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精神现象学句读-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做法,什么样的做法呢?揭示出哲学是在时间里被提升被科学的这一做法,哲学不是说你一开始摆出来就是科学,哲学是要在时间里被提高为、被提升为科学,我们要揭示出这一点,揭示出哲学在时间里被提升为科学,也就是说打个比方说,哲学是在哲学史里面、在哲学发展的历史里面被提升为科学,它逐渐接近于科学的,这样一个做法,就是揭示这一点,这样一个做法将是怀有这个目的的那些企图的唯一真实的辩护,“怀有这个目的”原来是“怀有使哲学达到科学体系这一目的”,这当然也可以,它这个目的本来就是使哲学达到科学体系,本来也是这个目的,按照原文里面没有,我们还是按照原文,“这一做法,将是怀有这个目的的那些企图的唯一真实的辩护”,就是说黑格尔在这里,也提出了一个目的,他不是说吗?

“我在本书里所怀抱的目的,正就是要促使哲学接近于科学的形式”,他也提出一个目的,他前面讲,在序言里面不好提出目的,一开始就不要把目的当真,你以为提出了目的就是掌握了整本书的要旨,这上是不对的,但是呢他又提出了一个目的,但是他做这样一个尝试,提出这样一个目的,他要有他的辩护啊,你前面前面已经提出批评了,人家提出一个目的就不对,你提出一个目的就是对的,那么你如何为自己做辩护呢?他说,唯一真实的辩护,“这一做法,将是怀有这个目的的那些企图的唯一真实的辩护”,就是他是要揭示哲学是在时间里被提升为科学的,他把这样一个,哲学在时间里被提升为科学,这样一种情况把它揭示出来,这就为自己提出这样一个目的做出辩护,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目的,在序言里面我就提出一个目的,就是“促使哲学接近于科学的形式”,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使哲学接近于乃至最后达到科学的形式,那么我把这一点揭示出来,在时间里,哲学是在时间里才达到科学的体系,那么我预先在开端里就提出这个目的呢,就有了我的理由,我就做出了辩护了,我就可以免于我前面做出的那些批评了,我自己就可以免于那些批评了,你们那些都没有这样一些揭示,你们那个都是忽视了时间,认为在开端,你一开始就提出这个目的就完了,就可以把握一个哲学体系了,那个是经不起批判的,但是我的这个观点,提出一个目的,是经得起批判的,因为我不把我的这个目的当成是完成了的体系,而仅仅当成是在时间里面提升为科学体系的一种尝试、一种开端,仅仅当作开端,我留下了充分的余地,留下了充分的地盘,以便去接近事情本身,所以我这样做是对的,因此,他一开始讲到的这样一些误区啊,我们也不要把它看死了,好象是黑格尔是完全否定了这种做法,一开始就谈自己的目的,其实没有,最后就讲“因为时间将会指明这个目的的必然性,甚至于同时也就会把它实现出来”,这都是将来式,因为时间将来会指明这个目的的必然性,我现在是开始,在开端的时候我还没有把这个必然性展示出来,但是我已经留下了余地,时间将会指出这个目的的必然性,我先提出这个目的,那么这个目的在将来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中会把它的必然性展示出来的,并且同时也就会把它实现出来,这个目的在它的必然性的展示过程中,也就是它的现实性的展示过程,也就是它的实现,这个目的在它的必然性中得到实现,你展示它的必然性,也就是实现它的目的,这是他在这个地方为自己的做法做了辩护,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小标题“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它一步步的引出来,所以从形式上来看,它跟一般的哲学著作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从形式上看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也是这样一步步引出来的,开端他谈到了他的目的,他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从开端把哲学一步步地引向科学,那么第二个主题就是讲到这个他的观点跟其他人的观点的比较和区别,怎么样来判校?怎么样来划分?是在第二个小标题里面“当代的文化”,“当代的文化”我们刚才讲了,应当改成“当代的教养”,他没有谈文化,他实际上谈的是当代的教养,当代的教养中他特别针对着当时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雅可比的直觉主义、直观的知识,这个我们下一次再讲,我们这里提一句,就是说下面当代的教养呢实际上是针对它第二个主题,就是说他实际上在他的序言中也是跟当时流行的各种观点作了比较,批判了他们哪些地方不对,哪些地方是必要的,作出了一种判断,作出了一种划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嘛,但是他这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就是说明,他们直觉主义、直接的知识、雅可比他们的观点,包括后来讲的费希特、谢林,他们的那些观点有它的合理性,不是完全不对的,虽然他不同意他们,他批评他们,他因此而跟谢林绝交,因为《精神现象学》他批评了谢林,当然没有点名,谢林一看就知道,你要批评我,于是我们的交情就完了,德国人也是很倔的,不象中国人,我们中国人,我们观点不同,我们还是好朋友,德国人我们观点不同,那我们就是死对头,顶多保持一种表、一种彬彬有礼的场面上的礼貌,但是互相不往来,这个叔本华跟康德、叔本华跟黑格尔也是一样,他们观点不同,争论过一次,然后从此老死不相往来,这个是黑格尔在当时的一个处境,他面临很多对手,建立很多敌人,理论上的敌人,他也做了很多辨析,但这个辨析呢,他把他当作当代的教养,是必要的,如果不经过辨析,如果不经过种种观点,包括他们的互相争论,那么当代的教养是形成不了的,所以他充分估计到当代那些与他观点不同的哲学家,他们的观点是有他的贡献的,他也正确评价、积极地评价他们的贡献,给他们定位,他们的观点我也在我的体系里面有他们的位置,但是他们绝对不是最高的,只有我才是最高的,这个是下一次课我们要讲到的“当代的教养”,今天我们讲了第一个小标题,只能讲到三个页码,这个很危险,恐怕要讲到十年以上了,好,今天就到这里。

