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那户人家又是当年扒地主家房子抢来的,转了这几圈没有一个人知道这玩意儿的真实来历,可看着又像是老物件。像这类的小东西,他们这些地摊儿也不愿意花钱去鉴定,就摆出来试着卖卖看,当初他那朋友给的价钱是两千。
摊主说是帮朋友忙,可谁也不能白帮啊,总得赚几个。五百那还不够摊位费呢,想了一下,说道:“两千五可不行,还够不上我那朋友的代卖价呢,就算我不赚钱,你也不能让我赔钱啊,怎么也得五千。”
赵才哲一口说道:“三千五,不能再加了,你要是不行那我就算了。”说完就站起来,做出一副随时准备走的样子。
这下那摊主可就着急了,这类的东西都比较冷门,不好卖,过了这个村怕再没这个店了,赶忙笑着说:“兄弟你别急啊,我这不是没说不卖吗,咱们也算有缘,三千五就三千五吧,我也不赚钱了,就当交个朋友。”
赵才哲给他从包里点了三千五,正是昨天卖钱币那两万中拿出来的,那摊主拿出一大三小四个盒子,把那三把锡壶包了起来交给赵才哲手上,笑着送他们离开。
陈秋白何等机灵,虽然由于是第一次来,所以不是很熟悉,但也明白了赵才哲为什么说不认识了。这会儿见赵才哲捡了漏也替他高兴,“才哲,没看出来啊,你不仅是古董鉴定有一手,你还会讨价还价做生意呢!不错啊,你这又捡漏了,是不是今天得请客啊!”
赵才哲笑着说:“没问题,没问题。”
陈老这时笑着说:“才哲啊,你捡到这个确实是明代的,那你说说,他到底是谁制作的呢?”说罢看着赵才哲。
赵才哲得到古董鉴定技能之后,这些股东方面的知识也是随之而来,但又不好说的太过,便假装猜测道:“额。。。不会是黄裳的黄锡吧?”
陈老见他能说出黄锡,更是坚定了这小子绝对来历不小,接受过一定的传授,但也不说出来,“嗯,你能说出这三把锡壶是黄裳所制,也算不错。没想到你天赋如此之好,还能勤学刻苦,不错不错。”
陈秋白这时问道:“爷爷,到底是什么意思嘛?你们两个打哑谜,我都听不懂!”
陈老笑着解释道:“这三把壶呢,应该是一套,看雕花应该是黄裳顶峰时期的作品,最难得的是品相完美无缺,要知道,锡器是很容易损毁的,这样品相的万历锡器能传到今天已经是难能可贵,而且这还是三把一套的岁寒三友精品,一般藏家能得一把就已经满足了,才哲这运气还真是好啊,一次就是三把。”
赵才哲也不解释,只是点头、、、心想,这是运气吗?这明明是我找了好久才找到的真家伙好吗!
三人捡漏成功后继续游走着,到了一个转弯处时,旁边一家店里闪出一个尖脑袋,叫了一声:“陈老!”
三人循声看去,只见一个瘦瘦长长的身躯从店中蹦了出来。的确是蹦出来的,看着这人也有五十以上的年纪了,身材是骨瘦如柴的那种,可动作却是利落的很,虽然瘦,但却灵巧的很,这一蹦,有那么点蜻蜓点水的意思。
瘦高个来到陈老跟前,冲着陈老双手合十,说道:“您老可是难得空闲啊,我刚刚在这里盘下一家铺子,就遇到您老了,能在这儿见您老一回实在不容易,还请您给指点指点。”
说着做出请的手势。
(第一次上纵横推荐,有点小激动呢求收藏红票啊亲,书签约了的啊!)
