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落后,进化之所以快,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与中 州流人的结合。
至于北人南来避难,约略可以分为两条路线,一 至长江上游,一至长江下游。路线固有不同,在避难的 人群中,其社会阶级亦各互异。南来的上层阶级为晋 的皇室及洛阳的公卿士大夫,而在流向东北与西北的 人群中,鲜能看到这个阶级中的人物。中层阶级亦为 北方士族,但其政洽社会文化地位不及聚集于洛阳的 士大夫集团,除少数人如徐澄之、喊琨等外(见《晋书》 九一《儒林传,徐邈传》〉,大抵不以学术见长,而以武 勇善战著称。下层阶级为长江以北地方低等士族及一 般庶民,以地位卑下及实力薄弱,不易南来避难。人数 较前二者为特少。下面先说避难至长江下游的流人。
上层阶级。《晋书》六五《王导传》云: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 帝【元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资治通鉴》八七晋怀帝永嘉五年云: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 江。镇东司马王导说琅邪王睿收其贤俊,与之共事。I从

之,辟掾厲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以前颖川太守勃 海刁协为军谘祭酒,前东海太守王承、广陵相卞萣为从 事中郎,江宁令诸葛恢、历阳参军陈国陈額为行参军,前 太傅掾庚亮为西曹掾。〃
从〃十六七〃之言,可知中州士女逃向江南之多。东晋 是在北方士族和江东名宗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而〃百六掾〃则是东晋政权的奠基石。
中州士族逃命江左,〃寄人国土〃,喘息稍定,自不 能不作〃求田问舍〃之计。其地点值得注意。《晋书》八 〇《王養之传》略云:
〃(王〉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養之既去 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与吏部待郎谢万书曰:'顷 东游还,修植桑果。并行田视地利,养闲暇。','
《宋书》六七《谢灵运传》略云…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 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岩陣千
重,莫不备尽。登蹂常著木履,上山III」去前齿,下山去其 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 临海太守王锈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在会榷 亦多徒众,惊动县邑。〃
据此可知北来上层社会阶级虽在建业首都作政治活
动,然而殖产兴利,进行经济的开发,则在会稽、临海 
之间的地域。故此一带区域也是北来上层社会阶级居
住之地。上层阶级的领袖王谢诸家,之所以需要到会
稽、临海之间来求田问舍,是因为新都近旁既无空虚
之地,京口晋陵一带又为北来次等士族所占有,至若
吴郡、义兴、吴兴等郡,都是吴入势力强盛的地方,不
可插人。故惟有渡过钱塘江,至吴人士族力量较弱的
会稽郡,转而东进,求经济之发展。
中层阶级或次等士族。此等人多来自江淮以北,
人数较当时避难南来的上下两层社会阶级为多,但在
政治文化上不占高等地位。他们既不能亦不必居住在 长江南岸新立的首都建康及其近旁,又不便或不易插
人江左文化士族所聚居的吴郡治所及其近旁。而为了 保全自己,他们却不得不择一距新邦首都不甚远,且 又在长江南岸较为安全的地方居住下来。地广人稀的 京口晋屐近旁一带,恰中其选。
据《元和郡县图志》二五《江南道一》润州丹阳县 条云:
〃新丰钠在县东北三十里,晋元帝大兴四年,晋陵内 史张阇所立。旧晋陵地广人稀,且少陂渠,田多恶秽。阈 创湖,成概灌之利。初以劳役免宫,后追纪其功,超为大
司农。〃
《宋书》三五《州郡志一》南徐州刺史条略云:
〃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

