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狀元-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京后由兵部下令,途中参与闹事的将领官员一律在家修养,不得轻易外出,等待陛下召见。
  
  简而言之,就是被禁足了。
  
  而天赐因为顶撞上司则直接被带到兵部问话,到现在还没回来。
  
  他不仅有些担心。而一同出的婉贞,至今还下落不明,更是雪上加霜、
  
  所幸一同被禁足的也有右线的人,不然,真是一边倒了。
  
  这样一来,双方谁都串不了口供,也不能外出寻求上司给说情,还算公平些。
  
  刚才传下旨意,明日午时去御书房觐见。
  
  已是傍晚了,梁振业只是坐在院中呆,忘记了还没吃晚饭。本来只有他跟天赐住,几乎不在这里吃饭——要么直接下了馆子,要么去宁远园中讨饶——婉贞说那是蹭饭。他嘴角不仅微笑,却笑不出来,只有继续沉默。
  
  抬头看看四周颇为冷清的院子,入秋时分地上铺了一层黄叶。现在,这里只有他跟请来帮忙扫地打水的更夫两人而已,周围的房间都是未点灯,黑通通的一片。
  
  “慢着,你们是哪儿的?”门口有嘈杂声传来。估计是看守的禁军,自从一进京城,便由禁军护送回家,再不出门了。说是护送,实则看守。
  
  “给梁将军送晚饭!”有些熟悉地男声说道。梁振业皱眉仔细听。很耳熟。但想不起来。不像是慕鹤和越鸽。还有谁呢?
  
  “你们是哪儿地?”“喂!里面地。你们定了哪家地饭?”看守地禁军继续盘查
  
  门口更夫有点犹疑地说:“小人不太清楚。零点看书要进去问问梁将军。”
  
  一个清亮地声音说道:“是宁远园听说将军凯旋。特从醉仙楼定了几样菜肴送过来。”
  
  听到这声音。梁振业心中一突。立刻站起身来。走到门口时。果然见到那清秀地身形穿着青衣小衫。正拿着食盒给门口地禁军检查。
  
  一看他也出来了。禁军忙说道:“将军。我们是职责所在。要保护将军安全。”
  
  梁振业明理的点点头,道:“如果没事就让他们进来吧。宁远园的李大人不会有问题。”
  
  那禁军便点头称是,挥手让送饭的二人进来了。
  
  走进里院,婉贞刚拿下头上的青色小帽,梁振业就笑着看向她,说道:“其实李大人的问题最大。呵呵,你怎么打扮成这样?什么时候回来的?”
  
  婉贞笑着说:“今天刚到。听了越鸽他们说你被禁足了,特地前来探望。”
  
  梁振业笑道:“还真惦念我啊……”话音未落,只听后面重重的一咳。抬眼望去,李昭正目光炯炯地看向他。
  
  原来刚才的说话的人是他,定是不放心婉贞也跟来了。
  
  “原来是李兄,辛苦辛苦。请屋里坐吧。”梁振业把二人让到书房。里面有张圆桌,几张座椅,一旁是放满各种图册兵书的书柜,再里面是床铺,他平时就住这里。
  
  不去客厅而直接进了他常住的书房,可见婉贞和李昭被当作自己人。梁振业笑道:“寒舍简陋,不比你又有宁远园又有德云等人忙着收拾,我这儿就乱的很了。还望海涵。”
  
  婉贞笑道:“看来禁足不曾打压了士气,梁将军依然神采奕奕,说笑无忌啊。”她把手中的食盒放下,“给,德云亲手做的,不比醉仙楼的差。你一边慢慢吃,我们一边聊,然后我们还要回去,总要作出酒楼小厮的样子么。”
  
  “明白,我这儿还正愁晚饭呢。你们此举可谓是雪中送炭了。”梁振业边笑边打开食盒。
  
  “快吃吧,我和阿婉还要赶快回去,她身体还没复原,回去还要服药。”李
  
  外面的天色说道。他本不愿意婉贞跑这一趟,让赛^L带话好了,婉贞从冀州回来还没好好休息,不时还说头有些沉,让他担心。
  
  婉贞道:“好。说回正事,我已经接到旨意,明天午时三刻去御书房觐见,回禀杭州一行。”
  
