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精神现象学句读-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价值进行某些肯定的评价,他也不是完全说一口否认他,他还是看到了一些东西,还是有一些推进,但是是不够的,跟黑格尔自己的观点比起来是不够的,但他影响很大,在当时影响很大,我们来看这句,“这就是说如果说真理只实存于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的直接知识的那种东西中”,这个括符里面讲,“不是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而就是这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这句也比较难以理解,神圣的爱,那就是直接知识了,在雅可比那里就是直接知识了,我对于上帝不需要证明,每个人心里都有上帝,每个人通过直接的知识就有上帝,上帝不是推理,不是推理出来的,上帝是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呢就是一种神圣的爱,每个人总要信某些东西、叫要有某个最高的信仰,尽管哪怕是原始人,他们信自然崇拜,他们信偶像,但这个里头已经包含着一种后来到基督教发展到高级程度的那样一种信仰,那么雅可比主要是以基督教的成熟形态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类,包括中国人、包括东方人、包括印度人,他认为都其实已经有信仰在内心,已经信仰一个绝对的东西,而这种信仰呢它不是一种推理,它就是一种爱,它是一种情感、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但是黑格尔在这里讲了,“不是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而就是这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这两个层次呢,黑格尔把它区分出来,就是说“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在黑格尔看来倒还是可以接受的,就是说神圣的爱,包括原始人也好,包括东方人也好,它都有一种神圣的爱,但是是潜在的,还没有发展出来,但是在这种爱的后面,你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这种爱的中心你会发现,最深的层次实际上就是存在的范畴,就是一个存在范畴,那么这个存在范畴应当怎么样分析它,那只有通过概念来分析,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应当是这样的,但是按照雅可比的观点就是不是那样的,没有什么概念,就是爱的中心它本身,就是存在了,存在就是爱,存在不是概念,存在就是种信仰,就是种爱,“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的直接知识”,这种直接知识就是爱,爱本身,就是爱的本身的存在,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如果说真理只存在于这样一种东西之中、这样一种直接知识之中,这是雅可比的观点已经在这里了,下面再进一步讲,“或者不如说真理只是作为这样的东西而实存着”,不如说就是更准确地说,真理只是作为这样一种直接知识而实存着,这个跟黑格尔自己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黑格尔前面讲到,真理在概念中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前面讲的第一句话里面讲了,真理的真实形态被建立在这种科学性中,真理被断言只有在概念之中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那么这种直接知识的观点,它是相反,他说,真理只是作为这样的东西而实存着,只是直接知识,直接知识就不是概念,那就是爱,那就是情感,他这里说,如果说这样,实际上就是假定如果你说的是对的,下面讲,“那么由此出发,为了陈述哲学我们同时所要求的就不是概念的形式而勿宁是它的反面”,这个就跟黑格尔的观点颠倒过来了,完全相矛盾了,由此出发,按照、从这样一种观点出发,“为了陈述哲学”,他前面讲了,陈述是最难的,结合判断、结合理解,作出对哲学的陈述,“为了陈述哲学”,陈述当然是要把它说出来,***,要把它表达出来,“为了陈述哲学我们同时所要求的就不是概念的形式而勿宁是它的反面”,是概念形式的反面,是非概念的形式,非概念的形式下面要具体地解释,他说,按照这种说法,绝对不是应该用概念去把握,而是应该予以感受和直观;应该用语言表达和应该得到表述的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

按照这种说法,绝对不是应该用概念去把握,而是应该予以感受和直观;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才应该诉之于语言和应该说出来。

这个概念形式的反面是什么呢?就是感受和直观,也就是说接受、直观,你不要先加上一些先入之见,每个人你拍拍胸脯自己想一想,你排除一切杂念,你敞开你的感受和直观,你看一看你的内心,你就会看到绝对、宗教、存在、爱的存在,换言之,你就会看到上帝,上帝在每个人心中,你只要敞开你的感觉,敞开你的直观,那就可以看到,那就是绝对,绝对不是应该用概念去把握,而是应该予以感受,下面这半句我把它颠倒过来,这样改一下,语气会好一些,前面一个应该和后面一个应该不是一路贯下来的,“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才应该诉之于语言和应该说出来”,诉之于语言和说出来都是***,***就是陈述,才应该陈述,应该陈述的是什么呢?不是绝对的概念,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这个绝对的概念呢还不太清楚,我们加个对字,“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才应该诉之于语言和应该说出来”,就是应该陈述出来,应该陈述的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这是雅可比的这个核心思想,雅可比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这样,不是通过概念而是通过感觉和直观来把握绝对,把握存在,把握上帝,把握宗教,这就是一种直觉主义,有时候变成了一种神秘主义,我们参照小逻辑里面相应的部分也可以看出它这里的意思,我们看下一段,对于这样的一种要求,如果我们从它的较为一般的关联上来理解它的出现,并且就自觉的精神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予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自觉的精神已经超出了它通常在思想要素里所过的那种实体性的生活,超出了它的信仰的这种直接性,超出了它因在意识上确信本质与本质的内在和外在的普遍呈现已经得到了和解而产生的那种满足和安全。

