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5-太平圣惠方-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呕 
中二穴。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卧取之。是穴。足少阴脉气所发。主胸胁支满。 
咳逆 
神藏二穴。在 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是穴。足少阳脉气所发。主胸胁支满。 
咳喘 
灵墟二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是穴。足少阳脉气所发。主胸胁支满。 
引 
神封二穴。在灵墟下一寸六分。是穴。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灸五壮。 
针 
步郎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是穴。足少阴脉气所发。主胸胁支满。 
鼻不 
五处二穴。足太阳脉气所发。在头上督脉傍。去上星傍一寸半。主目不明。头眩风闷。 
针入 
承光二穴。在五处后二寸。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风眩头痛。欲呕吐。心烦。针入 
三分 
通天二穴。在承光后一寸半。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项痛重。暂起仆僵。针入二(三) 
分 
攒竹二穴。在两眉头。少陷宛宛中。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目视KT KT 。视物 
不明。眼中热痛。及眼 。针入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之。不宜灸。亦宜细三棱针。 
针入三分 
睛明二穴。在目内 头外畔。陷者宛宛中。是穴。手足太阳阳明之会。主肤翳白膜。覆 
童子 
雀目者。 
迎香二穴。在禾 上一寸。鼻下孔傍。是穴。手足阳明之会。针入三分。得气即泻。主 
鼻息 
呼。 
r图ptpx3。bmpr 
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童子陷中。是穴。跷脉任脉足阳明二会。主疗KT 眼 
目 
不正。口 目 。面动叶叶然。牵口眼。热疼赤痛。目视KT KT 。冷泪。眼睑赤。针入 
四分半。得气即泻。特不宜灸。若灸无问多少。三日以后。眼下大如拳。息肉日加长。如桃 
许大。至三十 
鸠尾一穴。在臆前巨骨下五分。是穴。主心惊痫。发状如鸟鸣。破心吐血。心中气闷。 
不喜 
然。 
巨阙一穴。心之募。在鸠尾下一寸。是穴任脉气所发。主疗心中烦闷。热风。风痫。浪 
言或 
六分 
上管一穴。在巨阙下一寸。去巨骨三寸。是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主心中热烦。贲豚。 
气 
状 
应 
中管一穴。一名太仓。是胃之募。在上管下一寸。是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 
之会 
心 
至四百壮止。忌猪鱼生冷酒面毒食生菜醋滑等物。 
建里一穴。在中管下一寸。是穴。治肠中疼痛。呕逆上气。心痛身肿。通灸。针入一寸 
二分。 
下管一穴。在建里下一寸。是穴。足太阴任脉之会。主腹胃不调。腹内痛。不能食。小 
便赤。腹坚硬癖块。脉厥厥动。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良。日灸二七壮。至二百 
罢。 
神聪四穴。在百会四面。各相去同身寸一寸。是穴。理头风目眩。狂乱风痫。左主如花。 
右 
r图ptpx4。bmpr 
明堂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是穴。理风头。多鼻涕。鼻塞。三日一报针。入三分。 
当阳二穴。在当童人直上入发际一寸。是穴。理卒不识人。风眩。鼻塞。针入三分。 
前关二穴。在目后半寸。是穴。亦名太阳之穴。理风。赤眼头痛。目眩目涩。不灸。针 
入三 
四白二穴。在目下一寸。是穴。足阳明脉气所发。主头痛目眩。针入三分。先补后泻。 
主目 
禾 二穴。在鼻孔下。侠水沟傍五分。是穴。手阳明脉气所发。主鼻窒口 。鼻多清涕。 
出 
巨 二穴。在鼻孔下。侠水沟傍八分。是穴。跷脉足阳明之会。主疗面风寒。鼻频(音 
准)上 
地苍二穴。在侠傍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动者是也。跷脉手阳明之交。主疗大患风者。 
其 
左 
壮 
事 
廉泉一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间。阴维任脉之会。主舌下肿。难言。舌 设。多咳嗽。 
少气 
分水一穴。在下管下脐上一寸。是穴。任脉气所发。主腹肿。不能食。肠坚腹痛。胃胀 
不调 
入五 
阴交一穴。在脐下一寸。是穴。任脉气所发。主脐下热。小便赤。气痛。状如刀搅。作 
块状 
气即 
石门一穴。甲乙经云。一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是穴。 
是 
遂成结块。崩中断结。灸亦良。日灸二七壮。至一百止。 
关元一穴。是小肠募。一名次门。在脐下三寸。是穴。足三阴任脉之会。主脐下 痛。 
小便 
因产 
落胎 
中极一穴。一名玉泉。一名气原。在关元下一寸。是穴。是膀胱募任脉足三阴之会。主 
妇人 
或因 
灸亦 
后顶一穴。在百会后一寸半。枕骨上。是穴。督脉气所发。针入四分。灸五壮。主风眩。 
目 
强间一穴。在后顶后一寸半。是穴。一名大羽。是督脉气所发。主头如针刺。不可以动。 
项 
脑户一穴。在树骨上。强间后一寸半。是穴。一名仰风。一名会颅。是督脉足太阳之会。 
主 
