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可以!”靳辅的语气充满了自信。
1677年的秋天,我亲自视察了黄河流域的市场。这次视察与往常不一样,大清的高管层几乎悉数出动,我的儿子们也全部到场。在“治黄”的关键时刻,我要让大清的经理人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在这次视察中,我让随同的儿子们亲自进入市场一线,访问基层客户,并将所有数据记录下来,写成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交给我。我希望他们能体察市场一线人员的艰辛,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市场如海,只有亲近它,才能了解它。
4。 靳辅与于成龙的一场辩论
十二月底,趁着召开年会的机会,我让靳辅回了一趟北京城。然而,靳辅的这一次回京,引发了一场针锋相对、旷日持久的争论。原本是讨论买赠促销的会议,却成为了两种营销方略之争。这次会议,几乎所有的高管层都参与其中。与往常的头脑风暴一样,这次“治黄”方略研讨会依然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观点。一方是靳辅,一方是直隶分公司总经理于成龙。他们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否撤换窜货代理商,由公司直接运营;另一个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是牺牲利润,以低价产品抢占市场,还是提高价格,以新产品重新开辟市场。
虽然前一天靳辅已对治黄方略进行系统地讲解,但我仍不敢妄自论断。我将所有高层叫进会议室,命他们俩当面辩论,各申己见。
关于代理商的问题,于成龙说:“撤换代理商,必会引发低价抛货,这会给市场乱上加乱。再说,他们与大清合作了几十年,岂能说撤就撤?撤代理商一事,断不能实行!”
靳辅则说:“市场秩序要规范,必须杀一儆百。我们不能让代理商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让代理商肆意妄为。长期下去,市场永没有规范的一天。”
关于用何种产品策略,靳辅的意见是:低价产品虽然能够提升销路,扩大市场份额,但可能导致品牌贬值,况且以后回升价格将会异常艰难。而于成龙的意见是:原本低价产品的销售都艰难无比,何况提高价格后的新产品?一旦市场久而不胜,必将影响代理商的信心,到时降价恐怕为时已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有来有往,越辩言辞越激烈。于成龙说:“你知道吗?代理商对你意见极大,都不愿意与你打交道!”靳辅则反驳说:“我为公司效力,查处了很多窜货的代理商,他们自然心有怨气!但我问心无愧!”
对于成龙的意见,我认为比较老成持重,靳辅的做法投入太大,用于成龙之法,不至于让大清财务捉襟见肘。
靳、于各有各的理由,争论没有达成共识,我决定再广泛征询意见。我让所有故乡在黄河、淮河、运河的经理人,每人都写一份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交决策委员会裁决。
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赞同于成龙的方案。我由此认为于成龙的治黄方略更得人心。不久,靳辅被调职,于成龙接替靳辅成为了新一任河督。
靳辅离职后不久,就有人向我报告了两件事,一是运河市场出现窜货,当地代理商希望派靳辅去解决;另一个是淮河流域的宿迁市场形势一片大好,要追加进货。这两件事使我左右为难,这事实上证明了靳辅所提出的方略是正确的。
一.靳辅的淤沙理论:市场治理定律(4)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大多数人的意见未必正确,很多时候往往只能体现最有权威的决策者的意志。像这次关于“治黄”方略的讨论,几乎没有人支持靳辅,并不是大家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我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大家不过是顺应我的意思而已,其结果就是让“治黄”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来我虽想重新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经理,可他心灰意冷,无意复出。这对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二.于成龙的“万民伞”理论(1)
在大清有两个于成龙,其一是山西永宁人,曾任两江分公司总经理的汉人于成龙;另一便是曾任直隶分公司总经理、河道总经理的汉旗人于成龙。一个是为人端方的模范总经理,一个是做事勤勉的栋梁之材。
山西的于成龙被称为是大器晚成的人,四十五岁才任职一个县级经理,这是大清内位阶最低的经理职位。他从基层市场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县级经理升为区域经理、省级经理、分公司总经理,所任之上无不成就斐然。
“感动消费者”是于成龙的核心思想。我把它定为大清的企业价值观之一,那便是:尊重、平等、诚信,为顾客创造价值。
1.“感动顾客”与“为消费者做主”
我曾问于成龙:“大清集团里就数你的口碑好。从广西罗城到两江,几乎每到一处都会有人给你送‘万民伞’,这是为何?”
于成龙指着自己的胸口说:“将心比心,才能换得真心!无论是代理商,还是顾客,我都将他们视为我的亲人。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是培训消费者,也有人说是启蒙消费者,但我认为,营销的最高境界在于感动消费者。”
在罗城时,于成龙曾制定一项铁的规定:消费者进入公司办公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只要是消费者所反馈的意见,事无巨细,都必须记录在案。
有人觉得这样未免有点过于教条。他却说:“平时我们作市场调查,跑断了腿也不一定能听到消费者真实的想法;而今,消费者主动上门,我们有理由拒绝他们么?”
