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这里的留守司令。”
“那你有权力办理交涉事务吗?”
“那要看什么交涉。”
“比如中国军队在这里登陆的事。”杜聿明只好明说了。
“那要问这里的中国军队。”苏军中尉回答。
“这儿哪来的中国军队?我们还没有登陆。”杜聿明紧张地问。
“18集团军已经接管这里了,不过别人都习惯叫他们八路军。”苏军中尉不紧不慢地说。
“啊?他们已经接管了?可他们不是合法的军队,他们没有权利到东北。我要求立即去你们的司令部!”杜聿明真的急了。
“我刚才已说过了,这里早已没有苏军司令部了,只有一个留守司令,那就是我。”苏军中尉道。
杜聿明几乎气得说不出话。在旅馆停车后,杜聿明强压住怒火质问那名苏军中尉:“贵军为何不按条约办事?未等我军登陆就撤出?”
“我们是按条约规定的撤兵期限撤走的!”苏军中尉并不示弱,“是你们未按条约规定日期到达。这不是我们的责任。”
“那你们也不应该让共产党的军队进城。”杜聿明又紧逼一步。
“我们只负责把这里交给你们的军队,经核查,他们确实是你们的第18集团军。”苏军中尉回答。
杜聿明无言以对。那中尉紧接着说:“在这里,我只是负责迎送你进出码头,如有其他问题,你尽可以与当地驻守的中国军队联系,因为这里已经交接结束,我们无权再予以干涉!”
杜聿明气得绷紧了脸,没有进旅馆,掉头返回了码头。乘小艇登上了“脱罗尔”号美舰,打道回府。
在军舰上,杜聿明望着海面上翻腾的巨浪,心中苦涩。他想起马林诺夫斯基在长春的表演,不禁怒火中烧:“俄国人真敢开国际玩笑!”
巴布尔也跟着摇了摇头,转而安慰杜聿明道:“俄国人从来就不讲信用,杜将军不必生气,有强大的美国作后盾,你可以指挥军队打进去!”
“看来只能使用武力了。”杜聿明握起拳头,咬牙切齿地说。
原来,苏军之所以那么痛快地答应了杜聿明的要求,是因为他们早已暗中将营口、葫芦岛移交给了东北人民自治军。除了辽东半岛南部港口,苏军也把锦州以南至山海关的辽西通道地区转交给了共产党的军队。
11月5日,杜聿明满怀惆怅地飞回重庆,向蒋介石报告接收营口的遭遇。蒋介石再一次气得脸色铁青,他先是大骂一通俄国人,然后对杜聿明说:“我们一定要打进东北!你有把握率国军武力接收东北主权吗?”
“给我10个军。我一定将东北共军全部消灭,恢复东北主权。”
“10个军?现在调动10个军还是有困难的。这样,你先带两个军从山海关打进去。”蒋介石道,“这是一件大事,你最好还是先去军令部,同他们研究一个方案。”
杜聿明当即去了军令部。听说杜聿明要用两个军进攻山海关,军令部的人纷纷摇头:根据情报判断,山海关附近共有共军将近10万人,两个军怎么能够奏效?
杜聿明立刻责问道:“哪来的情报?我刚从秦皇岛回来,据我亲自侦察,共军最多只有5万人。”
其实,当时山海关附近只驻有八路军李运昌部约3万人。
“我看用两个军进攻山海关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杜聿明说,“不过,必须增加后续部队,否则无法向东北腹地挺进。”
军令部不敢明确对杜聿明的意见作出答复,只好让他再去请示蒋介石。
“先将天津以东划归东北行辕。”蒋介石权衡再三,的确抽不出更多的兵力,于是说:“你先指挥第13、第52和第94军首先攻下山海关。”
杜聿明领令,直飞北平,刚下飞机便接到何应钦的电报,令其率第13、第52、第92及第94军进攻热河,收复承德。
“胡来,我有要命在身!”杜聿明对何应钦的电令高声吼道,“委员长有令,拿下山海关!”
