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细想起来,这样的事又是何等的艰难?
张守仁这里,从开挖鱼塘到大养牧畜,用了多少财力,不是他有这样的手笔,又是在浮山有这样的人望能驭使到人力,想在别处地方做这样的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以大明地方官员的行政能力和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还有地方官府的菲薄财力,想做这样的事,根本就绝无可能。
一时间,两人心中都是有悲凉之感。
但与此同时,看向张守仁时,两人又是在眼神中有了强烈的信心,以浮山一隅之地做到如此局面,如果是控制整个登莱,或是整个山东?
或是……
两人一起摇了摇头,更深远的,现在是不敢再想下去了。
身边两个读书人的诡异心思张守仁并没有发觉,他的心情也是很好,浮山这里是卫所军户的田地被他收回,又以雇佣的形式吃下了一部份民田,凑了二十万亩的屯田范围,建成了一个小生态圈。
现在浮山一地,去年屯田数字在二十万亩,今年百万石麦可期。整个登莱镇与田庄所用之粮,以浮山所和方家集一带少量的民田就能供给了。
事实证明,从水利到肥料再到除虫,还有平时的锄草等一系列的活计做下来,从平均亩产两石提高到五石是完全可行的,等田庄计划完成,屯田数字最终达到数百万亩的时候,一切就都不需再愁了。
“卧子兄?”
陈子龙没有住兵营,也没有在附近农庄租住院子,但是更没有在胶州城中他的官衙宿舍中居住。
他这个胶州推官除了上任时办手续时进过胶州城,平时就压根不挨城边。这几个月,每天就是在田间地头来回奔走,论起名头他是不及孙承宗,论起在浮山一带百姓心目中的亲和力与形象,陈子龙可是不在孙承宗之下的。
此人也吃得辛苦,就在方家集和浮山中间的千亩池塘和养鸡的基地中间盖了几间小屋,十分简陋,也就是勉强能够遮蔽风雨罢了,然后每天就是在这几个地方转悠,除了晚间回复一些书信外,竟是和外界断绝往来,一心只扑在农事上了。
越是这样,张守仁越是明白,眼前这位是一等一的聪明人。所谓不疯魔不能成功,凡大聪明大智慧的人,做事情都有一股子轴劲,能吃一般人不能吃的苦,下一般人下不得的苦功,这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陈子龙此前编撰著作,几年不曾出过书斋,正欲编写农书时遇到浮山这样的环境,不疯魔不投入才是奇怪的事。
此时看到陈子龙蹲在一块旱田的地头,正不知道摆弄着什么,张守仁眼睛一热,隔着十几步,便是远远打起招呼来。
“是国华兄,回来啦?”
张守仁的身份已经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秦知府和李知州等方面大员遇着他已经是自称下官,十分恭谨,眼神中是掩饰不住的敬畏,只有眼前这位,只是微一抬头,一声招呼后,便又是低下头去了。
换了别人,张守仁可能还会介意,但眼前这陈子龙连长衫都不曾穿,一身灰色的短褐都是穿的破破烂烂,原本白皙细嫩的脸皮晒得乌黑,脸上还被海风吹的一道道的皱纹,他心中一软,索性也是蹲在陈子龙身上,看他摆弄什么。
第四百八十四章 种子(1)
“这是玉米苗吧?”
看到那些幼苗,张守仁吃了一惊,先问一声,接着自己又把幼苗揽在手中细看。
果不其然,这些青绿的幼苗就是玉米幼苗没错。这玩意,后世播种面积极广,张守仁小时候见过几百上千次,这苗是怎么也错不了的。
“国华你居然识得?”
陈子龙也是吃了一惊,这玉米种子是去年年底从倭国那边买回来,和番茄、番薯、辣椒种子一起送了过来,这也是张守仁拜托郑家做的几件要紧事之一。
当时的种子张守仁当然是见过,不过这苗才出不久,怎么他便认得了?
“这是辣椒,这是番薯,哈哈,哈哈哈。”
张守仁叉腰大笑,状极开心。
他身边的内卫们都是吃了一惊,便是李鑫等文吏也是头一回看到张守仁高兴成这般模样,一时间各人都是有难以置信之感。
“番薯有甚稀奇的?”
