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经密码2万灵之源-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什么鬼东西?”
  谢虎大叫了一声,招呼大家去看。几支手电射进去,照亮了那些黑乎乎的大家伙的轮廓。它们都呈四方形,由于相距很远,难以估量其大小,但可以肯定不是棺材,因为它们的上面都有两个耳朵状的东西,下面还有四条“腿”。
  左椿律抽动了几下鼻翼,指着那些未知物体道:“焦臭味好像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谢虎做了个手势,示意大家跟上自己,然后端着步枪,快速靠近。当他们走到拱门前时,终于看清那些黑乎乎的大家伙竟是几个青铜大鼎。
  大鼎共有九个,摆放得很有规则。居中摆着一个最高的鼎,其余八个围绕着它呈圆形分布。每个鼎的上空,都飘散着淡淡的烟雾,似乎正在烹煮什么东西。
  大家钻过门洞,刺鼻的焦臭味愈加浓重,他们只好捂住鼻子,小心翼翼地走到最近的鼎前。这个鼎高约两米,周身雕有奇异的神兽、灵怪之类的图案,其中就有鸟身人面的凫徯。在这些奇珍异兽的上方,刻有一个古文字,但他们辨认不出。
  大家最担心的是鼎内在烹煮什么,所以无暇猜测古文字的意思,都翘起脚往鼎内部去看。手电光射进去,就见浓浓的烟雾下空空荡荡的,并没有任何东西。再看那些烟雾,正从鼎内壁的小孔里缓缓沁出来。
  谢虎看到这里,暗道:“原来焦臭味是从青铜鼎的内部散发出来的!看来,这些鼎内可能设有机关,当有人闯入通道后,鼎内的机关就会启动,释放出恐怖的气味,吓退擅自闯入的人。”
  笼罩在心头的焦臭味之谜终于解开了,大家都长长吁出一口气,绕着大鼎观察起来。谢虎绕着大鼎走了几圈,发现青铜鼎气势磅礴,表面的图案十分精美,甚至每一只神兽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跃然“鼎”上!他不由得心中起疑:“既然这些大鼎只是用来释放臭气,却为什么要铸造得这般精美?”
  他又到其他的青铜鼎上看了看,发现每个鼎上都雕刻有许多奇珍异兽,以及各不相同的古文字。他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这九个大鼎,绝不是释放臭气那么简单,它们一定还有更重大的用途!”
  6
  就在谢虎被九鼎之谜困扰时,另一条通道里,正回荡起一个女人恐怖的笑声。
  金坤举着手电循声照去,但黑暗的通道里空无一物。他仔细分辨了一下,笑声渐渐远去,似乎声音的主人正跑向通道深处。他拉起深陷痛苦回忆的次仁丹巴,大吼了声“快,我们快追”,随即加速向通道里追去。
  四人在狭窄的通道里足足追了十分钟,非但没能追上,就连笑声也消散得无影无踪。这一通猛追很消耗体力,他们只好停下来,双手扶着墙大口喘粗气。金坤调匀呼吸后,郁闷地砸了几下石墙,发泄般骂了声娘。
  钟伟国回想着可怖的笑声,猛然联想到曾亲身经历过的一个诡异事件,就转过身对大家道:“我知道黑衣女人和笑声是怎么回事了!”
  “教授,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易小甜紧张地看着他。
  钟伟国抹掉脸上的热汗,一字一句地道:“我们刚才遭遇的一连串诡异事件,是由此刻身处的环境造成的!”
  “与环境有关?”易小甜满脸的迷惑,猜不出黑衣女人和笑声与环境有什么关联。
  “嗯,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亲身经历的诡异事件,它和我们今天的离奇遭遇很像。”钟伟国向通道两端望了望,缓缓讲述道,“十五年前,我随考古队到山海关进行考古工作。夜里露营后,我们的队员忽然听到帐篷外杀声震天,战马嘶鸣和刀剑碰撞声交织成一片。我们立即冲出帐篷,可眼前只有一片幽暗的森林,并没看到可怕的战争场面,不过,古老战争的响声却不断地回荡在我们的耳鼓。那一夜,几乎所有队员都吓得不敢睡觉,次日天一亮,我们赶紧找当地的相关部门询问。原来,那片森林曾是一个古战场。”
  易小甜听完,联想到刚才的可怖笑声,惊讶道:“啊?这么说,我们刚才听到的是很久之前的笑声的重放?”