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在晋陵郡界者。晋成帝咸和四
年,司空弒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睃诸县,其徙过 江南及留在江北者,并立侨郡县以司牧之。故南徐州备 有徐、兖、幽、冀、青、并、扬七州郡邑。户七万二千四百七 十二,口四十二万六百四十。晋陵太守领户一万五千三 百八十二, 口八万一百一十三。〃
《元和郡县图志》明言〃旧晋陵地广人稀〃,这正是江淮 以北次等士族理想的避难处所。张阇于大兴四年在晋 陵修起新丰湖,给了江淮以北的流人在这一地域创建 家园以便利的条件。后来这个区域发展繁盛起来,所 依赖的正是此种流民的力量。
居住在晋陵郡的流民为当时具有战斗力的集团。 换言之,即江左北人的武力集团。后来击败苻坚及创 建宋、齐、梁三朝的霸业的,都是此集团的子孙。这可 从以下史料得到证明。
《世说新语,捷悟类》〃鄱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 其居兵权〃条刘注弓I《南徐州记》云:
〃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酒可 饮,箕可用,兵可使/〃
《晋书》八四《刘牢之传》略云:
〃刘牢之,彭城人也。曾祖義,以善射事武帝,历北 地、雁门太守。父建,有武千,为征虏将军。世以壮勇称。 牢之面紫赤色,须目惊人,而沉毅多计划。太元初,谢玄
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 琅邪诸葛侃、乐安螅狻⒍搅豕臁⑽骱犹锫寮敖晁镂蕖≈盏纫灶竺陀ρ P岳沃尉炀裎胺妫僬健“偈ぃ盼备',敌人畏之。〃
刘牢之等都是住在京口《北府)的江淮以北的流民或 其子孙。谢玄建立的〃北府兵〃;便是由此种流民组成。 刘牢之等是主要将领。淝水之战,击败苻坚,北府兵功
勋卓著。
又《宋书》一《武帝纪》略云:
〃高祖武皇帝讳裕,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曾 祖)混始过江,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高祖)乃与 (东海何)无忌同船共还,建兴复之计。于是与弟道规、沛 郡刘毅、平昌孟昶、任城魏咏之、螅介钙局⒗判爸罡稹〕っ瘛⑻踉隆⒙の餍翍恕⒍竿裰⑼濉∧薄!
《魏书》九八《岛夷萧道成传》略云:
〃岛夷萧道成,晋陵武进楚也。〃 同书同卷《岛夷萧衍传》略云:
〃岛夷萧衍,亦晋陵武进楚也。〃
然则,宋、齐、梁三朝的建立者都是住在晋陵郡的江淮 以北流民的子孙。宋武帝刘裕是北府兵的将领,以打 倒桓玄起家。他所依靠的力量正是北府兵。齐高帝萧

道成和梁武帝萧衍原籍为东诲郡兰陵县,萧道成的高 担萧整始〃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 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南 齐书》一《高帝纪上箫衍为南兰陵中都里人,其父萧 顺之为萧道成的族弟。刘裕、萧道成、萧衍的先后称 帝,表示晋朝由中州一流文化士族所独占的皇权,到 南朝转人了次等士族即拥有武力的淮北流民集团之 手。
下层阶级。此等人大抵分散杂居于吴人势力较大 的地域。他们人数既少,政治社会文化地位又很低下, 不能成为强有力的集团,不敢与当地吴人相抗衡。其 后逐渐同化于土著的吴人。即与吴人通婚姻,口语为 吴语。此等人可以陈朝皇室及王敬则家为代表。陈霸 先先娶吴兴钱氏女,续娶吴兴章氏即钮氏女。(见《南 史》一二《陈武宣章皇后传》〉王敬则与士庶相接皆吴 语(见《南齐书》二六《王敬则传》〉。陈筋先的先世,虽 不知在西晋末年为何地人,但避难南来,定居吴兴郡 长城县,则是清楚的。王敬则的籍贯,据《南史》四五 《王敬则传》,本为临淮射阳,后侨居晋陵南沙县。然 则,陈糲先、玉敬则同为自北而南避难过江的伧楚。由 于社会阶级的低下,杂居于吴人势力较大的地区,遂 同化于吴人。他们的势力至南齐以后始渐抬头。
以上说的是南来北人至长江下游的路线及其居
住区域,下面再说南来北人至长江上游的路线及其居
住区域。
《梁书》一〇《萧颖达传》略云:
〃兄颖胄,齐建武末行荆州事,颖达亦为西中郞将外 兵参军,俱在西府。东昏遣辅国将军刘山阳为巴西太守,
