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着-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
  倾听着是美丽的。你因此发现世界是如此五彩缤纷。倾听是幸福的一种表达,因为你从此不再孤单。
  倾听是分层次的。某人在特定的时刻,讲了特定的话。只有当我们心静如水,才能听到他的话后之话。年轻人最易犯的毛病是一他明白所有倾听的要素,也懂得做出倾听的姿态,其实呢,他在想着自己呆会儿要说的话。他关注的不是述说者,而是自己。“佯听”是很容易露馅的,只要他一开口讲话,神游天外的破绽就败露了。两个面对面述说的人,其实是最危险的敌人。一切都被心灵记录在案。
  倾听是老老实实的活儿,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作。倾听是对真诚直截了当的考验。所以,如果你不想倾听,那不是罪过。如果你伪装倾听,就不单是虚伪,而且是愚蠢了。
  当我深刻地明白了倾听的本质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讨好的策略后,倾听就向我展示了它更加美丽的内涵,它无处不在,息息相关。如果你谦虚,以万物为师长,你会听到松涛海啸雪落冰融,你会听到蚂蚁的微笑和枫叶的叹息。如果你平等待人,你的耐心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你可以从述说者那里获得宝贵的馈赠。这就是温暖的信任和支撑。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学会倾听吧。当你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澄地注视着对方,抛弃自己的傲慢和虚荣,微微前倾你的身姿,那么你就能听到心与心碰撞的清脆音响,宛若风铃。




相信,所以不再注视



  原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同警察打交道,信念源自本人为奉公守法公民。因自行车操纵不良,所以连最容易被逮着的骑车带人毛病,也找不到我头上。
  一次出差刚回,电话里有陌生口音对我说,他们是北方某省某县的刑侦队员,要尽快同我一谈。几天前,那里的荒山上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查是我的一位亲密女友,被人残忍地杀害了。按照规定,案子由他们破,于是他们匆忙到北京来了,现需多方面收集情况。
  那一刻,身冷如蟒。清平世界鲜血进溅,眼前一派紫褐。许久,我对着话筒说,当然……我愿意提供我所知道的一切……只是,她被残害的这段时间,我不在北京……陈旧的往事,对你们可有帮助?
  刑侦队员说,她的书架上,你的书被摆在非常显著的位置,亲属都说你是她最好的朋友,可见关系非同一般。我们现在需要了解有关她的一切,思维和习惯。
  我说,好。我这就到你们那里去。
  刑侦队员说,不。你到我们这里来不妥。
  我惊讶,为什么?
  他们说,一般人对公安局特别是刑侦部门特别敏感,以你的知名度,到这里来,也许会被认出,人们将传说作家被公安局叫去了……如果他们了解事情的全貌,自然没有什么。但目前正在侦破阶段,外界几乎一无所知。为了给你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咱们另选一个地方吧。
  我说,谢谢你们考虑得这般细致,但我绝没有你们想象的那般路人皆知。再说就是被人认出,为了朋友和你们的工作,我也不怕。
  他们坚持,保护你,也是我们的职责。
  我说,那么请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好吗?
  电话的那一端笑了,是那种很纯朴很年轻,略带一点北方口音的笑声。笑完之后,他说,谢谢。但是,不行。
  我奇怪了,问为什么呢?怕不安全吗?
  刑侦队员忙说,你误会了。我们之间将要谈论的问题,严峻沉重,充满血腥和暴力。如果在你家里进行这种谈话,那种阴郁的气氛,会在我们走后长久地存在,影响你的安宁。再者,因为不知道谈话会进行多久,你让家人长时间地回避,也带来种种不便。我们另找一个场所吧。
  我很感谢他们为普通人设想的这么周到,一时竞不知说什么好,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二天,我按时到达约好的地点,那是一间不引人注目的朴素办公室,寂静整洁。初见面,他们比电话声显示出的更年轻,沧桑许多,要不是已熟悉的乡土口音,我几乎怀疑自己认错了人。但相处一会儿之后,不难识别出他们被奔波和疲倦掩盖着的真实年龄。
  谈话涉及好友生前的音容笑貌,使人肝胆欲碎。加之我断断续续地得知,这些来自北方小县的刑警,已经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了。此次到京城办案,所带的几千元经费,还是从县政府借的。他们住的地下室,前晚刚进了水。吃饭也很成问题,如果他们正在连续调查情况或是讨论案情,就会忘了这件事。如果胃逼着他们想起腹中空旷,就像街头挖管道的民工,随便找个小摊,蹲在那里,凑合一顿。
  ……不由心重如铁。
  谈话临近结束时,我说,你们知道,我并非死者的亲属。而且,案发当时,我一直在外地出差,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我不在现场,与这件案子无关,因此可以肯定我不是凶手嫌疑人……
  一直冷静镇定运筹帷幄的刑侦队长,第一次露出迷茫的神色,说,大姐,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我想捐一点钱,为案子的侦破帮一点忙。也算我对九泉之下死不瞑目的朋友,尽一点微薄的心意。请给我这个机会。
  刑侦队长握着我的手说,大姐,我们有纪律,不能收你的钱。但是,你放心好了,富也办案,穷也办案。我们一定会为死者报仇雪恨,把凶手捉拿治罪。以前我们那儿这类案子的破案率是百分之百,这一次,凶手定难逃法网。相信我们,请给我们时间。
  分手的时候,我没有回头,不再用目光同他们告别。我知道,对于年轻的警察来说,公民的每一次注视,都有凝重的分量。他们已力负千钧。