陈子龙颇为郁闷,挠头道:“这玩意我大明北方早就有不少人种值,就是产量太低……先师,也就是徐文定早就设法改良过番薯,但多方设法,见效不大,不知道见此种苗有什么可高兴的?”
去年弄回种子,有番薯在内就是被陈子龙好一通埋怨。这玩意传入中国很早,已经有几十年种植的历史了,但是产量太低,但好处是容易成活,而且不需要怎么照顾,所以还是慢慢流传开来,捡一些不用的荒地旱田种下去,好歹收上一些来,人吃或是喂猪都可以,一亩地能收一二百斤,最多也不超过三百斤的产量,若不是省事省心,藤蔓也能烧锅,怕是这玩意真没有什么人去种它……毕竟不是正经粮食。
至于辣椒,也是在几十年前传入中国,但只限于从沿海到西南一带,然后慢慢传入四川湖广,最终才传遍华夏。
不过要说中华大地到处都能食辣,那得是物资流传特别发达之后的事了。
玉米则是被张守仁人为干涉,提前了几十年进来。
“这作物,郑家运船的人来说,倭国已经有不少地方播种,产量低,也不好吃,甚至还不如黑米和小米、高粱,但关键在于耐旱,只需少水则可成活,随便抛洒,不怎么去管它也成。国华,前次我接到吴次尾的书信,他路过河南回南都,一路但见赤地千里,处处都是饿死的人,全家老小一起死于途中的情形,非止一例。如此惨事,我读了也是十分伤心。虽然我不是河南人,亦不是陕西山西人,但人同此心,试想自己的家人父子饿死于途是什么感觉,那心就象是在油锅中来回反复的煎炸一般……现在我浮山这里是高产了,但天下之大,不能实行大人之法的地方也极多,如果能推行这些不畏寒而耐旱的异种,天下人少点冻饿之苦,便是足了我平生之愿了!”
陈子龙又黑又瘦,说到最后,声音有点哽咽。
如此看来是吴应箕的信给了他很大的冲击,这些南边的才子向来风流自诩,一向又居住在南京和苏州等富裕地方,平时虽然读书不止,但也追欢买笑,管天下再乱,也只是嘴上谈资罢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 种子(2)
现在有自己的亲朋好友亲写书信过来,言及惨状十分详细,如历历在目,这自然也是给了陈子龙很大的冲击。
张守仁也是心思复杂,他一直是把浮山的事放在首位,而现在陈子龙的话也是叫他有点惭愧。玉米和番薯只是兴之所至叫人引进,而随着种种办法的实行,浮山这边作物的产量已经大为提升,所以对新品种的事自己已经不大放在心上。
但想想陕北和晋北那样的地方,根本搞不起自己这生态圈来,想叫百姓能过上温饱的日子,一则是将来科技进步,二来便是这些可以对抗自然的种子。
他心中复杂,一时只抚弄着那玉米种苗,喃喃道:“这东西是耐旱的很,但开初不识其法,产量不会很高的。”
在农作物的栽培历史上张守仁是有所了解,玉米这玩意一直到康熙中晚期才真正推广开来,种植之法也是渐渐成熟,产量也渐渐提升起来,有了这玩意,加上番薯,中国在乾隆年间人口大爆炸,人口第一次超过两亿和三亿,一直到四亿。
但现在来说,栽培之法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产量提升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那不是和番薯一样?”
听张守仁这么说以后,陈子龙也不禁一呆。这番薯也是外来的种子,特点也是耐旱耐寒,还能作养地力,好处极多,但要命的就是产量很低,难道这玉米也是一样的货色?
“番薯产量低,该是栽培不得法吧……”
张守仁也是挠头,他记忆里番薯这东西产量不要太高,当然后世的种子好农药肥料都上,产量高是必然的,但一亩番薯高产达四五千斤,就算没有化肥农药,也不该是一二百斤的产量,这里头肯定是有问题。
“先师徐文定试种多年,虽有改善,但不曾改良其根本。”
陈子龙站直身子,苦笑道:“若是国华你有办法改良,我愿拜你为师。”
此人痴于农事,竟是真的疯魔了一样。凭他的身份地位,文才名气,加上在复社中的地位,怕是张守仁拜他为师也不会**份,更何况他一个两榜进士拜一个秀才都不是的武将,传扬出去,恐怕人家大牙都笑掉了。
张守仁也是哑然失笑,身边的李鑫等人都是微笑摇头,均是觉得匪夷所思。
“没法子就莫要吹嘘了。”
陈子龙斜眼挑衅,模样十分可恶。见他如此,张守仁被激不过,便是大声道:“卧子兄,我也不要你拜我为师,若是今年我将这番薯收成提升一倍,你需入我营务处,以你之才,替我主持屯田!”
