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勇于创新的人不一定是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这种饮料,这种饮料在风靡全世界之前是没有的,他的配制秘方现在仍无法得知。他的创始人以前是一位店员,有一名医生给了他这个秘方,由此这位年轻店员花掉了500美金,这是他当时的全部积蓄。这个奇妙配方将创造多少大的奇迹,年轻店员也无太多把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这种秘方配制出来的饮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后来,店员遇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他请她品尝了铜壶中的饮料,姑娘赞不绝口。最后,这位姑娘成了年轻店员的妻子,他们一起用那位医生的配方生产饮料,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有一位年轻的画家,他一无所有,唯一有的就是理想。为了理想,他坚持着。刚开始他到堪萨斯城的一家报社应聘,他非常需要那里的良好氛围。但主编看过他的作品之后,认为缺乏新意而没有录用,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后来,他替教堂作画,因为报酬太低他没钱租画室,他只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有一天,疲倦的画家在昏黄的灯光下看见一对亮亮的小眼睛,是一只老鼠。他微笑着注视着它,而它却溜了。后来老鼠又一次出现了。他从没有伤害过它,连吓唬都没有。有时那只老鼠会在地板上做多种运动,表演杂技,他就会奖励它一点面包屑。久而久之他们相互信任,建立了友谊。

    不久,画家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但他又一次失败了。

    晚上,他苦苦的思所自己的出路,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就在这个时候,他想起车库里的那只老鼠,灵感在暗夜里闪出一道光,于是他迅速地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于是,伟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也因此扬名。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习惯『性』创新。只要我们用心,也可以创新。创新没有限制于某一个人,只要一个人想创新,运用他的知识才华、行动就可以了。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只是积极的人是在有意识的运用,而消极的人则任其消长。

    所以,我们要学会转换思路,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创新精神是可贵的,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适者生存,创新是生存发展之道,不创新就要落后,一落后就要挨打。

    创新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对于好的传统我们当然坚守,遗留的弊病更加要抛弃。今天的我们更要如此,有别出心裁的想法,突显自己与改变世界的企图。不要跟别人一样,而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那么成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创新。创新就是一种力量,是幸福的源泉,人类一系列发明,创造社会的进步,都靠不断创新来实现,世界上因创新成功的人数不胜数。创新不需要天才,在于找到新的改进的方法,在创新中发展。一个人没有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开拓进取的;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不可能繁荣富强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到处都充满了荆棘与曲折,只有不畏艰难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第六章 人情至上,“规矩”通行(上)

    你相信“只要‘情分’到,就没有办不了的事”这句话吗?曹雪芹在书中还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说的是懂道理,“人情练达”讲的是识事理。现代社会中,什么都要有规矩,在处理人情关系时,不通“规矩”根本是行不通的。

    1。人情债务,是冷是暖

    什么是人情?专家们曾对他下过如此定义,人情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因血缘、情义、帮助等而产生的金钱与感情的对等付出,也是一项不用偿还的债务。但随着社会趋于物欲化,人情这个原来很平常的世袭观念很容易遭到贬值,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每个人都是需要帮助的,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今日铺就“人情路”,他日即可能在关键之时踏上别人为你铺就的坦途。孤立无援的人则往往会失败的。

    人情起源于习俗,中国人几乎每天都有所接触,所以他纯属一种“潜规则”,两人间的事情是人情,若一旦离开两人关系,涉及到团体或公共社会,那就不是所谓的人情,而是人情债了,这种债务关系是无可厚非的,纯洁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在现代的社会中,把金钱的交易人情逐步改变为对彼此情感的关心和关注,社会人情也会随之普遍地升温的。

    人情债务,是最难背负的债务!在某些方面类似金钱动作,可是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情的社会里,总是无法避免的会被这样和那样的人情所围绕、所牵绊。比如,我欠你一笔人情,这就是人情债,如果长期不还,还要承受人情压力,就像经济上的债务压力一样。而依据“债权优先”原则,债务人对你有恩,而被债权人随意使唤还不得表达怨气,这是你的义务,只有偿还债务后你才会感觉轻松,但是,如果你没有背负人情债,便会背负上“无情之人”的报复。从债权意义上讲,敢于欠人情债是一种勇气,表明你敢承担义务,说明你有能力偿还“债务”,这和敢于借债做生意差不多。

