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寺已无敌意,摇头笑道:“我在山门外等你,你自进寺去传言,
省了不少麻烦。”
何足道点头道:“就是这样,刚才的曲子没弹完,回头我
好好的再弹一遍给你听。”
二 武当山顶松柏长
两人缓步上山,直走到寺门外,竟不见一个人影。
何足道道:“我也不进去啦,请那位和尚出来说句话就是
了。”朗声说道:“昆仑山何足道造访少林寺,有一言奉告。”
这句话刚说完,只听得寺内十余座巨钟一齐鸣了起来,当当
之声,只震得群山皆应。
突见寺门大开,分左右走出两行身穿灰袍的僧人,左边
五十四人,右边五十四人,共一百零八人,那是罗汉堂弟子,
合一百零八名罗汉之数。其后跟出来十八名僧人,灰袍罩着
淡黄袈裟,年岁均较罗汉堂弟子为大,是高一辈的达摩堂弟
子。稍隔片刻,出来七个身穿大块格子僧袍的老僧。七僧皱
纹满面,年纪少的也已七十余岁,老的已达九十高龄,乃是
心禅堂七老。然后天鸣方丈缓步而出,左首达摩堂首座无相
禅师,右首罗汉堂首座无色禅师。潘天耕、方天劳、卫天望
三人跟随其后。最后则是七八十名少林派俗家弟子。
那日何足道悄入罗汉堂,在降龙罗汉手中留下简帖,这
份武功已令方丈及无色、无相等大为震惊。数日后潘天耕等
自西域赶到,说起约会比武,寺中高僧更增戒心。西域少林
一支因途程遥远,数十年来极少和中州少林互通音问,但寺
中众高僧均知,当年远赴西域开派的那位师叔祖苦慧禅师武
功上实有惊人造诣,他传下的徒子徒孙自亦不同凡响。听潘
天耕等言语中对昆仑三圣丝毫不敢轻视,料想善者不来,来
者不善,寺中便即加紧防范。方丈并传下法旨,五百里以内
的僧俗弟子,一律归寺听调。
初时众僧也道昆仑三圣乃是三人,后来听潘天耕等说了,
方知只是一人,至于容貌年纪,潘天耕等也不甚了然,只知
他自负琴剑棋三绝而已。弹琴、弈棋两道,驰心逸性,大为
禅宗所忌,少林寺众僧向来不理,但寺中所有精于剑术的高
手却无不加紧磨练,要和这个号称“剑圣”的狂人一较高下。
潘天耕师兄弟自忖此事由自己身上而起,当由自己手里
了结,因此每日骑了骏马,在山前山后巡视,一心要拦住这
个自称“琴棋剑三圣”的家伙,打得他未进寺门,先就倒爬
着回去,然后再回寺来和众僧侣较量一下,要令西域少林派
压得中原少林派从此抬不起头来。哪知石亭中一战,何足道
只出半力,已令三人铩羽而遁。
天鸣禅师一得到讯息,心知今日少林寺已面临荣辱盛衰
的大关头,但估量自己和无色、无相的武功,未必能强于潘
天耕等三人多少,这才不得不请出心禅堂七老来押阵。只是
心禅七老的武功到底深到了何等地步,谁也不知,是否真能
在紧急关头出手制得住这昆仑三圣,在方丈和无色、无相三
人心中,也只是胡乱猜测罢了。
老方丈天鸣禅师见到何足道和郭襄,合十说道:“这一位
想是号称琴剑棋三圣的何居士了。老僧未能远迎,还乞恕罪。”
何足道躬身行礼,说道:“晚生何足道,‘三圣’狂名,何足
道哉!滋扰宝刹,甚是不安,惊动众位高僧出寺相迎,更何
以克当?”