  “没错。”
  易小甜蹙眉想了想,质疑道:“可是,声音为什么会被重放?”
  “那次诡异的经历之后,我曾问过一位科学家,据他解释说,古战场的声音和当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钟伟国顿了顿,继续道,“那位科学家告诉我,类似的诡异事件曾在多个国家发生过,各国的科学家对此类事件进行过专业研究。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我们的地球是个大磁场,除了磁铁以外,还有很多物质具有磁性,只不过有强弱之分罢了。在磁场强度较大的环境里,当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等条件时,人物的影像、声音就极有可能会被周围的建筑物、岩石、金属矿藏等记录并储存下来。当再次遇到相似的温度、湿度或放电条件时,那些被储存下来的图像或声音就会释放出来。”
  易小甜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大自然居然还有摄像和录音的功能?”
  “我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这是科学家的推论。”钟伟国耸耸肩,看着她的侧脸,“大自然是神秘莫测的,我们人类永远不能完全读懂它。”
  易小甜发现他看自己时的眼神怪怪的,似乎掺杂着一种特别的情感。这让她想起自己换衣服被他看到的情景,不禁脸一红,快速扭开了头。
  钟伟国叹了口气,心里却在想:“太像了,她太像她的妈妈了!真没想到,我的女儿一直就在我身边,而我却浑然不知。”
  金坤反复分析了钟教授的推论,虽然找不出漏洞,但他觉得这个推论很牵强,他甚至认为黑衣女人和诡异的笑声是真实存在的,绝不是被摄像和录音那么简单。现在时间很紧迫,他不想在这两个问题上再耗费时间,于是,招呼三人继续赶路。
  四人在狭窄的通道里走了一段,又出现一排向上的石阶,他们毫不犹豫地登上去。爬到石阶的尽头后,眼前豁然开朗,甚至有种一下走出古城的错觉。
  四支手电直射出去,扫亮了一片像小广场一般开阔的空间。偌大的空间里,除了几十根石柱以外,别无他物。再看那些石柱,高约七八米,直径都超过了三米,宛如一根根擎天之柱一样支撑着顶棚。
  从狭窄逼仄的通道走进开阔的“室内小广场”,仿佛卸掉了压抑在心头的重物,他们顿时感到身心轻松了许多,不由得长长吐出一口气。
  手电射向最近的一根石柱上,依稀能看清表面有雕花的图案。他们走近一看,石柱上雕着一只外形酷似雄狮一样的怪兽,但它生着龙的脑袋,马的身子,长着麟角和翅膀,被描绘出腾云驾雾的景象。
  易小甜看到石柱上的怪兽,吓得一哆嗦,紧张道:“这……这是什么怪物?”
  “它的名字叫貔貅,是一只上古神兽!”钟伟国干脆地答道。
  四人又走到其他的石柱前,就见每根石柱上都雕有一只上古神兽,分别是貔貅、犼、鬼车、獬豸、麒麟、饕餮等等。金坤仰望着狰狞可怖的上古神兽,暗忖:“为什么要在这些石柱上雕出上古神兽?古人这么做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易小甜心很细,她发现每只上古神兽下方的石柱上,都刻有各不相同的符号。那些符号有一定的序列,似乎记录着这些神兽被发明创造出来的顺序,抑或是被发现的顺序。她暗暗猜测,古人把上古神兽雕刻在这里,也许是为了纪念某个人——发现或发明创造出上古神兽的那位古人。
  四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室内小广场”的尽头,眼前出现一排十八层的石阶,两侧分立着一尊上古神兽的雕像。两尊雕像都雕刻得十分逼真,甚至连面部狰狞的表情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显然是出自著名工匠之手。
  有了立体感的神兽雕像,明显比石柱上的图画更加生动,站在它们的下面,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他们不敢再去细看,加快脚步登上石阶,走进了一个相对狭窄的大殿。
  不知是谁的手电扫到了什么,一片红光刺入四个人的瞳孔。
  在如此黑暗的大殿里,突然闪出一片红光,令四人猝不及防。易小甜吓得手一抖,手电掉在地上,响起一串清脆的碎玻璃声。她顾不上去看手电,颤抖着手指向左侧:“那……那是什么?”
