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O1.好搭档成就六成财富人生
翻开《影响IT业的100个人》,我们发现,包括惠普、英特尔、微软、Adobe、网景、雅虎、Google等许多重要的公司都是搭档创业,并且取得了成功。
说起李嘉与霍振祥,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提起〃统一石化〃,几乎无人不知:统一润滑油夺取过央视广告〃第一标〃。李嘉与霍振祥相差超过20岁。根据媒体报道,当1991年霍振祥开始尝试调配油,开始土作坊式的生产时,李嘉还是一家制桶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可以说两人都刚刚起步。到了1993年底,当李嘉加盟〃统一〃后,霍振祥不但自己放心,而且暗示两个小舅子要交出权力。最终李嘉成为〃统一〃的总经理,霍振祥成为董事长。资本方与职业经理人〃双剑合璧〃,因为两个人超人的能力和互相的信任,他们如今已经打造出一个年销售额21。5亿的民营润滑油王国。
第131节:别说你没有帮手,黄金搭档就靠组合(2)
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选择一个好的职业搭档是成功的基础之一。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49%的成功人士认为,他们曾经在事业中依靠或者曾经依靠过固定搭档的帮助;而超过61%的商界人士承认,在企业内部有一个合适、得力、脾气相投的助手、搭档或是老上司。
NO2.好搭档是不同个体之间的锦上添花
香港著名词作家林夕说:〃听王菲声音有创作灵感,她不唱我失半臂。〃曾经,林夕的词作加上王菲的声音,被无数歌迷奉为经典中的经典;而今,〃天后〃王菲因为忙着照顾家庭暂别歌坛,而〃词神〃林夕也逐渐沉溺,写几首词也是明显露出疲态。
台湾词作家方文山与周杰伦则是诗人遇到钢琴家的伟大成功组合,喜欢周杰伦的歌迷多半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方文山,很多人都评价他是〃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这个雅号虽然听起来比较别扭,但确实能证明方文山对于整个流行乐坛的价值。方文山的词中会刻意地营造一种虚幻的意境,远古的战场、消失的古文明、阴森的传说、古老的情话都可以成为他笔下的意象,加上周杰伦的个性独特的曲风,真是珠联璧合。
其实,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有〃黄金搭档〃。搭档好了可以效率神速,搭档不好只能事倍功半。可以说,搭档是一种不同个体之间联合的锦上添花,是一种1+1>2的神奇组合。
NO3.和异己搭档的哲学
当然,在职场中我们更熟悉的情景还是两个能力都很强的人,因为性格不合,在需要配合做工作时却无法提升效率,有时根本完不成任务;或者有一方勉强隐忍,但在背后大肆抱怨,甚至形成部门积怨。
个性、能力、兴趣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工作中自然免不了有分歧,甚至是争吵,但聪明人不会让这些影响彼此成为一对好搭档,请尝试下面的搭档哲学吧。
一、明确一致的彼岸。
两个人都可以有主见,但思想必须统一。统一的目标是搭档们联手的最根本动力,也是大原则所赖以产生的核心,必须最先搞清楚。如果连这个都无法融合,那根本就没有搭档的必要。
第132节:别说你没有帮手,黄金搭档就靠组合(3)
二、尊重,还是尊重。
搭档们需要明确,如果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领导一定不会安排两个人来共同做。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搭档一定不是多余的。承认他的价值,尊重他,并赢取他的尊重,是双方合作至关重要的基础。
三、退一步海阔天空。
搭档平分秋色是不现实也不理性的。两个人也是团队,总需要一个人占据主导,才能最有效地推进工作的开展。不然,两个人相当容易互相推诿。各自在对方强的方面做出适当让步,扬己所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大局出发,方是智者。
四、变变花样来沟通。
因为性格的不同,你和搭档也许无法像朋友那样通过友好的交谈沟通。没关系,沟通方式不止一种,可以变换方式来尝试。温柔一点儿的,可以偷偷观察对方的习惯,向熟悉他的第三者打听;直白些的,干脆就吵架好了,其实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当然,吵一会儿等双方冷静了再处理,还是直到吵出一个相互满意的结果为止,任你选择。
■'智语点〃波〃'
尊重那些你觉得不起眼的人,也许他们之中藏龙卧虎,日后将助你一臂之力。
拿出真诚的心凝聚你的人气,也许在某个关键时刻,他们能帮上你的大忙。
幸福与成功大抵是因为有一个好搭档,不幸与失败大抵是因为没有或选错了搭档。敢于与〃不一样〃的人做搭档,并能巧妙地搭档好,让团队在自己的领导下异彩纷呈,同时合作愉快,你就可以无愧地说一声:〃我这个带头'大哥'还不错!〃
第133节:别说你没有专业,成功要靠综合素质(1)
别说你没有专业,
成功要靠综合素质
〃朱元璋开始是当和尚,最后成了皇帝〃,学设计出身的香港导演王家卫,在面对大学生〃如何看待专业不对口〃提问时的这个回答,虽是笑谈,却也发人深省。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如不株守专业,则天地为之一宽,各种新机会就会自己跳出来。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痛苦的莫过于用人单位一句〃专业不对口〃就将其拒之门外;找专业对口单位吧,要么量很少,要么不招人,要么已招满,面对困境,只能慨叹就业难。
不少用人单位也发现,虽然毕业生源多,但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人才绝非易事,也只好抱怨招人难。专业对口是否如此重要?