杜聿明调集部队,立志强攻山海关,一洗营口之耻,收回全东北。山海关,这个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再一次笼罩在烽烟之中。
第一部分 无惧风雨如晦 远赴白山黑水第9节 山海关口,烽烟四起
一架国民党军用飞机怒气冲冲地划破蓝天,留下漫天烟雾。
杜聿明乘着这架飞机离开北平,来到了秦皇岛。这是进攻东北最具战略意义的重要港口,为了占领秦皇岛,美国海军可谓是“功不可没”。早在1945年10月中旬,美国海军第7舰队就瞄准了这里,他们派出海军陆战队人员借口要解除日军武装和保护美侨财产,强行在此登陆。而此前就已占领了葫芦岛的冀东军分区沙克的部队由于未能及时发起进攻,无意之中却使国民党军队为接收东北建立了一个重要据点。
10月下旬,先后有20多艘美国军舰率先将国民党的13军三个师2万多人运送到秦皇岛。13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原归汤恩伯指挥。在抗战中,一直从河南撤到贵州,没打过硬仗,实力保存完好。这时担任军长的石觉在国民党将领中也算是小有威名。石觉毕业于黄埔三期,留校后曾担任黄埔四期即林彪那一期学员的队长。在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以及后来追击19路军时都曾充当了蒋介石的马前卒。抗战时期,先因在北平勇战南口而名声四扬,后又在台儿庄大捷中力夺关键的制高点崔家庄,被李宗仁感慨异常地称赞道:“天助我者,石觉也!”如今,石觉正担负着进攻东北的新任务,更想大显一番身手。
石觉的13军在秦皇岛立足刚稳,来自云南的52军2万多人又接踵而至。
国民党军队整军整军地不断北上秦皇岛的消息早已传至延安。毛泽东敏锐地感到:战争的脚步正在声声逼近,一场争夺东北的大战迫在眉睫。他及时地提醒罗荣桓等:“战争中心即将转入东北,必有一场恶战。”这个时候,中央军委也给林彪、彭真发出了指示:“11月至12月中旬将是蒋与我武装争夺东北的一次高峰,战场是在辽宁南部、锦州、热河、冀东地区。我必须集中可能的力量,争取这次战略性决战的胜利。”
事实正如毛泽东所料,战争几乎是随着国民党军队抵达秦皇岛同时发生的。从10月25日起,国民党小批军队就在美军的带领下,一次次前往山海关前耀武扬威。10月28日,他们终于要增大行动力度了。五名美军坐着吉普车带领几百名蒋军要求视察山海关。东北人民自治军二话没说,对着狂妄叫嚣的美军一阵扫射,吉普车像一只老乌龟一样被打翻在地,五名口吐狂言的美军一死二伤两投降。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提出强烈抗议:美军不承认错误,别想领回俘虏和尸体。
美国佬强硬了半天,还是不得不放下架子,乖乖地道了歉。此后再也不敢张牙舞爪了。共产党让中国人在美国佬面前扬眉吐气!此事在国内引来一片欢呼声。
但国民党没有欢呼。特别是杜聿明前往营口接收碰壁后,明令秦皇岛的国民党军加强对山海关的挑衅。
11月4日,国民党军派人到山海关向驻守在那里的沙克部队发出最后通牒,要他们让出铁路线50公里,退出山海关。沙克抓起文书,抛在来人的脸上:我看你是没睡醒,还在做梦!
