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生要做的99件事-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笃行,既然你常跟着别人做错事,你以后就不能和陈星、王刚他们来往了。一旦让我发现,哪怕是说一句话,我也会狠狠揍你屁股。”那几个是你的铁哥们,妈妈百般无奈,只有出此下策了。 
“好吧。”你答应了,虽然看上去似乎很不情愿。中午你一进门,妈妈就揍了你一顿:“我去学校,看见你跟王刚说话。” 
下午你回家,妈妈照例揍了你!“我是没去学校,可我猜你一定跟他们说过话。” 
连续几天,妈妈没去学校,但以同样的理由揍了你。 
笃行,妈妈那样做是不是太不近情理了?揍你,只是因为“莫须有”。其实,妈妈是在“逼”你对我的行为提出抗议:你不乐意接受的,认为不对的,就说“不”,即使面对的是你的父母――我们! 
孩子,妈妈真的不愿意你在一味地无是非原则地迁就别人时做傻事,失去自己! 
孩子,你要学会说“不”,学会拒绝! (张严凌) 
当一个人能够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并具备“拒绝他人”的技巧时,由此而节省的时间将十分可观。 
实际上,能真正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障碍,并具备拒绝技巧的人并不多。 
“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接受请托比拒绝请托容易。若图此“容易”,可能要付出力不从心、支付不起等沉重的代价。所以,面临请托的关头,应先衡量接受与不接受的后果。重要吗?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帮助吗?将要付出什么代价?如不接受要承担什么后果?经过此番“成本―效益”的分析,再决定取舍。 
想做一位广受爱戴的好人。任何拒绝都不可能不得罪人,你只能得到通情达理的人的喜欢,要想讨蛮不讲理的人的喜欢是不可能的。一旦受托的事情办不妥,你所企求的喜欢将化为乌有。 
担心拒绝会触怒对方导致报复。拒绝可能引起不愉快,或触怒对方,但也不能因此来者不拒。如果讲求拒绝的技巧,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免和消除以上疑虑。 
不知道拒绝他人可以得到的好处。其实被拒绝者也可以得到好处。拒绝是一种“量力而行”的表现,有些请托由他人承办可能更合适,或本应由请托者本人来做。拒绝有利于委托者反思与检视自己的行为。 
不知道如何拒绝。要从技巧的培养上解决。你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耐心倾听请托者的要求。即使他说了一半你已明白此事非拒绝不可,为了确切了解他的用意和对请托者表示尊重,也必须凝神听完他的话。 
如无法当场决定是否拒绝,要明白地告诉对方自己需要考虑,并确切告知什么时候给他回音,免得使对方误以为你以考虑为由推脱。 
拒绝请托时,表情应和颜悦色。最好能多谢对方想到你,并略表歉意。如果过分抱歉,会令对方误认为你真的感到有欠于他,而继续设法让你做。 
拒绝时,还要显露出坚定的态度,不要让请托者有说服你的希望。 
最好说出拒绝的理由。一旦说出理由,则只需重复拒绝,而不应与之争辩。但不是所有的拒绝都要说明理由,如对频频请托的人和气地说:“对不起,这次我真的无法帮忙,请你别介意。”这样处理,一般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拒绝的是他的请托,而不是他这个人。 
拒绝之后,若有可能和必要,可为他提供其他途径的帮助。 
切忌通过第三者拒绝。这样做也许会显示出你的懦弱,或让对方认为你不够诚挚。 
                  第84件事 全力以赴做好手边的事
第84件事 全力以赴做好手边的事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他都抓了很坏的牌,于是就变得很不高兴,老是抱怨。他的妈妈停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 
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1930年,我在纽约参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一场是询问某件事情的场面。一开始,是我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他们一个是通过电话和我争吵,一个是在我桌子边和我争吵。 
这出剧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评论,后来我们剧团移到一个小剧院去演出,削减了薪水,希望演出能够进行下去,但是前景黯淡。 
很多夜晚我都为我所扮演的角色发愁。后来我决定稀里糊涂对付了事,何苦为没有前途的事情卖大力气呢?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上教会学校时读到的《圣经》里的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 
于是,在每一次演出时,我都全力投入到这场戏中,每次演完这场戏,我都是满身大汗。有时,自己也觉得这样干很愚蠢。几个月后,有一天我突然接到自称代表霍华德?休斯的人给我打来的电话,他说:“休斯先生打算把《扉页》拍成电影,他想邀请你参加。” 
后来,这部电影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把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我:他和他的一伙朋友访问纽约时,搞到几张轰动一时的戏剧的门票,可最后还是缺一张。于是,刘易斯就穿过马路,来看对面剧院里演出的《向上,向上》。 
“有一场戏的确打动了我,”刘易斯说,“就是你在桌子边和别人争吵的那一幕。”结果他推荐我在《扉页》里相似的一场戏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这就是我的电影生涯的开端。 
所以,即使干着似乎是徒劳无益的事情,也应该尽力而为。  
(帕特?奥布瑞恩) 
人生如打牌,既然发牌权不在你手里,那么,你能做的只有用你手里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除此以外,你没有任何选择! 
