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吨窳制呦吐邸匪呛隙∫唬戎蒙教沃塾诎罩菘け螅治酱寺巯涤肼铡∷浮F溲栽疲
〃吴平之后,帝沼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 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帝尝讲武于宣武 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 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稍。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 与之合。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及永宁之 后,屡有变难,寇贼焱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 以大乱,如涛言焉。〃
这显然错了。《卢钦传》记卢钦死于咸宁四年,而此传 却说吴平之后,卢钦犹存;《名士传》记武帝的话为〃山

少傳名言〃,而此传记武帝的话,却易为〃天下名言〃。
矛盾显而易见。
《资治通鉴》八一《晋纪》在武帝太康元年末记载 此事,采用的是《竹林七贤论》的说法。其言云:
〃诏曰:昔自汉末,四海分崩,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 马。今天下为一,当韬戢干戈,剌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 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此诏全文 见刘昭《续汉书百官志注》引。)……仆射山涛亦言'不宜 去州郡武备'。《胡注引《考异》曰:《涛传》云〃与卢钛论 之〃。按钦,咸宁四年三月已卒。》帝不听。及永宁以后,盗 偃浩穑菘の薇福幽芮葜疲煜滤齑舐遥缣嗡浴!
司马光是谨慎的,没有用《晋书,山涛传》的记述。但 《名士传》所记,无可否认。山涛应讲过两次,第一次在 平旲前,即在咸宁初年为少傅之时。因为有见于晋武 帝阅军讲武,不忘平旲,故与卢钦言及〃为国者不可以 忘战〃。此话符合武帝讲武本意,所以,武帝称之为〃山 少傅名言〃。平吴之后,武帝罢去了州郡兵,因为京师 还在讲武,山涛借此又论及〃孙吴用兵本意〃。意为当 年讲武,目的在用兵于孙吴。孙吴虽平,不能以为天下 就此大安。为国者始终不可以忘战,州郡武备不宜罢 除。然而,武帝这次不听了。武帝不听是有原因的,他 已经封了许多王国,王国是有武备的。
罢州郡兵不是全罢。《晋书》五七《陶璜传》略云:
〃吴既平,普减州郡兵,璜上言曰:'臣(在交州)所统
之卒,本七千余人。南土温湿,多有气毒,加!?年征讨,死 亡减耗,其见在者二千四百二十人。……未宜约损,以示 单虚。'从之。〃
陶璜为交州牧,他上言州兵未宜约损,提及的州,除交 州外,尚有广州及宁州的兴古。这些州的州兵是未罢 除的。人数可以注意,陶璜所率交州兵原为七千余人, 现存才二千四百余人。这仅及封国中次国的军队人 数。
(二)分封诸王
在平吴之前,晋武帝已经把分封制度付之实行。 《三国志,魏志》四《陈留王奂传》云:
〃咸熙元年(公元二六四年)五月庚申,相国晋王(司 马炎)奏复五等爵。〃
司马朗说的〃今虽五等未可复〃,现在恢复了。这是魏 末司马炎做晋王时候的事。
与〃复五等爵〃有关的人物是裴秀。《晋书》三五 《裴秀传》略云:
〃裴秀,河东闻喜人也。祖茂,汉尚书令。父潜,魏尚

书令。渡辽将军併丘俭尝荐秀于大将军曹爽,曰:(秀) 孝友著于乡党,高声闻于远近。'魏咸熙初,厘革宪司,时 荀觊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秀议立五等之 爵,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 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沈、卫将军贾充俱开府, 加给事中。秀僑学洽闻,且留心政事,当掸代之际,总纳 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据此可知裴秀是〃复五等爵〃的设计者与主持者。在他 提议下,〃自骑督巳上六百余人皆封〃。
裴氏是河东郡的世家大族。裴秀之父魏尚书令裴 潜,在《三国志,魏志》中有传(卷二三)。此传裴注引 《魏略》说到裴秀之祖裴茂,其言云:
〃潜世为著姓,父茂,仕灵帝时,历县令、郡守、尚书。 建安初,以奉使率导关中诸将讨李傕有功,封列侯。潜少
不修细行,由此为父所不礼。〃
《魏略》继续说到后来裴潜
〃折节仕进,虽多所更历,清省恪然。…一其家教上 下相奉,事有似于石奋。其履检校度,自魏兴少能及者。〃
裴秀主持〃复五等爵'',与他的阶级出身一世族,与 他的〃家教上下相奉〃,都很协调。他可说是晋武帝周 围主张恢复封建制度的人物的代表。
《裴养传》说到司马炎封晋王,裴秀为尚书令、右 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沈、卫将军贾充俱开府〃。这