  金坤高举手电,对准反射回红光的区域来回扫了几遍,面积着实不小,一直延伸到大殿的尽头,似乎占据了整面石墙。他相距那面红色石墙至少有十五米,只能隐约看清表面有凹陷的阴影,再具体的就看不清楚了。
  在充满诡异气氛的大殿里,看到这样一面红色石墙,一般人都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恨不得立刻躲远,逃之大吉。
  易小甜正是如此,她伸手拉了金坤,催促道:“那……那只是一面红色石墙,没什么好看的,我们赶紧走吧。”
  金坤的大脑里也闪过了这样的念头,但他转念一想,越是被粉饰得恐怖的地方,也许就越有可能藏匿着“银玉尸衣”。于是,他摘下步枪,招呼大家小心地靠近石墙。
  快走到石墙前时,四人终于看清,那并不是单纯染成红色的石墙,而是八幅连在一起的壁画。他们松了口气,紧走几步来到第一幅壁画前,发现壁画也非单一的红色,还混杂着黑色和深黄两种暗色调。
  再看壁画的内容,描绘的是两只上古神兽打斗的场面。外形酷似巨马一样的犼,张开血盆大口,用锋利的大獠牙撕咬着周身布满鳞甲的麒麟;麒麟的尖角顶开了犼的肚皮,鲜血喷涌而出,溅满了整幅壁画。
  易小甜看着血淋淋的神兽,不禁倒吸了口凉气,紧张道:“奇怪,古人为什么要雕画出两只神兽打架的场面?”
  钟伟国摇摇头,盯着壁画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他发现壁画的雕画手法很粗糙,线条很模糊,这与刚才在石柱上看到的神兽图完全两样。最关键的是,壁画没有背景图案,两只神兽突兀地画在石墙上,似乎是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草草画出来的。
  他们又走到另外几幅壁画前,就见这些壁画的内容都是神兽打斗的场面,一幅比一幅血腥,但雕画工艺越来越粗糙,有的甚至局部脱落严重,难以辨清是何种神兽在打斗。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这幅壁画除了给人血腥可怖的刺激以外,似乎没有一点艺术价值。那么,古人为什么要雕画出八幅毫无价值的壁画呢?
  易小甜认为,没必要在这几幅壁画上浪费时间了,应该抓紧去找“银玉尸衣”。金坤赞同她的说法,就招呼大家离开,却见钟伟国走回到第一幅壁画前,蹲下身,在地上找寻着什么。
  金坤赶紧跑过去,低头一看,地上只有一些壁画的脱落物。
  钟伟国站起来,双手在壁画上连抠了几下,登时,麒麟的屁股就不见了。他的手没有停下,连续在麒麟的身上一通猛抠。
  金坤很纳闷儿,刚要说你怎么还有抠麒麟屁股的嗜好,就见脱落处露出白花花的一片。他一眼就认出那是玉石的颜色,不由得心中一震,激动得大叫道:“壁画后面藏着东西!”


第六章 大禹铸九鼎 九宫八卦悬棺阵
  1
  钟伟国在检查壁画的脱落处时,意外发现壁画后面有白色的物质,他起初以为是壁画之后还有壁画。中国古代的壁画,经常会出现壁画叠加的现象,所以,他并没觉得特别奇怪。然而,当他抠掉一大块壁画后,竟然露出了白色的玉石!
  隐藏在壁画之后的玉石,会不会就是他们费尽心思要找寻的“银玉尸衣”呢?
  金坤、易小甜和次仁丹巴都上来帮忙,很快,血红的壁画就被剥掉了一大片,露出凹凸不平的白色玉石。
  金坤停下来,注视着大片的玉石,心一下就沉到了谷底,因为他看出来,眼前的白色玉石并不是“银玉尸衣”。
  钟伟国没有停下来,他像是发现了宝贝似的,快速剥掉表面的壁画。几分钟后,壁画被剥得干干净净,露出一整块巨大的玉石。玉石呈四方形,和表面覆盖的壁画的大小差不多,被牢牢镶嵌在石墙里。
  在他剥掉壁画的过程中,金坤检查了壁画的材料,居然是一种蛋清和颜料混合着沙土之类的东西。这种材料虽然摸上去很坚硬,但黏合力一般,很容易剥掉。
  钟伟国后退两步,端详着凹凸不平的玉石,这才发现玉石上雕琢着一幅精美的浮雕。这幅浮雕的内容不再是上古神兽,而是众多的人物、车辆、马匹等,显然这是一幅叙事浮雕。浮雕的雕刻技艺高超娴熟,刀口圆润平滑,每一个线条都被精心打磨过,绝不会给人突兀之感。再看上面的人物,五官清晰可辨,神态举止惟妙惟肖,就像是在看一幕定格的电影镜头一般。
  “真没想到,这……这壁画的后面竟藏着浮雕!”易小甜惊诧道。
  钟伟国抖掉身上的灰土,道:“古人用壁画将浮雕覆盖起来,说明这浮雕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
  “会不会就和‘银玉尸衣’有关?”易小甜提示道。
  钟伟国点点头,心中暗道:“如果浮雕上标记着‘银玉尸衣’的藏匿地点,那么,与其在古城里乱闯,还不如研究一下浮雕。”想到这里,他盯着浮雕仔细研究起来。
  另外三人也围到他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浮雕。
  钟伟国的视线被吸引到浮雕的中央,那里雕有九个大鼎,很显眼。他凑近一步,发现每个鼎上都雕有奇珍异兽和各不相同的古文字。他很快就把九个古文字翻译了过来,分别是:翼、青、徐、扬、豫、梁、雍、兖、荆。
  易小甜听到他翻译过来的九个文字,不禁脱口而出:“这不是大禹治水后,划分的九个州吗?”