伊索的纠正



  伊索这个两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的奴隶,说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时间的流逝将他的警句打磨得晶莹剔透,成了放之四海的真理。
  有一天我说起钱多的害处,一朋友听得频频点头。末了她说,你说的都对,只是你并没有钱。没有钱,就使你的话大为褪色,因为狐狸吃不到葡萄……
  ——就说葡萄是酸的!我和她异口同声。
  我说,那么有多少钱才可获得评判钱的资格?
  她迟疑了一下说,现如今,怎么也得有个十万元以上吧?要是通货不断地膨胀下去,过两年大约得有一百万才能有对钱的发言权。
  我说,按照你的理论,中国现时的大多数人都是钱盲了?
  她说,按照伊索的葡萄定律,恐怕就是这样。我说,伊索活在二十六个世纪以前,那时候你想知道葡萄的滋味,只有靠舌头尖去尝。我们就不苛求伊索了,但这实在是一个谬误。或者说在狐狸的层面,这是一条定律,但在人的层面,它就失去了真理的光辉。
  世上除了吃过葡萄的狐狸可以发表对葡萄的评价以外(由于狐狸的品质问题,它还进行了错误的舆论导向),谁还有资格评判葡萄的酸甜?
  我想,起码种葡萄的人是可以说话的吧?
  那就是说,一个辛勤的劳动者,即使吃不到葡萄,也能指点葡萄的优劣。
  其次是葡萄的研究者。优良的葡萄品种一定要有知识的参与,研究了它的父本和母本,学者在书斋里也可说出此种葡萄的大致味道。
  甚至多管闲事的人。也可以知道葡萄的滋味。他在化验室里,把葡萄汁挤出来,过滤蒸发,定量分析,含糖度就出来了。一颗葡萄不吃,照样说得准确无误。你说是也不是?
  朋友说,那倒也是。
  我再说,要知道葡萄的味道,需要吃多少葡萄?摘一大缸,那是为了酿酒。掬一大捧,那是饕餮之徒,吃多了留神拉肚子。真要想知道葡萄的滋味,一颗就足够了,一叶而知秋嘛。
  朋友说,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我接着说,那你为何剥夺普通人评论钱的资格呢?我们都在劳动,都是财富的制造者,这就有了最初的资格。我们虽然钱少,一块钱总是有的,这就是可供品尝的那颗葡萄。更不消说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书本知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不会游泳的教练也可以训练出破纪录的运动员,经过计算就可以准确地知道彗木相撞的时间……知道葡萄酸甜的途径太多了,品尝只是最原始的一种。
  朋友说,你敢批判伊索?我还是不服。
  我说,伊索要活到今天,凭他那样的聪明人,一定会说:不论狐狸说什么,让我们听科学的话吧。