说明裴秀、王沈、贾充是司马炎手下三个最得力的人 物。贾充事迹在前篇《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中已经 述及。关于王沈,据《晋书》三九《王沈传》云:
〃王沈,太原晋阳人也。祖柔,汉匈奴中郎将。父机, 魏东郡太守。沈少孤,养于叔司徒昶,事昶如父,奉继母、 寡嫂,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时瑰高贵乡公好学有文 才,引沈及裴秀数于东堂讲籙属文,号沈为'文鎔先生', 秀为〃僳林文人'。及螅笙绻ノ牡郏ㄋ韭碚选担偕颉〖巴跻蹈嬷颉⒁党郯椎郏怨Ψ獍财胶睿囟ЩАI颉〖炔恢矣谥鳎跷诼鬯恰I蛞圆磐缘笔溃且源础∫抵拢蜢铩④髹谩⑴嵝恪⒓殖涞冉杂肷蜈涯毖伞!
太原王氏为东汉形成的世家大族之一,与琅邪王氏齐 名。王沈少以孝义著称,在朝为官,与裴秀同以文才为 高贵乡公所赏识。然而,在政治上,他与裴秀都站在司 马氏一边。离贵乡公要杀司马昭,把计谋告诉了他和 王业,他和王业竟走告司马昭。西晋创业,杀高贵乡公 是关键性的一著,此著王沈、贾充立了大功。 《晋书》四〇《贾充传》云…
〃泰始中人为充等谣曰:'贾、裴、王,乱纪纲;王、裴、 贾,济天下/言亡魏而成晋也。〃
贾充、裴秀、王沈是〃亡魏成晋〃的主要人物。但是对西 晋来说,这三人的功迹并不相同。裴秀的功迹主要在 复五等爵上。《晋书》一四《地理志上》具体记载了裴秀

建立的〃五等之制〃,其言云:
〃晋文帝为晋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 公孚邑万户,制度如魏诸王。其余县公邑千八百户,地方 七十五里;大国侯邑千六百户,地方七十里;次国侯邑千 四百户,地方六十五里;大国伯邑千二百户,地方六十 里;次国伯邑千户,地方五十五里;大国子邑八百户,地 方五十里;次国子邑六百户,地方四十五里;男邑四百 户,地方西十里。〃
裴秀所建五等之制,邑万户的只有安平郡公司马孚一 人。他虽然是公,制度如魏诸王。即以郡〈安平)为国。 其余的公称〃县公〃,即以县为国。侯以下所谓〃侯邑〃、 〃伯邑''、〃子邑〃、〃男邑〃,地方、户数又在县公以下了。 五等之制是在魏元帝咸熙元年恢复,第二年,司 马炎度魏元帝,自己做了皇帝,改元泰始。此年分封渚 王。《晋书,地理志上》续云:
〃武帝泰始元年(公元二六五年),封诸王,以郡为 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 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 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罢五等之制。公、侯邑万户以上 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千户为小国。〃
泰始元年的封王,改变了上年以〃五等之制〃为内容的
封建制度,所谓〃罢五等之制〃是也。新制封国实际只 有王、公、侯三等,伯、子、男在支庶以土推恩受封中,

