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还珠同人之我是柳红-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红不解的望向永琪,等他继续说下去,“她对外人说是死了丈夫、婆家不容,才出来讨生活的,你又何苦跑去戳穿她的话。”永琪的话有些苦涩。

    “这么说,她是打定主意这辈子一个人过了,那你看她生活还宽裕吗?”柳红慢慢走回屋子,边琢磨边问永琪。

    “应该不困难,她在这里开了个船行,说是有七八条船,回扬州就订了她那里的船。”永琪有些话没说出来,柳红看出他不愿多说,也没继续问下去,既然金锁活着,还活得不错,她们这些老相识就不去打扰她平静的生活了。

    “爹地、妈咪,你们在说谁?”六斤耳朵尖,躺在里屋都能听见外头大人们说话。

    “六斤,和你说了多少遍,回家之后就不许叫爹地、妈咪,得喊阿玛、额娘,知道吗?”柳红朝永琪无奈的摇摇头,孩子们怎么都不习惯称呼他们为阿玛、额娘。

    “可是妈咪,金锁是谁?”六斤光着脚丫子走到柳红面前,一脸好奇的问。

    “叫什么?皮痒了,鞋都不穿就下地乱晃。”柳红捞起儿子,抬手准备打屁屁,在看小包子,一双黑乌乌的大眼睛开始泛水汽了,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这高高扬起的手,只得轻轻落下来。

    内河走了二十天,终于来到扬州府,不意外看见善大领着几个下人守在码头边等着,猛瞧见站在自己面前的主子爷,善大好一会才认出人来,很自然就跪下给永琪磕头。

    “爹地,哦不,应该是阿玛,他为什么要给您磕头?难道头不会疼吗?”六斤半比起六斤乖多了,知道喊错称呼还特意改回来,小家伙在外人面前很淑女,小手牵着柳红,特意打了一把小阳伞。

    永琪并没搭理女儿的话,只是弯腰扶起善大,不去管船上的东西,那些自有人安排,带头往等在一边的马车走过去。

    一别六年,柳园景色依旧,后院的桃树、凉亭,就连晒花瓣的竹席似乎都没挪过地方,柳红一时看呆了,放开六斤半的小手,愣愣的朝园子走去。

    “爷,西园那里都收拾妥了,什么时候搬过去,何总管等在外头回话呢。”善大看看有些陌生的主子,没敢主动提及京城里的事情。

    “让他进来吧,今晚住在柳园,明儿再搬过去,让福晋和孩子们看看这里。”永琪看着不远处的柳红缓缓说道。

    “恩,奴才省的,小主子长得真结实。”善大也是有儿子的人了,眼看六斤四处乱跑,他想过去照顾,但两位主子一点都不在意,他也不好十分巴结。

    “走吧,去前头瞧瞧,别让何大总管等急了。”永琪说笑着往前面去。

    “奴才给主子爷请安!”

    “免了,你也老胳膊老腿了,坐着回话吧。”

    “主子,您可回来了,奴才们都盼着您回来呢。”

    “好了,老何,还是说说京里的情况吧。”

    “主子,这是福统领给您的信,每年两封,京里的情况都写在里头了,奴才嘴笨,说不好,烦主子爷您……”

    “得了,拿来吧。”

    尔泰的信很平实,开头少不了问一句“五爷何时回扬州”,其它一概都是告诉永琪京里的情形。

    头几年的信不外乎是些京里的琐事,谁升迁了,谁外放了,又是谁被贬了,直到乾隆三十一年夏天,尔泰一个月内让人送了两封信过来,都是告诉永琪皇后病危,紫禁城里气氛诡异,皇亲迟迟不肯表态到底立谁做太子,从信里看出尔泰心情很焦急,从他和兰馨成婚开始,他就只能站在皇后这边,因为令妃的缘故,他也没有其它选择。

    其实乾隆这时候只剩下两个人选,除了永璂就是十一阿哥永瑆,本来永瑆死了额娘,谁都没把他放在心上,可乾隆二十八年,舒贵妃生的十五阿哥永琰意外夭折了,她娘家不是令妃可以比的,出生满洲镶黄旗八大姓——叶赫那拉氏,父亲原本是侍郎永绶,累迁至工部尚书衔,有娘家倚仗的舒贵妃向皇帝提出抱养永瑆的意思,尽管此时十一阿哥已经十二岁,不知道乾隆打的什么注意,居然也就答应了。

    既然算到舒贵妃名下,永瑆自然也就有了角逐太子之位的可能,而且帝后之间依旧矛盾重重,满宫里连令妃都被皇帝厌弃了,只有容妃深得圣宠。容妃膝下只有十公主这一个闺女,于是舒贵妃把工作做到了容妃头上,她打着容妃在宫里宫外没有靠山的幌子,希望能把永瑆给推上大位。

    也不知道这位舒贵妃是聪明还是笨,当初令妃那么得宠都斗不过皇后,她也敢跳出来蹦跶,没多久就和令妃一处做伴去了。

    同年十月,尔泰又来了一封信,里面提到皇后的死,没有多少悲伤,毕竟尔泰和皇后谈不上有任何感情,他字里行间一扫先前的担忧,因为在皇后的葬礼上,乾隆终于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宣布立永璂为太子,并让永璂做了葬礼仪式的主祭,十多年内帏的明争暗斗由此宣告终结。

    尔泰最后一封信是永琪回国这年四月发出的,里面写到令妃的死和容妃的晋升,乾隆给永璂指了婚,至于永瑆满十五周岁了,被皇帝放出宫开府建牙,在写到他自己的职位时,永琪还是能感觉尔泰心中的得意。书信最后提了句容妃原来是皇后娘娘的人,看到这里永琪不意外的笑了,以皇后那份心机,她会不安排妥当就离开吗?