  “嗯,没错。”
  易小甜非常的惊讶,指着壁画询问道:“这上面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钟伟国也满脸惊讶的表情,盯着浮雕看了半晌,才道:“是大禹铸鼎的热闹场面。”
  金坤只听过大禹治水,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大禹铸鼎,就好奇地插话问道:“大禹为什么要铸鼎?”
  钟伟国想了想,讲起了拿手的历史:“大禹治水后,建立了夏朝,他修养自己的德行,仁政爱民,竭力保护各诸侯国的权利,受到各诸侯国的爱戴。为表示诚意,各诸侯国经常给夏王朝进献青铜。后来,各诸侯国进献的青铜多了起来,大禹就想把这些青铜铸成几个大鼎,却又怕招致好大喜功的责备。于是,他想出一个好办法,把某个州进献的青铜,用来给那个州铸鼎。他还把以前治水过程中遇到的奇珍异兽、神魔鬼怪等一并铸在上面,使九州百姓知道哪一种是神,哪一种是魔。这样就等于为百姓铸鼎了。”
  “原来是这样,看来大禹果真是一位仁德之君。”金坤感慨道。
  “不止如此,其实大禹铸鼎还有另一番深意。”钟伟国指向浮雕中央的九鼎,继续道,“气势磅礴的九鼎铸成后,就代表着大禹划分的九州,并成为夏王朝的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从此,九鼎成为最重要的礼器,象征着国家的权力!”
  金坤暗暗挑起大拇指,心想大禹真了不起啊!他铸造九鼎,不仅传播了治理洪水的伟大事迹,还能用九鼎控制各方诸侯。但转念一想,在没有法治的社会里,也许只有令万民敬仰,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大禹铸造九鼎,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百姓!
  钟伟国在浮雕上找了几遍,却没能找到与“银玉尸衣”有关的任何信息。他失望的同时心里涌出一个疑惑:“这座古城的主人,为什么要把大禹铸鼎的历史典故雕刻在这里?而且还用壁画遮盖起来呢?难道……”
  他隐隐猜到了答案,连忙指向另外的七幅壁画,对三人道:“它们的下面,肯定也藏着浮雕!也许,‘银玉尸衣’的藏匿处,就记录在其中的一幅浮雕上。”
  “那还犹豫什么?我们赶紧动手剥掉壁画。”金坤大声催促道。
  就这样,四人从背包里取出匕首,快速剥掉红色的壁画。半个钟头后,另外的七幅壁画就被剥干净了,果然不出钟伟国所料,每幅壁画的后面都藏着一幅玉石浮雕。
  这八幅浮雕连在一起,记载着洪水泛滥后,大禹带领百姓治水,但却遭遇重重险阻。大禹偶得《洛书》,从宇宙魔方——《洛书》中悟出治水之法,凿开龙门,挖通九河,最终退去了洪水,以及划分九州、定下九章、铸造九鼎的全过程。
  钟伟国对这段神话般的历史再熟悉不过,但是,他发现第三幅和第四幅浮雕的内容——大禹偶得《洛书》,与历史传说有很大的出入。
  在第三幅浮雕上,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大禹和几个随从站在山顶,俯望洪水淹没的大陆,满脸的忧愁。大禹似乎并没有传说中的那般伟大,面对魔鬼般肆虐的大洪水,他虽然有志于帮人民治理水患,但心力交瘁,自觉智慧不足。洪水在什么地方应该堵,在什么地方应该泄,令他难以决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