才可见到。新制所封主要是同姓王,异姓不能封王而 只能封郡公、郡侯。而旧制是骑督以上皆封。新制规定 了大、中、小王国的军队数额,郡公制度如小国王。新 制是〃以郡为国〃。亦有县王,制度如郡侯。这在《晋 书》二四《职官志》中写得较详。其言云:
〃有司奏,从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其平原、
汝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 为次国,其余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户。又为郡公制 度如小国王,亦中尉领兵。都侯如不满五千户王,置一军 —千一百人,亦中尉领之。于时,唯特增鲁公国户邑,追 进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为郡公,钜平侯羊祜为南城郡 侯。又南宫王丞、随王万各于泰始中封为县王。邑千户, 至是改正县王增邑为三千户,制度如郡侯,亦置一军。自 此非皇子不得为王,而诸王之支庶皆皇家之近属至牵, 亦各以土推恩受封。其大国、次国始封王之支子为公,承 封王之支子为侯,继承封王之支子为伯。小国五千户已 上,始封王之支子为子,不满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及始 封公侯之支子皆为男,非此皆不得封。……伯、子、男以 下各有差而不置军。〃
新制就以郡为国来说,与东汉郡国志下所谓〃国〃 并无区别。但新制规定了王、公、侯国的领兵制度,以 王国而论,大国兵五千人,次国兵三千人,小国也有一 千五百人。郡公领兵如小国,一千五百人。郡侯兵一千 一百人。县王领兵如郡侯,一千一百人。而陶璜为交州

牧,有兵为二千四百二十人。两相比较,封国的军队是
不少的。
太康元年平吴后,晋武帝罢去州郡兵,而封国的 军队仍存。晋所封王国,大国有五,次国有六,加上小 国,国数虽然远不及郡县为多,但州郡兵既已罢除,封 国的军队就是一支支不小的力量。泰始元年初封诸王 时,〃王不之国〃咸宁三年,因卫将军杨珧与中书监荀 勖之言,才派遣诸王到自己的封国中去。不去的〃大国 置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晋书,职 官志》〉
太康十年,刘颂上疏谈到国容、军容的问题。《晋 书》四六《刘颂传》略云:
〃除淮南相,颂上疏曰:'今诸王裂土,皆兼于古之诸
侯,而君践其爵,臣耻其位,莫有安志,其故何也?&同郎 县,无成国之制故也。今虽一国周环近将千里,然力实 寡,不足以奉国典。宜令诸王国容少而军容多。然于古典 所应有者悉立其制,然非急所须,宜渐而备之,不得顿设 也。〃'(案《通鉴》系刘頌上琉事于太康十年末)
刘顷认为晋武帝的分封〃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国 虽大到〃周环近将千里〃,而〃臣耻其位,莫有安志〃。他 所谓〃无成国之制〃,指军事实力寡弱。他以为如果要 使封王都能安其志,守其国,便〃宜令国容少而军容 多〃,增加诸王的军事实力。又以为〃宜渐而备之,不得

顿设〃。刘颂的话,反映了西晋统治阶级的一种逐步恢 复古代封国制度(刘颂所谓〃古典〃、〃古之诸侯〃)的思 想。
自分封制实行,州郡兵罢除后,在地方上,只是封 国有军队,而州郡只有武吏。封国的军队虽然因为袭
封的规定,不是固定不变的,但都能〃以一军为常〃 〈《晋书,职官志》〕。八王之乱,诸王所凭藉的,就是他 们的〃面兵〃。如《普书》五九《长沙王乂传》略云:
〃(楚王;玮既诛,乂以同母,貶为常山王。三王之举 义也,乂率国兵应之。〃
此为率国兵参加叛乱。《晋书》五九《东海王越传》云…
〃以东海上军将军何伦为右卫将军,王景为左卫将 军,领国兵数百人宿卫。〃
此为用国兵为皇帝(:怀帝)的宿卫兵。
州郡由皇帝控制,封国属于诸王。八王之乱所以
乱到西晋灭亡,就是因为皇帝控制的州郡无武备,而 封国则有军队。山涛死前,封建制度已经实行。他说为
国者不可以忘战,州郡不宜去兵,是看到了诸王一旦 发动战争,朝廷将无法控制。
第三篇清谈误国附〃格义〃〉
清谈的兴起,大抵由于东汉末年党锢诸名士遭到 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 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启自郭 泰,成于阮籍。他们都是避祸远嫌,消极不与其时政治 当局合作的人物。
东汉清议的要旨为人伦鉴识,即指实人物的品 题。郭泰与之不同。《后汉书》列传五八《郭泰传》云:
〃林宗《郭泰)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靉论,故宦官擅 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惟林宗及 汝南袁闳得免焉。〃
又《世说新语,政事类》何骠骑作会稽条注引《郭泰别 传》略云…
〃泰宇林宗,有人伦鉴识。自著书一卷,论取士之本。 未行,遭乱亡失。〃
又《抱朴子,外篇》四六《正郭篇》云:
〃林宗周旋清谈闾阁,无救于世道之陵迟。〃
郭泰为党人之一,〃有人伦鉴识〃,可是〃不为危言駸 论?而〃周旋清谈闾阎〃。即不具体评议中朝人物,而 只是抽象研讨人伦鉴识的理论。故清谈之风实由郭泰 启之。郭泰之所以被容于宦官,原因也在这里。
然而,郭泰是一个开端。魏晋两朝清谈又不是 同一面貌,同一内容。魏晋清谈可分前后两期。魏末西
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此时期的清谈为当政洽上的 实际问题,与其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系至为密切。 换言之,此时期的清谈,是士大夫藉以表示本人态度 及辩护自身立场的东西。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 至东晋只为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巳失去政治上的实际 性质,仅止作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
前期清谈因为是与清谈者本人生活最有关的问 题,即当日政治党系的表现,故值得研究。这有〃四本 论〃和〃竹林七贤〃两个大问题。
《世说新语,文学类》云: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嵇公《嵇康)一见,置怀 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逋掷,便回急走。〃
刘注云:
〃《魏志》曰:会论才性同异,传于世。四本者,言才性 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尚书傅蝦论同,中书令李 丰论异,侍郎钟会论合,屯骑校尉王广论离。文多不载。〃