13军军长石觉大发雷霆:我现在清醒得很!11月5日,他率13军首先向山海关发起进攻。一时之间,山海关口,烽烟四起,一颗颗子弹嵌进了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古老城头。
石觉将主攻方向定在山海关城西北的娘娘庙、二郎庙等制高点。在炮火轰击下,他们曾一度占领了这些制高点,突进到离山海关城北门只有500米远的地方。但沙克率领的东北人民自治军绝不示弱,经全力反击,又把石觉打回了5公里以外。
正在双方激战之时,山东渤海军分区司令兼第7师师长杨国夫带领7师三个团恰好赶到山海关前线。他们步行一个多月从山东来到这里,未想到没等出关,先遇到一场枪战。这7;000多人虽然在长途跋涉后正处于疲劳状态,一见战斗个个精神抖擞,迅速投入到战斗之中。杨国夫这位生于安徽霍丘、1929年就参加了红军的老革命战士更是身先士卒。
石觉正打得吃力,忽见自治军队伍中又多了一路人马,不敢恋战,急忙撤兵,不再发起新进攻,倒是全力地构筑起工事来了。
杨国夫正打得起劲,不想石觉突然撤出不打了,只好停了火,与沙克的部队欢聚一堂,略作休整。
可过了两天,石觉还是没动静,倒是把工事修得越来越坚固了。
这个石觉在搞什么名堂?杨国夫终于忍不住了。多年打游击战培养出来的机智在他的脑海里如一束火苗不停地跳跃。11月6日夜里,他派出两个营潜入石觉13军的89师阵地。这些擅长游击战的战士从中间地带深入敌军阵地内部,手榴弹爆炸声和枪弹射击声霎时响成一片,国民党军不知来了多少人,两侧的轻重机枪向着中间阵地一齐发射,猛打了一夜,天亮才发现是自己打自己。杨国夫的部队缴了1门炮、18挺轻机枪和50支步枪后早趁着黑夜从容撤回了。而不知情况的国民党军自相残杀了一整夜,此时已是伤亡惨重。石觉气急败坏:都给我撤回到秦皇岛去休整。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祸不单行。如今这句老话正应在石觉的身上。正在窝火的石觉刚一到秦皇岛就遇到也同样在窝火的杜聿明。这一天是11月8日,天空中一片阴沉,杜聿明走进司令部就怒吼:石觉情况不明,冒然进攻,现在必须派出多股部队,详细侦察山海关的情况。
两天后,情况大体查明:中共约有3万人驻守在山海关、角山寺、九门口和义院口一带,主力则集中在山海关和角山寺两地。这些部队装备不全,火力薄弱,基本上都是未打过正规仗的游击队。而主帅林彪所率的部队尚未到达山海关。
11月11日,杜聿明召见13军军长石觉中将再商进攻山海关之事。
石觉显然已被杨国夫打晕了头,一听杜聿明说要再次进攻山海关,立即反对:“共军火力强大,不可轻易进攻,应加强工事,稳固防守,这才是上策。”
杜聿明大为光火,不想石觉的部下也同样不想再发起进攻。“我看你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共军的实力我早已调查清楚,现在我就领你们这些胆小鬼去现场看看!”
11月13日,杜聿明亲率13军的团以上军官,前往13军遭到杨国夫夜袭的前线阵地视察。“你们自己看看,”杜聿明很平静地说,”共军根本没有炮火,所有的弹痕都是手榴弹留下的。”
返回后,他马上召集13军营以上军官开会:“共军”火力、战斗力并不像传说那样强大,“国军”在各方面都比“共军”强。为此,现正式下达作战命令:以13军主力4师、89师担任山海关正面主攻,以54师攻占九门口,52军的25师迂回进攻义院口,其余部队为总预备队。总攻时间定在11月15日清晨。最后,他重申了蒋介石的“连坐法”:胆敢作战不力、临阵脱逃者,必然严惩不贷,并将追究各级主官的责任。
军令一下,各级军官唯唯听命,再也不敢怠慢。
11月15日早晨,杜聿明亲自到九门口督战,指挥国民党13军54师运动到九门口,率先发起总进攻。此时,担任迂回任务的25师则向义院口进攻,以策应54师。在杜聿明的亲自督促下,这次13军的攻势异常猛烈,动用了大批的重炮猛轰自治军的山头阵地。
炮声如雷,枪弹若雨。面对新一轮的猛烈进攻,杨国夫奋起反击。但因双方火力悬殊太大,到中午时,九门口已被54师攻占。这一最险要的关口失守后,其他各关口都受到了动摇。黄昏时候,义院口也被25师占领。
杨国夫的队伍在这个时候确实无法与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13军匹敌。他们一路从山东长途行军来到山海关,尚未休整就投入了战斗。部队中的战士们甚至连最起码的人手一支枪都达不到。时值11月,已是秋风萧瑟,这些战士们却仍穿着破旧的单衣单裤,有的人甚至还打着赤脚。再由于初至辽西,没有群众基础,老百姓早已躲藏起来了,没有人送饭送水,甚至给伤员抬担架的人都找不到。当杨国夫在血战之中得知九门口、义院门均已失守的消息后,他立即感到自己的部队有被国民党大军合围的危险。于是,杨国夫没有等待李运昌的命令,在11月16日早晨毅然下令撤出山海关,只留下少数人担任掩护。