  “正巧,我也是明天午时去觐见,估计是见过我就是你了。”梁振业边说边夹起一块鱼肉放到嘴里。
  
  “你打算怎么说?”婉贞倒出三杯酒,分在三人面前。
  
  “照实说,不管怎样,陛下应该不会轻易拿我们当弃卒的。”婉贞听后点点头,梁振业也考虑到这点了。
  
  “那你有没有想到这事会如何了解?”她进一步问道。
  
  梁振业停下筷子,想一想,道:“大略有两种可能。一,陛下虽然看中我们这些人,但也不会轻易跟老将们撕破脸,更何况还有皇后的情分在。估计会各打二十大板,然后暂时把几个关键人物调走,或赋闲一段时间或外放出去,比如你之前的样子。”婉贞点点头。
  
  “再有就是,陛下对这些人打算动手了,但还不能激化矛盾。于是先给我们个处罚,但保存我们的实力,而把右线的人渐渐架空。”梁振业说完,李昭问道:“有没有可能,皇帝对魏党下不了手,转而包庇他们呢?”梁振业又想了想,道:“依照陛下的性情和平日的手段看,不大可能。一是陛下新登基就连用两次兵,一是突厥、二是夜郎,虽然战事不大,但兵为国之利器,用之需慎。陛下两次出兵甚为果断,可见个性刚强。而平时处理朝政,陛下虽然重用新人,但也不曾怠慢的老臣,手段较为圆滑。可见陛下并不想完全摒弃旧臣,而是期望慢慢更替。”
  
  婉贞道:“不错。陛下登基之时曾有五王相争之事,至今皇室凋,朝野倚重老臣。陛下虽然力图新政,但顾虑朝政稳定,还是使用更为平和的手段。”
  
  “看来这位皇帝心机很深。”李昭转转酒杯,一饮而尽。
  
  婉贞又问梁振业:“你有没想过你带的那些兵?现在还有多少,会被怎样处置?”
  
  梁振业答道:“在南时招兵一万,之后损伤了近三成,战事结束后又有一半留在了南。剩下的便是我们几人的亲兵,总共一起约三千人。
  
  我自己的亲兵营有一千,凌霄大约有一千,剩下的就是天赐等几人各有几百。”
  
  婉贞点头道:“人数虽然不多,却是你们的筹码。身为武将,还是亲手握有兵权更为重要。”
  
  
  “你的意思是……”梁振业抬起头,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他在考虑朝廷可能的处置方法,却未曾想过自己要如何应对的办法。虽然被赋闲或外调不见得一定不好,但是身为武将自然是手握兵权为上。
  
  “武将与文官不同。我赋闲在家一两个月不要紧,哪里有点事一声吩咐就上任了。而身为武将,空头元帅可是没见过的。就算分给你几万人,你难道能马上就带?”
  
  梁振业低头想了想,不错,自己在思考的一直是朝堂上的争斗,而婉贞的话一语道破。“这样看来,第二种局面反而更有利。”
  
  婉贞道:“这只是我的想法。不敢说一定对,但只怕万一陛下对你们的态度跟当时从突厥回来的我一样,反而不利。”
  
  梁振业道:“我懂。而且你的话很中肯。真是听君一席话,犹如》+美的容貌,洁白的脸庞,年纪明明比他还小,却有着这许多的心思和灵机。不得不说是天造灵秀,令人赞叹。其实,他更想说,“家有贤妻万事兴”。
  
  李昭又重重的咳了一声,道:“等你把眼睛收回来,菜早凉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归来见天子(下)
  
  
  时刚过,婉贞便换上官服等在宫门外。片刻便有内着她步入皇宫内院。这三番五次的觐见,让婉贞也熟悉了通往御书房的路。比如之前公主殿下踢子的小树林,陛下摆宴的玉液池以及君臣相谈的凤仪亭。
  
  婉贞不急不缓的跟在内侍的后面,秋季的皇宫也是落叶纷纷,天气凉爽了,却不见暮春时节的采花宫女。几尾肥大的鲤鱼跃出水面,一旁的秋千却有些落寞。婉贞略一出神,脚下慢了一步。“李大人?”内侍见状停下来问道。
  
  “没事,我们走吧。”婉贞摇摇头,她刚才好像看到了秋千后的花丛中有个身影,鹅黄色的宫衫似乎有些眼熟。
  
  婉贞走后,那树丛间果真闪出一个俏丽佳人。已经十七岁的瑞云公主此时多了几分稳重和端庄,俏丽的脸上依然看向那个匆匆人影消失的方向。一旁的宫女有些不解的问:“公主,您这是……”
  
  瑞云公主笑着说:“只是欣赏而已。看到他很好,我也安心了。”
  
  婉贞站在御书房外等候。不多时,里面走出个熟悉的身影,正是身着深蓝官袍的梁振业。见他一脸平和坦然,婉贞料想刚刚结束的觐见应该比较顺利。希望自己也是如此。梁振业也看到她了,点个头作招呼,擦肩而过时轻声说道:“禁足解除,回去详谈。”
  
  婉贞也略一点头,心中了然——陛下对他们这些人还是更为倚重的。这时,内侍出来高声宣道:“李宛觐见!”
  