    人情社会冷暖自知

    张老汉已经年过六旬,老伴很早就过世了,膝下育有一对儿女。为儿女上学而打拼了一辈子的张老汉以为在儿女找到工作后就可以享清福了,结果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长年的体力劳动,张老汉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一到阴雨天气,身体的关节处就疼痛不止,有时严重的连床也下不了,病痛中的他最希望的是儿女能够陪在身边尽尽孝道,但做乡长的儿子和做粮食局局长的女儿并没有如他所愿,甚至在张老汉患病期间也没有踏进家门一步。之后在别人的帮助下给张老汉找了个老伴,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好有人照顾,儿子和女儿却在这时候回家了,他们坚决不同意张老汉给他们再找个后妈,并把给张老汉介绍的对象大骂了一顿,张老汉在一气之下得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但他的儿子和女儿在付出医『药』费及住院费后却没再来看过他,而是那个介绍的对象留在医院直到他康复出院。想到儿女的不孝,张老汉的心都凉了,但看到身边的老伴,他心里又多了些暖意。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苏秦,战国人,立志做个纵横家。在学成后开始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有一个国君愿意采纳,于是只好返回家中。由于他在外奔波时间过长,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妻子连看他一眼都懒得看,到嫂子那讨碗稀饭也被奚落一番。这令他大受刺激,于是他头悬梁,锥刺骨,埋头苦读,研究君王心理,学有小成之后,再次重出江湖后,终被赏识,官至六国宰相。衣锦还乡后,妻子和嫂子跑到郊外迎接他。为表尊敬,嫂子还趴在地上。苏秦问她:“何前踞而后恭也?”(你以前对我很傲慢,现在怎么如此谦恭呢?)他嫂子则说了一句千古大实话:“为季子位高而金多也!”(苏秦在家行三,所以称季子。说老三你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你身居高官并且金银多多啊!)

    古时就有“人情薄如纸”一说,你穷困时,人家绕着你走;你发达时,人家捧着你走。苏秦的老婆和嫂子都是这样,更别说其他人了。有社会学理论认为,人与人能形成良好关系,甚至交朋友,就是因为彼此有“利用”的价值,这里的利用不只是指物质上的实惠,还有情感上的需要。只不过人情冷暖表现在物质上更明显而已。

    人们常常会把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混为一谈,认为造成冷暖的人情人际炎凉的事态是根源,有些人甚至像冷血动物一样对待朋友,但他们却忘了有水就有鱼,这二者是相依相存的亲密关系,如果把权益和私利看得过于神圣不可脱离。殊不知,如果远离了朋友与亲人,成了孤家寡人,等待自己的将是无限的寂寞。所以,为了避免人情冷暖,只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加生活建设,用爱心致力于改变世态的炎凉,把社会建成和谐社会,社会温暖了,人情也就自然温暖如春了。

    但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一种纯洁的人情关系正被异化,成为一些人牟取私利的一个途径。如生活中随处存在的送礼、帮忙、借钱等等都是人情的范畴,这些表面特征是感情,而其要害却是利益交换。在现在的社会不懂人情行路难,然而世态炎凉,人情虽有“情”字,但没有多少感情,只与利益有关,是假冒之“情”。如果你不会做“人情”,那你就会被认为“不会做人”。在握有权力的人那儿,如果心术不正,使权力寻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种“人情”便成为一种看起来合情合理的借口,其最终仍是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勾当。但在老百姓身上,一些人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导致今日之人情债的全面升级。在这种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种种攀比心理、敛财心理和趋众心理等的作祟。一些人通过“制造”各种值得庆贺的事,把人情债分解出不同的债来,诸如婚嫁喜酒之后,有孩子的“满月酒”、“百日酒”等等。再以较小的投入通过办酒席来“大宴宾客”,宾客在不失面子的情况下只好按一般“市场行情”付出,其实这类人也讲“礼尚往来”,别人有事他也从不缺席,但因他“先下手为强”,收到的总要远远多于自己所付出的。而真正吃亏的则是多数生活中寡淡少事的人,碍于人情债务,还常常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

    人情,无声无『色』,在人与人频繁的交往中,他是很难衡量的,人与人之间在建立人情关系后,“礼尚往来”的观念便成为人情延续与延伸的动因,这种延伸的人情往来便成了一种“债”。他与经济学中的债务有所不同,人情债往来无穷尽,并不是一次等额就可以还清的,一般可随人的代际交替而自动“传宗接代”。人们在世上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完成的事情,总是要求人家,或是总是要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彼一时你哪怕是你父辈受人恩惠被“投之以桃”,此一时他人有事你却不“报之以李”,则你必当“忘恩负义”的恶名。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贵人,而后发达创业,这种人情几乎是还也还不掉的。就会在心里暗暗立下誓言:对这位大恩人,如果以后有什么需要,只要他说一声的话,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会万死不辞。真可谓:“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2。人情“炒股”,礼轻情义重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这个细节,送礼则被人们看成是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自古中国人对送礼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美好描述。