“做品牌如做人”,企业每一个行为的都体现着企业独有的文化内涵。同样,于成龙的每一个行为,也是大清价值观的体现,那便是关怀、回报与诚信。随着大清不断地全面推行这种价值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感动,大清的口碑也越来越好,品牌也更加得到市场的认可。我明白,这种效果仅仅靠广告是很难达到的。
2.最挑剔的顾客是自己
在我的会议室有一幅于成龙所赠的画:画上是一群向右游的鱼和一条孤零零地向左游的鱼。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幅画,喜爱它并非因其工笔如何细致精巧,而是因为它的意境。
如果说换位思考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从而减少失误;那么逆向思维改变的则是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可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有时,循规蹈矩往往困难重重,成效甚微;换个角度,独辟蹊径,却往往能出奇制胜。
在一次员工座谈会上,我突然问:“最挑剔的顾客是谁?”
有说是无理取闹的顾客,有说是吹毛求疵的顾客,有说是代理商的,也有说是竞争对手的,众说纷纭。对这些答案,我笑着摇头。
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我指了指会场的每一个人。此时,所有人才明白:最挑剔的顾客其实就是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就永远不知对方所想。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去体验他们的感受,才能知道顾客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顶尖的销售员首先应是一位挑剔的顾客。做最挑剔的顾客,须扮演两种角色:
一是“白老鼠”。在乳品等新产品上市之前,大清都要进行一次品尝会,公司的所有决策者都会参与,品尝者被戏称为“白老鼠”。在大清,每个员工都可能是“白老鼠”,而我通常是第一只。体验之后就要综合大家的意见反复改进,调整口味,直到大多数人满意为止。绝不让消费者去做“白老鼠”,这是大清一贯的原则。
二是挑刺者。面对越来越挑剔的顾客,不少员工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有最好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顾客还有什么理由去挑剔呢?理由有千万条,但解决办法只有一种:让自己做最挑剔的顾客。只有尽可能地多给自己挑刺才能让服务没有瑕疵,让顾客获得完美的消费体验。
3.让上帝尊敬你
二.于成龙的“万民伞”理论(2)
在于成龙的办公室里,张贴着一幅标语:员工舒心,顾客才能惬意。这条标语也许能最好地表达他“尊重员工”的风格。
“为了兑现服务上门的承诺,小王花五十元的路费送一瓶奶,你认为值得么?”
这是于成龙在一次内训会中作的一项调查。在这份调查中,几乎所有人选择了“值得”,理由是:守信践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于成龙否定了他们的选择,因为在他看来,诚信是一个战略问题,而非一个执行问题。在会上,他仍旧以小王为例进行了一次现场问答:
“我们再作一个假设:如果公司所有客户服务人员都如小王般,每天花五十元去送一瓶奶,你认为值得么?”
这一次,所有人都没有举手。
“服务的价值从何体现?是顾客的满意度么?是,但不全是。既然服务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毫无疑问,服务也是一种商品,有成本、有质量也有营销策略,唯一不同的,它必须依附产品而存在。
“消费者将产品买回家,并不是销售的终点。只有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服务完全执行到位,才算销售最终达成。所以,在商品装入消费者的购物篮前,我们得考虑服务的成本及所创造的价值。
“诚信固然是企业生存之本,但企业一旦作出过高的承诺,那么企业只有牺牲成本换取诚信。从营销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失败的。
“也许有人问:小王尽心尽责的服务至少让顾客产生好感,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我要说,这种行为只能获得顾客的满意度,永远得不到顾客的尊重。一次优质服务也许能获得消费者的满意;但要获得顾客的尊重,却必须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
“从消费者心态分析,小王的服务会导致三种结果:
“一是顾客对服务甚为满意,从而产生依赖感,这将会加大企业的服务成本;二是顾客质疑这种服务的可延续性,难免会对企业的诚信造成影响;三是顾客因心理负疚而犹豫,从而不继续选择此项服务,这无法促进顾客的第二次购买。无论产生哪一种结果,都不是企业所愿意看到的。”
“服务没有价值,赢得顾客尊重将是一句空谈。所以,千里送鹅毛,在历史只能出现一次。”于成龙总结道。
一般的企业将顾客视为“衣食父母”;优秀的企业遵行“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而卓越的企业则力求做到“让上帝尊敬你”。作为大清的经理人,于成龙真正做到了“让上帝尊敬”的境界。
1680年十二月,为了表彰于成龙对大清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亲自给他颁发了“大清第一经理人”的奖章。
三.万言书:民意决定品牌(1)
1681年年初,在一次大型经理人会上,我曾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大清有朝一日遭遇了一场大火,你会选择保留什么?” 大家意见不一,有说是工厂的,有说是资金的,也有说是秘方的,更多的人说是人才。
在会议结束前十分钟,一位经理人的说法深合我心:“我会选择品牌,人才来来去去,资金今有明无,秘方一成不变,唯有品牌方可恒久!因为它代表了市场,更代表了企业价值,它才是一个企业最需要保留的东西!”