对于这样的一种要求,如果从它的更普遍的关联上来理解其现象,并且就自觉的精神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待这种现象,则自觉的精神就已经超出了它通常在思想要素里所过的那种实体性的生活,超出了它的信仰的这种直接性,超出了意识对其本质与其内在和外在的普遍当下相互和解所具有的确信的那种满足和安全。

我们来看,对这样一种要求,什么样一种要求,就是雅可比他们的那种观点的要求,你不要跟我讲概念,你就跟我敞开你的直观跟感觉就够了,这就是一种哲学的要求,当前流行的哲学要求,他说“如果从它的更普遍的关联上来理解其现象,并且就自觉的精神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待这种现象,则自觉的精神就已经超出了它通常在思想要素里所过的那种实体性的生活”,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它作出了某种带有正面性的评价,前面是讲它的观点跟我是完全相反的,他们认为不要讲概念,只要讲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就够了,那么如果从他的更为普遍的关联上来理解这样一种现象的话,并且就自觉的精神当前(这几个字都是打了着重号了的),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待这种现象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推进,看出他自觉的精神在当前它的价值,什么价值呢?“自觉的精神就已经超出了它通常在思想要素里所过的那种实体性的生活”,这就是它的价值,这种观点当然跟我的观点是格格不入的,黑格尔讲这跟我的观点当然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如果我们放在一个更加普遍的观点上来理解,不是说仅仅局限于我的观点,而是从历史上来看,从观念的发展史,从自觉的精神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这样一种现象,把它放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看,我们可以发展这样一种观点有它的价值,有它什么价值?“自觉的精神就已经超出了它通常在思想要素里所过的那种实体性的生活”,实体性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上次已经讲到过了,实体性的生活就是自在的生活,就是没有反思的生活,天天过日子,为什么要过?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将要向何处去?

这些东西都不反思,反正我就在那里了,已经活着了,我已经是一个存在了,这就叫实体性的生活,没有反思的生活,这个苏格拉底讲,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就已经是非实体性的了,苏格拉底已经超出那种实体性的生活了,当然他是在那个不同的层次上面,近代哲学也是,一开始是一种实体性的生活,雅可比那种观点已经超出了通常的那种实体性的生活,那种日常的观念,常识,日常的常识,就是不反思了,大家都理所当然每天过日子,包括那种科学常识,我们好象把握了科学常识,每个,经过启蒙运动以来,每个有点文化的人都懂得牛顿物理学,世界就是这样的了,然后就不反思了,就每天按照这些既定的规范继续过,这就是一种实体性的生活,但是雅可比提出来,这些东西都是些碎片,都是没有意义的,包括牛顿物理学,科学,现代、近代科学都是没有意义的,都不是真实的东西,都不是真理,真正的真理是什么?是直接的知识,是对上帝、对存在、对绝对那种直接的感悟,那种直观和感觉,这才是更高的层次,所以他们已经超出了那种实体性的生活,为什么在当时那么流行呢?

经过启蒙运动以后,在他的发展到康德的时代,雅可比跟门德尔松和康德都是同一代人,比黑格尔稍早一点,门德尔松是康德的学生了,但是他又反对康德,那么他眼雅可比是非常接近的,门德尔松跟雅可比是非常接近的,他们都崇尚斯宾诺莎,他们认为还是斯宾诺莎说得对,斯宾诺莎强调这种直接的知识、直观的知识是最高的,直观的知识是最高的,而世俗的知识都是过眼烟云,那个不管你讲得多么头头是道,那都是些样式,而不是实体,样式和实体是完全不同的,实体是永恒的,样式是过眼烟云,所以斯宾诺莎强调呢这个真正的实体是永恒的,但是当斯宾诺莎说这个实体表明这个实体,他已经超出了实体性的生活,他对实体进行了反思,实体应该是什么样的?斯宾诺莎哲学里面进行了探讨,那么雅可比他们也超出了这种实体性的生活,他说“超出了它的信仰的这种直接性,超出了意识对其本质与其内在和外在普遍当下相互和解所具有的确信的那种满足和安全”,这句话可以?我把它改译了一下,“超出了它的信仰的这种直接性,超出了意识对其本质与其内在和外在的普遍当下相互和解所具有的确信的那种满足和安全”,意识所具有的确信的那种满足和安全,意识具有一种确信,确信什么呢?确信它的本质与它的内在和外在的普遍当下相互和解,意识的本质和它的内在和外在的普遍当下是相互和解的,内在外在的普遍当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意识它一方面表现在内在方面,当下,自我意识,当下的自我意识就是内在的方面,外在的方面,当下的对象意识,当下的对象,意识到一个对象,这都是当下,意识的本质和内在和外在的普遍当下相互和解,就是说意识的本质就是意识的这种表现在内和表现在外的普遍当下,它们相互之间是和解的,没有什么对立,意识的本质就是当下的那些现象、那些样式、那些经验的事物,经验的自我和经验的对象,内在和外在的普遍当下,因为这种本质和这种普遍当下相互之间是和解的,不再对立,不再对立就怎么样呢?