道过辆州。密敉颖胄袭雍州。时高祖已为备矣,仍遣颖胄 亲人王天虎以书疑之,山阳至,果不敢人城。穎胄计无所 出,夜遣钱塘人朱景思呼西中郎将城局参军席阐文、谘 议参军柳忱闭斋定议。阐文曰。萧雍州《萧衍)蓄养士 马,非复一日,江陵素畏襄阳人,人众义不敌,取之必不 可制。'〃(参《梁书》一《武帝纪上》。武帝谓之〃荆州本畏 襄阳人
按此传最可注意之点为席阐文所谓〃江陵素畏襄阳 人〃一语。此点不独涉及梁武帝的霸业,即前此之桓 玄、刘毅、沈攸之,后此之梁元帝、萧詧诸人的兴亡成 败,均与之有关。若欲明瞭此中关键,必先考察居住在 襄阳及江陵的南来北人为何等社会阶级。
首先可以注意的是原来居住在南阳及新野的上 层士族,其政治社会地位逊于洛阳胜流如王导等辈, 他们向南移动自不必或不能移居江左新邦首都建业, 而可迁至当日长江上游都会江睽、南郡近旁一带。这 不仅是因为江陵一地距胡族势力较远,比较安全,而 且是因为江陵为当日长江上游的政治中心,为占有政

治上地位的人群所乐居。兹举例言之。
《北周书》四一《瘐信传,哀江南賦》云: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
而当官。康;、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灣。居负洛而重 世,邑临河而娄安。逮永嘉之艰虜,始中原之乏主。民沈 倚干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 聚。彼凌江而建国,此播迁于吾袓。分南阳而賜田,裂东 岳而胙土。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
《隋书》七八《艺术传,庾季才传》略云…
〃庾季才,新野人也。八世袓滔,随晋元帝过江,官至 敏骑#侍,遂晶侯,因家于南抑江凌县。祖诜,梁处士,
与宗人易(庾信之祖)开名。〃
据此可知文化士族庾氏原本〃负络〃而居,始迁南阳新 野县,因而为南阳新野人,继迁南郡江陵县。
又《梁书》一九《宗夬传》略云:
〃宗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祖景,宋时征太子 庶子,不就,有螅8阜保髦欣哨岩椴尉偾谘В∮芯指伞H豕冢氽菪悴拧F胨就骄沽晖跫坑谖鳌≯。⒓蚧瑝嘣ぱ伞S烂髦校胛汉颓祝穳肷惺椤〉钪欣扇螘P同接魏使,皆时选也。〃
据此可知文化士族宗氏为自南阳涅阳县迁居到江陵。 又《南齐书》五四《刘糾传》(参《南史》五〇《刘虬
传》)略云
〃刘糾,南阳涅阳人也。旧族,徙居扛陵。建元初,豫 章王为荆州,教辟糾为别驾,与同郡宗測、新野庾易并遭
书礼请。永明三年,刺史庐陵王子鄉表及同郡宗!、宗 尚之、瘐易、刘昭五人,请加蒲车束帛之命。诏征为通直 郎,不就。〃
据此可知文化士族刘蚪之先亦自南阳涅阳县徙居江
又《世说新语,栖逸类》〔参《晋书》九四《隐逸传 刘鳞之传》)略云:
〃南阳辚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荊州刺史桓冲
征为长史。、刘注引邓《晋纪》曰辚之字子 ,南阳
安众人。〃〉
同书《任诞类》云:
〃桓车骑在荆州,张玄为侍中,使至江陵,路经阳岐 村。(刘注云,〃村临江,去荆州二百里。〃〉俄见一人持半 小笼生鱼,径来造船,云:'有鱼欲寄作脍。'张乃维舟而 纳之,问其姓字,称是刘遗民。〖刘注引《中兴书》曰:〃刘 辚之,一字遗民。〃V
吴士鉴《晋书,刘辚之传斛注》引洪亮吉《东晋疆域
志》云…
〃石首有阳岐。〃
据此可知文化士族晋人刘辚之籍本南阳安众县,后南 迁石首之阳岐村,临江而居。
上述北人南来之上层文化士族,其先本居南阳一 带,后徙江陵近旁地域,至江左政权后期渐次著称。梁 元帝迁都江陵,为此集团最盛的时代。然而西魏灭梁, 此种士族与遭遇侯景之乱,自建业逃到江陵之士族同 为俘虏,随征服者北迁。北方上层士族南渡之局遂因 此告一结束。
其次为迁至襄阳(雍州刺史治所)的原来住在南 阳和新野地区的次等士族及雍、秦流民。永嘉之乱以 来,居于南阳及新野地域的次等士族与上等士族同时 南徙,但次等士族多止于襄阳一带。其后〃胡亡氐乱, 雍、秦流民多南出樊沔〃,东晋孝武帝遂于襄阳侨立雍 州,并立侨郡县以居流人。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割 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而侨郡 县犹寄寓在渚郡界〃。宋孝武帝大明中,〃又分实土郡 县以为侨郡县〃。(《宋书》三七《州郡志三》雍州刺史 条)这里先说居住于雍州的北方次等士族。