第二十章山林轩
陈老看见来人,笑着点点头,也没有拒绝他的邀请,迈步朝那瘦高个的店里走去,赵才哲和陈秋白虽然纳闷,也在后边跟着。
来到店门口,上边挂着的店招横匾赫然狂草三个大字:山林轩。一听这名字,多半是以卖木器为主的店铺了。
瘦高个站在门边,恭恭敬敬的,直到把董老让进去了,才跟在董老身侧半步的距离走进去。
这是什么?这叫做礼貌,礼貌,是在什么时候都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古玩这一行当里,都是比较讲究礼数的。陈老可是收藏界的大家,德高望重,能到谁家店里坐坐那就是给面子了,但是人家给你面子,你也得给人家面子,所以这礼数,是少不得了。
这瘦高个说是要陈老指点指点,倒也不是真要陈老指点他什么,只是随意地让陈老参观参观,挣点名气噱头罢了。
陈老进了店,只见瘦高个把陈老引到了会客区中,会客区正摆着一把紫檀木椅,瘦高个引陈老坐下,很是恭敬。这时,瘦高个看着陈老身后跟着的男女,男的相貌清秀,女的更是犹如洋娃娃一般漂亮,便问道:“陈老,这两位金童玉女,看着面生啊。”
陈老让赵才哲,陈秋白也坐下,介绍道:“这是我新认识的小兄弟,对古玩方面天赋异禀,算是忘年交了,这个是我的乖孙女,平时在京都上学,也不跟我玩古玩的。”
陈老这介绍听在瘦高个耳中,瘦高个精明如鼠,陈老是谁?他自己不用说,陈氏家族,包括陈老的儿子,那都是不得了的人物,陈老的孙女,那是天之骄女的人物,但这小兄弟年纪轻轻,竟然可以跟陈老称为忘年交,而且连陈老也说他古玩方面了得,那肯定来头不小。
瘦高个心中盘算一阵,不由的多看了两人一眼,赞道:“果然啊,陈老的孙女果然名门之后,气质不凡啊,这位小兄弟也是,连陈老都夸作天赋异禀,定然不俗,不俗啊。”
瘦高个又继续笑着说道:“要是能年轻个二三十岁,我郭德刚就是削尖了脑袋,也要钻到您老那里受受教,哪怕洗碗拖地,干苦力都成啊。”
赵才哲一听差点没喷出来,郭德刚?就这位的体型,和那真正的郭土豪一比较,简直是天上地下了、也不知道这郭德刚的父母怎么想出这名字来。。。
赵才哲怕自己真的忍不住了笑出来,便起身说道:“陈老,郭老板,您二位这边聊着,我和秋白就在这店里看看,长长见识。”
陈老暗道这小子,又想跟我宝贝孙女单独相处?看上我宝贝孙女啦?于是便点头道:“去看看吧,小郭这里的东西还是不错的,我再坐一会儿,尝尝小郭的好茶。”
赵才哲便起身和陈秋白到了店铺另一边的展览区,此时赵才哲又想起郭德刚这名字来,再也忍不住了,但也不好意思笑出声来,只是闭着嘴憋着声音狂笑,肩膀无规律的抖动着。陈秋白说道:“才哲,你怎么了?笑什么?”
这事不能大声说,赵才哲叫她附耳过来,给她说自己发笑的原因。。。
陈秋白听了也是忍不住的想笑,可她不想失了礼貌,又要保持形象,只能是憋着。结果也搞得跟赵才哲一样,笑到最后,眼泪都流出来了,还是止不住。
两人憋得没办法了,就出到门口笑了一气,这才有些平缓下来。停下来的陈秋白此时觉得自己站在店门口这样的大笑,实在是有损他大美女的形象,这都是赵才哲害的。抬手捶了赵才哲肩膀一下,微嗔道:“你真坏,害得人家笑成这样。”说罢又觉得有些不合适,怎么能和他这样打情骂俏的,不由得玉面生霞,转过头去。
赵才哲也感觉到了,看着陈秋白羞红的脸,更加显出她的美丽。赵才哲看的都呆了,心里也有了一丝躁动,赶紧晃了一下脑袋,让自己清醒清醒。
赵才哲经过这两天的相处下来,对陈秋白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这个小妮子人长的十分的漂亮,哪怕瑶池的仙女最多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最主要这丫头心地很善良,很会替别人考虑,而且出身在大家族里面却丝毫没有那些二代的脾气,这让从家族出走的赵才哲颇为感动。
可二人毕竟现在相差悬殊,再想想自己现在有了智能系统,回到家族是板上钉钉的事,万一家族那些烦人事又来叨扰自己,也不想影响陈秋白的生活。
赵才哲心中想着事情,直到被陈秋白拉了一下才回过神来。“才哲,想什么呢?走神了。”
“呵呵,没什么,没什么。”赵才哲讪讪笑道。
“是不是在想哪个红颜知己啊?”陈秋白故意说道。
“怎么可能,我连恋爱都没谈过,那有什么红颜知己。”
陈秋白下意识的说道:“难道我不。。。”话没说完,忽然意识到不对,哎呀,自己这是怎么了,口无遮拦的,连忙改口道:“没有就没有嘛,走,进去了。”一边还担心得看着赵才哲,担心他听到刚才自己下意识的话。