我又问:“你知道为什么人们要买名画吗?”
年轻人回答:“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和尊贵。”
我继续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何价值连城,而一幅工笔完美、几乎以假乱真的仿图却只值纹银数两呢?”
他一语中的地回答说:“张择端本身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品牌,其文化内涵不同,所以画的价值也不同。”这个人便是李光地。
品牌没有文化,如同一个人没有修养。产品只有创新才可以长久,品牌有了文化才能永恒。品牌有了文化的内核,就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认同感,为商品创造巨大的附加值。
1。品牌的裁决来自消费者
1681年三月,李光地转交给我一份万言书,那是一份由上万名小消费者签名的意见书。当我看到这份万言书的时候,我被感动了,也被震撼了。我为这一群小消费者的热心与支持而感动,更为他们心底最真切的呼声而震撼。在万言书中,那些小朋友用稚嫩的话语将大清品牌“高处不胜寒”的处境描绘得生动而鲜活。
长久以来,我以为品牌是营销的自然累积,企业抢占了市场,品牌自然能够提升。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耿精忠的福建市场被大清占领后,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大清乳品在福建市场反馈不错,但并未深入当地的消费者心中。当地人甚至以为,大清不过是靠资金与实力堆砌起来的二流品牌,在他们心目中,靖南公司才是最佳品牌。我曾为此困扰,但如今,这份万言书给了我一个准确答案:大清追求市场份额,而忽视了品牌的本真——民意。
1681年夏天的某一天,我和李光地在一间茶餐厅吃饭。无意中,我看见对面一家洋快餐店里人潮如涌,突然间想起了全球化这个词语。全球化,这几乎是每一个企业帝国的雄心。许多年来,大清虽然成为了中国最具规模的企业,但恪守本土化经营之道的祖辈们从未考虑向海外拓展。
在饮料行业,大清掌握着奶茶核心的配方技术,经过无数次的测试,这个口味的饮料受到了各种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好评。这是一个契机,它激发了我全球化的宏图大略——事实上,许多海外公司成功登陆中国,已成为了我的榜样。全球化像蛰伏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而此刻它已被激活。
“无论大清是否现在进入国外市场,我们都要做到未雨绸缪!”我兴奋地对李光地说:“我打算挑选集团旗下的优秀产品,以大清的名义进军海外市场,你抽个时间查查看,大清的注册商标能否在国外注册?”
我原以为海外商标注册之事会顺顺当当,没想到大清沿用了三十年的商标却在海外二十多个国家遭到抢注。
这次海外抢注事件,让我更坚定了换标的信心,但不少高层经理人对此依然不解,他们认为:与其花巨资来换标,不如将资金用在提升市场业绩上。说服他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还记得那年夏天,在顶层的会议室里,我召集公司各部门经理人开会,并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出席。这次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塑大清品牌。我对所有人说:
“大清文化就像一个摇篮,我们的业务、我们的人才、我们的价值都根源于此。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在不同时期,它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三十年了,大清一直在发展,大清产品的消费者群体也在发生着改变,但大清的标识却一直都没有变过,它已不能准确地传达大清的核心理念。这次换标,就是为了重塑大清的品牌,我们要告诉世人,大清不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公司!大清的品牌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就应该因时而变。”
三.万言书:民意决定品牌(2)
2。大清换标的特殊意义
三十年来,大清一直沿用祖父时代的品牌形象,但如今它已被很多人所诟病。在一次调查,大清被评为了最不受年轻人欢迎的知名品牌。在我微服私访的过程中,一个刻薄的评论者批评大清的LOGO像皇帝雕刻的“玉玺印章”。“也许大清的领袖们在内心深处有种霸权主义思想,天生就不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事实上,大清已高处不胜寒、身处累卵之危了!”这个家伙毫不留情地如是评价。
在商标中,“大清”二字是秦时用的小篆体,被处理成方头印章的模样,而图案部分则是粗线条的草原图案。进入七十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认识小篆字体的“大清”,这是品牌传播的致命障碍。一个品牌的价值在于可识别,而尴尬的是,太多年轻人因为对这两个字不熟悉,而放弃认识大清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崇尚自由、时尚的年轻人认为大清正如小篆般固执、刻板、守旧而老土。
大清发展到现在,业务种类高达十多种,而大清标志上的图案表达的却是“草原”与“牧场”。乳品只是大清业务的一部分,远非全部,一个企业的业务可以无限扩大,而企业的标志却是恒久不变的。因此,标志要代表的是这个企业的精神,而非某项具象的业务。具象化的标志已不太适宜,大清需要能够表达企业文化、具有独特内涵的标志。
1681年的冬天,我正式宣布启动“品牌再造”工程。李光地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对大清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在信的结尾处,他写道:
我曾有一个梦想,梦想大清是一艘驶向成功的船,船员们齐心协力、和谐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