第一部分 无惧风雨如晦 远赴白山黑水第10节 打开了通向东北的大门
16日早晨,13军向山海关正面阵地发起总攻。留守的自治军人员打了几枪也撤走了,杜聿明轻松获胜。当日下午,13军与52军的迂回部队在山海关以东会师,宣告国民党军已占领山海关,打开了通向东北的大门。
17日,毛泽东在延安通过新闻广播得知山海关失利,直接发电指示李运昌、沙克:必须死守山海关、绥中、兴城一线,时间至少三星期。
李运昌接到电报后,心急如焚,急忙回电:山海关至兴城一线只有正规部队不到1万人,而且战斗力有限,恐怕难胜此任。
中央马上改变计划,令李运昌、杨国夫部在锦州地区运动防御。“节节坚决抗退,既不死守,又不轻易放弃阵地”。同时命令正在向东北赶来的黄克诚、梁兴初改变路线,绕过山海关,迅速到锦西地区,“待敌深入锦西、兴城线,从敌左侧后突然攻击”。
毛泽东想打个快速反击,但杜聿明的速度更快。16日晚间他接到先头部队25师占领山海关的报告后,当即下令各部队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向绥中前进。17日早上,杜聿明乘吉普车亲临前线,监督l3军快速前进。
下午15时,杨国夫师刚刚撤到绥中,还没喘口气,杜聿明尾随而至,立刻展开迂回包围。杨国夫站在高地上观察了几分钟形势,一阵摇头,自己根本没有阻击的能力,只得继续后撤。
此时天色近晚,国民党先头部队各自安营扎寨,正要休息。杜聿明火速赶到:“谁让你们休息了?全都起来,马上进军绥中城!”
当夜24时,天黑不见五指,只有寒风在野外号叫。国民党军长驱直入,进驻绥中。杜聿明直到此时才松了一口气,下令停止前进,原地休整。
就在杜聿明连连取胜之时,林彪却正在心急火燎地匆匆南下,奔往前线,从锦州指挥部一直跑到兴城、锦西一带才停住了脚。他无法再前进了,枪声已越来越近,而自己却没有可以指挥的部队。林彪无奈,自己来得太晚,只好在这里等着黄克诚和梁兴初的主力部队了。
刚在兴城落稳脚,一大批自治军部队就拥了过来。林彪以为是黄克诚或者梁兴初到了,再一细看,这群部队情绪低落,衣衫不整,原来正是退下来的杨国夫部。
“唉!”林彪暗叹了一口气。看来杨国夫部一时已难以再投入战斗了。林彪指示他们撤到后方,分散打土匪,休整部队,暂时不参加正规作战。
11月21日,山东军区1师8;000人在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的率领下,终于赶到了兴城。这个师的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的685和686团,是林彪的老部下。看到他们长途行军后疲劳不堪的样子,林彪不禁浓眉紧皱,忧心忡忡。现在的条件,不要说打胜仗,就是基本的作战条件都不具备。
于是,他立即给军委和沈阳的彭真、罗荣桓发电报:“连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已参加作战者皆极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师刚到,黄师尚未到达,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补充;衣鞋缺乏,吃不惯高粱,缺少费用。此外,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非常不了解。通讯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未发动,土匪甚多。敌迂回包围时,无从知道。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并采取包围迂回。依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皇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目前黄、梁二师皆我亲自指挥,如能求待有利作战时,即极力寻求战机,进行侧面的歼灭战,此可能性仍很大,但亦不拟轻易投入战斗。”
随后,林彪带着参谋人员前往锦西江家屯,准备在那里迎接黄克诚。可是,黄克诚尚未到达,杜聿明却气势汹汹地扑来了。
自在绥中稍作休整之后,杜聿明抓紧战机,强逼13军、52军长途奔袭,沿着大路径直北上。
11月22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到达兴城。正在这里休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