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梦女人的海外传奇-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任何名誉上的回报。

  拍摄在继续,张丽玲与张焕琦的担心也与日俱增,因为他们越来越发现池田率领下的摄制组不能达到他们的拍摄要求,张丽玲多次找横山隆晴,想把情况如实地反映给他,可是到哪里去找他的踪影呢?一年要负责300部片子的拍摄,他怎么可能有时间再来过问一个与他本职关系不大的片子呢?张丽玲忧心如焚,却不知道怎么办。

  对于这一段拍摄的情况,张焕琦与张丽玲一样刻骨铭心:“对日本人的摄制组来说,这个工作是太辛苦了,心里不太乐意。更重要的是,这些摄影助理经验不足,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生活磨练也不够。我一看这架势不太像拍纪录片的。

  一到现场,架起三角架,有的时候没拍上,还要人家重来一次。

  “这些日子是难忘的日日夜夜,磁带一天要拍十盘左右,每盘五六千。我们看一盘还剩五分钟,也舍不得剩着,还让摄影师拍掉。拍摄时,早上起来,7点钟集合,算一下人数,到便当店按照人数,买快餐盒饭和饮料,三张一千日元的票子就没了。我们想,别人赚钱盖房子,我们干自己想干的事。这样拍纪录片听都没听说过。一块相处的朋友,都站了出来,一给他们打电话,他们说,原来都开始了,要不要帮忙?星期六星期天找人见面,喝杯咖啡,三个人一千五,三次见面五六千日元,那是小事,朋友说我怎么帮你,一个朋友刚刚学完车,答应帮忙开车,这下我们不用拿着三角架挤地铁,至少可以免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了。就这样,从冬天到夏天,从夏天到冬天,一天也没休息过。不是不想休息,而是不行,星期六星期天全都泡上了。”

  有时摄像师人手不够,张焕琦就充当摄像师,《家在我心中》里丁尚彪与女儿地铁中分手的一节就是张焕琦拍摄的。很久以后张焕琦还忘不了他当时拍摄的情景:“丁尚彪和女儿在东京地铁分手的时候,我比老丁还紧张。我一直在琢磨,分手时会发生什么事。我想必须保证全景。我带着耳机,别人提醒我:‘你哭了。’我尽力保持冷静和头脑清醒。老丁毕竟曾经当过工厂的领班,起初克制住了眼泪,老丁下车了,再也克制不住如注的泪水,我将镜头徐徐地从他的女儿的泪脸变焦移到了站台上的老丁,车内安静极了,一直到成田机场,没有—个人说话。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摘下眼镜使劲地擦了又戴上。”

  九个月过去了,张丽珍、张焕琦、张丽烨以及每一个被拍摄过的中国留学生都付出了心血和热情,当然池田领导下的摄制组也付出了心血和热情,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心血和热情能换来什么。


  






追梦女人的海外传奇14、在沉默中爆发






14、在沉默中爆发

  1996年似乎倏忽之间就要过完了,又是年底了,横山隆晴终于从诸多事务中分身出来,来看一看张丽玲的拍摄情况。他得知张丽玲要带领摄制组到东京郊外的高尾山进行现场拍摄,就跟着一起来了。

  11月16日,张丽玲在高尾上拍摄的是一个在日本生活多年的“黑人”小陈,他在日本没日没夜地打工,连一天也没有休息过。决定回国了,他听朋友说过,东京郊外的高尾山是一处十分漂亮的地方,从那儿可以看到东京的全景,他想在回国的前一天,最后看一眼他生活了多年的东京的全貌。

  池田等一拨人跟着张丽珍、张焕琦按照原来的方式拍,他们用固定三角架,拍摄纪录片中的人物,有时因为一个画面没有拍好,甚至让被拍摄者重新走场。张丽玲偶尔问小陈几句话,与小陈进行简单的情感交流。

  与往常相比,应该说那天的拍摄难度不大,拍得比较顺利。可是在拍片的过程中,横山隆晴一直沉默着,一句话也没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凭张丽珍的直觉,横山隆晴是发现了什么问题,也许是对拍摄的,也许是对她的采访的,她心里一直在想:我今天对小陈的采访有失误吗?是不是不符合纪录片的规律?