喑门一穴。一名舌厌。在顶后入发际宛宛中。入系舌本。是穴。是督脉阳维之会。仰而 
取之 
出之 
舌 
泻 
大椎一穴。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是穴。主三阳督脉之会。疗五劳七伤。温疟 疟。 
疰背膊闷。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得。日灸七壮至七七壮罢。慎 
浆 
r图ptpx5。bmpr 
陶道一穴。在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是穴。督脉足太阳之会。主头重目瞑。洒淅寒热。 
脊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节下间。是穴。督脉气所发。灸五壮。主癫疾。螈 。怒欲煞人。 
身狂 
神道一穴。督脉气所发。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是穴。主寒热头痛。进退往来。 
疟 
至阳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是穴。督脉气所发。主寒热。解烂淫乐。胫酸。 
四 
筋缩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是穴。督脉气所发。主惊痫。狂走癫疾。脊急 
强。 
脊俞一穴。一名神宗。一名脊中。在第十一椎中央。是穴。督脉气所发。治风痫癫邪。 
温病 
悬枢一穴。在第十二椎下节间。是穴。督脉所发。主腰脊强。腹中上下积气。针入二(三) 
分 
命门一穴。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俯而取之。是穴。督脉气所发。主头痛如破。 
身热 
腰俞一穴。一名背解。一名髓孔。一名腰注。一名腰户。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陷者宛 
宛中。是穴。挺腹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然后乃取其穴。是督脉气所发也。主 
腹髋 
七 
壮。 
至七七壮止。慎房事。不得擎重物。甲乙经云。针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 
长强一穴。一名气之阴 。督脉络。在穷骨下宛宛中。是穴。甲乙经云。穴在脊 端。 
少阴 
所结。主下漏五痔。疳蚀。下部 。针入三分。然抽之以大痛为度。其穴跌地取之乃得。 
灸 
乙 
经 
天柱二穴。在侠项后发际。除大筋外廉陷者中。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二分。留 
三呼 
日 
r图ptpx6。bmpr 
玉枕二穴。在胳却后七分半。侠脑户傍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三寸。足太阳脉气 
所发 
汗。 
风池二穴者。足少阳阳维之会。在项后发际陷者中。是穴。甲乙经云。风池穴在颞 后 
发际 
面赤。目视KT KT 。项强不得回顾。面肿。皮软。脑疼痛。留五呼。泻七吸。灸亦良。 
然不及针。日灸七壮。艾炷不用大。根细箸头为之。灸至一百五壮。忌如前法。问曰。如后 
发际亦有项脚长者。其毛直至头骨。亦有无项脚者。毛齐至天牖穴。即无毛根。何而取穴也。 
答曰。其毛不可辄定。大约如此。若的的定中府正相当。即是侧相去各二寸。此之定穴。 
颅息二穴。在耳后青脉间。是穴。主身热头痛。不可反侧。小儿痫喘不得息。耳聋。针 
入一 
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是穴。足太阳少阳之会。主风眩项痛。头强寒热。灸即 
依年 
大杼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中。是穴。足太阳手少阳之会。理风劳 
气。 
风门热府二穴。在第二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督脉足太阳之会。理伤寒项强。目瞑 
鼻塞 
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一寸半。是穴。理癫痫。瘿气上气。吐逆。支满。脊 
强。 
厥阴俞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同身寸一寸半。是穴。理逆气呕逆。牙痛。留结胸 
闷。 
心俞二穴。在第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理心中风。狂痫。心气乱语。悲泣。心腹 
烦满 
得气 
督俞二穴。在第六椎下两傍。相去同身寸一寸半。是穴。一名高盖。主理寒热。腹中痛 
雷鸣 
鬲俞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理心痛痰饮。吐逆。汗出。寒热骨痛。 
虚胀 
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理口干。中风支满。短气不食。食不消。 
吐血 
胆俞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理心胀满。吐逆短气。 
痰 
脾俞二穴。第十一椎下两傍一寸半。是穴。理腰身黄胀满。腹肚泄痢。身重。四肢不收。 
黄 
胃俞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理烦满吐食。腹胀不能食。针入三分。 
留七 
三焦俞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水谷不消。腹胀。 
腰 
肾俞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各一寸半。与脐对。是穴。理虚劳。耳聋。肾虚。及水脏 
