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就业法宝-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里的机会随处可找,近50%的人认为可能的话愿意留在北京工作,只要善于把握。

    近一两年,根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中选择留京的人数比列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选择去南方沿海地区。想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京城里比起南方更多了一份安全感,一份舒适味。而且,京城内的各级大小〃衙门〃只要自己能有机会进入,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呢?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系九四届的林志升同学就是北京高校数万毕业生中的幸运儿,同时也是佼佼者。他如愿以偿地留在北京,而且留在了共青团中央。知道这个消息同学都感到惊讶:在今年这种择业情况下,居然能进团中央,那是极不简单的一件事。

    几乎连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奶』『奶』都知道98年中国国家『政府』机关大裁员的事。并且首先从中央部委〃开刀〃,由原来的40个部委裁减到现在的29个,大量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下岗〃。业内人市都知道,近几年,毕业生想进国家机关恐怕比登天还难。不过,国家有关部门还是下了文件,每年在应届毕业生中招一定大学生补充到行政事业单位中去,只是这一部分人是极少数罢了。

    只要机关要人,那就有人能进去,这就需要看各人的本领如何了。最大的可能有两种:一是凭真才实学,这一部分人是千千万万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靠的是过硬的后台,〃暗箱『操』作〃进去的,不过,一般的老百姓是没有这种机会和能耐的。我们采访的林志升同学是属于前者。

    林来自湖南偏僻的农村,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后一直活跃在校园里,是校学生会的骨干分子,而且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大学四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一直属于佼佼者。辅导员说林志升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适应『性』强,是个难得的可选之才。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扎实的专业基础,长期的社会工作经验,良好的社交能力使得林志升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虽然这些与个人素质分不开,但大学四年的锻炼也是功不可没的。

    择业序幕一拉开,林就稳稳地获得了一份留京指标,第一道关过了,下面就看能在偌大的京城找一份怎样的工作了。林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国家机关,一方面这是他的专业所在,另一方面他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目标已经找到,下面就开始行动了,首先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市自从1995年首次举行大中专毕业生的公务员资格考试后,这几年人数是逐年上升,形成一个考公务员的热『潮』。不过凭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种资格考试当然是顺顺利利地通过。

    正当林在为向哪家机关投递个人材料而一踌莫展时,学校老师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今年国家中央各机关在大学生中招二十多名优秀毕业生,让一些有名的大学每校推荐两名学生参加选拔。条件有三:一是优秀毕业生,二是至少有一年校学生会『主席』的经验,三是中共党员。光这三个前提条件就足以使众多大学生望而却步,而林符合这三个条件,将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推荐的两名毕业生之…去参加选拔考试。林听后有喜有忧,喜的是有机会参加竞争,忧的是这个选拔非同一般,绝对的高手如云,这和上次公务员考试又不一样了,至少,竞争对手是每个学校百里挑选的高素质毕业生,而且考试的内容不仅仅是笔试,还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测试,通过比例大约是10:1!

    林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关,他不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似乎看到前景一片光明。但熟知内情的老师悄悄地问林:〃你家有没有什么社会关系?〃林当然明白话中含义,但出身农村的林除了几个识字的亲戚以外,更多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亲戚,更不用说这种高层次的干部了。当林知道后不免有些遗憾地说:〃那就看你个人的真功夫了。〃因为这入围的几十名学生中,不乏老爸属省部一级的干部的人,大多数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某些时候通过〃关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何况在都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要你要他还不只是领导一句话的问题,中国的老百姓对这一套也似乎见多不怪了。

    当〃林〃了解其中的〃奥妙〃后,神情不免有些黯然,但是退一步想:反正已尽了所有的努力了,即使没被选上,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没必要为此而日忧心仲仲、惶惶不可终日。一想到这,他反而觉得坦然了。并且决定:以防万一,必须去联系其它工作单位,这样苦苦地〃单钓一根线〃太危险了,时间和机会都是很宝贵的。于是,他在等通知的同时,也着手其它方面的努力,包括去外地省市寻找机会,联系工作……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过得很慢也很快……林已作出决定,北京方面不能成功,那就立刻南下去深圳。就在此时,来了一封信,信封上赫然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革命委员会〃字样……他被民革录用了。当时他很激动: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长期为找工作而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老父老母的辛苦培养没有白费……而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什么呢?

    ……机会和好运总是光顾那些有头脑、有准备、勤奋刻苦的人!