《世说新语》此条刘注为前期清谈的重要资料。按第一
篇《魏晋统治者之社会阶级》说过,曹操求才三令,大
旨以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或负不仁不孝贪诈的
污名,即未必有德。性者,仁孝道德也。曹操求才三令
讲的实际就是才性异、才性离的问题。三令为曹魏皇
室大政方针之宣言,与之同者即是曹党,反之即是与
曹氏为敌的党派。有关四本论的四个人,傅嘏、钟会论 同与合,李丰、王广论异与离。就其党系而言,后二人
为曹党,前二人则属于与曹氏为敌的党派。何以见得? 《三国志,魏志》二一《傅嘏传》略云:
〃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暇谓爽弟海г唬'何平 叔外静而内I舌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 仁人将远,而钥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 嘏官。起家拜荣阳太守,不行。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 事中郎。笛爽诛,为河南尹,迁尚书。正元二年春,#丘 俭、文饮作乱。或以司马景王(师)不宜自行,可遣太尉孚 往,惟嘏及王肃劝之。景王遂行。以蜈守尚书仆射,俱东。 俭,钦破败,蜈有谋焉。及景王II,联与司马文王(昭)径 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以功进封阳乡侯。〃
据此可知傅嘏为司马氏的死党。东汉士大夫以仁孝道 德(性)为本,为体,推广至于治国用兵之术(才)为末, 为用。总而言之,本末必兼备,体用必合一。傅嘏所谓 〃才性同〃,正是东汉士大夫的主张,也是司马氏的主

张。他的主张与曹操三令旨意完全不同。原因即在他 所属的党派是与曹氏为敌的司马氏一党。
《三国志,魏志》二八《钟会传》略云:
〃掛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 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景王莠于许昌,文王总 统六军,会谋漠椎幄。时中诏敉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
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蝦率诸军还。会与堠 谋,使堠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雜水南屯住。于是 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 侯,邑三百户。及《诸葛)诞反,车驾住项,文王至寿春,会 复从行。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渭之子房。 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
据此又可知钟会也是司马氏的死党。他论〃才性合〃, 与傅嘏论〃才性同〃一样,服从于司马氏一党的需要。 他们的分别只是德(体)才(用)的同一与合一之分。
李丰、王广不同。《世说新语,贤锾类》王公渊娶 诸葛诞女条刘注引《魏氏春秋》云:
〃王广,字公渊,王凌子也。有风量才学,名重当世, 与傅嫒等论才性同异,行于世。〃
《三国志,魏志》二八《王凌传》云:
〃(凌子)广有志尚学行。(凌败并死,〉死时年四十
王凌为淮南三叛之一,司马东征王凌,王广与父俱 死,其为曹氏之党,自不待言。他所论〃才性离〃,与曹 操三令的主旨正同。
《三国志,魏志》九《夏侯玄传》略云…
〃中书令李丰虽宿为大将军司马景王(师)所亲待, 然私心在《夏侯)玄。遂结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谋欲以 玄辅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