看着别人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如果我有了过失,说了谎话,又不愿承认的时候,妈妈就会说:看着我的眼睛。如果我襟怀坦荡,我就敢看着她的眼睛,否则就只有羞愧地低头。
  从此,我面对别人的时候,看着他的眼睛。
  当我失败的时候,看着亲人的眼睛,我无地自容。但悲伤会使我的眼睛蒙满泪水,却不会使我闭上眼睛。看着批评我的目光,我会激起正视缺点的勇气与信念。我会仔细回顾我走过的路,看看自己是怎样跌倒的,今后避开同样的危险。
  当我受到表扬的时候,我也快乐地注视着别人的眼睛。我不喜欢假装谦虚把睫毛深深地垂下,一个人回到僻静处悄悄地乐。我愿意把心中的喜悦像满桶的水一样溢出来,让我的朋友们分享。在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的眼睛里,我读出他们的快活和对我更高的希冀。表扬不但没有使我忘乎所以,反倒更使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成功好比是一座小山,一个准备走很远的路的旅人,站得高了,才会看到目的地的篝火。他会加快自己的脚步。
  当我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我会格外注视他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已经是被说腻了的古话,可我要说眼睛不仅仅是窗户,它是心灵的家。假如陌生人的目光坦诚而友好,我会向他伸出我的手。假如陌生人的目光犹疑而彷徨,我断定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不能成为朋友。假如陌生人的目光躲闪而阴暗,我会退避三舍,在心里敲起警钟。假如陌生人的目光孤苦无告,我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我面对熟识的人的时候,我会观察他的眼睛有没有变化。岁月会改变一个人的眼光,就像油漆的家具会变色一样。但是有些老朋友的眼光是不会变的,像最清澈的水晶,晶莹一生。但他们的眼睛会随着思绪的喜怒哀乐变幻颜色,作为朋友,我愿与他们分担。假如他们悲哀,我愿为他们宽心。假如他们喜悦,我愿与他们分享。假如他们焦虑,我愿出谋划策。假如他们忧郁,我愿陪着他们沿着静静的小河走很远很远。
  当我独自一人面对镜子的时候,我严格地审视自己的眼睛。它是否还保持着童年人的纯真与善良?它是否还凝聚着少年人的敏锐与蓬勃?它在历尽沧桑以后,是否还向往人世间的真善美?面对今后岁月的风霜雨雪,它是否依旧满怀勇气与希望?
  当我面对森林的时候,我注视着森林的眼睛。它就是树干上斑驳的年轮和随风摇曳的无数嫩叶。它们既苍老又年轻,流露出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当我在月夜里面对星空的时候,我注视着宇宙的眼睛。那是苍穹无数的星辰。天是那样的幽蓝而辽阔,周围是那样的静寂而悠远。作为一个单独的人,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啊!但正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类,开始了征服宇宙的长征。在这个意义上,人类有时那样伟大而悲壮。每一个孤立的人,都像小星一样微弱,但集结起来,就可以给迷途的人指引方向,就可以在黑暗中放出光明。
  我注视着滔滔的流水,浪花就是它的眼睛。生命在于运动,假如大海没有了波涛,就结束了它浩翰博大的使命,大海就瞎了,成为死水一潭。再也不能负载舟楫远航,再也不能任海鸥翱翔,再也不能繁养无数的水族,再也不能驮着我们在海滩上嬉戏……
  世界上所有的生灵都有它们的眼睛。就看你用不用心寻找,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和它对视。
  当我刚刚开始学习注视别人的眼睛的时候,心中很有些不安。我觉得自己是个小小的孩童,我怎么敢看着别人的眼睛?那不是太不尊敬人了吗?我对妈妈讲了我的顾虑,她笑了,说,那你明天试着看看老师的眼睛。
  第二天,在课堂上,我开始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好怪啊,老师好像专门给我一个人讲课似的。我的思考紧紧地跟随老师的讲解,在知识的密林里寻觅。当讲到重要的地方,我看到老师的眼睛里冒出精彩的火花,我知道自己一定要记住它。当老师的眼光像湖水一样平静的时候,我知道这只需要一般掌握。当我在读老师眼睛的时候,老师也在读我的眼睛。假如我显现出迷惘与困惑,老师就会停顿他讲解的步伐,在原地连兜几个圈子,直到我的目光重又明亮如洗。假如我调皮地向他眨眨眼睛,他会突然把讲了一半的话咽进嘴里。他知道我已心领神会,可以继续向下讲了。
  我这才知道,眼睛对眼睛,是可以说话的。它们进行无声的交流,在这种通行的世界语里,容不得谎言,用不着翻译。它们比嘴巴更真实地反映着一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注视着别人的眼睛,是一种郑重,是一种尊敬,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坦诚。
  当然了,这种注视不是死瞪瞪地盯着人家看,那样可真有点傻乎乎并且不文雅了。注视的目光应该是宁静而安然的,好像是我们在晴朗的天气,眺望远处的青山。
  如果我听懂了他的话,我会轻轻地点头。如果我需要他详细解说,我会用目光传达出这种请求。
  注视着别人的眼睛,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我注视着别人的眼睛说谢谢你的时候,我必须发自内心的真诚。
  当我注视着别人的眼睛说对不起的时候,我必须传递由衷的歉意。
  当我注视着别人的眼睛说我能把这件事做好,我一定要有下一个必胜的信心。
  当我注视着别人的眼睛说请相信我,我觉得自己陡然间增长了才干和胆魄。
  医学家证明,人在说谎的时候,无论他多么历练老辣,他的眼睛都会泄露他的秘密。他的瞳孔会散大,他的视线会游移,眼睑也会不由自主地下垂。
  为了我们能够勇敢地注视别人的眼睛并不怕被别人所注视,让我们做一个襟怀坦荡心灵像水晶般透明的人。