再次走进店中,赵才哲仔细打量起来,这家店铺,主要是买卖古代家具和木器的,也有部分根雕。陈老带他们进来,肯定也不只是进来喝杯茶坐坐,应该也是有着想让他们在这里学点什么的意思。
话说这位郭德刚老板,也算是播州收藏圈子里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了。郭德刚祖上都是木匠,有着自己的家传独门手艺,靠着家传的手艺,郭家几代人即使在战乱时期和动荡时期也没有受穷受饿的时候。
郭家祖上就一直在播州定居,很早的时候郭家的人就开始就经常进出一些达官贵人的府上,给人家打打家具木器什么的。
据说这郭德刚,更是高手中的高手,不但老郭家的手艺到了他这里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郭德刚还有一个自己的绝活。
凭着多年的经验,不论任何木头,只要放在他手上,他闭着眼摸一摸,掂量一下,就能知道这是什么料子。这在古玩收藏行当里,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啊。
要是赵才哲的话,也能做到,甚至都不用摸,而且它能做的更好,不但知道是什么料,还能知道他的产地。但这都是在古董鉴定技能的帮助之下,如果没有技能,赵才哲可就赶不上这郭德刚了,毕竟人家是祖传的啊。
求红票求收藏
第二十一章 震惊的表现
再说他做生意,刚开始郭德刚做这生意时,看着什么都喜欢,却又根本不舍出手。本来手头就不宽裕,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更是举步维艰了,买卖惨淡得很。你只收不卖,除了那些要出手东西的人,谁还来光顾你啊。
好在他祖上当年给一个王爷爷家里干过些好营生,王爷赏了一只翡翠镯子,当年浩劫的时候给她妈冒死留了下来。
郭德刚一咬牙,回家烧了三柱高香,求上面爹妈保佑,把翡翠镯子卖了个好价钱,同时也开始断断续续出手一些自己不是很看好的东西,这才把买卖一步一步的盘活了。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郭德刚竟然慢慢立起了足来,现在,在古董家具的收藏上,郭德刚算得上佼佼者了,同时他也是中国古玩协会的理事。当然比起陈老来,他就要差上不是一星半点了。
因为郭德刚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也没有门派。而陈老则是大家,这学问也是传承有序的,古玩这一行颇为讲究这个。
再者说,陈老所学之博大精深,也是一般的藏家无法比拟的,再加上陈老家族的背景,使他完全没有收藏的压力,这个优势更是无人可及。
要说郭德刚这间新开张的店倒真是不错,而且这郭德刚做生意还是很靠谱的,算是童叟无欺了。
店里边好东西不少,整间店里所摆出来的物件里,没有一件在材料上做假的,而且新的就是新的,老的就是老的,即使是一些无法断代的,也标着年代不详。
至于价格,确实也就不比那些街摊上面的了,不过价钱贵很好理解,想买真东西还不想多花钱,这个很难的。
话说现在的古董,随随便便只要是个好东西,几千万根本不在话下,多少梦想着在古玩上捡漏的人,最后都是倾家荡产的啊。
自己没眼力见,还想买真家伙,那就掏钱吧,只要你的钞票到位,真东西还是不少的。京都最有名的宝来轩,里边的东西保真,可价钱要比外边贵上最少两成,可人家买卖一点不比别家差,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为什么?就因为人家的东西真啊。如果谁家如果能够保证东西都是真的,买卖也差不到哪去,这年月,有钱人越来越多了,附庸风雅的也就多了起来。那拍卖会上一掷千金的主儿,最少有一半以上不是真正玩古玩的。
现在这个社会,好多富商大甲之流的,为了包装自己,把自己显得儒雅一些,去掉身上的铜臭气,很愿意在这上面花钱,另外就是为了送礼了,国家虽然一直在搞反腐倡廉工作,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级官员也改变了模式,其中很多人现在都喜欢上了收藏古玩,所以古玩也变成了一块官商场里的敲门砖。
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怕花钱,就怕买着假玩意,所以宝来轩之类的地方,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这位郭老板就有不少的这种客户,而且很多都是固定的长期客户。