好,我们再开始讲下一个子课题,我们上一次已经把序言的第一个小标题,就是“真理作为科学之体系”讲完了,今天我们进入到它的第二个小标题,就是“当代的教养”,这个划分当然不是黑格尔自己列的小标题,是别人列的,但是它是有层次的,就是前面那个小标题一开始提出了哲学体系一开始开端的习惯,两个习惯,一个就是说首先列出他著述的目的,再一个就是跟当代的其他一些人进行比较、进行讨论,甚至于进行论战,同时呢,第一个小标题又把第一个开端的话题把它讲了,就是提出一个目的,开端的时候提出一个目的应当留有余地,我们上次讲,这个黑格尔并没有完全否认这样一种习俗和方式,但是呢不要以为你提出一个目的就把你所要讲的东西都已经讲完了,你才刚刚开始,还不是真正进入到内容,所以黑格尔在最后提出来,真正要说哲学的目的,有一个目的就是使得目的变成科学,一开始把他这个目的把它陈述出来,还是有必要的,就是要使知识成为科学,怎么样成为科学?那你们跟着我来,这是第一个小问题的解决,第二个小问题的解决就是说跟当代的一些同类的话题、针对同一个对象所形成的哲学体系进行一番比较,进行一番讨论,这个就是在“当代的教养”里面来讨论的,所以“当代的教养”这个小节里面呢实际上就是跟当时最流行的哲学观点作出比较,并且呢作出了批判,对当时流行的观点作出了批判,作出了评价,不光是批判,他有值得批判的地方,也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要作出全面的估价,因此“当代的教养”这个部分就是讲这个问题,他说,当我肯定真理的真实形态就是它的这种科学性时,或者换句话说也一样,当我断言真理的存在要素只在概念之中时,我知道这看起来是与某一种观念及其一切结论互相矛盾的,这种观念自命不凡,并且已经广泛取得我们时代的信任。