    直到半个月后,永琪方才收拾心情,提笔给尔泰写回信,几十张信纸将他和柳红在国外的经历、见闻一一列举出来,在一旁做监工的柳红则时不时添补上几句,两人将这段时光重又回忆了一遍。

    乾隆年间大事已毕,柳红和永琪安心在西园住下,之后的十多年里,六斤和六斤半先后离开大清国,孩子有孩子的理想,他们都不会去干涉。

    再然后,西园人去楼空……

    (结局一)

    (下面部分基本属于yy,亲们看了勿骂)

    出国留学

    乾隆三十五年九月末,皇帝的六十大寿,照规矩永琪本该进京贺寿,考虑到他和柳红的现状,最后选择书信一封,连同寿礼让善大送去了京城。

    善大一走就是半年,等从京里回来,已是第二年春天。他怀揣着尔泰、多隆等人的书信回到扬州,还带回了皇帝中风的消息,大约是万寿节喝多了,乾隆独自在养心殿歇息的时候居然意外跌下龙床,脑袋先着地,人当时就昏迷不醒,救过来已经不会说话了。

    皇帝病重太子监国,这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于是永璂在乾隆三十五年做上了监国太子,一做就是两年,真正是大权在握,以他的性格加上皇后的培养,即便乾隆这会身体全好了,也别想重新掌权。

    时间到了乾隆三十八年,皇帝身体总也不好,太子不能一直监国下去,实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于是谈不上自愿还是被逼,乾隆在九月里禅位给了皇太子永璂,眼看儿子做了皇帝,太上皇乾隆搬去了圆明园颐养天年。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他第一次见到六斤和六斤半这对活宝,于是暮年的乾隆摇身一变成了最慈祥的祖父,圆明园里先后住进了十多个孩子,褪去做皇帝时的威严,乾隆的晚年还算过得舒心,至少身边亲人还在,容贵太妃一直陪着他到死。

    还是这一年,永琪奉了新帝诏命,带家眷一同进京拜见天子,住的地方仍是原先的五贝勒府,现在改名叫荣亲王府,仅管对外永琪早已是个死人。

    抵京的第二天,尔泰、多隆陪着永琪进宫面圣,皇帝没有在三大殿接见自己的皇兄,做弟弟的很给五哥面子,将地点安排在养心殿的御书房,摆明了是自家兄弟私下会面,让永琪不必太紧张,也无须照规矩三叩九拜,显得很有人情味。

    新皇帝张口问的第一件事就是永琪在海外的见闻,许是听了尔泰的回报,新皇对西洋的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尤其对乾隆三十五年永琪敬的寿礼——西洋战船模型感兴趣,言来语去之间,气氛变得很融洽。永琪细细谈了他在国外的经历,对西洋战船如何建造也向皇帝做了简单描述作者有话要说:有亲提出要看乾隆番外的计划,玫瑰正在考虑中,也有可能不写,看吧~~

    再无耻一回,加上自己的新文链接

    东方不败之我欲天下

    谢谢捧场啦~~——

    ,这一聊便是半天功夫,之后没多久,西洋事务衙门成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学子留洋取经。

    中国自古就有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皇帝将学生的出洋留学比作取经也是很有道理的,这些学子可不就是出国取经吗?于是大清国第一批留学生比原先历史提前了一百多年出现。

    千挑万选出来的二十名留学生清一色是皇室贵胄,年纪多半只有十五六岁,最小的刚刚年满十二岁,名字叫六斤,正是永琪和柳红的长子。

    永琪的出国经历让他成了当仁不让的留学生领队、实际上的大家长,挑了多隆做副手,带着几十人的队伍于元鑫二年夏初从广州出发,前往英国留学。

    之后的漫长岁月,永琪和柳红一直居住在英国,负责安排孩子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多隆则往返海上,每两年选送五十名孩子来英国学习西洋科学技术,元鑫年间的留学潮历时半个世纪,先后为大清培养了近千名各类人才,为之后大清朝在东方的屹立不倒打下坚实基础。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孩子不但吸取了西洋自然科学知识,还充分学了西方的立法制度,他们之中出现了为争取国家君主立宪而奋斗终身的满族皇室宗亲。

    1801年,大清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海上贸易的兴盛,由此出现了第一个由国家管理的海上贸易机构,大批年轻人加入了出洋淘金热。

    1842年,大清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于十年后正式成为君主立宪国家,借由多年的海上贸易,确立了大清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并由此引发了随后的海外殖民活动,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开始了全球扩张计划,建立起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只是本文主人公此时早已离世多年,他们没有看到当年小小的蝴蝶翅膀所带动的巨变,于是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乾隆番外
 

    皇阿玛,当年让朕继位,您只怕是万分无奈吧,如今朕也如此!

