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尔赫斯谈艺录-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斯们那 种技巧激情 ,而 是发自内心的激 情 。主人公使用 的双关比 喻,一次次地兴奋和绝望,令大作家萧伯纳为《麦克白》做出下面这 个著名的 定义 :《麦克白 》是现代文化人 充当女巫的信徒 和杀手的 悲剧。 屠夫和他的恶魔般的夫人 王后(我用的是马尔康①的说法,
①马尔康,《麦克白》中人物,国王邓肯之子。
这说法反映了他的憎恶,并不反映这两个人物错综复杂的真实情况), 对于使他们浑身沾满鲜血的罪行从未后悔过,尽管他们的罪行一直在 怪怪地纠缠着他们,令他们发疯,使他们晕头转向。 莎士比亚是英国诗人中最少英国味的诗人。与新英格兰的罗伯特 弗罗斯特,和华兹华斯、塞缪尔 约翰逊、乔叟,以及那些写过或 唱过哀歌挽歌的不知名的人物相比,莎士比亚几乎是个外国人。英国 是个谨言慎行的国度,人们善于点到为止;夸张、过头、极致是莎士 比亚所特有的。同样,宽容大度的塞万提斯,也不像是斩罚绝断和大 吹大擂的西班牙人。 阿根廷历史学家格罗萨克就莎士比亚问题为我们留下了典范的篇 章,我不能也不想在这里忘记提到他的贡献。
威廉
莎士比亚《麦克白》,博尔赫斯作序,列入南美出版 ,布宜诺斯艾利斯。
社《杰作丛书》,国家艺术基金会,
赵士钰译
沃尔特
惠特曼《草叶集》
任何人,在他读过令他眼花缭乱的《草叶集》之后,再细心研读 任何一篇关于作者的传记时,都会感到失望。诗集令他们想像作者应 是一位半神半人似的流浪者;但是,人们在发灰的、平凡的生平传记 里,找来找去却找不到这样一个流浪诗人。这至少是我个人和我所有 朋友们的体会。我这篇序言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解释一下,或者说是, 尝试着解释一下这个叫人迷惑的巨大差异。 年有两部值得记忆的书出现在纽约 ,它们很不同 ,但都具 试验性质。第一部是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 ,它立马就火了起来, 现在已凉了,已退居学院文选之中,供孩子们看着玩,或是供学者们 收藏。朗费罗是打算用英语为原来住在新英格兰地区的红种人,写下 一篇预言式的神话史诗的。他为了使诗的格律不同一般,让它带上某 种土著色彩,参考了伊莱亚斯 了, 它就是《草叶集》。 我刚才说这两部书不同。它们确实不同。《海华沙之歌》是一位 优秀诗人深思熟虑的作品,他为写作跑遍了大小图书馆,到处踏访, 靠耳听笔录,也靠想像力。《草叶集》则是破天荒地推出一位天才。 两者的差别如此显著,真难以想像它们会是同时期的作品。然而,有 兰罗特编写的(或曰恢复的)芬兰史 诗《卡勒瓦拉》的韵律。另一部书,当时不为人知,现在却变得不朽
①《海华沙之歌》,
年朗费罗发表的四音部扬抑格长 篇叙事诗 ,写印第安人领袖海
华沙一生的英雄业绩,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印第安人的史诗。
一个事实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它们都是美国史诗。 美国在当时是理想的象征,远近闻名,现在由于滥用选举票箱和 蛊惑人心的辞令,已经不那么象征了,尽管数百万人曾经为这个理想 奉献出他们的鲜血,并且还在继续奉献着。那时全世界都在注视着美 国和美国的“竞技民主”。证据多得不可胜数,我只需用歌德的一句 名言(“美国,你的效率是最棒的……”)来提醒读者就够了。爱默生 差不多一直是惠特曼的老师,在爱默生的影响下,惠特曼肩负起了为 美国民主这个新的历史事件撰写一部史诗的任务。我们不应忘记,我 们这个时代的第一场革命,引起法国和我们各国革命的第一场革命, 是美国革命,而民主就是美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怎样充分地讲述人类这个新的信仰呢?方法明晃晃地摆在那里; 换了别的作家,要么图方便,要么是随习惯,几乎谁都会采用。东拼 西凑编一支赞歌,或者是寓言故事,加上些“噢”“啊”的感叹词和 大写字母,就得了。幸好,惠特曼没有这样做。 他认为民主是个新事物,颂扬民主也应采用新方法。 我提到史诗。