当真理的真实形态被建立在这种科学性中时,或者换句话说也一样,当真理被断言只有在概念之中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时,我知道这看起来是与某一种观念及其结论相矛盾的,这种观念自命不凡,并且已经广泛取得我们时代的信任。

这个就是提出他跟当时流行的一些观念中间有区别了,有矛盾了,这个矛盾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呢?就是“当真理的真实形态被建立在这种科学性中时”,这是接着上一段的末尾来谈到的,上一段的末尾就是说一个科学体系的导言首先要把这样一个目的摆出来,就是首先要使知识成为科学,如果真理的真实形态要被建立在这种科学性中,这个是他这本书的目的,“或者换句话说也一样,当真理被断言只有在概念之中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时”,真理的真实形态建立在科学性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真理被断言只有在概念之中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他这里翻译成存在的要素,实际上是实存,***,***我们一般翻译成实存,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只有在概念中,概念打上着重号,他特别强调科学就是一种概念体系,它应该是一个概念体系,“真理被断言只有在概念之中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为什么说实存,或者说科学的现实存在,或者说科学的生命,这个里头包含有这样一个意思,科学的实实在在的生命,科学的历程,都可以包含在***(实存)这个词里面,只有在概念里面才有这个真理的实存的要素,才具有实存的要素,如果没有概念的话,那真理就不具有实存的要素,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说“我知道这看起来是与某一种观念及其结论相矛盾的,这种观念自命不凡,并且已经广泛取得我们时代的信任”,他非常清楚他的这种观念与当时的某一种观念相矛盾,他说这种观念自命不凡,并且已经广泛取得我们时代的信任,这种观念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而且自认为是最高的观念,所以很多人都追随这种观念,他说,因此,就这种矛盾作一个说明,似乎不是多余的;即使这个说明在这里也只不过是与它自己所反对的那种观念同样是一个直接的断言而已。

因此,就这种矛盾作一个说明,似乎不是多余的;即使这个说明在这里也与它自己所反对的那种观念同样只能是一个保证也罢。

就是说就这个矛盾作一个说明,似乎不是多余的,前面讲过,好象在一个哲学著作的导言里面一开始就跟这个那个讨论,展示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展示出各种各样的关系,各种不同的哲学体系之间是什么关系?好象是多余的,那么在这里又讲,似乎不是多余的,“即使这个说明在这里也与它自己所反对的那种观念同样只能是一个保证也罢”,这个地方其实是做了一点保留,前面不是说要做保留吗?他在这里作了一个保留,作了什么保留呢?就是说我所反对的观念当然只是一个自命不凡、只是一个自命不凡已经取得我们时代信任的保证,保证它是真理,但是我在反对这种观念的时候,我这反对同样也仅仅是一种保证,你不要当真,你不要以为我说的就是真理了,我也没有说他的是错的,我的是对的,我也没这样说,我现在说他那个东西不对,我摆出我的观点来,并不是说明我这个观点是对的,而是呢,我这种观点也仅仅是一种保证,我保证是对的,但是你们等着看,你们走着瞧,现在我还没有证明,要证明要到后来,要以后,跟着我走过了才能够证明,所以他在这个地方是预先预留了一个余地,前面不是讲,就算是开端,你把你的目的摆出来,也要留有余地,也要留到后面去加以解释,你不要一开始就认为我说的就全是对的了,但是呢作这样一个说明,仍然不是多余的,虽然我做了保留,但是呢我仍然可以对这个矛盾作出一个说明,“即使这个说明在这里也与它自己所反对的那种观念同样只能是一个保证也罢”,一方面它仅仅是一个保证,所以它即使仅仅是一个保证,它也不是多余的,另一方面呢,我作一个说明,但是呢又仅仅是一个保证,他正反两个意思都有,实际上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实际上还是一种保留,就是说我这里说的只是一个保证,这个保证能否兑现?