    以上仅仅是留京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两例,但我们从北京高校的历届留京同学的档案可以看出,几乎留京同学在校期间都是品学兼优,表现良好。而相对其它同学来说,10%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其它同学还有种种办法留京。

    考研是最普通的一种,因为在目前情况下,考研择业是〃风景独好〃。没有留京指标的同学就拼命考研,争取三年之后留在京城,另外,这研究生三年可以给自己充电,以便三年之后有足够的资本去〃横行江湖〃。另一部分人为了获得一个北京户口,便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因为有户口指标的单位不一定效益好,效益好的单位不一定有进京指标,所以,一部分便采取先拿户口再找工作的两级跳式的方法达到目的。首先找一家国有企业或教师等职业,或远郊区县单位落脚,户口一落下来,便交足一笔违约金,便很潇洒地〃bye…bye〃了。还有一种人一不做,二不休,没有北京户口,又不接受二次分配,让户口自然落回原籍,而是独身一人凭着本领在北京闯天下,成为高级的〃打工一族〃。

    有一部分品学兼优,有留京名额的大学毕业生却毫不在意地放弃了这一份别人祈盼不到的〃指标〃,极为洒脱和首都挥手告别。问之,则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必死守北京这一块,更何况北京人才济济,竞争自然激烈,难有出人头地之日。〃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要有能力,去哪儿都行,更何况外地比北京更渴求人才。有些去东南沿海开放地区〃闯『荡』〃的毕业生过几年便成为企业、公司的骨干,指点江山,一派意气风发的样子,好不痛快。难怪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把〃到发挥个人特长地方去〃作为毕业后的首选,强调的是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由此看来,无论在哪儿,只要是块金子总会闪光的,更何况这世界本来就是个万花筒: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就业法宝 16。一封求职信

    谭中文湘潭大学

    尊敬的用人单位领导:

    您好!

    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的求职材料给予关注,我真诚地希望能在贵单位谋取一份工作。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苦苦求索,孜孜以求,书海进游,言山揽胜,关心政治,思考量事,独闯深圳,积极认真参加社会实践,以苦为乐,奉献为乐,阅历颇丰。这一切锻炼了自我,塑造了自我,完善了自我。现在,我站在即将走出的校园门口面对展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选择,我几多高兴,几多激奋,几多自豪。施放积蓄的力量,展现吸纳的才能的帐幕从此揭开。

    大学四年的生活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自我。

    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顽强的意志,我曾经饱偿生活的艰辛,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我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它帮助我走出了大山,踏进了知识的圣殿,使我能够圆满地走完这一段似锦的关健人生路。

    勇攀书山,泛游学海,我的知识构架更趋合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宽广,我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以文学、哲学、经济学的知识作基础,从而多了视角,少了单调,增了活力,减了苦涩。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社交能力都有了较大地提高。四年里先后参加法律咨询和湘大书法协会,并分别担任理事和副会长,同时主持编辑出版班报及院报。苦练软硬笔书法,多次获奖。爱好写作,多次向省市级报刊及电台投稿,其中《放飞的双休日》《小屋的变迁》等八篇被采纳。

    家庭对我的职业选择给予理解、支持、鼓励。我一定能以饱满的热情,忘我工作的精神投入到共同的事业当中。父母身体健康、勤劳、善解人意。哥哥毕业已参加工作多年,弟妹从事个体经商,这一切都能使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事业的成绩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善结合。同样,单位的振兴需要承载它们的载体……人的充分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成为你集体中的一员,我将以勤奋的工作和无比的热情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并非常乐意地同未来的同事合作,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奉献全部的真诚与才智。

    我选择了你,请你也选择我。

    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感谢!

    此致

    敬礼

    求职人:吴礼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四日书于湘大

    毕业的〃法宝〃

    火子

    亚光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大学生,他虽然没有学好本专业的课程,但他学会了用一副冷眼打量这个世界。

    还剩半年的时间就要毕业了。亚光知道这样混下去,毕业后就得回到生他养他的那块黄土地。他不甘心接受这样的事实。

    亚光之所以没有在班上谈一个女朋友,也有他自己的主张。亚光认为,凭他1。80米的个子,在班上找一个女孩并非难事,但班上那些和他一样来自农村的女孩子,一点也提不起他的兴趣。于是,他决定在这后半年里,实施一项大胆的计划。

    亚光上大学的城市是一个风光旖旎的春城,女孩子如花一样四处开放。亚光开始寻造机会深入女孩子中间。这一天,亚光的情绪特别好,阳光正一点点透过斑驳的树叶照在亚光和两个女孩子的肩上,亚光用一副扑克牌和连珠妙语,让一个女孩子把自己带入梦中。

    女孩子叫小冰,食品厂工作。亚光用扑克牌把她的命运算得曲折坎坷却又前途无量。这使小冰在紧张之后更加兴奋,她请亚光吃烧烤,亚光在咖啡屋里请了她一次。于是,你来我往,约会不断。亚光挽着小冰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同学们正忙着落实分配去向。

    因为小冰的出现,亚光灰暗的命运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亚光轻而易举地留在了这个美丽的春城。

    亚光现在回想起来,还得感谢小冰,虽然小冰没有成为他的妻子。没有成为他妻子的原因很简单:亚光说他忍受不了她的饶舌。而小冰说她忍受不了他灵魂的泥味。两人很友好地分手了。