  拍到晚上,该收工了,横山隆晴还是没说一句话。回到东京,横山让张丽玲和张焕琦到富士电视台的地下食堂,这时巳近夜间12点了,横山隆晴突然来到张丽玲面前,对张丽玲鞠了一躬,悔恨而又严肃地说道:“对不起,张丽玲,我非常失职,我想我一直都在给你帮倒忙,耽搁了你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向你道歉。”

  接着横山隆晴对拍摄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说:“你们简直不是在拍纪录片!”

  从此,一切开始了180度的转变,横山隆晴把池田的人全部撤掉,换上一流的可以配得上拍这部片子的人,包括一个叫做远藤一弘的摄像师、后来的剪辑师和另外一些技术人员。

  对于那天在高尾山的拍摄,横山隆晴后来有过一段详细的心理剖自:“我决定跟随他们去,从早上到晚上,我一句话没说,我心里想,这样的拍摄砸锅了。这些人根本没有明白纪录片是怎么回事。作为有经验的导演,我感到恼怒。也感到悔恨不已。我后悔竟然借口自己工作忙,耽误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我默默地看着他们拍摄,一句话也没说。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收拾家当往回走的时候,我说能不能请摄制组到富土电视台食堂吃顿饭。在食堂,我抑制一天的怒气爆发了。这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我说,你们的设想的确是了不起的,我怎么能够一次也没有到现场去!我谴责自己,我决定马上减少手头的工作,解散了原先的拍摄队伍,派出第一流的摄影师远藤参加拍摄。当然我征求了远藤的意见,远藤是在和他们接触了以后,自己决定作为自愿者,不拿薪金加盟。”

  张焕琦后来说:“到了红叶红了的日子,我们要拍一‘黑户’,横山也一块去了。

  我们拍到很晚。横山请我们一起到富士电视台吃饭。横山问我们拍的感觉怎么样,我们说我们就这么工作。横山却发火了,说道:你们的拍摄方法太奇怪,让人再走一遍,这是违反纪录片规则的。其实我和张丽玲对这种做法也感到怀疑,但是我们是受援助的人,不敢说。横山决定把班子全部换掉,换上正式拍录片的远藤。这次交锋使我们明确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态度,纪录片强调对被拍摄人的尊重,不干涉他们的生活。日本人认认真真地执行这一点。这次交锋持续到早晨,在争吵中所有的问题都谈到了。我们找到了强烈的自信。那就是只要把全部的心灵都拿出来的话,那至少是真诚的。这次争论使得拍摄走上了正轨,从这以后,我们的拍摄全部符合国际规则:

  对生活的自然运转保持默默的静观和跟踪。”

  但是那天横山隆晴也不是没有收获,在他沉默、愤恨和自责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纪录片的天才。


  






追梦女人的海外传奇15、张丽玲是一个心灵大师






15、张丽玲是一个心灵大师

  数年以后,他这样对记者描述他的感受:“……我看出了张丽玲是一个纪录片的天才。作为策划和导演,张丽玲用的是中文和被拍摄人小陈对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凭着多年拍摄和制作纪录片的经验,我发现张丽玲对纪录片的感觉特别到位,就在她和小陈接触的瞬间,她与被拍摄人的心灵的沟通细致而又准确,与其他人完全不同,几乎天衣无缝。我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对话,但在从山下往山上走的时候,小陈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情,那种呼吸,被张丽玲恰如其分地捕捉到,小陈的心情,被张丽玲无一遗漏的摄人她指挥下的镜头。这是了不起的才能。我们平平常看到的普通的纪录片策划,通常要与被采访人进行十次、二十次以上的接触,才谈得上与被采访人建立感情沟通。而张丽玲第一次与被拍摄人见面就可以潜入被拍摄人的内心世界,与他进行内心的对话,张丽玲是一个心灵大师,是一个天才。我的确为之震惊。”