那要看以后,你不要马上在这里就把它拿来当作真理了,那你就陷入我所反对的那种观点同样的误区,我所反对的那些观点就是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真理,他们一开始就说出了真理,似乎不需要经过什么历程,真理跟谬误是绝对对立的,那么我现在拿出一个观点来跟它对立,那么是不是我就是真正的真理?那岂不是跟它的对方是同样一个层次?所以他在这个里面预先声明,我在这里只是一个保证,我保证你们将会得到真理,但是现在还不是,这有点类似于康德的二律悖反,康德就是说要把这种怀疑论加以利用,要提出一个完全相矛盾的观点跟现有的观点去冲突,这是一种策略,你提出一种观点,当然我看出你这种观点并非绝对的真理,那么我怎么办?我就提出一个跟你完全相矛盾、相反的观点,来跟你抬杠,抬杠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就是对的,而是通过这种矛盾冲突显示出你的缺陷究竟何在,康德当年是这样,从这里面提出了这样一种手法,这样一种训练,思维的训练,理性的训练,就是要利用这种怀疑论,利用这种矛盾冲突,来凸现矛盾所在,以便推进我们的思维,这也是苏格拉底开始就提出、已经采用过的方法,在这里黑格尔也是采用这种方法,下面,这就是说如果说真理只存在于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不是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而就是这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的直接知识的那种东西中,或者甚至于说真理就是作为直观或直接知识这样的东西而存在着的,那么按照这种观念就等于说,为了给哲学作系统的陈述我们所要求的就不是概念的形式而勿宁是它的反面。
这就是说如果说真理只实存于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不是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而就是这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的直接知识的那种东西中,或者不如说真理只是作为这样的东西而实存着,那么由此出发,为了陈述哲学我们同时所要求的就不是概念的形式而勿宁是它的反面。

我的翻译是比较逐字逐句的,比较这个硬的,比较硬的,我主张硬译,象鲁迅所讲的硬译,就是说你不要加些东西,你也不要掉了一些什么东西,你一定要从句式、从用词、从这个语法方法尽可能地按照德文原文,它这个地方本来的翻译有一些发挥,也许是从英译本来的,那么这一句话实际上就是点出了当时流行的到底是一种什么观点,前面讲了半天,还没有出来,那么这句话就出来了,“这就是说如果说真理只实存于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的直接知识的那种东西中”,也就是说对立的观点就是直接知识的观点,直接知识在黑格尔的时代,这个最有名的代表就是雅可比,在黑格尔的小逻辑里面一开始就讲到了,思维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这是第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形而上学,就是理性主义的独断论,思维对客观存在的第一种态度、最简单的就是形而上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谈到本体论,谈到作为存在的存在,那么建立起一个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一直延续到黑格尔时代的理性派,甚至于康德以前,莱布尼茨、沃尔夫那些人,理性派的形而上学,这是第一种态度,你要建立形而上学,那首先就是理性派的形而上学,经验派在那个时候是不讲形而上学的,象洛克、培根这些人哪,都不太关注形而上学,他们有时候关注形而上学,他们就有理性派的因素了,休谟就完全不讲形而上学,那就是彻底的经验派,所以第一种态度就是对待客观性呢,就是形而上学,第二种态度呢,分两个层次,一个是经验主义,一个是批判哲学,我们看小逻辑的前面,很长的一段分析当代的几个层次,首先是形而上学,第二呢就是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第二种态度,第三种态度就是直观的知识,直观的知识就是雅可比,雅可比,雅可比,那么这里讲的直接知识呢就是讲的雅可比,他没有点明,但是呢是实际上是以雅可比作为他的靶子,我们要,读到这里的时候可以翻一翻小逻辑,从第62节开始到70多节,一直都是对他进行批判,对他进行比较,对他进行追根溯源,对他的价值进行某些肯定的评价,他也不是完全说一口否认他,他还是看到了一些东西,还是有一些推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