胀。 
针 
气海俞三穴。在第十五椎下两傍。同身寸相去一寸半。是穴。理腰痛。痔痛。泻血。通 
灸之 
大肠俞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理腰痛腹鸣。胀满。绕脐中痛。大 
小便 
关元俞二穴。在第十七椎下两傍。相去同身寸一寸半。是穴。理风劳。腰痛。泄痢虚胀。 
小便难。妇人瘕聚诸疾。针入三分。 
小肠俞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理大便赤涩。小肠紧急。脚肿短气。 
不 
r图ptpx7。bmpr 
膀胱俞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同身寸一寸半。是穴。理风劳腰痛。泄痢肠痛。 
大小 
灸三 
中膂俞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同身寸一寸五分。是穴。一名脊内俞。是少阴脉。 
理 
白环俞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同身寸一寸半。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理脊挛急 
痛。大小便不利。百病。针入三分。甲乙经甄权针经云。挺腹地满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气 
息。令皮肉俱缓。乃取其穴。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讫多补之。主腰髋疼。不遂。温疟。 
腰中冷。不识眠睡。劳损风疟。不宜灸。慎房事。不得擎重物。忌如前。 
窍阴二穴。在完骨上。枕骨下。是穴足太阳少阳之会。主骨疽发厉。项痛引头也。灸五 
壮。 
浮白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是穴。足太阳之会。主寒热喉痹。咳逆疝积。胸中满。 
不得 
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傍各三寸。是穴。手足太阳之会。主背痛引颔也。灸五 
壮。针入三分。 
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各三寸。宛宛中。正坐取之。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 
背脾 
灸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两傍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肩 
痛胸 
噫嘻二穴。在肩膊内廉。在第六椎两傍三寸。是穴。抱肘取之。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 
因以手痛按之。病者言噫嘻。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主温疟寒疟。 疟。背闷。 
气满 
膏肓俞二穴。又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妄语。取穴之法。 
令人 
也。 
摩 
KTKT 
然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助无所不下也。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 
。俯上臂。令前取穴。灸人求穴法。大较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也。左亦然。 
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俯两胛骨侠相离。不尔。胛骨覆穴不可得也 
所伏衣 。当令大小有常定。不尔。则失其穴。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 
。当取身体平复。其穴近第五椎望取之也。论曰。昔在和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 
上。肓之下。针药所不能及。即此之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难遣。若能用心。 
此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 
r图ptpx8。bmpr 
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各三寸陷者中。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背痛恶寒。脊 
强俯 
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食 
饮不 
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各三寸。正坐取之。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食不下。 
腹中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两傍各三寸。正坐取之。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腹满湿胀。 
大便 
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各三寸。是穴。主腹内虚胀。水食不消。恶寒。不能俯 
仰。 
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各三寸。异经云。与鸠尾相直。是穴。主心下肓大坚。 