这店里的东西,不少都是精品。许多都是陈秋白没有见过的,就拉着赵才哲一一给她讲解,赵才哲也不厌其烦的给她细细的讲着每一件的特点,都有什么说法,以及一些历史时期的标志性纹饰和手法,毕竟自己有着古董鉴定技能与知识录入的巧妙结合,俨然就是一个大家。
陈秋白现在是知道赵才哲的神奇了,不仅有着古董鉴定的天赋,而且对古董鉴赏也懂很多,当即只要有不明白的就问,学习的态度很是认真。另一边坐着的陈老见着自己一向对古玩没有兴趣的孙女此刻竟然颇有兴致的学习起来,也非常的高兴,这两个孩子,都是天赋很高的,赵才哲不用说,自己的孙女也是继承了自己的传承,比起常人要好上许多,只要好学,前途无量。
旁边的郭德刚郭老板,则是听着赵才哲给陈秋白讲解,不住的点头,表情中还带着惊讶。这年轻人,着实有些本事啊,刚才说的恭维话,虽然也不乏真心,但多半是看陈老的面子,现在见赵才哲点评这些东西,娓娓道来,说的很是精细,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尤其是对于一些东西的断代,更是让他佩服。
赵才哲两人说话虽然声音压的比较低,但陈老他们刻意的听,还是能够听到的,当赵才哲讲到几件标明年代不详古玩的断代时,郭德刚直接愣在那里了。
那几件是他无法断代的,找了一些其他的专家也都不能给出准确的断代,可赵才哲却能给出准确的断代,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力啊,而且赵才哲说的头头是道,从几处细微的表现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然后做出准确的断代和点评。
郭德刚听了赵才哲的讲解,恍然大悟,如果按照赵才哲指出的特征来看,的确是如赵才哲说的一样,只是自己从来没有发现而已。
他没看出来也就罢了,但找的其他的几位专家也没能看出来,这就说明其中的问题了,他们的眼力都比不过赵才哲啊。如此年轻的赵才哲,把专家们无法断代的东西,准确的作出了断代,这要是传出去,几位老专家可怎么活啊!
这个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有这般见识和眼力,假以时日,其成就不可估量啊。郭老板由衷的感叹着,看来陈老并没有乱说,这小伙子在这方面确实天赋异禀,惊为天人!
这不,又有了陈老的提携,再看他跟陈老孙女走得如此近,看来关系匪浅,再一想陈老背后的家族,将来前途简直不可限量。
郭德刚又想这自己无门无派,没有家学,没有传承。虽然有着祖传的木匠绝学,但始终是登不得高台,更是前途有限,自己的这小家业要想做大,甚至成为家族,是绝不能依靠这木匠手艺的。
再说这古玩界,虽说几十年来自学成才,也在古玩行里闯出了一点名气,可和人家相比,还真是差了不少。就琢磨着,改天是不是让自己家里那不争气的儿子去拜个师傅什么的,不求像陈老这样的,是个正统出身的就行啊。
(冲榜求收藏红票啊!!)
第二十二章 内藏玄机
郭德刚看着赵才哲道:“小伙子真是厉害啊,这几件我找了好几位专家一起研究,也没能给出个准确断代,可您就这么一看就给把细处都说明白了,可是帮了我的大忙啊。”
赵才哲淡淡笑道:“雕虫小技,郭老板过奖了。”
继续讲解,赵才哲再给陈秋白介绍的过程中,忽然看到一尊坐像,仔细一看,有些蹊跷。表面上看,也就是晚清的东西,可实际上,竟然别有玄机!
赵才哲也不声张,继续仔细的看着这尊坐像,这尊坐像高达七十公分,材料是普通的酸枝木,用料不是特别的讲究,表面可以见到一些关节,保存还算完好,但是雕工极其普通。
不过赵才哲是什么人,掌握了神技的神人!他发现,在莲台底部有着一道肉眼极难看出的裂纹,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赵才哲暗暗点了点头,这藏东西的手法,可以说很高明,掩饰也很到位,如果不知道里边内容的人,根本不会看出什么,只是会以为底部一条普通的裂而已,这在一些木雕作品上是很常见的。不过落在了赵才哲的手上,只是一寻找,便发现了蹊跷。
原来这尊坐像肚子里边实际是空心的,有一个小小的空间。那里静静的躺着两块通体殷红的玉佩。
这玉佩通体血红,是什么,是所谓的满血沁!
而且,这两枚玉佩还是殷红色的满血沁,而且做工精致,手法是商周时期的,简直算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