“不论你会做什么事或梦想什么事……立刻着手去实现它。胆大就会带来天才、力量和奇迹。” 
第一步行动必须由我们开始,如果我们一直站在边缘观望,下不了决心投入其中,全宇宙也会采取相同的态度:“唔,你似乎不怎么认真嘛!等你真正投入时再帮你吧!” 
当我们宣称“不管怎样我都非做这件事不可”的同时,“天才、力量、奇迹”也就全部任由我们取用了。 
任何有成就的人,都先已下了追求成功的决心。征服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说:“我要做到这件事。”那些宣称“我要全力以赴”、“我要尽力”、“我要尝试”的人,都有机会比别人先达到目标。不论他们是商人、运动员、一般小市民或家庭主妇,都是如此。我们惟有认真地做一件事,才有可能得到希望的结果。 
圣雄甘地的一生充分证明了,当一个人完全投入时,整个国家的历史都可能因而改观。与他同时代的英国政治家狄斯累利说得好:“当一个人全心全意追求一个目标,甚至愿意以生命为赌注时,他是所向无敌的。” 
在我们决心投入时,还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往往只要下定决心就已足够,换言之,当你决定采取行动来达到目标时,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就会成功。但如果你的态度是半真半假,你可能会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有个人是这么说的:“要得到你想要的该这么办――尽你的一切力量。” 
                  第85件事 全力以赴做好手边的事
第85件事 全力以赴做好手边的事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他都抓了很坏的牌,于是就变得很不高兴,老是抱怨。他的妈妈停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 
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1930年,我在纽约参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一场是询问某件事情的场面。一开始,是我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他们一个是通过电话和我争吵,一个是在我桌子边和我争吵。 
这出剧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评论,后来我们剧团移到一个小剧院去演出,削减了薪水,希望演出能够进行下去,但是前景黯淡。 
很多夜晚我都为我所扮演的角色发愁。后来我决定稀里糊涂对付了事,何苦为没有前途的事情卖大力气呢?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上教会学校时读到的《圣经》里的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 
于是,在每一次演出时,我都全力投入到这场戏中,每次演完这场戏,我都是满身大汗。有时,自己也觉得这样干很愚蠢。几个月后,有一天我突然接到自称代表霍华德?休斯的人给我打来的电话,他说:“休斯先生打算把《扉页》拍成电影,他想邀请你参加。” 
后来,这部电影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把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我:他和他的一伙朋友访问纽约时,搞到几张轰动一时的戏剧的门票,可最后还是缺一张。于是,刘易斯就穿过马路,来看对面剧院里演出的《向上,向上》。 
“有一场戏的确打动了我,”刘易斯说,“就是你在桌子边和别人争吵的那一幕。”结果他推荐我在《扉页》里相似的一场戏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这就是我的电影生涯的开端。 
所以,即使干着似乎是徒劳无益的事情,也应该尽力而为。  
(帕特?奥布瑞恩) 
人生如打牌,既然发牌权不在你手里,那么,你能做的只有用你手里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除此以外,你没有任何选择! 
“不论你会做什么事或梦想什么事……立刻着手去实现它。胆大就会带来天才、力量和奇迹。” 
第一步行动必须由我们开始,如果我们一直站在边缘观望,下不了决心投入其中,全宇宙也会采取相同的态度:“唔,你似乎不怎么认真嘛!等你真正投入时再帮你吧!” 
当我们宣称“不管怎样我都非做这件事不可”的同时,“天才、力量、奇迹”也就全部任由我们取用了。 
任何有成就的人,都先已下了追求成功的决心。征服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说:“我要做到这件事。”那些宣称“我要全力以赴”、“我要尽力”、“我要尝试”的人,都有机会比别人先达到目标。不论他们是商人、运动员、一般小市民或家庭主妇,都是如此。我们惟有认真地做一件事,才有可能得到希望的结果。 
圣雄甘地的一生充分证明了,当一个人完全投入时,整个国家的历史都可能因而改观。与他同时代的英国政治家狄斯累利说得好:“当一个人全心全意追求一个目标,甚至愿意以生命为赌注时,他是所向无敌的。” 
在我们决心投入时,还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往往只要下定决心就已足够,换言之,当你决定采取行动来达到目标时,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就会成功。但如果你的态度是半真半假,你可能会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有个人是这么说的:“要得到你想要的该这么办――尽你的一切力量。” 
                  第86件事 到少数民族家中做客
第86件事 到少数民族家中做客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和异域风情令许多人向往不已。那些神秘美丽的民族传说、异国的风俗传统总让人魂牵梦萦。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当你走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或外国友人的家中时,也许会对这句话做出更完美的诠释。 
费孝通先生清楚地记得当年他去广西研究少数民族风俗时他的老师对他说的话:要认识自己生活的系统,先要找一个同自己生活习惯不同的社区进行实地观察。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到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家中做客,既可以看到与己不同的生活方式,还能从比较中认识自己的生活方式。 
…… 
两面是高耸的云杉。走着走着,听到了银铃般的儿童的笑语声。 
“同志,同志。”我听到了招呼声,那声音就在我们的头上。 
可能是方才太累了,我的眼睛有一点花,抬起头来,看了半天,才在至少三层楼那么高的树顶的枝叶里发现了两个孩子。艾利早与他们搭上话了。 
两个哈萨克儿童一男一女。女孩穿得层层片片,花花绿绿,圆圆的像皮球,头上戴的帽子也是鲜艳而浑圆的。男孩穿得十分单薄,依我看来,他像是只穿着单衣裳。他的样子十分灵活,像个猴子,对于这样居高临下与我们谈话似乎颇为得意。 
他们回答完了艾利的问题,我依稀听出是告诉艾利他们的家在哪里,有什么人在家之类。 
我问:“你们爬这么高做什么?” 