妇人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各三寸。正坐取之。是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灸三 
壮 
胞育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各三寸陷者中。伏而取之。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 
腰脊 
乙经 
秩边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傍各三寸。伏而取之。是穴。足太阳脉气所发。主腰痛不 
能俯 
颔厌二穴。在曲周颞 上廉。是穴。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 
客主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穴动脉宛宛中。是穴。一名上关。足阳明之会。主 
KT目 
(一) 
分留 
灸。 
以不 
关不得久 
悬颅二穴。在曲周颞 中。是穴。足阳明脉气所发。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 。身热 
烦满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罅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之。当其中指下陷者中是 
也。 
或因 
闷。 
甲乙 
令人 
故。 
肩井 
若 
r图ptpx9。bmpr 
肩 二穴。在膊骨头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是也。平手取其穴。手阳明跷脉之会。针 
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主疗偏风。半身不遂。热风。胗风。胸俯仰风。刺风。风虚。手 
不得 
刺骨 
若 
以 
不 
臂脑二穴。在肩 下一夫。两筋两骨罅陷者宛宛中是也。宜灸不宜针。日灸七壮。至一 
百壮 
针。不得过三五。过多恐恶。慎冷食滑菜盐醋冷浆水等。 
曲池二穴者木也。在肘外辅骨。曲肘横文头。宛宛中陷者是。其穴。是手阳明脉之所入 
为合 
挽 
日 
也。 
但令断风抽气而已。忌如常法。 
通谷二穴。在夹上管两傍。相去三寸。是穴。冲脉是少阴之会。治干呕。又无所吐。又 
治劳 
章门二穴。一名长平。一名胁 。是脾之募。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是穴必须侧卧。伸 
下脚 
积聚 
百止 
伏兔二穴。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取之。是穴。足阳明脉气所发。治气劳。痹逆。狂 
邪。 
阴市二穴。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是穴。足阳明脉气所发。主寒疝。下至腰脚 
如冷 
灸三 
犊鼻二穴。在膝膑下 侠罅大筋中。是穴。足阳明脉气所发也。主犊鼻肿。洗熨去之。 
其久 
委中二穴者。土也。在 中央约文中动脉。甄权云。曲 内。两筋两骨宛宛。是穴。足太阳 
脉气之所入为合也。令人面挺腹地而取之。主脚弱无力。风湿痹。筋急。半身不遂。灸亦得 
。然不及针。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甲乙经云。针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三里二穴者。土也。在膝下三寸。 外廉陷者宛宛中。是穴。足阳明脉之所入为合也。 
主腹 
八分 
角孙二穴。在耳郭中间。开口有穴。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主齿牙不嚼物。龋痛肿也。 
灸三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是穴。主耳有脓。及底耳。 耳。耳痛鸣聋。并齿龋。 
针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是穴。手少阳脉气所发。 
针 
其 
十 
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一寸。陷者宛宛中是也。 
手少 
泻。 
风池 
天府二穴。在两腋下三寸宛宛中。是穴。手太阴脉气所发。主理头眩目瞑。远视KT 。 
KT针入四分。留七呼。灸二七壮。不除。灸至一百壮罢。出明堂经。其甲乙经中。禁不 
可灸。灸即 
r图ptpx10。bmpr 
曲泽二穴者。水也。在肘内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是穴。手心主脉之所入为合也。主 
心痛 
肩。伤寒病温湿。身热口干。灸三壮。针入三分。留七呼。 
少海二穴者。水也。一名曲节。手少阴脉之所入为合也。在肘内横文头。屈手向头取之。 
陷 
屈 
巨虚上廉二穴。在三里三寸。两筋两骨罅陷者宛宛中。是穴。足阳明与大肠合。针入八 
分。 
疟。 
条口二穴。在上廉下一寸。是穴。阳明脉气所发。主胫寒。不得卧。疼痛足缓失履。湿 
痹。 
巨虚下廉二穴。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陷者宛宛中。是穴。蹲地 
坐而 
偏 
忌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山。一名玉柱。一名伤山。在兑 肠下分肉间陷者中。定腹取之。 
主脚 
七壮 
上昆仑二穴者。火也。足太阳脉之所行为经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