现在的屯田局是钟荣的差事,此人十分精细,也任劳任怨,不过要说屯田局正的职务换成陈子龙,怕是谁也提不出异议来,便是钟荣自己,虽是脸上神色一变,但嘴上却也是只道大人有识人之明,陈推官任屯田一职,毫无可挑剔之处。
“屯田是好事,学生自当襄助。”陈子龙想了想,赌气道:“张天如上次写信来,说是你与刘帅有点误会,叫我做冰人,替你们和好。便是刘帅自己,也曾亲写书信来,叫我代为解释。我不愿多管闲事,但也却不过复社盟兄弟的情面。不过如果在你麾下做事,倒是可以少了很多麻烦……不过,还是要看国华兄你能不能真格把番薯收成提上去。”
张守仁淡淡一笑:“击掌为誓吧。”
两掌相击后,陈子龙又是只顾忙活自己的事,他这里辣椒种子有,番薯和番茄种子都是有,现在是□□之时,正是这些种子出苗的时候,他自己精心照顾,还有几个打下手的农人,真的是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别处地方都是顾不上了。
到此时,张守仁才明白自己确实有点计较了,眼前这人,是真正纯粹的人,用常人的心理来计较,十分无味道。
同时心中也是心惊,复社的触角伸的也真的是长,这一次济南的事刘泽清和复社因为自己的安排失了一城,但居然迅速收拾好心情,刘泽清明里向复社示好,给张守仁压力,暗中安排兵马想咬上浮山一口,如此作为,却哄的那些君子团团转,只当刘某是可供驱使的粗人,这帮家伙,迟早会在这乱世中被玩死为止。
在陈子龙这里盘桓了一个多时辰,接下来看鱼池,看田地,再看鸡棚猪舍,看到鸡满舍猪满圈,牛羊放的一群群的,一行人不管是谁,俱是笑的合不拢嘴。
“便是万历年间极富时,怕也不曾有如此太平盛景。”
张德齐由衷赞叹,他三十岁不到,万历年间是赶上了一个尾巴,不过父辈谈起隆庆、万历年间时却都是极为赞许,虽然朝廷鸡毛鸭血,但百姓的日子也是十分过得,物价还不如崇祯年间高,但贸易大兴,天下货物极盛,百姓手中也有余钱,日子过的十分滋润,城中百姓更是比农民要舒服的多,提起当年,自是感慨由之。
“但愿大人的布置成功,我浮山能够再进一步。”
李鑫也是神情越来越激动,浮山四周的生态圈已经形成,确实是难得的人间奇景,到了此时,他才彻底明白,为什么沿途所见的麦田都是十分高产的模样,原是下了这么多功夫在里头!
“还要但愿大人能真的提升番薯的收成。”
“叔平你是想叫大人将陈卧子收入囊中么?不错,陈卧子是知名的江南大才子,复社的中坚,有他加入,大人的声望就与普通的总兵官完全不同了。”
“不,不!”张德齐的神色十分坚决:“得一人才当然要替大人贺,但我更看重的,是番薯收成增加之后,或许能使不少人家免于冻饿和流离失所,甚至是家破人亡。哪怕多救得一家,大人的恩德,也会上动于天!”