《宋书》八三《宗越传》云…
〃宗越,南阳叶人也。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 又土断羼叶。本为南阳次门,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 阳多杂姓,伦之使长史范颉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颉之 点越为役门,出身补郡吏。〃

《梁书》九《曹景宗传》略云:
〃曹景宗,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 立至征虏将 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
同书一〇《蔡道恭传》(《南史》五五《蔡道恭传》同)略
云:
〃蔡道恭,南阳冠军人也。父那,宋益州剌史。(道 恭)累有战功。〃
按上述诸人本为北方中层社会阶级。即《宗越传》所谓 〃次门〃者是。他们都有武力,居于襄阳雍州一带,与长 江下游居住京口晋陵一带的南来北人之有武力者正 同。除了这种人,还要注意流寓于侨雍州的雍、秦流 民,他们也有武力,因而在雍州形成了一个武力集团。 这个集团的形成当在〃胡亡氐乱〃之后,时间晚于东部
京口晋陵地区的北府兵集团。
关于寄寓襄阳雍州地区的雍秦流民,在南靱史料
中不难窥见其情况。《梁书》一《杨公则传》(《南史》 五五《杨公则传》同)略云:
〃杨公则,天水西县人也。父仲怀,宋泰始初为豫州 刺史殷瑛将,战死于横塘,公则殓毕,徒步负丧归乡里。〃 (按《宋书》三七《州郡志》雍州剌史条下有南天水太守及
西县令,杨公则的乡里当即指此。》 同书一二《席阐文传》(《南史》五五《席阐文传》同)略

〃席阐文,安定临泾人也。齐初,为雍州剌史萧赤斧 中兵参军,由是与其子颖胄善。''(按《宋书》三七《州郡 志》秦州刺史条有安定太守。又云:〃晋孝武帝复立,寄治 襄阳。〃席阐文既为雍州刺史府参军,疑其家也是因为晋 孝武帝时〃胡亡氏乱〃而南迁襄阳的》
同书一七《马仙罚ā赌鲜贰范对看犯健堵硐伞”吠┞栽疲
〃马仙埤,扶风郿人也。父伯鸾,宋冠军司马。仙埤少 以果敢闻。〃(按《宋书》三七《州郡志》雍州剌史条下有扶 风太守、都县令》
同书一八《康绚传》((南史》五五《康绚传》同)略云:
〃康绚,华山蓝田人也。其先出自康居。初,汉置都 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诏于河西,因留为黔首, 其后即以康为姓。晋时陇右乱,康氏蓿诶短铩9吃嬉颉∥藜崽诱彩拢拢挛珊幽弦K斡莱踔校隆【傧缱迦в嗉遥讼逖糁毮希挝没娇だ短锵兀〖木佑谙逖簦阅挛兀憾荽淌罚窗荩洹Qな栏冈÷。冈В⑽魅怂疲嗉涛教亍Qど賯m傥 有志气,齐文帝为雍州刺史,所辟皆取名家,珣特以才力 召为西曹书佐。永明三年,除奉朝请。文帝在东宫,以旧
恩引为直。后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振威将军、华山太守。 推诚抚循,荒余悦服。迁前军将军,复为华山太守。永元
元年,义兵起,绚举郡以应。〃
按上述杨公则、席阐文、马仙碑、康绚等人,都是居于
侨雍州的雍、秦流民。他们迁居襄阳一带,当在〃胡亡
氐乱〃以后。他们都有武力,因为南迁较晚,其战斗力
的衰退也较居住在长江下游京口晋陵一带的武人为
迟。他们的社会阶级地位与南阳、新野地区的次等士
族相当,即同属于中层社会阶级。
上述足可说明襄阳存在着一个由中层社会阶级
组成的强大的武力集团。如果说宋武帝刘裕的兴起靠
了京口北府集团的武力,则梁武帝萧衍的兴起,却靠 了襄阳集团的武力。北府兵至宋以后,战斗力衰退,有
力量的是襄阳的武力集团。不过,到梁朝晚期,此集団
的武力也不足用了,故梁武帝不得已而改用北来降
将。至陈霸先则又别用南方土著的豪族,此为江左三
百年政治社会上的大变动。
以上东北、西北、南渡三线,南渡的最多,流向东
北的次之,流向西北的又次之。流民亦非一往而不返,
有回徙的。不徙有事发生,徙则有大事发生,南北朝无 一大事不与徙有关。
(二)北方胡族统治者的徙民 与人民的屯聚问题 (坞壁及桃花源〉
永嘉之乱以来,胡族统治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