专业不对口同样可以干出惊人的业绩,同样可以成才。除了一些特殊岗位,一般岗位直接运用课堂知识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再说,即使是优秀的毕业生,四年中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后才能胜任工作。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关键,至于专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事业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你学的什么专业,而取决于你的综合素质。
NO1.那些非科班出身的成功者
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喜剧演员斯蒂夫·马丁和前首席检察官詹尼特·里诺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这些取得非凡成功的人都没有追求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里诺主修的是化学,格林斯潘学的是音乐;而马丁取得的是哲学学位。
惠普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瑞娜在斯坦福取得的是中世纪历史和哲学专业学位。
艾美奖男演员詹姆斯·甘多费尼在罗格斯大学学的是交流专业。
美国政治家和前总统候选人理查德·格普哈特在西北大学取得演讲专业学位。
《花花公子》杂志创始人休·海夫纳,在伊利诺大学的专业是哲学。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领袖李·艾科卡在利哈伊大学学的是历史。
〃滚石〃首席歌手迈克·贾格尔在伦敦经济学院时主修经济学。
男演员阿什顿·库切尔曾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学生化工程专业。
派拉蒙电影集团主席雪莉·兰辛在西北大学取得的是英语学士学位。
女演员刘玉玲在密西根大学的专业是亚洲语言。
前最高法院法官桑德拉·奥康纳在斯坦福学经济学专业。
著名演员布拉德·皮特差2个学分就能在密苏里大学取得新闻学学位。
加州州长、男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威斯康星大学学的是经济学。
奥斯卡奖得主丹泽尔·华盛顿获得过福德汉姆大学新闻学学位。
第134节:别说你没有专业,成功要靠综合素质(2)
…………
NO2.没有哪种工作因为你的专业不相关而遥不可及
根据美国劳动部统计,平均每个人一生中会更换三次职业,你又怎么能用大学所学的专业来规划整个一生呢?在追求完美的学习道路上,75%的学生大学中至少换一次专业。
职业咨询师、《如何以任何专业获得任何工作》一书的作者唐纳德·埃舍说,职业发展中最大的一个秘密就是拥有任何一个专业都能获得一份工作。他说,即使每个专业所学到的知识为工作所做的准备程度也许不同,但从没有哪种工作是因为你的专业不相关而遥不可及。
你拥有比你认为的要多的选择。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的目光如同井底之蛙……他们选择专业基于的是这个专业是否是通往理想工作唯一的快车道。问题是,他们也许不喜欢这个专业;学得很差,而且还排除了从事自己或许能干得不错的职业。
的确,当你应聘一份工作时雇主会考虑你的专业,这主要是因为你的专业能让他们知道你能带来哪些技能。但是,其他因素,尤其是相关经验,会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公司招聘人员所寻找的十大特质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
这些特质是:交际能力、诚实/正直、团队合作的能力、人际关系、动力/主动性、很强的职业道德、分析能力、灵活适应的能力、电脑技能、自信……
NO3.不要背上专业对口的包袱
一项调查显示,理工类大学生择业时注重专业对口的仅占16%,专业性很强的财经类、外语类毕业生注重专业对口的也只有30%和42%,这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时,专业对口意识正逐步淡化。然而一项调查却表明,90%以上用人单位认为,专业对口是挑选人才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弄潮儿〃往往是专业不对口者,尤其是创业者。每一个新的产业诞生之际,由于过去没有相应专业的人才沉淀,往往成了〃专业不对口〃者的创业乐园。法律专业的比尔·盖茨创造了电脑软件王国,足以让众多的科班出身人士刮目相看。面对大批新岗位,若要在短时间内要求从业者均为纯专业人员是不可能的。这样,大量的所谓专业不对口者自然会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从而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近年兴起的证券、保险、广告等新领域,最先都是由非专业人员开拓的,而现在他们又都成了专业人员。如果用专业对口的观念进行择业,这些行业将永远是空白。
第135节:别说你没有专业,成功要靠综合素质(3)
专业对口是传统的职业观念、成才观念的反映。传统的人才配置是专业与岗位一一对应,并以强制性制度长期固定下来,这极大地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束缚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随着我国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动将更加频繁,人才的正常流动也更加容易。另外,由于专业兴趣的转移及偶发性因素也会导致专业不对口现象,但这不足以影响一个人最终的发展。
■'智语点〃波〃'
世间千般学问皆有相通与互渗之处,重要的是要博采众家之长并且融会贯通。
面对就业难,年轻人应该辩证地看待〃对口〃。年轻人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对口的,因为大学四年只是通才教育,只能学到最基本的知识、基本素质与基本方法,是难以培养出专家来的。一个专家的成长,从大学毕业至少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拼搏15至20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把求职与就业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范围。
第136节:忙而有为:每件事情都要做得有价值和有意义(1)
第六章
现在忙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做什么