我的维语他们听不懂,于是艾利把它们翻成蹩脚的哈语。 
“去折干树枝,做柴火。”他们回答。 
“为什么不从低处折呢。”我又问。 
“低处的已经折过了。” 
“那么,为什么不去折另外的、低处有枯枝的树呢,在树林里,你们还愁没有柴烧吗?” 
艾利翻译过去以后,他们咯咯地笑了起来。艾利插嘴解释说:“也是玩嘛。山里哈萨克的孩子,再不爬爬树,你让他们玩什么呢?没有俱乐部,没有游戏场,也没有幼儿园……” 
我点点头。“要当心喽!”我在准备离去的时候大声关照他们。 
他们又笑又叫。不用艾利翻译,我就明白,他们在嘲笑我的少见多怪。这些山里的孩子! 
走出去不远,在一个避风的山坳里,我们找到了哈萨克牧人的帐篷――一座毡房――孩子的家。只有女主人在,她听见狗叫就出来迎接我们,我们没说什么话径直进了毡房。她也没有说什么话,就去给我们做了奶茶,拿来馕,铺上桌布,耐心地一小碗一小碗地从她的铜茶壶里给我们倒茶,加奶,加盐,调制好再双手端给我们。她还年轻,羞涩的睫毛始终阻挡着她的目光,好像也保护着她自己。但她丝毫不怀疑应该为我们俩服务,更绝不拒绝我们,尽管我们是如此陌生的两个男人,民族又不同,神态又这样可疑,何况我还戴着一副在电影里只有坏人才戴的眼镜。 
我有点局促不安。艾利的自我感觉却十分良好。他本身倒是“宾至如归”,他的神态完全像在自己家里,放肆地与我说笑着,大口地喝茶,细细地嚼着馕,喝完一碗立刻就递过去索取另一碗,就像那年轻的哈萨克女人是他的女儿或者儿媳。 
茶过三巡,艾利问道:“请问,我的女儿,你们最近没有宰羊么?你们就没有什么肉么?鲜肉、干肉、咸肉或煮熟了的、炒熟了的肉?” 
听懂了他维语味儿很浓的这几句哈语的意思以后,我实感大骇,几乎起身逃遁。 
艾利给了我一个胸有成竹、自信而又有一定的震慑力的目光,像施用了定身法,把我定在了那里。 
哈萨克女人低声地、羞涩地、继续地做了些解释。艾利告诉我,她说,他们昨晚夹到了一只狍子,狍子已经宰掉剥皮弄好,狍子肉是留给一个常常在这一带跑车的哈族司机的。 
“算了算了,咱们走吧。”我由盘腿坐着改为一条腿跪起,并且拉动了艾利。 
艾利拍拍我的肩膀,示意我稍安毋躁,继续不慌不忙,不躁不馁,和颜悦色地与哈萨克女人讨论“肉”的问题,他的美好的表情好像是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 
听到了响动声,两个小朋友完成了打柴任务回来了。小女孩胖乎乎、粉扑扑的笑脸,使人想起无锡惠山泥人“阿福”。男孩果然穿着单衣,一进毡房他就坐在了茶炊与取暖的火炉之间,他妈妈为他往火炉里添了一些柴,用嘴一吹,呼呼呼,立刻火就燃大了,不一会儿,洋铁炉壁就烧得发红了,我们也觉得热了起来。然后,男孩与女孩与他们的妈妈热烈地谈起了话,好像我们这两个客人并不存在。 
艾利丝毫不觉得尴尬,颇有兴致地听着他们谈话,他告诉我,他们正在讨论我们:第一,我们两个人是干什么的;第二,我是汉族还是维族。 
炉火的温热使艾利打起了哈欠,哈萨克女人与他交谈了两句,马上拿来了两个枕头,一个给艾利,一个给我。 
艾利不理会我的表情和抗议,舒舒服服地将头往枕头上一靠,伸开他的腿,立刻响起了他的有福气的鼾声。 
我哭笑不得,毫无办法。自己一个人回去吗?连路恐怕都找不到。弄不好不但可能被猎夹打住,还可能喂了狼,更可能迷失在漫漫的白雪碧树里。 
心一横,我也躺下了,居然也迷瞪了二十来分钟。 
临走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