就具有了确信,就具有了信仰,我相信意识就是相信意识的这种普遍当下的现象,相信意识就是相信内在外在普遍当下的现象,就是确信,就是一种信仰了,就是一种相信了,有了这种相信就有了一种满足和安全,满足感和安全感,我只要相信我自己的直接的直觉就够了,那就是相信上帝了,那就是相信绝对了,而相信了绝对,那些内在也好,外在也好,普遍当下的那些现象都在里面,都包含在里面了,上帝跟这些东西不是相冲突的,都是包含在里头,我直观到了上帝,那所有的东西都在里头了,这样一种信仰就带来一种满足和安全,一个人当他心里有上帝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满足和安全感,满足感和安全感,但是雅可比他们的观点超出了这种满足和安全,为什么超出了这种满足和安全?就是认为这种信仰跟那种内在的外在的普遍当下相互之间不能够和解,不能和解,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过眼烟云,那些样式、那些具体的东西、经验的东西,都是虚假的,都是幻象,都是要抛弃的,我唯一的只相信我内心的直觉,那种直观,在这方面,雅可比他们是有一个推进的,就是把这种本来已经和解了的东西,在他之前,启蒙运动已经把这个东西和解了,上帝回到了人间,牛顿物理学,牛顿研究整个物理世界,自然规律,他认为这就是上帝在里头,上帝就是这样创造这个世界的,我们把握了自然规律就把握了上帝,上帝跟人间已经和解了,但是雅可比他们认为,不能和解,这些东西都不是真正的真理,只有直接知识、直接把握到上帝,才能够是真理,所以他把这种满足和安全打破了,就是说我们每天日常生活、实体性的生活,过得挺安逸的,而且心安理得,我们觉得上帝就是让我们这样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在过一种有信仰的生活,担水劈材,就是在过一种有信仰的生活,不需要你再去寻求别的了,有的类似于我们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了,但是雅可比的观点呢就是要把它分开,不能够合一,不能够和解,要打破这种满足感和安全感,“超出了它的信仰的这种直接性,超出了意识对其本质与其内在和外在的普遍当下相互和解所具有的确信的那种满足和安全”,这个是雅可比他们作出的一个推进,打开来,强行分裂开来,把以前的安全感、天人合一的安全感,神和现实的那种和解、那种和谐,把它又撕裂了,这是在黑格尔看来这是一个进步,这也是一个进步,把那种庸俗的东西撕破了,下面讲,自觉的精神不仅超出了实质的生活进入于另一极端:无实质的自身反映,而且也超出了这种无实质的自身反映。

自觉的精神不仅超出了实体的生活进入于另一极端:无实体的自身反思,而且也超出了这种无实体的自身反思。

“自觉的精神不仅超出了实体性生活进入于另一极端:无实体的自身反思”,无实体的自身反思是什么呢?比如说怀疑论,怀疑论就是一种无实体的自身反思,怀疑肯定是一种反思,但是怀疑本身没有实体,从笛卡尔开始,怀疑他最后剩下来的才是实体,笛卡尔当时要通过怀疑来达到实体,但是笛卡尔的怀疑呢,它本身不是实体,他是要把可怀疑的都怀疑掉,剩下不可怀疑的我思故我在,这是不可怀疑的,那就是实体性的东西了,这就是实体了,这是笛卡尔的观点、思路,无实体的自身反思,那么休谟呢,他的怀疑是根本就没有实体,怀疑本身也没有实体,怀疑最后留下来的也不是实体,只是一些过眼烟云,习惯性联想,随时都可以改变,世界上没有真理,所以这是一种无实体的自身反思,“自觉的精神不仅超出了实体的生活进入于另一极端:无实体的自身反思,而且也超出了这种无实体的自身反思”,这个是讲了雅可比了,这个自觉的精神,近代以来自觉的精神,超出实体的这种自觉的精神,怎么超出实体?首先是通过无实体的自身反思,比如说笛卡尔,从笛卡尔到休谟,他们的怀疑论,甚至也包括康德的这种辩证的幻象,康德的辩证法,康德的辩证论也是无实体的自身反思,这种反思本身不是实体,只是达到实体的一种手段,一座桥梁,进入到实体的一个手段,“自觉的精神不仅超出了实体的生活进入于另一极端:无实体的自身反思,而且也超出了这种无实体的自身反思”,到了雅可比这里,就超出了这样一种怀疑啊、批判啊、辩证论哪、二律悖反哪,这些都是无实体的,都是一种自身反思,不断地回过头反思一下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是雅可比他们也超出了这样一种自身反思,就是自觉的精神在近代,近代就是精神的自觉了,在黑格尔心目中近代就是精神的自觉,从笛卡尔开始,为标志,从笛卡尔到康德,近代自觉的精神属于反思的哲学,我们看到,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里面讲到近代的反思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都属于反思哲学,都是要建立在反思之上的,这个反思包括怀疑,也包括批判,批判哲学,都属于反思哲学,那么这个反思哲学它自身是无实体性的,而到了雅可比呢,已经超出了这种无实体的自身反思,他更上一层楼,他做出了他的贡献,雅可比在哲学史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下面讲,它不仅仅丧失了它的本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