我们大学时天天忙约会,工作后天天忙事业,成家后又天天忙赚钱。其实,年轻人忙点儿总是好事。但是,不见得越忙越好,越忙越有出息。可以忙碌,不能盲目;可以忙碌,不能茫然。忙要忙到点子上,忙要忙得有价值,累也要累得有意义。做人做事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方向是我们披荆斩棘、辛苦忙碌的终极意义,哪怕走得慢却能一步一步靠近成功;可倘若走错了方向,不仅白忙一场,更可能离成功越来越远。方向决定我们的走向,方向决定我们的出路,方向决定我们的未来。
忙而有为:
每件事情都要做得有价值和有意义
年轻人在进入社会的前几年,努力一点儿,用功一点儿,让自己忙点儿不是坏事,问题在于,你要清楚为什么而忙。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清楚它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价值,而不是闷着头使劲儿干,结果是忙到最后让自己累得半死,却因为盲目而茫然。
人的生命,说漫长很漫长,说短暂也很短暂。人的心灵,说狭小很狭小,说宽广也很宽广。可是,在毕业这几年里,我们的心灵总是跟不上生活匆忙的脚步,因为我们太忙了,舍不得停下。有时自己也迷茫了:我们要走哪条路?我们在为什么而忙?我们忙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的主人公许三多遵循这样一个人生信条:做事情要看是否有意义。什么事情有意义?好好活着就是有意义,好好活着就是要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套用一下:做事情要看是否有意义。什么事情有意义?正确地忙着就是有意义,正确地忙着就是要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NO1.有些事也许不是你当初想要的,但能让你收获很多
1988年,24岁的杨元庆正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做论文。他当时的人生目标是:到美国拿一个博士学位。为了在出国前找一个跳板,杨元庆决定先找一份工作。恰逢联想第一次大规模面向社会招收高层次的人才,他便什么都没准备就跑来了。在二楼的办公室,主考官面试了半个多小时,初试过关;复试以后,他被正式录取。
此时,他还没有从科大毕业。进联想,对他来说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令杨元庆没想到的是,自己被分到公司做销售,卖Sun工作站。这并不符合他的理想,因为自己学的是理论,本来是想去搞科研的,结果阴差阳错竟成了跑腿的销售。但他没有退缩,开始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四处推销产品。他没想到,这份临时工作让他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接待客户、开票收款、焊接网线、调试机器、售后服务,虽然忙得要死,但是他因此领会了那个时代中国企业家最缺少的一个要素……做市场。
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1995年,出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1996年,晋升为集团副总裁;1998年,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2000年,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裁。2001年,成为联想集团总裁兼CEO。2004年12月,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第137节:忙而有为:每件事情都要做得有价值和有意义(2)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和杨元庆一样,毕业后所从事的和工作我们当初想要的、所学的专业不一样,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或许会发现,这件事情让你得到了另一种收获。想明白这点,我们在忙碌中,就能坚定信念,坚持到底,最终收获事业的成功。
NO2.忙要忙到点子上,不断朝自己优势的更高层次迈进
1990年2月,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主持人。杨澜以其自然清新的风格、镇定大方的台风及出众的才气脱颖而出。进入央视后,杨澜感觉到,这次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做传媒是她喜欢的事情,这彻底改变了她未来的人生道路。靠着自身的实力与魅力,杨澜获得了〃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等。4年央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不仅开阔了杨澜的眼界,更确立了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名真正的传媒人。
由央视的名主持到远涉重洋的学子,再到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最后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角色在不断变化。以一位文化经营商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则是杨澜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转换。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从加盟凤凰卫视到创立〃阳光文化〃公司,大众视野中的杨澜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设置。但是,千变万化的杨澜,从没有偏离做媒体这个大方向,她清楚地知道,这是自己的优势,她的目标就是不断向这个方向上的更高层次迈进,无论如何变化,她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传媒人〃。
杨澜的每一次选择都包含着对自己、对未来的清醒把握和预测。〃一个人要想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先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成功的意义应该是由自己确定的……〃这些话闪烁着杨澜的智慧,并决定了她的成功。
NO3.在忙碌中好好利用时间,养成好习惯
1940年,一个名叫葛朗华的奥地利青年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