  婉贞略一颔,应道:“臣,李宛觐见。”
  
  踏入御书房,意外的现并没有其他重臣。一身黄色便袍的成宗皇帝刚放下手中的朱笔,脸上的神情倒是十分舒畅,剑眉舒展,薄唇带笑。成宗皇帝招呼道:“这不是状元公回来了吗?这一别可是时日不短,风波不少啊。”
  
  看来自己在杭州的所作所为应该都已经传到宫里了,加上最后还闹个失踪,下落不明了好几天,只怕前朝官员出的状况加起来也没她一个人多。婉贞拜倒道:“参见陛下,承蒙陛下洪福关照,臣总能化险为夷。”
  
  这话说得不卑不亢又得体。成宗听了很是高兴。道:“朕很喜欢听你们这几个人说话。总能有些新鲜东西。不像很多老臣。他这一句还没完。朕已经知道他下一句是什么了。比如就连问安。你也能道出与旁人不同地话来。”
  
  “陛下过奖了。”
  
  “起来吧。说说你在杭州地事。朕听传闻听得头都大了。不知道哪个更确实一点。还是从你这个当事人嘴里说罢。”成宗皇帝站起身。从上方地龙椅走下来。来到一旁地红木椅子旁。“你也坐。”于是二人就隔着一方矮小地红木茶桌都坐了下来。成宗微微闭目。单手轻揉太阳穴。示意婉贞开口。
  
  想必是一直在批阅奏折。婉贞端坐后现成宗地脸色不大好。似乎有些倦怠。于是提议道:“陛下。不如移驾养心殿。也可稍作休息。臣会尽快回禀完毕。”
  
  成宗道:“不妨事地。你先说吧。”
  
  婉贞笑道:“陛下以国事为重自是臣子的福气,但也请陛下爱重龙体。您的身体康健也是重要的国事。”
  
  “那朕只好欣然纳谏了。最近大事不多,小事不少,的确未曾好好休息。还是李卿心细呐。”
  
  到了旁边的养心殿,婉贞一五一十的把杭州之行大略说了。一些手段,例如兴建佛寺、会宴名流、大搞祭典诗会,婉贞也简单把自己的目的说了,而成绩如何,杭州这边的官报也马上出来,就会为自己证实。婉贞没有多费口舌为自己辩护和解释前因后果,她相信成宗会自己作出判断——像这样很有自己主意的君主,多费口舌可能适得其反。请君明断也是一种信任。
  
  成宗皇帝半倚着软榻,听着旁边婉贞坐在红木圆凳上轻声说完。他觉得很有意思,不像是问询政事,倒像是听了段有趣的故事,很少有大臣能把政事办得如此巧妙而利落。加之李宛声音清澈柔和,身边熏香袅袅,心里大为受用。
  
  杭州的事宜当然一直有人报到京里,大略的样子成宗已经也能估计到了。又仔细问了几个数据,婉贞答得也比较准确,成宗较为满意的点了点头。“杭州的事,朕心里有数了。虽然行事有些不同寻常,但总归是达到目的。就杭州府送来的捷报,也可见卿此行大有成效,越东地区赈灾成功。”
  
  “是,谢陛下夸奖。”
  
  “但你也知道,那些老臣们对这种事情不怎么认可,难免会有一番唇枪舌战。而你当时立下的军令状里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越州牧魏鸿光的政绩。”
  
  “是,臣明白。”
  
  “心里有底吗?”成宗有点探究的问道,注视这位年轻俊美的少年官员,那眼神中的镇定自信,是不会错的。
  
  “臣全力而为,定不让陛下失望。”
  
“那最好了。你回去准备吧。明日朝堂,就是战场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归来见天子(下)


    时刚过,婉贞便换上官服等在宫门外。片刻便有内着她步入皇宫内院。这三番五次的觐见,让婉贞也熟悉了通往御书房的路。比如之前公主殿下踢子的小树林,陛下摆宴的玉液池以及君臣相谈的凤仪亭。