天鸣心道:“这狂生说话倒也不狂啊。瞧他不过三十岁左
右年纪,怎能一举而败潘天耕等三人?”说道:“何居士不用
客气,请进奉茶。这位女居士嘛……”言下颇有为难之色。
何足道听他言中之意显是要拒郭襄进寺,狂生之态陡然
发作,仰天大笑,说道:“老方丈,晚生到宝刹来,本是受人
之托,来传一句言语。这句话一说过,原想拍手便去,但宝
刹重男轻女,莫名其妙的清规戒律未免太多,晚生却颇有点
看不过眼。须知佛法无边,众生如一,妄分男女,心有滞碍。”
天鸣方丈是有道高僧,禅心明澈,宽博有容,听了何足
道之言,微笑道:“多谢居士指点。我少林寺强分男女,倒显
得小气了。如此请郭姑娘一并光降奉茶。”
郭襄向何足道一笑,心道:“你这张嘴倒会说话,居然片
言折服老和尚。”见天鸣方丈向旁一让,伸手肃客,正要举步
进寺,忽见天鸣左首一个干枯精瘦的老僧踏上一步,说道:
“单凭何居士一言,便欲我少林寺舍弃千年来的规矩,虽无不
可,却也要瞧说话之人是否当真大有本事,还是只不过浪得
虚名。何居士请留上一手,让众僧开开眼界,也好令合寺心
服,知道本寺行之千年的规矩,是由谁而废。”这人正是达摩
院首座无相禅师。他说话声音宏亮,显见中气充沛,内力深
厚。
潘天耕等三人听了,脸上都微微变色。无相这几句话中,
显然含有瞧不起他三人之意,谓何足道虽然击败三人,却也
未必便真有过人的本领。
郭襄见无色禅师脸带忧容,心想这位老和尚为人很好,又
是大哥哥的朋友,倘若何足道和少林僧众为了我而争斗起来,
不论哪一方输了,我都要过意不去,于是朗声说道:“何大哥,
我又不是非进少林寺不可。你传了那句话,这便去罢。”指着
无色道:“这位无色禅师是我的好朋友,你们两家不可伤和
气。”
何足道一怔,道:“啊,原来如此。”转向天鸣道:“老方
丈,贵寺有一位觉远禅师,是哪一位?在下受人之托,有句
话要转告于他。”
天鸣低声道:“觉远禅师?”觉远在寺中地位低下,数十
年来隐身藏经阁,没没无闻,从来没人在他法名下加上“禅
师”两字,是以天鸣一时竟没想到。他呆了一呆,才道:“啊,
看守《楞伽经》失职的那人。何居士找他,可是与《楞伽
经》一事有关么?”何足道摇头道:“我不知道。”天鸣向一名
弟子道:“传觉远前来见客。”那弟子领命匆匆而去。
无相禅师又道:“何居士号称琴剑棋三圣,想这‘圣’之
一字,岂是常人所敢居?何居士于此三者自有冠绝天人的造
诣。日前留书敝寺,说欲显示武功,今日既已光降,可肯不
吝赐教,得让我辈瞻仰绝技!”
何足道摇头道:“这位姑娘既已说过,咱两家便不可伤了
和气。”
无相怒气勃发,心想你留书于先,事到临头,却来推托,
千年以来,有谁敢对少林寺如此无礼?何况潘天耕等三人败
在你手下,江湖上传言出去,说是少林派的大弟子输了给你,
这“剑圣”两字,岂不是叫得更加响了?看来一般弟子也不
是他的对手,非亲自出马不可,当下踏上两步,说道:“比武
较量,也不是伤了和气,何居士何必推让?”回头向达摩堂的
弟子喝道:“取剑!咱们领教领教‘剑圣’的剑术,到底
‘圣’到何等地步?”
寺中诸般兵刃早已备妥,只是列队迎客之际不便取将出
来,以免徒显小气。那弟子听到无相吩咐,转身进寺,取了
七八柄长剑出来,双手横托,送到何足道身前,说道:“何居
士使自携的宝剑?还是借用敝寺的寻常兵刃?”
何足道不答,俯身拾起一块尖角石子,突然在寺前的青
石板上纵一道、横一道的画了起来,顷刻之间,画成了纵横
各一十九道的一张大棋盘。经纬线笔直,犹如用界尺界成一
般,每一道线都是深入石板半寸有余。这石板乃以少室山的
青石铺成,坚硬如铁,数百年人来人往,亦无多少磨耗,他
随手以一块尖石挥划,竟然深陷盈寸,这份内功实是世间罕
有,只听他笑道:“比剑嫌霸道,琴音无法比拚。大和尚既然
高兴,咱们便来下一局棋如何?”
他这手划石为局的惊人绝技一露,天鸣、无色、无相以
及心禅堂七老无不面面相觑,心下骇然。天鸣方丈知道此人
这般浑雄的内力寺中无一人及得,他心地光风霁月,正要开
口认输,忽听得铁链拖地之声,叮当而来。
只见觉远挑着一对大铁桶走到跟前,后面随着一个长身
少年。觉远左手扶着铁扁担,右手单掌向天鸣行礼,说道:
“谨奉老方丈呼召。”天鸣道:“这位何居士有话要跟你说。”
觉远回过身来,一看何足道,却不相识,说道:“小僧觉
远,居士有何吩咐?”