    景娴死后,也许是不舍,也许是想稳定朝中局势,毕竟朕也五十五岁了,太子人选显得尤为重要,两个儿子里面也只有永璂可堪大任,立他做太子只是顺应天意罢了,朕毕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大清埋下祸根。

    舒宁不明白朕的心意,还指望能让永瑆去争夺太子之位,她不明白,朕这么做其实是想留她一命,也是留永瑆一命,毕竟永璂在朝中已经有了足够的助力,即便朕都不敢轻易动他,不是如此,景娴死前怎会说出那句“永璂这个孩子,你只要留他一命就是了,算了,赐死也没关系,横竖都是要死的”,她明知道朕不能杀永璂,非是下不了手,是景娴已经替永璂安排好了一切,包括留下可人,她是将事实摊开来给朕看,让朕无可奈何罢了。

    景娴是个可怕的女人,虽然一开始朕只是单纯因为皇后的原因而厌弃她,知道弘昼的心事后,也曾一度想过成全五弟,可是皇阿玛,您没有给朕机会,您可知道,弘昼恨了您一辈子,也怨了朕一辈子。

    皇阿玛,你留下那封立景娴为后的密旨,是要告诉朕敦敏会早死吗?您一早就知道朕身边有人想谋害她,为什么不告诉儿子?还是说那一切根本就是您安排好的?您知不知道,正因为如此,儿子才会迁怒景娴,一直到她死,儿子和她都维持着相敬如冰,互相都不愿越雷池一步。

    皇阿玛,您一直都在伤害儿子,打小在您眼里,儿子就只是您维系大清皇室、血统传承的一枚棋子,但凡有一丝其他选择,儿子也不会成为您的继位者,所以儿子心里只剩下恨,因为恨,您最爱的皇后成了儿子手下的牺牲书,接着就是您了,这一切都是您自找的,是您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您不能怪儿子。

    注视着坐在龙椅上的永璂,朕心里想些什么?对,朕想到了皇阿玛,永璂有一张和您极其相似的脸,所以景娴一直守着这个儿子,宁可牺牲永璟,也要护他周全。呵呵,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朕的皇后居然心心念念着朕的皇阿玛、她自己的姑父。

    皇阿玛,儿子输给了您,这一生,朕不如您!

    二、

    朕这一生有过很多女人,敦敏是最单纯的!

    她不适合皇后那个位置,既然不能保护好自己和孩子,那也就没有留在朕身边的必要,朕从来就不是个好夫君,紫禁城也不会同情弱者,所以她的死对朕而言是个解脱,这个吃人的皇城只属于皇额娘、娴妃、令贵人这些心计不亚于男子的女人。

    皇额娘,您可以指使儿子投毒,让儿子背上杀父弑母的罪名,就该心有准备,您总归也会死的,儿子不会替您报仇,因为儿子不欠您了,做为您争宠的工具,儿子是无能的,可毕竟儿子给您带来了太后的尊荣,也让您养尊处优享受了几十年,足够了!

    魏佳氏,朕待你不薄,明知道你害死皇后,明知道你处心积虑在后宫争权夺宠,只要不犯着朕都还留着你一命,让你替朕生儿育女。不是因为朕喜欢你,朕这一生,没喜欢过任何一个女人,朕只是爱看你每日在朕面前演戏的情形,本来朕还是会看下去,可景娴死了,陪朕一起看戏的人没了,朕也没了这份兴致,所以,这次就留不得你了。

    可人,你很像景娴年轻那会,安静、贴心,也没有她的冷漠,所以朕一直留你在身边,只是你要的朕给不了,朕连自己都不爱,如何能爱别人,以后永璂会照顾好你,不要再用那双和景娴一样的眼睛看朕,提醒朕时日无多!

    三、

    景娴,你去了之后,我发现自己老了,满后宫望去,都是些唯唯诺诺乖乖顺顺的奴才,朕没了对手,所以朕老了!

    能给永璂的,朕都给他了,当然,朕不给只怕也不行,所以朕也和皇阿玛一样,呆在圆明园等死,呵呵!

    景娴,你和朕说过,咱们是一生怨怼、半世为敌,来生不愿再与朕相遇,可是朕不能答应,朕越来越清楚的知道,朕放不下你这个敌人,所以下辈子,朕还是会去找你!

    景娴,爱人是不会长久的,如果可以选择,朕宁可与你一生为敌,下辈子也如此



……………………………………………………………………………………………………………………………………………………………………

  
  久久小说网 http://www。。87book。com … TXT电子书免费分享平台

  Web2。0小说网站,和好友一起上传、下载、分享TXT全本小说。
  
  所有小说仅供试阅,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阅读全本请购买实体书。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