    婉贞不急不缓的跟在内侍的后面,秋季的皇宫也是落叶纷纷,天气凉爽了,却不见暮春时节的采花宫女。几尾肥大的鲤鱼跃出水面,一旁的秋千却有些落寞。婉贞略一出神,脚下慢了一步。“李大人?”内侍见状停下来问道。

    “没事,我们走吧。”婉贞摇摇头,她刚才好像看到了秋千后的花丛中有个身影,鹅黄色的宫衫似乎有些眼熟。

    婉贞走后,那树丛间果真闪出一个俏丽佳人。已经十七岁的瑞云公主此时多了几分稳重和端庄,俏丽的脸上依然看向那个匆匆人影消失的方向。一旁的宫女有些不解的问:“公主,您这是……”

    瑞云公主笑着说:“只是欣赏而已。看到他很好,我也安心了。”

      婉贞站在御书房外等候。不多时,里面走出个熟悉的身影,正是身着深蓝官袍的梁振业。见他一脸平和坦然,婉贞料想刚刚结束的觐见应该比较顺利。希望自己也是如此。梁振业也看到她了,点个头作招呼,擦肩而过时轻声说道:“禁足解除,回去详谈。”

    婉贞也略一点头,心中了然——陛下对他们这些人还是更为倚重的。这时,内侍出来高声宣道:“李宛觐见!”

    婉贞略一颔,应道:“臣,李宛觐见。”

    踏入御书房,意外的现并没有其他重臣。一身黄色便袍的成宗皇帝刚放下手中的朱笔,脸上的神情倒是十分舒畅,剑眉舒展,薄唇带笑。成宗皇帝招呼道:“这不是状元公回来了吗?这一别可是时日不短,风波不少啊。”

    看来自己在杭州的所作所为应该都已经传到宫里了,加上最后还闹个失踪,下落不明了好几天,只怕前朝官员出的状况加起来也没她一个人多。婉贞拜倒道:“参见陛下,承蒙陛下洪福关照,臣总能化险为夷。”

    这话说得不卑不亢又得体。成宗听了很是高兴。道:“朕很喜欢听你们这几个人说话。总能有些新鲜东西。不像很多老臣。他这一句还没完。朕已经知道他下一句是什么了。比如就连问安。你也能道出与旁人不同地话来。”

    “陛下过奖了。”

    “起来吧。说说你在杭州地事。朕听传闻听得头都大了。不知道哪个更确实一点。还是从你这个当事人嘴里说罢。”成宗皇帝站起身。从上方地龙椅走下来。来到一旁地红木椅子旁。“你也坐。”于是二人就隔着一方矮小地红木茶桌都坐了下来。成宗微微闭目。单手轻揉太阳穴。示意婉贞开口。

    想必是一直在批阅奏折。婉贞端坐后现成宗地脸色不大好。似乎有些倦怠。于是提议道:“陛下。不如移驾养心殿。也可稍作休息。臣会尽快回禀完毕。

    ”

    成宗道:“不妨事地。你先说吧。”

    婉贞笑道:“陛下以国事为重自是臣子的福气,但也请陛下爱重龙体。您的身体康健也是重要的国事。”

    “那朕只好欣然纳谏了。最近大事不多,小事不少,的确未曾好好休息。还是李卿心细呐。”

    到了旁边的养心殿,婉贞一五一十的把杭州之行大略说了。一些手段,例如兴建佛寺、会宴名流、大搞祭典诗会,婉贞也简单把自己的目的说了,而成绩如何,杭州这边的官报也马上出来,就会为自己证实。婉贞没有多费口舌为自己辩护和解释前因后果,她相信成宗会自己作出判断——像这样很有自己主意的君主,多费口舌可能适得其反。请君明断也是一种信任。

    成宗皇帝半倚着软榻,听着旁边婉贞坐在红木圆凳上轻声说完。他觉得很有意思,不像是问询政事,倒像是听了段有趣的故事,很少有大臣能把政事办得如此巧妙而利落。加之李宛声音清澈柔和,身边熏香袅袅,心里大为受用。

    杭州的事宜当然一直有人报到京里,大略的样子成宗已经也能估计到了。又仔细问了几个数据,婉贞答得也比较准确,成宗较为满意的点了点头。“杭州的事,朕心里有数了。虽然行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