    送礼作为产生和维系亲情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喜欢通过他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亲情”关系,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却逐渐成了人们送礼的“新标准”。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送礼受时间、环境、风俗习惯的制约;从主观上讲,送礼因对象、因目的而不同。人与人之间通过送礼的攀比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演愈烈,为了保证自己的礼物能吸引对方,很多人在所送礼物的价值、新奇上大做文章,导致送礼档次上升过快,也使送礼越来越难,至于用送“人情”的数量来衡量人们之间感情轻重的标准,更是一个很悲哀的事实。送礼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惯,这种习惯正好增长了一些人爱慕虚荣的心理!而对个人来说,习惯送礼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

    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再改变了,尤其要改掉送礼这个坏习惯,很多时候,送礼的并不愿意送,收礼的根本不愿意收,但双方都不得不勉强自己传秉承这个中华传统。其实人们不明白的是送礼只是一种联系亲情的手段,并不是一种亲情攀比,但都不敢首先提出不送礼、不收礼,因为这种传承下来的习惯力量太大了。要正确认识送礼,只有靠媒介宣传和公民道德的深入教育,才会让大家真正明白攀比送礼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坚持改变陋习,恢复正确的送礼观念,或是提倡新的人际交流感情的方式,让大家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感情并不是仅仅靠几个钱就能体现的,这样也会成功地遏制住人们普遍的贫富观念和爱慕虚荣的心理。

    莫忘“礼轻情义重”

    杨某外出打工已有十余年,在打工期间他很少碰上自己的老乡,偶尔碰上了就可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年前在他打工的地方来了位老乡,杨某就像见到了家人一样,把这位老乡当自己的大姐一样对待,逢过节总是买点水果去看她。由于以往杨某每年春节都会把自己一年的积蓄寄回家里,只留下自己的生活费,所以在这位大姐结婚的那一年春节,杨某还像往常一样买了两斤水果去看她,大姐的丈夫是某机关的职员,他看到杨某只拎了两斤水果来,当下就拉长了脸,一个劲地骂杨某穷,说穷人就是不会送礼,杨某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心意会被如此践踏,又听到他如此的漫骂,当下心里就有了想不开的念头,并寻思着要从窗口跳下去,结果惊动了民警,在一番劝阻下才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

    送礼作为加强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表示相互间的礼貌、尊重和关心的社交形式,这种手段与方式是可有可无的,但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却将其看成是必需的?尤其是逢年过节,送礼原本就是图个热闹喜庆,互相祝福,其中应饱含着浓浓的“人情味”,正所谓“礼轻情义重”。过去谁家有什么喜事,人们送上件小礼品,道声祝贺,即便是“凑份子”,也是在自己经济承受的范围之内的这样才体现出亲情、友情。而现在“人情”怎么就成了赤『裸』『裸』的“钱情”?为什么红包越大、越厚,才能体现感情越深?这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贞观年间,西域的“回纥国”作为大唐的藩国,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了一批珍奇异宝送给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一路上,让使者最担心的就是这只白天鹅,稍有差池可怎么向大唐交代呢?所以,为了照顾好这只白只鹅,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一天,使者见白天鹅张开嘴喘息的很吃力,心有不忍,就把白天鹅带到沔阳河边,打开笼子让他喝了个痛快。谁知天鹅喝足了水,一扇翅膀,飞上了天!待使者反应过来却只拔下几根羽『毛』,眼睁睁看着他越飞越远。使者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脑子里只想着一个问题:“天鹅飞走了怎么办?拿什么进贡给唐太宗呢?回去了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量再三,他决定继续东行。使者用一块洁白的绸子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使者的名字),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之后,使者带着珠宝和鹅『毛』,跋山涉水,不辞劳苦来到了长安。使者见到唐太宗后献上鹅『毛』,又诉说了丢掉天鹅的经过,唐太宗看了那首诗,觉得使者忠诚老实,不辱使命,没有给予责罚而是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开来。

    人到人情到,人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义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远比礼物珍贵得多。把人情当作炒股,让人情翻倍增长是不可能的,送礼作为人情的基础,所遵循的只是“理尚往来”这个原则,并不是你敬我一尺,我就回你一丈。送礼是送人情,是送自己的关怀、关心与他人,本是感情的一种交流方式,又怎能作为丈量感情的砝码呢?

    在现如今的人与人交往之中,许多人并不提倡送礼。在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爱人之间,送礼是频繁而正常的感情增进方式,尤其是在校的学生,相互间的礼品赠送已经是最普遍的方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已经日趋恶化。为了阻止这种方式发生严重异变,老师应该言传身教,谢绝礼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朋友间、师生间的送礼,别让“铜臭”亵渎、玷污了纯洁真挚的师生、同学之情。做父母的也应该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处理好同事、朋友间的关系,树立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