘划营建武夷精舍。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武夷精舍声名远播,历代都曾修葺、增扩。宋末,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前元至正二十五年武夷精舍毁于兵燹。本朝正统十三年朱子八世孙朱洵、朱澍出资重建后方改称‘朱文公祠’,祭祀朱子。”

    原来这朱文公祠便是紫阳书院,后世想来是又遭兵燹,只剩了隐求斋等部分建筑。倒是书院石壁上还留了许多大家手迹,如朱熹亲题“游者如斯”,这些倒都见过的。两人一路闲聊着,直奔那朱文公祠而去。

    王守仁今年可谓流年不利。弘治十二年,此公便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先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虽不曾飞黄腾达,却也是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弘治末年,王守仁专志授徒讲学,“以倡明圣学为事”,于士林间声名鹊起。

    可是今年世道变了。九月间刘瑾夺权之后,朝政大坏,京师正直官员无不痛心疾首。十月,戴铣、薄彦徽等二十余人上书皇上,要求严惩刘瑾,反被打入死囚。王守仁出于义愤,冒死与他人上书为戴铣等人声援,结果被责打四十廷杖,又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个不入流的驿丞。这还不算,

    行至钱塘,刘瑾派出的杀手尾随而至。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并将衣物留在岸边,制造投水自杀的假象。当地官府与家人都信以为真,在钱塘江中四处寻找尸体,还在江边哭吊了一场。王守仁却湿答答地趁夜远遁。此番到武夷山,说起来还算是潜逃来的。

    今日早间,凭吊过朱子祠,王守仁草草用了些午饭,坐在道旁石上看溪水潺潺,百无聊赖,正琢磨是否在此隐姓埋名,结一草庐了此残生。忽然听得远处人生嘈杂,王守仁抬眼一看,只见前方一群人朝这边走来,看服色有锦衣卫、地方官、衙役。完了,还是给人盯上了。

    王守仁本能地起身要跑,却又收住了脚步。看这阵势,一大帮人汹汹而来,此处又是人生地不熟,只怕是跑不脱了。既如此,还跑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日便是我王守仁舍生取义之日。想到这儿,王守仁正了正衣冠,昂然而立。

    待人群走得近了,却见这帮人虽然脚步匆匆,却无一分杀气。为首那着飞鱼服的分明还是个少年,一脸恬然,正与边上那七品文官说笑着。莫不是自己想得岔了,这帮人只是过来游玩的?

    可惜怕什么来什么,那群人走到王守仁面前,齐齐停下脚步,那锦衣卫头目与七品文官上下打量着王守仁。王守仁心想,该来的还是跑不了,干脆自承身份好了。“我便是你们找的王守仁。”

    冯虞老远便看见道边立着个岸然文士,只是自己与马知县都不曾见过王守仁,不好唐突发问。见王守仁自己发话,不禁大喜。“果然是伯安先生。”

    却见王守仁双手一背,“在下等候多时,请吧。”

    冯虞看王守仁神色不对,有些莫名其妙:“先生何意?”

    王守仁也觉着哪儿不对劲了。“你等不是来拿我的?”

    冯虞顿时哑然失笑,朝王守仁一拱手:“好好的拿先生作甚?在下冯虞,久闻先生大名,听说您落脚在此特来拜会。”边上马贞也跟着赔笑拱手:“学生马贞,随冯大人同来拜望。”

    听了这儿,王守仁长吁了一口气,忙又正色答礼。“我一个小小龙场驿丞,怎敢惊动两位大人,方才失礼了。”

    冯虞回道:“先生一路遭际,在下略有耳闻,怪不得先生。此处不是讲话所在,庚年兄,附近可有清幽所在?”

    那马贞想了想,回道:“大人,我们往回走几步,往御茶园如何?如今本地茶贡衰颓,那御茶园却还有些往昔风采。两位晚间还可留宿在园中,清净雅致得很。”

    往回走了一段,过了一座石桥,沿路右手现出一座山门,上书“仁凤门”。沿石阶而上,先后是拜发殿,、神清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再上又有通仙亭,亭中一口水井,称作通仙井。通仙亭旁有个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还有座喊山寺,专事供奉茶神。这一路的亭台楼阁,竟是雕龙绘凤,仿皇家制度,难怪是有“御茶园”之名。

    据马贞说,每年惊蛰崇安历任知县、园官都要牵牲抬醴,登上御茶园中喊山台,祭祀山神,乞求庇佑丰收。祭文是:“惟神,默运化机,地钟和气,物产灵芽,先春特异,石乳流香,龙凤团茶佳味,贡于天下,万年无替!资尔神功,用申当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