  凡是看过《我们的留学生活》的人都会觉得横山隆晴的这种评价并不为过,因为那的确是需要天才的艺术感觉才能做好的片子。

  远藤等人经过横山隆晴的介绍一个一个来见张丽玲,横山隆晴对他们说不要考虑他横山隆晴的情面,也不要觉得因为张丽玲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是为了可怜她才来帮她,而是要从心理和感情上接受了这样—部片子才来做,只有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和热情才可能把它拍好。

  远藤一弘是横山隆晴的好朋友,与横山隆晴合作过多次,这位CONDOR摄影公司的一级摄像师,出生于1959年;毕业于东京千代田电视电子专门学校、他与张丽玲见面后很快被张丽玲的热情所感动,马上承担起摄像师的任务,他对张丽玲的艺术感悟能力也是十分推崇:“我第一次到摄影现场是在1996年的11月、一个初冬的日子,我第一次和大家见了面。问了问情况,心情还十分轻松。我看到张丽玲对人的采访十分漂亮。她从下面看着人说话。在那以前,我对中国呀,留学生呀,没有任何兴趣。我周围的人对中国也一无所知。在大众传媒中,有关中国的报道也很多,对中国没有好印象。但是看法随着人而改变,我通过张丽玲认识了中国,对中国产生了良好的印象。我第一次看到拍摄现场,对张丽玲是个初次涉足纪录片的人,却有如此出色的表现感到震惊。后来进入正常工作后,每周必须工作七天。电影节目中,新闻的节目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但是纪录片完全是两回事,那是花时间的活。

  采访的交涉都是由张丽玲负责,经常是第一次的采访,张丽玲就很好地抓住了被采访人的心,她的采访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对话,而是谈到人们心里深处,这很容易看得出来。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我虽然是个专业的人,也学不到这一点。初次见面的人能够相处得如此亲切,能将心里话引出来,这不是靠什么技巧,这是人格的魅力。我真是大为震惊。”

  拍摄的任务在一天一天地增加,被拍摄的人物越来越多,摄制组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可是张丽玲的真正身份仍然是大仓商事的社员,她每周要到大仓的食粮部上五天班。她没有对大仓隐瞒拍片的事情,她对桥爪课长和石井部长讲过,也对山内专务讲过,山内不但没有反对,而且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是一件好事嘛,这件事也许只有你能做,大仓的其他人都做不了,这也许是对大仓的一次机会,你不要辞职,我会在公司允许的范围内给你提供方便。”

  横山隆晴也见过山内,他对张丽玲说:

  你能在山内这样的人手下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像山内这样的人,在日本很少见,这是你的福气。”

  山内专务指示桥瓜和石并给张丽玲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他们对张丽玲说:“你只要完成你的本职工作,其他时间都可以用在拍摄上,工资和奖金照发你的。”

  这在大仓是从未有过的。


  






追梦女人的海外传奇16、她可以全天拍摄






16、她可以全天拍摄

  张丽玲把绝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联系拍摄上,有时虽然人在食粮部,面对着电脑里的报价表,心里想的却仍然是拍摄的事情,工作上的错误就在所难免了。最严重的一次是把发给美国和加拿大的报价单发混了,不仅泄露了大仓的秘密,还让大仓承担了不守信誉的罪名。张丽玲心想这次完了,一定要被开除了。为了争取主动,张丽玲找到她的指导员吉田朋子,问是不是她主动提出辞职面子上好看—点。吉田朋子说看一看上面的态度再说,如果上面不开除你,你就不要辞职。吉田带着张丽玲向课长、部长和专务道歉,向大仓的每—个部门道歉,大仓竟然原谅了张丽玲的失误。

  从此她非常谨慎,大脑学会了切换镜头,一到大仓,大脑马上从拍摄切换到食粮部,一走出食粮部,马上就切换到拍摄上。

  随着拍摄素材的增加,摄制组觉得有必要先剪出一个样片来,张丽玲就觉得时间更紧张了,她想来想去没办法,只好再次找山内专务辞职,山内仍然挽留了她,让她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拍摄上,大仓的事情由别人代劳。

  样片终于剪出夹了,90分钟,挑选了四五个人物,其中包括丁尚彪、李仲生等。

  张丽玲怀着忐忑的心理送给山内专务看,她并没有指望得到赞赏,只是觉得应该对大仓公司有个交待。如果到头来都不知道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对于公司未免太不公平了。张丽玲把片子交给专务时说:

  “片子里的人物是中国人,讲的全是中国话,我担心您听不懂,我给您当翻译。”专务立即说:“不用,如果是好片子,不用翻译也能看懂。”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山内专务集合了食粮部的全体员工在讲堂观摩了样片,他对员工们说:我听不懂片子里的对话,但是我看懂了画面中人物的表情。我认为片子里中国人的面孔,是世界上最最动人的面孔。他们的酬金完全不能与你们相比,但是他们的奋斗精神却让我们许多日本人感到惭愧。片子放到不足一半,许多员工已经泣不成声,放完后,人们对张丽玲的工作有了认识,纷纷围着她,向她表示敬意和关怀。

  张丽玲没想到,这部为中国人拍,拍给中国人看的纪录片能够感动一位曾经沧海的日本人。不仅是了解,而且是一种深深的理解;不只是同情,而是由衷的赞叹;更不只是认可,而是全面的帮助。山内专务及领导们研究决定:从此以后,张丽玲不必再到大仓上班,不必再像过去一样节省出打理业务以外的时间,她可以全天拍摄,需要多少时间就用多少时间,工资奖金全部照发,直至全部完成。

  食粮部的石井后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听说她在拍摄节目,按一般的情况,这种事是不会被允许的,公司要是知道职员想干别的事,那一定得开除。因为公司是商社,目的就是利益。但是我们认输了。我听到横山的说明,横山向我们公司表示了强烈愿望,希望得到公司的支持。可以说,张丽玲运气好,碰到了好人。我们决定让她自由行动,我们为她创造一个工作的基础。我们的公司是搞贸易的,也得到中国方面的多方照顾,除了做生意,做一些别的事不也是可以的吗,公司还是有一点余力的,所以我们认可了。我们对她的事并没有带着多大的期待,我们只是为她搭了一个架子,没有考虑更多。没想到事情越做越大,我们连想象都想象不到。作为一个女性。能干这么大的事业,真让我们吃惊,这样的大事对男性来说都不是容易的。她在这上面投人很大的热情,投入自己的信念,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执著的人。第一次见面一看可能以为是一个普通的女性,但是不久就会明白她的信念坚强到简直可怕。她恐怕是最难成为恋人的女性。是不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呢,她工作起来十分拼命,让人惊叹。”

  桥爪(张丽玲的直接上司)后来回忆说:“她对公司的工作也认真完成,她要停下工作去搞拍摄的时候,有人提议不要让她走,觉得走了挺可惜的。我还到石井部长那边专门谈了让张丽玲继续留在公司,并让她继续做她想做的事”。


  






追梦女人的海外传奇17、我为我有这样一个同事而感到很自豪






17、我为我有这样一个同事而感到很自豪

  “因为张丽玲当过演员,在公司里本来就引人注目。在工作中,有时我们也向客户介绍,这对工作也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一次啤酒晚会上,还放过她演的电影。

  她骑在马上,很威风。她大概演过两三部电影吧。她现在很少提到这件事。她现在拍纪录片和她那段经历大概也有关系吧。

  说起食粮部,有不少海外业务,在中国也受到关照,在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和留学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比较容易接受。在这件事上和张丽玲的配合,也算是对中国的一种报恩吧。我也在商社工作,但是刚好我对电视媒体也很感兴趣。我是她的顶头上司,对她干的事也很有兴趣。真是很凑巧。

  我也很想到摄影现场去看。我记得还跟她说过。我们和啤酒公司做过不少生意,而且啤酒公司也很早到中国做生意,什么三得利啤酒、朝日啤酒、札幌啤酒什么的,可以找他们赞助。当然后完这些都没有用上。在进入编辑样片的时候,张丽玲每天都干到很晚。我也去看过。山内加上石井和我三个人对张丽玲的事情都是一个态度,公司有余力,在文化上又有意义,都不表示反对,十分赞成。可以说没有大仓,没有食粮部,就没有现在的张丽玲,就没有《我们的留学生活》。后来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