何足道画好棋局,棋兴勃发,说道:“这句话慢慢再说不
迟。哪一位大和尚先跟在下对弈一局?”他倒不是有意炫示功
夫,只是生平对琴剑棋都是爱到发痴,兴之所到,连天塌下
来都是置之度外,既想到弈棋,便只求有人对局,早忘了比
试武功之事。
天鸣禅师道:“何居士划石为局,如此神功,老衲生平未
见,敝寺僧众甘拜下风。”
觉远听了天鸣之言,再看了看石板上的大棋局,才知此
人竟是来寺显示武功,当下挑着那担大铁桶,吸了一口气,将
毕生所练功力都下沉双腿,在那棋局的界线上一步步的走了
过去。
只见他脚上铁链拖过,石板上便现出一条五寸来宽的印
痕,何足道所划的界线登时抹去。众僧一见,忍不住大声喝
彩。天鸣、无色、无相等更是惊喜交集,哪想得到这个痴痴
呆呆的老僧竟有这等深厚内功,和他同居一寺数十年,却没
瞧出半点端倪。天鸣等自知一人内力再强,欲在石极上踏出
印痕,也决无可能,只因觉远挑了一对大铁桶,桶中装满了
水,总共何止四百余斤之重,这几百斤巨力从他肩头传到脚
上的铁链,向前拖曳,便如一把大凿子在石板上敲凿一般,这
才能铲去何足道所划的界线,倘若觉远空身而行,那便万万
不能了。但虽有力可借,终究也是罕见的神功。
何足道不待他铲完纵横一共三十八的界线,大声喝道:
“大和尚,你好深厚的内功,在下可不及你!”
觉远铲到此时,丹田中真气虽愈来愈盛,但两腿终是血
肉之物,早已大感酸痛,听他这么一喝,当即止步,微笑吟
道:“一枰袖手将置之,何暇为渠分黑白?”
何足道道:“不错!这局棋不用下,我已然输了。我领教
领教你的剑法。”说着刷的一声响,从背负的瑶琴底下抽出一
柄长剑,剑尖指向自己胸口,剑柄斜斜向外,这一招起手式
怪异之极,竟似回剑自戕一般,天下剑法之中,从未见有如
此不通的一招。
觉远道:“老僧只知念经打坐,晒书扫地,武功一道可一
窍不通。”
何足道却哪里肯信?嘿嘿冷笑,纵身近前,长剑斗然弯
弯弹出,剑尖直刺觉远胸口,出招之快真乃为任何剑法所不
及。原来这一招不是直刺,却是先聚内力,然后蓄劲弹出。但
觉远的内功实已到随心所欲、收发自如的境界。何足道此剑
虽快,觉远的心念却动得更快,意到手到,身意合一,他右
手一收,扁担上的大铁桶登时荡了过来,挡在身前,当的一
声,剑尖刺在铁桶之上。剑身柔韧,弯成了个弧形。何足道
急收长剑,随手挥出,觉远左手的铁桶横过,又挡开了。
何足道心想:“你武功再高,这对铁桶总是笨重之极,焉
能挡得住我的快攻?倘若你空手对招,我反而有三分忌惮。”
伸指在剑身上一弹,剑声嗡嗡,有若龙吟,叫道:“大和尚,
可小心了!”长剑颤处,前后左右,瞬息之间攻出了四四一十
六招。
但听得当当当当一十六下响过,何足道这一十六手“迅
雷剑”竟尽数刺在铁桶之上。旁观众人见觉远手忙脚乱,左
支右绌,显得狼狈之极,果是不会半分武功,但何足道这一
十六下神妙无方的剑招,却全给觉远以极笨拙、极可笑的姿
式以铁桶挡开了。
无色、无相等都不禁担心,齐叫:“何居士剑下留情!”郭
襄也道:“休下杀手!”
众人都瞧出觉远不会武功,但何足道身在战局中,竭尽
全力施展,竟尔奈何不了对方半分,哪会想到他其实从未学
过武功,所以能挡住剑招,全仗他在不知不觉中练成了上乘
内功所致。何足道快击无功,斗然间大喝一声,寒光闪动,挺
剑向觉远小腹上直刺过去。觉远叫声:“啊哟!”百忙中双手
一合,当的一声巨响,两只铁桶竟将长剑硬生生的挟住了。何
足道使劲回夺,哪里动得半毫?他应变奇速,右手撤剑,双
手齐推,一股排山倒海的掌力,直扑觉远面门。
这时觉远已分不出手去抵挡,眼见情势十分危急,张君
宝师徒情深,纵身扑上,使出杨过昔年所教那招“四通八
达”,挥掌斜击何足道肩头。便在此时,觉远的劲力已传到铁
桶之中,两道水柱从桶中飞出,也扑向何足道的面门。掌力
和水柱一撞,水花四溅,泼得两人满身是水,何足道这双掌
力便就此卸去。
何足道正自全力与觉远比拚,顾不得再抵挡张君宝这一
掌,噗的一下,肩头中掌。岂知张君宝小小年纪,掌法既奇,
内力竟也大为深厚,何足道立足不定,向左斜退三步。
觉远叫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何居士饶了老僧罢!