未雨绸缪的女人



  有一个游戏,我作过多次。规则很简单,几十人,先报数,让参加者对总人数有个概念。(这点很重要!)找一片平坦的地面,请大家便步走,呈一盘散沙。在毫无戒备的情形下,我说,请立即、每3人一组、牵起手来!场上倾刻混乱起来,人们蜂拥成团,结成若干小圈子。人数正好的,紧紧地拉着手,生怕自己被甩出去。不够人数的,到处争抢。最倒霉的是那些匆忙中人数超标的小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谁应该引咎退出……
  因为总人数不是3的整倍数,最后总有一两个人被排斥在外,落落寡合手足无措地站着,如同孤雁。我宣布解散,大家重新无目的地走动。这一次,场上的气氛微妙紧张,我耐心等待大家放松警惕之后,宣布每4人结成一组。混乱更甚了,一切重演,最后又有几个人被抛在大队人马之外,孤寂地站着,心神不宁。我再次让大家散开。人们聚拢成堆,固执地不肯分离,甚至需要驱赶一番……然后我宣布每6个人结成一组……
  这个游戏的关键,是在最后时分逐一地访问每次分组中落单的人,在被集体排斥的那一刻,是何感受?你并无过错,但你是否体验到了深深的失望和沮丧?引申开来,在你一生当中的某些时刻,你可有勇气坚信自己真理在手,能够忍受暂时的孤独?
  我喜欢这个游戏,在普通的面团里面埋伏着一些有味道的果馅。表面是玩耍,让人思维松弛,如同浸泡在冒着气泡的矿泉中,奇妙的领会或许在某个瞬间发生。
  我和很多人玩过这个游戏,年轻的,年老的……记忆最深刻的是同一些事业有成的杰出女性在一起。也是从3个人一组开始的,然后是4个人一组。当我正要发布第三次指令的时候,突然,场上的女人们涌动起来,围起了5个人一组的圈子……我惊奇地注视着她们,喃喃自语道:我说了让大家5人一组吗?她们面面相觑,许久的沉默之后回答——没有。我说,那为什么你们就行动起来了?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那一天,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说,我们是东方的女人,极端害怕被集体拒绝的滋味。看到了别人的孤独,将心比心,因此成了惊弓之鸟。既然前面的指令是3人4人一组,推理下来就该是5人一组了。错把想象当成了既定的真实。现实的焦虑和预期的焦虑交织在一起,让我们风声鹤唳。我们是女人,更需要安全,于是就竭尽全力避让风险。至于风险的具体内容,有些是真切确实的,有些只是端倪和夸张。甚至很多人的爱情和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