在年轻的惠特曼所熟悉的,被他称为封建时代的著 名的典范史诗中,每篇都有一个中心人物:阿喀琉斯、尤利西斯、埃 涅阿斯、奥兰多、熙德、齐格弗里德、基督。这个中心人物的形象比 其他人物要高大,其他人物都隶属于他。惠特曼觉得这种突出个人的 写法属于已经被推翻的,或者说是,我们想推翻的那个世界 贵族 世界。他想,我的史诗不能是这样的;它应该是多元的,应该公开宣 扬所有的人无可比拟地绝对平等,并以此为基点。这样的要求似乎注 定了要导致纷繁的堆砌和混乱;可惠特曼是个真正的天才,他神奇地 避开了这种危险。他进行了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大胆、最艰巨的试 验,而且成功了。 说到文学创作上的试验,一般是指影响比较大的失败的实践,如 像贡戈拉的《孤独》和乔伊斯的作品。惠特曼的试验结果非常成功, 使我们忘记了那是一次试验。
惠特曼在他书中的一首诗里提到许多人物,有些还是头上有光环 的、杰出的人物,令人想起中世纪的画卷。他说他要画一幅无限长的 画卷,画上无数的人物,每个人头上都要带着他的光环。这么雄心勃 勃,怎么能做得到呢?惠特曼令人难以置信地做到了。 他像拜伦一样需要一位英雄,但是他的英雄,作为大众民主的象 征,必须像会分身的斯宾诺莎的神一样,数不胜数、无处不在。他创 造了一个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奇特人物,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沃尔特 惠特曼。这个人一身二形;他是生于长岛的普通记者沃尔特
惠特
曼,走在曼哈顿大街上会有某个来去匆匆的朋友跟他打招呼;同时他 又是另一个他曾想当而未当成的人,一个冷漠、敢干、无所顾忌、闯 荡过美国各地的风流人物。这样一来,在书中某些地方,惠特曼出生 在长岛 ;在另一些地 方 ,他又出生 在南方 。在 最为真实的《 自我之 歌》中,他讲述了墨西哥战争中的一段英雄事迹,他说他是在得克萨 斯州听人家讲的,可他又从未到过那里。他还宣称他曾亲眼目睹处决 废奴主义者约翰 布朗的场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没有哪一 页,他没把真实的惠特曼,和他曾想成为、现在在想像中,在对世世 代代人们的热爱中已经成为的惠特曼,混在一起。 惠特曼已成为多元的;作者决心使他成为一个无限人物。他还要 给《草叶集》的主人公再增添一个身份,从而变得三位一体,这第三 个身份就是读者,一个不断变换的读者。读者总是倾向于将自己等同 于作品的主人公,读《麦克白》,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当一回麦 克白。雨果有一本书,题目就叫《雨果生活的见证人讲述雨果》。据 我们所知,惠特曼是把这种暂时的等同利用到极致,利用到永无完结 的复杂的终点的第一人。一开始,他运用对话:读者同诗人交谈,问 他听到 些什么 ,看到 些什么 ,或者 是向他倾诉 未能早些认识 他 、爱 他,心里有多么难过。惠特曼对读者问题的回答是: 我看到高乔人越过平川
看到举世无双的骑手驰骋草原, 他手执套索紧紧追赶,不容野马逃窜。
还 有:
这些思想并非我个人独出心裁, 它们实际上为一切人所共有,不分国家和时代。 要不为你我所共有,那它们就要淘汰,或者近乎淘汰; 如果它们不是谜与谜底,那它们就得淘汰; 倘若不是既近又远,那它们必定淘汰。 它们像草,哪儿有土有水,就会长起来, 它们是大家共有的空气,把我们的星球覆盖。
摹拟惠特曼语气的,大有人在,也各有千秋,像桑德堡 、马斯特
斯 、马雅可夫斯基、聂鲁达等,都曾这样做过。但是,除了确实解
不开、读不懂的《为芬尼根守灵》的作者③外,谁也没再去尝试创造
一个多元人物。我再说一遍,惠特曼是生于
年到
年间的一
个普通人,又是那个他想当却未当成的人,也是我们和将要来到世上 的人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惠特曼史诗中的主人公是个三重身分的惠特曼 这是我的一个 想法,我这样设想并不是自不量力地试图抹杀,或者以某种方式削弱 他的作品的神奇之处。恰恰相反,是要升华它。设计一个双重、三 重,直至无限重身份的人物,只能是真正的天才文学家的雄心;实现
① 卡 尔 桑德堡 承惠特曼的传统。 ② 李 马斯特斯