这几剑直刺得我心惊肉跳。”说着伸袖抹去脸上水珠,急忙避
在一边。
何足道怒道:“少林寺卧虎藏龙之地,果真非同小可,连
一个小小少年竟也有这等身手。好小子,咱们来比划比划,你
只须接得我十招,何足道终身不履中土。”
无色、无相等均知张君宝只是藏经阁中一个打杂小厮,从
未练过功夫,刚才不知如何阴差阳错的推了他一掌,若要当
真动武,别说十招,只怕一招便会丧生于他掌底。无相昂然
道:“何居士此言差矣!你号称昆仑三圣,武学震古铄今,如
何能和这烹茶扫地的小厮动手?若不嫌弃,便由老僧接你十
招。”
何足道摇头道:“这一掌之辱,岂能便此罢休?小子,看
招!”说着呼的一掌,便向张君宝胸口打去。这一拳去势奇快,
他和张君宝站得又近,无色、无相等便欲救援,却哪里来得
及?
众人刚自暗暗叫苦,却见张君宝两足足跟不动,足尖左
磨,身子随之右转,成右引左箭步,轻轻巧巧的便卸开了他
这一拳,跟着左掌握拳护腰,右掌切击而出,正是少林派基
本拳法的一招“右穿花手”。这一招气凝如山,掌势之出,有
若长江大河,委实是名家耆宿的风范,哪里是一个少年人的
身手?
何足道自肩上受了他一掌,早知道这少年的内力远在潘
天耕等三人之上,但自忖十招之内定能将他击败,见这招
“右穿花手”虽是少林拳的入门功夫,但发掌转身之际,劲力
雄浑,身形沉稳,当真无懈可击,忍不住喝了声彩:“好拳法!”
无相心念一动,向无色微笑道:“恭喜师兄暗中收了个得
意弟子!”无色摇头道:“不是……”但见张君宝“拗步拉
弓”、“单凤朝阳”、“二郎担衫”,连续三招,法度之严,劲力
之强,实不下于少林派的一流高手。
天鸣、无色、无相以及心禅七老见张君宝这几招少林拳
打得如此出色,无不相顾骇然。无相道:“他拳法如此法度严
谨也还罢了,这等内劲……”
说话之际,何足道已出了第六招,心想:“我连这黄口少
年尚且对付不了,竟敢到少林寺来留简挑战,岂不教天下英
雄笑掉了牙齿?”突然滴溜溜的转身,一招“天山雪飘”,掌
影飞舞,霎时之间将张君宝四面八方都裹住了。
张君宝除了在华山绝顶受过杨过指点四招之外,从未有
武师和他讲解武功,陡然间见到这般奇幻百端、变化莫测的
上乘掌法,哪里能够拆解?危急之中,身腰左转成寒鸡势,双
掌举过额角,左手虎口与右手虎口遥遥相对,却是少林拳中
的一招“双圈手”。这一招凝重如山,敌招不解自解。不论何
足道从哪一方位进袭,全在他“双圈手”笼罩之下。
猛听得达摩堂、罗汉堂众弟子轰雷也似的喝一声彩,尽
对张君宝这一招衷心钦佩,赞他竟以少林拳中最平淡无奇的
拳招,化解了最繁复的敌招。
喝彩声中,何足道一声清啸,呼的一拳,向张君宝当胸
猛击过去。这一拳竟然也是自巧转拙,却是劲力非凡。张君
宝应以一招“偏花七星”,双切掌推出。拳拳相交,只听得砰
的一声,何足道身子一晃,张君宝向后退了三步。何足道
“哼”的一声,拳法不变,却抢上了两步,发拳猛硬击狠打。
张君宝仍以一招“偏花七星”,双切掌向前平推。砰的一声大
响,张君宝这次退出五步。何足道身子向前一撞,脸上变色,
喝道:“只剩下一招了,你全力接着。”踏上三步,坐稳马步,
一拳缓缓击出。
这时少林寺前数百人声息全无,人人皆知这一拳是何足
道一生英名之所系,自是竭尽了全力。
张君宝第三次再使“偏花七星”,这番拳掌相交,竟然无
声无息,两人微一凝持,各催动内力相抗。说到武功家数,何
足道比之张君宝何止胜过百倍?但一经比拚内力,张君宝曾
自“九阳真经”学得心法,内力绵绵密密,浑厚充溢。顷刻
之间,何足道便知并无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