    亚光至今未婚,有了春城户口的亚光,大可不必为老婆而愁眉苦脸。

    霖儿

    胡薇

    霖儿初进大学时,无论是身高还是年龄都是整个校园里最小的。大凡认识她的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亲呢地叫她〃小不点儿〃。特别是以班长刚为首的大高个儿,总爱抚着霖儿小小的头顶戏谑:〃小不点儿啊,你什么时候能长得象样点?不然老是我们吃亏,还得含泪自我安慰咱是大人不计小人过。〃霖儿则努力向上抵着脚尖,杏眼圆睁地抗议: 〃我很快就会有选举权了,而且早就是的成年人了〃。

    霖儿从来就不是那种能成天呆在某一角落什么响动也发不出来的秀气斯文型的乖女孩。她贪玩的事迹简直可以编上一本新的吉尼斯世界大全。

    霖儿总是披散着一头清汤挂面式的长发,满校园地飞来飞去, 时不时地搞上那么一两场无伤大雅的恶作剧。

    比如把谁雪白的t恤当做面布,任意挥洒成一幅怎么也无法看懂的东西,还沾沾自喜地硬逞着物主赞同有八分毕加索或达利的风格。再比如把谁长长的连衣裙高高地悬挂在女用卫生间的窗口,在灰暗的灯光下迎风摆动频添几分恐惧,使得好几个夜晚上卫生间的人数锐减,或者是把刚〃自强、自立、自重〃的臭袜子放在他的枕下,让他一夜恶梦连连等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弄得被害的同学苦不堪言,头痛不已,见到霖儿大有敬鬼神而远之的神情。

    每每成功一回,霖儿便会傻乎乎地乐上好几天。

    最让人嫉妒的是,霖儿再怎样疯玩,功课却是出奇的好,跷课的事是绝不会发生在她身上的。

    期考将近, 同学们紧张得如临大敌般,恨不能挤身书中化为那些干瘪枯燥的词句数字,连大气也顾不上喘出几口,一改往日从容不迫的作风,去食堂吃饭也是匆匆来匆匆去,风卷残云三下五除二立马搞定,丝毫没有吃相。只有霖儿有赦免权似的一脸晴空地来去自如。晚上十点三十分一秒不差地准时上床做她的春秋大梦。成绩一下来,前三名的位置又是霖儿牢牢占据。气得那几位为了考试放弃一切享乐足不出户夜难成眠小脸熬得腊黄的同学咬牙切齿地自叹不如。

    大三那年,大部分同学都随行就市的进入了情况。

    校园里的白马王子、黑马王子纷纷落马成了女孩儿们的裙下败臣。走势看好的霖儿少不更事,她左躲右闪十分灵巧地避开了包括刚在内的几支『射』向她的盲目之剑,很不合时宜地溜进图书馆『迷』上了亦舒、琼瑶,甚至金庸、梁羽生,并老气横秋的捏着鼻尖告诫同宿舍为爱消得人憔悴的姐姐们: 〃何苦自寻烦恼,好男人都在书里呢。〃为此,好几位骑士都磨拳擦掌,扬言要严惩霖儿以雪名誉之耻,霖儿一笑置之。

    到了大四,喧嚣的校园恢复了宁静。

    同学们忍痛挥别了风花雪月,一个个西装挺直衣袂飘飘地奔向社会,八仙过海地忙着铺设以后的锦锈前程。

    霖儿局外人般四处找寻〃好为人兄者〃胡侃金庸、梁羽生,要不就不识愁滋味地伏案写些骗报刊零花钱的小散文小诗歌之类的玩意,一派成竹在胸的模样。

    直到学校爆出冷门。

    原来生『性』浪漫的霖儿主动申请要到最远海拔最高的西域去追寻太阳。并得意地说到了那里她就是最高的人了,谁也不敢再小瞧她。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毕业前夕的某一日,霖儿从家乡带来一位普通得扔进人群里再也分不出的一位男士,一脸骄傲地宣布自己名草有主了,而且居然是以父母之命的传统方式。

    唯一特殊点的是那人几年前在部队服役时一次军事演习时脸上被弹片吻过的痕迹。

    正是这张缺乏完整的脸让霖儿那带过兵的父亲放心地把霖儿的将来安排给了他。

    也正是这张脸让假期中初见他的霖儿爱火如茶情难自禁。

    爱是绝绝对对没有丝毫理由的。霖儿再一次印证了这条亘古真理。

    霖儿在见到他后的三星期,就笃定了毕业后的去向,她要亲临他曾守卫过的圣地,和着阳光一起膜拜那里的每一寸土地。

    他放弃了转业后内地优厚的生存环境,常伴霖儿左右。

    长大了的霖儿就这样飘然去了遥远的西藏,给挚爱她的老师同学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忆。

    胡蔽,专科毕业, 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八九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全国各报刊发表诗作、散文、小说百余首(篇),并多次获奖,现在四川境内某厂工作。

    

==========================================================================================================================
【申明:本书由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