,美国诗人,小说家,在诗歌创作的形式和风格上都继 ,美国诗人,第一次大战期间和桑德堡等中西部诗人, 艾略特等人掀起的欧化诗风。 乔伊斯。
继承惠特曼遗风,反对庞德、 ③指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
这个雄心,是惠特曼成就的伟业,而且至今尚无人企及。在一次咖啡 俱乐部关于艺术沿革史的辩论中,人们提到教育、种族、环境等等对 艺术的影响,而画家惠斯勒只说了一句:艺术是偶然发生的,这等于 承认美学实践从本质上说是不可解释的。希伯来人就是这样想的,他 们讲神灵天助;古希腊人也这样想,他们说是文艺女神缪斯使然。 至于说到我的译文……正如瓦莱里所说的,谁也没有比一件成品 的制作者本人更深刻地了解该成品的缺欠。商业炒作总是宣称,新的 译者已经把以前那些不称职的译者远远地抛在了后头,我可不敢说我 的译文一定就比别人的好。而且我不曾无视它们的存在;我参考了弗 朗西斯科 亚历山大的译本(基多, ,而且获益匪浅。我至今 仍觉得他的译本是最好的,虽然他有时过于直译了一点,其原因可能 是出于尊重原作,也有可能是由于过分依从英一西词典。 惠特 曼的语言 是现代语 言 ;要 过上数百 年才会成 为该废弃 的语 言。到了那时,我们就可以对惠特曼的作品自由自在地进行翻译和再 创作了,就像豪雷吉翻译《法萨利亚》,查普曼、蒲柏和劳伦斯翻译 《奥德赛》那样。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看惟一的可能就是像我现在 这样,采取一种介于个人的解译和勉为其难的硬译之间的译法。 有件往事令我稍感心安。记得许多年前看过一次《麦克白》的演 出,无论是对白的译文,还是演员的表演和那糊涂乱抹的舞台,都够 差劲的;尽管如此,当我离开剧场来到大街上时,依然嘘唏不已。是 莎士比亚打下了基础;惠特曼也会是这样的。
惠特曼《草叶集》 (选 集 )博 尔 赫 斯 翻 译 并 作 序 , 雷 斯 出 , 华
版社,
,布宜诺斯艾利斯。
赵士钰译
侦探小说
有一本书,书名叫《新英格兰的兴盛》,作者范
威克
布鲁克
世纪
斯,这本书讲的是一桩只有占星术才能解释得清楚的怪事:
上半叶在美国一个不大的地方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人物。显然,我对 这个“新英格兰”情有独钟,它什么都来自那个“老英格兰”。要列 出一张长长的人物名单来并不困难,我们可以举出的名字有:狄金 森、梅尔维尔、梭罗、爱默生、威廉 还有埃德加 爱伦
詹姆斯、亨利
詹姆斯,当然 年吧。正如 坡,
坡,他出生于波士顿,我想是
大家所知,我记日子的能力不强。谈论侦探小说就是谈论爱伦 小小的前提问题:存不存在各种文学体裁? 大家知道,克罗齐在他的《美学新论》
论 》
是他首创了这一文体;不过,在谈论文学体裁之前,应该先讨论一个 他极妙的《美学新
的一些篇章中说道:“确定一本书是小说、寓言还是美学专
著,这与告诉你这本书是黄色封面以及我们可在左边第三个书架找到 它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说,他否认文学体裁,只承认每本书 的特色。对此值得指出,尽管每一本书果然各有特色,但是若把各种 书的特色都说得具体明确,无疑等于概括出了各种书的特色。当然, 我的这个论断是就一般而言,不足为凭。 思考就是概括,我们正需要这些有用的哲理性的典型来确定某些 东西。所以,为什么不能说存在各种文学体裁呢?我要补充一点个人 看法:也许,文学体裁与其说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不如说取决于阅读 这些作品的人的看法。审美观需要读者与作品两者相结合,只有这样
才能产生 文学体裁 。那种 认为一本书仅仅 就是一本书的看 法是荒谬 的。书之存在是在读者开卷之时。此时才产生审美现象,有的人可能 以为一本书问世之时似乎就产生审美现象了。 现今存在一类读者,侦探小说的读者。这类读者世界各国都有, 数以百万计,他们是爱伦 坡制造出来的读者。我们不妨假设并不存 在这类读者;或者我们作一个更加有趣的假设,说有那么一个人离得 我们很远 ,他可能是波斯 人 ,是马来西亚 人 ,是个乡下人 ,是个小 孩,是个听人说过《堂吉诃德》是部侦探小说的人。我们设想,这个 假设中的人已读过一些侦探小说,现在开始阅读《堂吉诃德》,那么, 他读到了什么呢 ?