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矿(1)
从浮山到招远最近的路程就是先直插即墨,然后经过古城集,入莱阳,再北上直奔招远。路程是先北再西,然后再北,要经过一个大集镇和两个县城,到达招远县后再奔金翅岭等矿岭山脉,整个行程接近四百里。
李灼然在接到军令之后就带着一个排的部下,全部一人双骑,束甲骑行。奔驰两天之后,终于在第二天傍晚黄昏,看到了招远县城。
一路行来,所有人都是风尘仆仆的模样,在浮山势力范围内,特别是胶州一带,道路要么重修过,要么也是扩宽夯实过。出了莱州府境内,到达莱阳境内时,道路就荒芜破败的多,莱阳地方残破,人烟虽然还算密集,但并不是富裕和商旅过客多的地界,道路年久失修,有的地方只能容两三骑经过,而且高洼不平,骑队不得不放慢速度行进,还有丘陵山地,甚至十分崎岖的路段,整个交通状况是十分的糟糕。
这个年头就是这样,除了南北通衢的大运河沿途城市,还有沿着省城和府城之间有一些大道之外,各县之间,道路难行甚至不通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从莱阳再到招远,一路山脉更多,道路越发难行,但好在是赶到了。
看到方广只有五里左右的招远县城,李灼然也是松了口气,他平时不苟言笑,此时也不会露出什么欣喜的表情,只是眉宇间紧皱的地方松驰了一些而已。
“就在城外打尖吧。”他吩咐着,一边叫人松开马肚带喂马,一边派了几个人换了便装去城中买些干粮吃食,顺便再雇一两个向导过来。
沿着官道赶路自然不必向导,但他们不是招远本地人,此地矿脉又极多,随口说说都有好几十条,最为有名的便是金翅岭矿,当年朝廷也是在此开过矿,只是早早就废弃了。现在的情形不大清杨柳,自是要找个本地人当向导容易的多。
一时间所有人都是卸下甲胃,松开马肚带,不远处有条小河,索性就是将马牵了下河涮洗,自己也是先喝了个肚饱,接着大洗一番,将身上尘土洗了个干净。
沿途有不少行人经过,赶着在天黑闭城门前回到城中,或是从城中赶出急着回家,看到这一群军人,路过的人都是看的发征。
这么龙精虎猛的汉子,平常哪曾得见?
说起来莱阳和登州要比浮山近的多,浮山势力也就是伸向招远西北的黄县,因为那里是扼制登莱两府的关键要点,偏西南一些的招抚反而没有纳入真正的经营范围。
登州尚且有水营和陆防营共九个营头,兵马是帐面上有九千,但实际上有五六千人,当然其中多半都是老弱,本城的人见多了比乞丐高明不了的登州营兵,一见李灼然等浮山兵的模样,本城附近的居民便是十分惊异。
“见过将爷。”
过得一刻功夫,进城的几个人出得城来,有一个向导也是骑着一匹矮脚马跟了过来,一看到是一群军爷,顿时就是苦了脸。
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矿(2)
“你是向导?大号叫啥?”
“刘老七……乡下人,哪里有什么大号。”
“老七,带我们去金翅岭,有你的好处。”李灼然平时过于严肃,内卫队里不怕他的还真没有几个,现在这会子却是笑容可掬,十分好说话的样子。
一边和这刘老七随口说笑着,一边便是将一锭大银抛了过去。
十两足纹的库平银,边角用银剪夹过,银丝看的十分清楚,霜白似雪,这刘老七说是乡下人,其实在城中打混,眼力不坏,一眼就看的十分清楚。
当下便是十分高兴,嘻笑着道:“将爷是打登州来吧?你们登州兵马已经驻了小二百人在金翅岭,还有咱们本城那几家老爷的家兵,好几百人,还怕护不住这矿?就算是金山也不怕被人搬了去啊……”
这厮拿了银子便是絮絮叨叨的,话也多了起来。
一提到本城士绅在矿山有矿井,还有家兵,登州兵马也有派兵在矿山中,李灼然心中一动,脸上却是丝毫不露声色,只是拿起一只夹了肉的馒头,大口嚼着道:“先吃点东西,填饱肚子才好上路,皇帝还不差饿兵。”
“就是,就是。”刘老七笑道:“军爷已经算是肯吃辛苦的了,若是换了别支兵马,这早晚了,最多半个时辰不到就天黑透了,这时辰还赶什么山路?进了城找间客栈睡下,叫马也歇息脚程,明儿一早天麻花亮就动身,不耽搁事,还不累,再喝上两盅最更美啦……”
这厮大约是哪家客栈的经济,起劲的劝诱李灼然带着众人进城歇息一夜。如果此人刚刚没有说漏了嘴,住上一晚天明赶路也不妨,但此时自是不能如此了。
李灼然只笑道:“我等身负紧要公务,不能耽搁,老七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