“不久以前,有位绅士住在拉
曼却的一个村上,村名我不想提
了……”这位读者早已满腹狐疑,因为大凡侦探小说的读者都不肯轻 信,对什么都疑神疑鬼,都犯一种特殊的疑心病。
比如,他读到:“住在拉 这事不一定真的发生在拉
曼却的一个村上……”他当然会猜想
曼却。 接着便 想: 名我不 想提了… …” “村
为什么塞 万提斯不想提呢 ?因为塞万提斯 无疑就是凶手 、作案人 。 “……不久以前……”可能以后发生的事情未必那么令人毛骨悚然。 侦探小说制造了一种特殊的读者。人们在评价爱伦 往往忘记这一点,因为如果说爱伦 应该知道爱伦
坡的作品时
坡创造了侦探小说的话,那么他 坡是位了不起的浪
也随即制造了这种虚构的侦探故事的读者。为了了解侦探小说,我们 坡一生总的情况。我认为,爱伦 漫主义诗人,而且在读了他的全部著作而不是几篇著作之后,我们更 会感到他的了不起 。他的散文比他的韵文还要了不起 。爱伦 可以称他为 伦
坡的
韵文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我们看到了爱默生对他这样的评语:
,音乐感很强的人,富有声韵美的人,我们
坡的笔下产生了多少故事 ?
感到他是个小小的丁尼生,虽然他也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散文。爱
坡善于制造悬念,爱伦
可以说,有两个人,如果缺少了他们,今天的文学将是另一个样
子。这两个人都是美国人,上个世纪的人:一个是惠特曼
由他衍
生出我们所谓的平民诗,衍生出聂鲁达,衍生出这么多的事来,有好
事,也有坏事;另一个是爱伦 义,波德莱尔是爱伦
坡,由他衍生出波德莱尔的象征主
坡的门生,每天晚上都为他祈祷。此外,还衍
生出了两件看似相距甚远而其实不然的事,两件相似的事:衍生出了
作为智慧结晶的文学观念和侦探小说。前者 精神的运作 伦
把文学当作智力而非

是十分重要的。后者则微不足道,尽管侦探小说曾孕
育出多位伟大作家(我们想到了斯蒂文森、狄更斯、切斯特顿
坡的最好继承人)。这类文学可能现已变得等而下之,而且事实
上正在走下坡路;时下侦探小说已被科学幻想小说超越或取代。爱伦 坡可能也算得上是科幻小说的开山鼻祖之一。 让我们回头再来谈谈这一观念:诗是智力的产物。这个观念与所 有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过去一向认为诗是精神的运作。我们可举出 一个很好的实例:《圣经》。《圣经》集不同作者、不同时代、很不相 同题材的作品于一体,而又把这一切都归属一个无形的人物:圣灵。 据说,由圣灵、上帝或无穷智慧口授,而由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笔录 者 写成 各 种作 品。 这些 作 品诸 如玄 学 对话 (《 约 伯记 》) 史 、 (《列 王 历 纪》) 谱 、 (《 创 世 记 》 ) 及 先 知 箴 言 。 有 这 些 作 品 各 不 相 同 , 神 以 所 而 我们读起来似是出自一人手笔。 我们如果是泛神论者的话,也许不必过分认真考虑我们现在都是 些不同的个人,因为我们都是无穷神灵的不同组成部分。也就是说, 所有的书都是圣灵写出来的,圣灵也在阅读所有的书,因为圣灵在不 同程度上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现在再谈谈爱伦 坡。据说,他的一生很是不幸,四十岁就过世 坡是个命运不济、非常倒 了,生前一直沉湎于酒精和忧伤之中,深受精神病的折磨。我们不必 去深究他得精神病的根由,只须知道爱伦 智慧品德。爱伦 霉的人就够了。让我们避开不谈他的不幸,专说他的辉煌,强调他的
坡被认为是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位天才的浪
漫主义诗人,尤其在他不写韵文而写散文的时候,比如说他写了《亚 瑟 名字 戈登 宾 》 )的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